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巨亚迪 王鑫蕊
(河北工业大学天津)
[提要]本次调查重在研究无退休金老年人口就业状况。随机抽取天津市红桥区300名无退休金的老人,首先调查其工作现状,通过问卷直接得到老年人目前的身体状况、工作收入、工作时长、工作满意度、是否受到不公平待遇等信息;之后,根据调查结果进行数据分析,了解目前老年人在工作上各方面是否存在歧视;最后进行思考与总结,获悉老年人就业背后的原因,研究就业作为解决老龄化危机途径之一的合理性。
无论是迫于生活压力还是丰富晚年生活,老年人就业都是对老年人资源的运用,一定程度上,老年人的自力更生,能够缓解家庭与社会的养老压力。对于老年人自身来讲,老年人自身的价值有了用武之地,也可提升幸福感与价值感,自食其力,更有尊严地活着。对于社会大众的观念来讲,一方面使招聘方能够正视老年人;另一方面使社会大众在面对工作的老年人时,多一份宽容与理解。对于国家来说,重新定位老年人劳动力市场,弥补老年人就业中相关的政策空白。
本次调查的总体为天津市红桥区全体55岁及以上的就业老年人,样本为在天津市红桥区丁字沽街道上进行偶遇和判断抽样,最终抽取300名就业老年人进行调查,调查范围为天津市红桥区丁字沽街道。调查资料的收集工作是采用分卷调查法和结构式访问的当面访问法进行的。在街道上拿着问卷挑选可能符合调查要求的老年人,确认符合情况后,调查员按顺序问调查对象问卷上包含的问题,帮助调查对象填写问卷。最终发放问卷300份,收回问卷300份,有效问卷300份,有效回收率100%。调查员从源头上截断不符合要求的对象,所以此次调查不存在无效问卷。
调查内容包括老人的身体状况、工作收入和工作时长等工作基本概况、工作满意度、是否受到不公平待遇等,其中健康程度的测量指标是老人是否患医治花费巨大且在较长时间内严重影响患者及其家庭的正常工作生活的疾病;对职业技能及特长的测量指标是职业所需的能力是否具有不易习得性和无可代替性。
采用分组的方式进行问卷录入和信息整理,对问卷进行复查审核,确保每份要进行数据录入和分析的问卷都真实有效。运用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和差异性分析、资料概率分析与单变量描述统计、单因方差分析、双变量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等等。
根据2019年1月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截止到2018年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为24,949万人,占总人口的17.9%,相比2017年,数量增长了859万。由数据可知,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正不断加强。由此我们展开此次调查来了解天津市无退休金老年人的就业状况。此次调查我们共发放了300份问卷,实际回收300份,问卷回收率100%,其中调查对象男性有188人,所占比例达到62.7%,女性有112人,所占比例达到37.3%。
我们此次调查抽取的样本主要是天津市红桥区50岁以上无退休金老年人就业群体,根据年龄将其等距分为五段,其中超过80%的就业老年人年龄介于55~69岁之间,反映了在人口老龄化愈发严重的中国,无退休金老年人的就业现状也愈发趋于老龄化。
从表1数据显示,问卷所调查对象工作不满意的地方主要集中于工资薪酬低以及工作强度超出身体条件承受范围,这反映出老年人就业的现状,工资薪金低、工作强度强,如何实现老年人的充分就业呢?从老人层面讲:加强自我锻炼,提升身体素质;不断学习,提升学习能力,掌握新的技能,运用前半生丰富的经验加上自我技能,把握更好的机会。从用人单位来讲:企业要创新提供老年人岗位,为老年员工提供完善的保障,改变原有的传统观念,运用好老年人力资源,双方达到各得其所的效果。从政府层面来讲:政府建立健全老年人就业通道,为老年人就业提供更多的福利待遇;建立公平公正的就业政策,保障老年人享有年轻人同等的待遇,从而促进社会的良好运行。(表1)
表1 工作困难频率表
老年人由于年岁已高,身体条件变差,又因为他们大多数从事着劳动力型的工作,在体力、精力方面与同岗位的年轻人相比较差,工作效率多数比不上年轻人。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在受教育程度上也不占优势,他们出生的年代义务教育普及面并没有现阶段广,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和现在相比也是少之又少,因此受教育程度也在一定条件下阻碍了老年人就业。
