不负重托 接续奋斗推动新阶段淮河保护治理事业高质量发展

2021-08-05 01:42:44刘冬顺
中国水利 2021年13期
关键词:淮河流域淮河河湖

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刘冬顺

千秋伟业,百年华诞。

2021年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在党的领导下,人民治淮事业走过了70多年波澜壮阔的征程。70多年来,党和国家始终把淮河作为大江大河保护治理的重点,确定了“蓄泄兼筹”治淮方针。先后12次召开治淮会议,对淮河治理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领导编制了5轮淮河流域综合规划,擘画治淮发展蓝图;持续稳定加大投入,掀起了3次大规模治淮高潮,不断推进淮河保护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带领一代又一代治淮人,统筹淮河保护与治理,成功防御历次流域性大洪水,沿淮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显著提升。

实践充分证明,坚持党的领导是做好淮河治理的根本保证,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实现幸福淮河的美好愿景!

作为流域管理机构,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始终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水利部各项决策部署,扎根流域,团结治水,久久为功,统筹协调、组织指导流域各省做好淮河保护治理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更加注重统筹水的全过程治理,更加注重高质量发展,27万km2流域大地上呈现出河清、水畅、岸绿、景美、人和的崭新面貌。

——修建水库6300余座,兴建堤防6.3万km,建成水闸2.2万座、行蓄洪区27处,防洪体系越来越完善,防汛抗洪、防灾减灾能力不断提高,实现了淮河入江畅流、归海有路。

——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陆续建成,引江济淮加快建设,多源互补、安全可靠的水资源配置工程体系进一步完善。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控制用水总量和用水强度,完善全过程用水监管体系,全面推进流域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

——淮河干流水质稳定保持在Ⅲ类,水土保持和水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流域河湖长制全面建立,河湖面貌焕然一新,流域水环境水生态持续改善,180万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全部解决,有效支撑了流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

进入新发展阶段,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治水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科学谋划“十四五”时期淮河治理方案与治淮事业发展蓝图,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接续奋斗,全力推动新阶段淮河保护治理事业高质量发展!

佛子岭水库工程(1952年开工,1954年建成),治淮的关键工程,翻开了新中国大规模治水的崭新一页

70多年来,在党的领导下,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始终牢记流域机构的使命担当,坚决贯彻党中央、水利部决策部署,坚持流域管理和区域管理、统一管理和分级管理相结合,统筹协调、组织指导流域各省做好淮河保护治理工作,取得了一系列辉煌成就。

基本建成水旱灾害防御体系构建安澜淮河屏障

7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加快完善淮河流域防洪减灾工程体系,不断提升水旱灾害防御现代化调度指挥能力,牢牢守住水旱灾害风险防控底线。

共建成各类水库6300余座,堤防6.3万km,各类水闸2.2万座,行蓄洪区27处,基本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防洪除涝减灾体系。通过工程联合运用,已具备抗御新中国成立以来流域性最大洪水的能力,防洪除涝标准大幅度提高,防洪减灾能力显著增强。依托科学的防洪理念,流域防汛抗旱管理体制机制及监测预报调度等非工程体系逐步完善,流域洪水预报精度大幅度提升,防洪工程整体效益得到最大程度发挥,成功防御了1991年、2003年、2007年流域性大洪水和2020年流域性较大洪水。

2020年8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淮河王家坝闸,强调70年来淮河治理取得显著成效,防洪体系越来越完善,防汛抗洪、防灾减灾能力不断提高,要把治理淮河的经验总结好,认真谋划“十四五”时期淮河治理方案。

立足新发展阶段,淮河保护治理工作将继续强化科技引领,加快推进数字淮河、智慧流域建设,以“智能+”打造信息化建设升级版,为防洪调度指挥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不断提高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和水平,努力实现流域水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王家坝闸,地处淮河中上游分界处,联合濛洼行蓄洪区运用能有效降低淮河洪水位,对淮河安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被誉为淮河防汛的“晴雨表”

出山店水库工程,淮河上游的防洪骨干工程,拦蓄淮河干流上游山区洪水,使王家坝以上淮河圩区防洪标准由不足10年一遇提高到近20年一遇

洪泽湖大堤,古称高家堰,始建于东汉,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全面除险加固工程保障了洪泽湖防洪安全,同时实现生态、旅游效益

