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自主创新战略与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2021-08-05 06:45□沈
终身教育研究 2021年4期
关键词:格力战略人才

□沈 卉

提升制造业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研发水平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推动我国从制造业大国迈向制造业强国的当务之急。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对“中国制造”转型升级做出重要论述,“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明确指出了“突围破局”之路。2018年10月,习总书记视察格力电器时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时不我待,要加快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实力,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把创新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而在企业自主创新战略实施中,人才是最关键的要素,人力资本对企业的探索性和开发性创新有着显著的推动作用。[1]

格力电器秉承“缔造世界一流企业,成就格力百年品牌”的愿景,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完美质量为保证,全面深化改革,加速数字化转型,立足家电行业,稳步拓展智能装备、精密模具、新能源、半导体等新兴产业,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多元化、科技型全球工业集团。作为有着30年历史的制造业标杆型企业,其打造的独特人才培养体系为员工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和创新源泉。

一、人才培养在格力自主创新战略中的重要性

企业自主创新战略是“企业选择符合自身实际的创新战略导向和创新突破口,基于该导向和突破口有目标性地积累自主创新能力且充分发挥企业的竞争优势,同时以系统开放性的视角全方位分析和评价企业自主创新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并结合企业战略发展阶段而选择和调整相应的自主创新模式,构建自主创新实现机制,最终实现企业自主创新战略可持续发展”[2]。企业从被动到主动的创新行为、从创新行为到系统的创新战略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企业成长的累积跃升过程,意味着自主创新已经成为企业成长的动力,自主创新组织机制已经成为企业有机体的中枢,自主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自主创新文化已经深深渗透进企业家精神和员工价值观。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方兴未艾,信息化、智能化推动制造业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发生根本性转变,企业要在激烈的全球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制定和实施自主创新战略,成为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

1.格力自主创新战略内容及其意义

格力自主创新战略的形成是站在现实需求角度,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寻求发展道路的结果,其主要包括了自主创新、自主研发、自主生产、自主品牌建设、自主的综合市场标准认证等一系列完整战略。格力电器秉承“科技改变生活、科技创造生活”的理念,坚持“核心技术自主研发”,坚信只有真正掌握核心科技,才能掌握企业的命运,实现企业的自主发展。同时,格力电器搭建起“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坚持创新驱动,培养创新人才队伍,实施领先者战略,在制冷领域不断巩固其全球领先地位。

企业家是创新发展的探索者、组织者、引领者,在把握创新方向、凝聚创新人才、筹措创新投入、创造新组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格力自主创新战略由董事长董明珠主导建立,她指出:“创新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发展的唯一推动力。一个没有创新科技的企业是没有灵魂的企业,一个没有核心技术的企业是没有脊梁的企业,一个没有精品的企业是没有未来的企业。”[3]她还强调:“创新前面应该加上两个字叫‘自主创新’,才是真正有价值的创新。”[4]“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首先要彻底断掉‘拿来主义’思想,提升自主创新能力。”[5]董明珠带领格力全体员工坚定不移地实施自主创新、打造民族品牌,成功实现了由劳动密集型企业向知识密集型企业的转型(图1),公司建有15个研究院,共有126个研究所、1 045个实验室。自主创新战略使得格力掌握了大量核心技术,目前累计申请国内专利81 391项,其中发明专利41 498项;累计授权专利45 772项,其中发明专利10 762项;申请国际专利3 888项。在2020年国家知识产权局排行榜中,格力电器排名全国第六,家电行业第一。现拥有31项“国际领先”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奖2项、中国专利奖金奖4项。据日经社2019年统计发布,格力家用空调全球市场占有率达20.6%,连续14年稳定保持全球第一。在国内市场,格力中央空调连续9年占有率全国第一。