另外,受中国传统养老观念的影响,人们认为老年人就应该乐活养老,福享晚年,“老有所养”的思想一向被推崇,社会更加关注老年人的社会保障问题,而常常忽视了老年人的价值,老年人力资源有待开发。由于缺乏基本互联网使用的技能,老年人对信息化工具与手段的适应能力较慢,很难适应工作的职责要求。而且,企业存在着隐性歧视老年职工的现象。
数据显示,老年人遇到的不公平待遇中,工作强度超出身体条件范围之内的百分比达到40.3%,工资拖欠和个人权益受到侵犯占比超过30%,对于出现的这种问题,可以建立老年人口职业培训计划,让老年人老有所学,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不让他们在智能化时代掉队。很多青年就业群体认为老年人的再就业挤占了就业机会,然而,目前老年人再就业的比例并不是很高,在整体的就业大军中显得微乎其微。政府和社会各界可以加大劳动者权益保护宣传力度,社区可以加大宣传落实力度,营造尊重老龄人劳动的社会氛围,逐步帮助转变社会观念。政府也可以发挥财政优势,可以对雇佣老年雇员占企业总雇员的比重达到一定数值的企业发放企业补贴金,支持企业加大对老年人职工的福利保障力度。(表2)
表2 遇到不公平待遇调查表
(一)发展老年人就业政策的社会必然趋势。第一,老年人是一种丰富的资源,是共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参与者。在人口不断老龄化的情况下,社会发展将更多地依赖于老年人的积极参与。而且随着长寿社会的到来,老年人的参与愿望和参与能力都在提升。在中国老龄化压力逐渐增大的时候,积极创造条件,充分发挥老年人的知识、经验和技能专长,鼓励和支持老年人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在更广泛的领域参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和谐社会建设,是积极老龄化战略的客观要求,也是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的新领域,面临的新课题。第二,老年人的社会价值和社会地位正在经历急剧的变化过程。在社会向工业化和现代化转变过程中,老年人的社会价值和社会地位经历着急剧的变化,对这种变化需要给予重新认识。传统农业社会的价值关系和社会关系,在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老年人群体的社会角色、社会地位,他们在生产和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和贡献都明显地不同于以往。在中国传统农业经济中,老年人在生产和生活中具有较高的价值和享有很高的权威性地位,受到尊敬和爱戴,但是在现代社会中这种情况发生了逆转。老年人的社会地位下降,社会价值被贬低成为一种事实。然而,这种情况违背了社会发展、社会进步的理念,背离了社会发展的目标,而社会发展的目标是实现社会公平与平等。第三,老年人就业有利于增加他们的收入。从中国城市老年人再就业的动机也可以看出,他们需要在经济上参与社会以改善自己的经济状况。其中,改善经济状况的需要占很大比例。因为就整体而言,中国老年人的财产积蓄较少,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缺乏或者不够完善;子女一代人数减少,外出流动性增强,老年人的养老资源也在减少。此外,老年人通过知识智力和精神活动,发挥自己的专长,为社会做贡献,获得精神上的成就感和他人的尊敬,获得尊严和良好的自我形象,对于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具有最直接的效应。
(二)影响老年人就业的风险及相关因素。第一,在就业的职业性质方面,大多数就业老年人选择就职于私营企业,并且多是从事于短时间的临时性工作。我国私营企业的现状较为杂乱,监管不严,用人不规范,从而导致了劳动保障较低甚至没有提供保障的问题,老年人从事这样的工作风险相对较高。一旦在就业中遇到问题,很难用法律来维护权益,这样就业老年人就较容易退出就业,降低就业积极性。虽然通过就业获得经济收入的需要可以得到满足,但劳动中的权益、就业的选择范围、工作的稳定性都存在着风险,需要得到保障。第二,就业老年人对于健康是十分重视的。健康是就业老年人进行就业的基础,也是就业老年人的需求之一。通过分析发现,就业老年人的基本健康状况较好,这是他们从事就业的出发点。同时,就业老年人希望并相信通过就业,他们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以及社会健康能够得到维持甚至提高,他们有着主动保持健康的意识,重视健康的生活习惯以及提高健康的各种行动,他们希望通过就业来维持一个健康的生活状态。而分析也表明了就业对其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都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第三,保障悬空。老年人的就业参与和自身健康的维护都离不开保障。如果没有整个社会的支持与保障,不论进行哪种类型的就业参与,都会受到限制。老年人就业是否顺利不仅在于自身因素与家庭帮持,社会支持与法律法规支持方面的薄弱也会成为老年人就业的一大限制。