三河闸是淮河洪泽湖入江水道的控制口门。1952年,为解决淮河水患以及保障里下河地区群众的生命安全,百废待兴的新中国上马三河闸工程,16万多名建设者仅用10个月时间建成了该工程,成为中国水利史上的一大创举

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2001年开工,2007年竣工),将淮河干流中游正阳关以下河道防洪标准由不足5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的关键性工程,确保淮北大堤和沿淮重要城市安全

推进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助力流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加快推进重大跨流域调水工程建设与后续规划,大力推进江河湖库水系连通,进一步完善多源互补、安全可靠的水资源配置工程体系。历经70多年建设,淮河流域内水库、塘坝、水闸工程和机井星罗棋布,随着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等工程陆续建成,引江济淮调水工程建设加快推进,淮河流域蓄、引、提、调工程组成的“四纵一横多点”水资源配置工程体系日臻完善,通过水资源的科学合理调配,有效保障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用水需求。

坚持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大力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全面加强水资源节约、开发、利用、保护、配置、调度等各环节监管,推动淮河流域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转变。在需求侧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从源头上把好节水关;在供给侧加强科学配置和有效管理,基本实现流域跨省河流水量分配方案全覆盖,制定7条跨省河流水量调度方案;控制用水总量和用水强度,完善全过程用水监管体系。积极开展淮河流域农村水利建设,努力解决农村居民饮水安全“最后一公里”问题,流域内180万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全部解决,助力流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淮河流域生态文明城市——山东临沂,全国首批45个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之一

沙河渡槽,南水北调中线关键性工程,大跨度薄壁双向预应力结构的槽身空间受力复杂,架设难度极大,工程综合规模、现代渡槽长度世界排名第一,共创造了十项工程纪录,被誉为“世界第一渡槽”

淮河干流蚌埠段,实施行洪区调整和建设工程明显提高淮河干流堤防防洪标准,部分行洪区不再承担行蓄洪任务,促进了沿淮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为淮河沿岸百姓安居乐业提供了可靠保障

提升水环境水生态保障能力共绘人水和谐生态画卷

20世纪80年代,由于过度开发,淮河多次发生严重的水污染事件,水环境水生态持续恶化。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污染源治理、实施污水集中处理、强化水功能区管理、限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开展水污染联防和水资源保护等一系列措施,入河排污量明显下降,河湖水质显著改善,淮河干流水质长年维持在Ⅲ类,有效保障了沿淮城镇用水安全。

聚焦管好“盛水的盆”和“盆里的水”,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淮河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河湖长制全面建立,设立各级河湖长约25万名,编织起一张坚实的河湖生态保护网。水生态建设卓有成效,淮河流域14个城市通过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验收,32个湿地型自然保护区先后建立,持续加大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力度,有效提升了桐柏山—大别山区、伏牛山区、沂蒙山区等流域上游地区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生态保育功能。实施河湖生态流量监管考核,确定了淮河干流、南四湖等7河2湖生态流量指标,强化河湖保护治理。

长淮奔流,奋楫扬帆。淮委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治水工作的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和“十六字”治水思路,苦干实干、久久为功,奋力书写新阶段淮河保护治理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猜你喜欢
淮河流域淮河河湖
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打造“三晋”幸福河湖
山西水利(2022年5期)2022-09-21 02:38:28
淮河流域省级河湖长第一次联席会议召开
治淮(2022年8期)2022-09-03 03:42:26
淮河防总召开2021年工作会议
治淮(2021年5期)2021-08-05 07:58:46
第二届淮河文化论坛在阜阳举行
加强河湖保护治理 改善河湖生态环境
黑龙江:河湖治理保护成效明显
基于ELECTRE III的淮河流域水资源安全评价
淮委研究部署淮河流域推进河长制工作
治淮(2017年2期)2017-04-17 11:54:33
五月的鲜花 绽放淮河梦
治淮(2014年5期)2014-03-11 20:05:30
我生命中的淮河——为纪念治淮60周年而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