图1 格力自主创新体系

2.格力人才培养在自主创新战略中的重要性

董明珠曾说:“讲创新,不仅是技术创新,而且是人才的创新。公司自主创新的核心就在于人才培养。”[6]如何自主创新、自力更生,引进人才是一个方法,但格力看到的是更长远的自主培养人才,公司内中层、基层人才全部是内部培养出来的。因为只有自主培养出适合企业特点、认同企业文化的优秀人才,才能为企业自主创新战略的实现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撑,才能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她还认为,培养人才是中国企业家重要的责任与使命,“企业家不仅要有家国情怀,不仅要有社会责任,更加重要的是要有将一代一代年轻人培养成才的大爱精神,这样才能让我们的中国制造有序发展,才能为世界服务”[7]。

二、格力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格力电器始终秉持“聚焦公司战略布局,坚持自主培养人才”的理念,以公司发展经验和文化底蕴为基础,逐步形成以自主人才引进渠道、自主培养与发展机制、全方位激励保障体系为核心的人才自主培养模式,力求员工与公司同进步、共发展。多年来,格力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人才结构持续升级。截至2020年底,公司约有8.4万名员工,其中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南粤突出贡献奖1人、广东省特支计划杰出人才1人、珠海市高层次人才80人、青年优秀人才448人,公司内部评定科技专家710人,中、高级以上工程师7 500余人。

1.以认同企业文化作为格力人才培养的基础

格力经过多年发展和沉淀,不断丰富和拓展以“实”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实”体现在公司战略上就是实事求是、求真务实,体现在工作上就是要树立脚踏实地、多做实事的工作作风,体现在员工就是要保持优良品德,做诚实人、说老实话、干实在事。与此同时,格力一直以来都把社会责任感作为企业立足的核心理念之一。董明珠强调:“社会责任对于企业来讲非常重要:第一,你要对消费者负责;第二,你要对你的股东负责;第三,你要对国家负责。”[8]格力的这些企业文化,成为其选用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和依据。只有认同企业文化和适合企业特点的优秀人才,才是格力真正所需要的人才。

2.形成完整的人才“选、育、用、留”机制

格力建立了“德才兼备,品德优先”的选人机制、“能者上,庸者下”的内部提升机制和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并致力于创造稳定一流的用人环境,提供各种各样的货币性福利和非货币性福利政策,以及人才与企业长期性的、共同发展的人事政策,在科研、技术、管理生产、销售等各个领域培养和凝聚了大批人才。截至目前,全集团技能型人才突破36 000人,其中,8 000余人被评定为中、高级以上技师,广东省技术能手7名,南粤技术能手1名,珠海市技术能手5名,珠海市岗位技术能手标兵4名,珠海首席技师6人,珠海特级工匠6名,珠海工匠133名。

3.建立多通道、多样化的培养体系

为激励员工自主成才,格力根据员工的不同岗位类别、不同成长期,建立了多通道的培养体系(图2),采取多样化的培训策略和激励制度,全方位地满足员工的成才需要,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如建立中层干部岗位竞聘制度,从基层技术、管理人员中选拔和储备中层管理干部;设立管理人员储备库和科技进步奖;设立股权激励制度和人才议薪制度,通过入股分红、薪酬面议,留住重要人才和吸引特殊人才;每年安排包括质量、管理、技术、生产操作和文化艺术等各层次的内外部培训、学习和交流活动,为员工职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2020年,全集团完成近5 000名大学生的入职培养,壮大科研人才队伍;组织开展智能制造、智能家居等12大系列22个课题技术前沿专家讲座,提升技术研发人员的技术水平。近3年来,公司累计开展专业技术培训超过350场,参加人次累计突破2.5万人次。坚持创新型人才的持续培育,让公司拥有自主“造血”的能力应对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通过科技人才的培育保障,促进科技自主创新,力争将格力打造为制造业的世界研发中心。

图2 格力人才培养体系

三、格力自主创新人才培养的特色举措

完善国家创新体系、提升国家创新能力的基础是自主创新人才队伍的培养,这既是科技界、教育界的使命,也是企业界的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表示,要“加强创新人才教育培养。人才是第一资源。国家科技创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基于不同的系统运行机制,企业系统的人才培养相比科技系统、教育系统,有着不同的方式和做法,其有益经验在大力倡导校企合作、协同创新的背景下对于高校人才培养不无启发。从格力人才培养体系和对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来看,其最具代表性的特色举措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军事化训练