目前,还没有针对老年人再就业的专门机构及切实的法律政策。国家对老年人的经济参与重视度不够,对老年人的参与存在片面的认识,将其经济参与局限在公益性领域。在法律中,对于老年人就业并没有相关的政策保障。如果在再就业中利益遇到不法侵害,没有法律政策的保障,将会打击老年人的就业积极性。尽管有政策文件提及鼓励老年人人力资源的开发,但是政策不明确,缺乏具体的操作方法与依据,难以落实到实际,导致有关老年人就业的政策始终悬在空中。
(三)关于推进老年人就业的思考
第一,提高对老年人就业的理性认识。从社会的角度看,一方面老年人就业能够降低社会抚养比,减轻年轻人的经济压力;另一方面老年人再就业能够为社会提供大量有经验的劳动力资源。老年人在以往的几十年中积累了大量的劳动经验,在医学、科学、教学等领域有巨大的潜在价值。而且只要安排恰当,老年人参与的工作类型可以和年轻人从事的工作类型区分开来,并不会和年轻人产生竞争关系。从企业的角度看,一方面老年人就业具有工资较低、稳定性强、经验丰富等特点。由于老年人在精力、体力等方面较年轻人处于弱势地位,因此为企业节省了部分的工资成本;另一方面由于老年人的子女已经参加工作,老年人基本无后顾之忧,可以更加安心地投入于工作之中。此外,对于一些成立之初的企业来说,老年人更能为其提供一些方向性的建议和指导,减少一些大学生毕业后因盲目创业而失败的情况。从老年人自身角度看,一方面再就业提高了家庭的收入,减轻了子女的负担,有利于提高家庭的生活水平;另一方面再就业也为老年人提供了重新融入社会的机会,使老年人不仅在家庭中承担一定角色,同时也保有了老年人的社会角色,减轻了老年人因单一角色而引起的精神压力。此外,再就业也是一个督促老年人不断学习的过程,通过与同事间的交流互动,有利于延缓老年人的智力和认知水平的退化。
第二,为老年人就业提供制度保障,改革现有退休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将“一刀切”的退休制度转变为弹性的退休制度。其改革方法包括以下几点:(1)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提高最低退休年龄标准,并给予老年人自主选择具体退休年龄的权力。(2)对不同职业、不同岗位设定不同的退休年龄。(3)为高龄从业者提供弹性的工作时间。应将老年人的工作时间分为自由时间和核心时间两部分,通过灵活的时间分配来缓解老人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率。(4)完善劳动保障制度。支持老年人再就业,首先就要在法律法规方面给老年人一定的保障,如在应聘解聘、同工同酬、福利待遇,特别是工伤理赔等方面,急需用规章制度来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例如,细化《劳动法》,增加适合老年人再就业的有关条款,如可以考虑建立老年人仲裁系统。其次以法律的形式将商业保险机构纳入到老年人的就业保障之中。保险机构通过规范化的方式分担用工单位和劳动者的风险,减少老年人再就业的阻碍。
总之,人口老龄化背景下采取促进老年人再就业的方式缓解国家和社会的养老压力,既是必要的又是可行的,对于贫困老年人来讲尤其是增加收入的有效途径,对于改善他们的生活、维护家庭和谐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再就业也是老年人继续发挥聪明才智的表现,是他们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因此,采取多种措施,鼓励、支持、引导老年人再就业,不仅关系到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也是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应对老龄化危机,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