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 茗,胡元娟
(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中医研究所针灸康复科,四川 成都 610031)
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疾病,常见于中老年患者,占脑血管疾病的70%,其临床表现主要有偏瘫、言语不利、口眼歪斜等,个人日常生活不能自理。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房颤动、肥胖、吸烟、酗酒史为脑梗死的高危因素,这部分人群的脑梗死发病率、致死致残率均较高[1]。脑梗死急性期过后,大多数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损害,在脑梗死恢复期尽早恢复患者受损的神经功能对降低脑梗死后遗症发生率有重要作用[2]。此前有研究证实,药物、针灸理疗、康复训练等方式可促进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脑部供血、供氧情况改善,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3],广泛应用于临床,在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中取得了较显著的临床疗效[4]。本文旨在探究益气通络汤对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脑血流动力学和运动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于我院收治的88例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中脑梗死诊断标准[5,6];②处于脑梗死恢复期者;③年龄>45岁。排除标准:①出血性卒中、非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或脑梗死后并发脑出血者;②对研究使用的中药、西药过敏者;③近期使用肌松剂、镇静剂、利尿剂等药物者;④冠心病、其他心脏病等合并心房颤动所导致的脑梗死者;⑤妊娠期、哺乳期者;⑥合并恶性肿瘤或精神疾病者;⑦合并重要脏器或血液系统严重原发疾病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4例。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充分知情同意,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
表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予以对症治疗,包括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予以患者原发疾病对症用药,抗血小板治疗、脑细胞营养药物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自拟益气通络汤治疗,自拟益气通络汤组方为:黄芪100 g,丹参葛根、赤芍豨签草各30 g、天麻、川牛膝各15 g,红花、当归、地龙各10 g,甘草5 g。上述药物水煎至200 ml,早晚饭后服用各100 ml,共治疗12周。
1.3 观察指标①疗效评估标准:评估两组患者治疗12周后疗效差异,参照《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对患者临床疗效进行评估。评分百分数n=(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基本恢复:n≥81%,患者得分<6分;显著进步:56%≤n<81%;进步:36%≤n<56%;稍进步:11%≤n<36%;无变化:n<11%;恶化(包括死亡):n为负值。有效率=(总例数-无变化例数-恶化例数)/总例数×100%。②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2周后神经功能,选择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7]对患者神经功能进行评估,NIHSS包括意识水平、视野、肌力、感觉、语言等内容,得分范围为0~42分,得分越低表示神经功能越好。③脑血流动力学评估: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2周后使用脑血液动力学检测仪,以流速探头、压力探头探查两侧颈动脉的方式,检测患者颈动脉最小血流速度(Vmin)、最小血流量(Qmin)、脑血管外周阻力(R)水平变化。④运动功能评估标准:治疗前、治疗12周后选择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8]对患者运动功能进行评估,FMA分为上肢功能、下肢功能两个部分,分别评分范围为0~66分、0~34分,得分越高,表示运功功能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对数据进行分析。疗效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使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疗效比较治疗12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36,P<0.05)。见表2。
表2 治疗后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n(%)]
2.2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比较治疗12周后,两组NIHSS得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比较 (分)
2.3 两组脑血流动力学比较治疗12周,两组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指标Vmin、Qmin均较治疗前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同期对照组;两组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指标R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学比较
2.4 两组治疗前后运动功能比较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FMA量表上肢功能、下肢功能得分均较治疗前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运动功能比较 (分)
脑梗死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膜损伤使脑动脉管腔狭窄,进而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局部血栓形成,动脉狭窄加重或完全闭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引起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脑血管病。脑梗死恢复期指患者自脑梗死发病后急性期到后遗症期的一段过渡时间,一般指患者发病后2周至半年内[9]。
脑梗死属于我国传统医学中的“中风”范畴,《东垣十书》记载,“中风者,非外来风邪,乃本气病也”,《灵枢·刺节真邪论》则说“虚邪便容于身半,其入深,内居营卫,营卫稍衰,则真气去,邪气独留,发为偏枯”,说明中风的病机为虚风内耗,气虚血瘀而致。且好发于中老年人群,多有肝肾不足、元气亏损、虚风内动,故脑梗死的中医证候分型主要为气虚血瘀,在治则以益气、活血、通络为主。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经益气通络汤治疗后,总体疗效及有效率优于对照组,表明益气通络汤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疗效较为显著。究其原因可能与益气通络汤有补气旺血、祛瘀通络之效有关。益气通络汤方中,黄芪有补气止汗、利尿消肿之效;丹参用于活血祛瘀、通经止痛;葛根有升阳举陷,补气活血之用。杜仲可温经通络,强筋健骨,补益肝肾;豨签草治四肢麻痹、半身不遂;当归可温经通络,养血活血川芎有活血祛瘀、行气开郁之效;天麻可熄风通络;川牛膝用于逐瘀通经、通利关节;红花可活血通经、散瘀止痛;干地龙有清热定惊、通经活络之效;炙甘草有补脾和胃、益气复脉之效。此前张常彩等[10]研究证实,使用活血化瘀、益气通络的中药方剂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效果显著。本方中以黄芪、当归为君药,行补气活血之效;以丹参、赤芍、红花、川牛膝行活血化瘀之效,葛根升发清阳之气,共为臣药;杜仲、天麻、豨签草、地龙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全方共有祛瘀通络、行气活血、滋养脑髓之效。
从患者神经功能来看,使用经益气通络汤治疗的观察组在治疗后神经功能表现优于对照组。其原因可能与益气通络汤以重用黄芪为君药,而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黄芪具备保护患者血脑屏障、减轻过氧化应激反应损伤的作用,有利于患者康复[11];当归具备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成分,有助于患者脑神经再生[12]。现代医学认为,脑梗死患者通常表现出血液高凝的状态,进而导致血流外周阻力增加[13,14]。从两组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来看,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水平优于对照组,说明益气通络汤对患者脑血流动力学、运功功能改善效果较为显著,其原因可能在于益气通络汤方中黄芪、当归、丹参、红花、地龙等药物可改善脑部微循环,有扩张脑血管、降低脑血管阻力、增加脑血流量的作用有关[15]。
综上所述,益气通络汤治疗对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并对运动功能有正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