对于企业人才培养,实施军事化训练是为了强化员工自主管理,培养自律意识和集体观念。自主创新需要员工的高度自觉,发挥个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但这种个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是散漫的,而是有集体的向心力。格力每季度或者半年都要对员工进行一次军训,以增强企业军事化管理的强度。军训时,包括公司基层科室人员都必须参加,通过跑步、走路、立正、稍息这样的军事化训练,营造一种浓厚的集体行动氛围;同时,也鼓舞了团队士气,增加员工之间的沟通,提高凝聚力。格力还通过举办“军营年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团队意识。

2.“育人工程”

宽松、开放、安全的育人环境是培养现代创新人才的决定性条件。格力为每一名员工创造成长空间,如图3所示。格力电器实施导师制度,为每一位新员工指定一名导师,协助新员工了解工作相关事务,使新员工以最快速度适应工作岗位。所有入职的新员工都必须经过“公司、部门、科室、个人”四级培训才能正式上岗。

图3 格力员工发展规划

3.“安居工程”

员工是公司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不断提升员工幸福感是公司永恒的目标。只有为员工营造舒适的生活环境,让员工无后顾之忧,员工才会有更多精力专注于自主创新。公司通过人才补贴、人才住房、格力学校等多渠道为员工谋福利,不断提升员工满意度和幸福感。为解决员工住房问题,公司斥资兴建环境舒适、配套设施齐全的格力明珠广场,增强员工归属感。为解决员工子女上学问题,格力电器筹建了环境优美、教学设施齐全的格力学校,让员工专心事业发展。

4.创办教育

董明珠一直都有自己创办大学的想法,正如她所说:“我希望我们能有自己的学校。我们有这个资源,资源在于我们自力更生,在于我们自信,在于我们脚踏实地地度过每一天。”[9]为进一步满足格力员工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促进企业和员工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提升,满足员工终身学习、职业发展需要和个性化、多元化需求,格力凭借自身雄厚的软硬件支撑,已经具备自己创办大学的条件。

2020年,在国家、省市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和帮助下,董明珠董事长亲自部署和落实,推动格力学院建设工作。规划设计采用先进的校园建设理念,充分融合格力文化、绿色设计等特色内涵,打造数字化、智慧型大学建筑群落。学院于2021年年初正式启动施工建设,位于珠海市高新区唐家湾镇,占地面积约20万平方米,毗邻珠海高校“大学小镇”集群片区,紧靠会同古村,文化氛围浓厚,具有得天独厚的区域环境。2021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格力学院的建设落地,将进一步深化探索“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育人机制,为格力乃至国家培育新型制造业发展所需人才,推动实体经济产业转型与创新发展。

5.校企合作

产学研联合攻关是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董明珠曾表示:“产学研合作有待于我们去开拓发展,要实现两个百年目标,我们就要培养无数优秀的年轻人成长起来。要推动中国的实体经济发展,校企联合进行人才培养是必由之路。”[10]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积极响应教育部等6部门《关于印发〈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的通知》要求,格力电器联合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建设格力明珠产业学院。学院立足高端制造,聚焦“双智”战略,开展校企融合定制,充分运用企业与高校两种有利体制,采用“四位一体”的创新教学模式机制,坚持以“定制化理论通识教学为基础,格力自主实践经验为内核,塑造军事素养意识为灵魂,培育双元制实践技能为原则”的育人核心,打造实为所用人才培育模式。在教学实践中,探索试点国家“1+X”证书制度、校企“双元”育人、“双师型”教师队伍,加强培训基地内涵建设,推进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有效落地。

与此同时,充分利用国家、省市政策优势,建设新型制造业人才培养联盟。公司承办省、市技能竞赛项目,通过开放式、规范性发展搭建多层级技能竞赛梯队,探索建立递进式的职业技能竞赛机制。建设技能大师工作室、技师工作站,打造技能型人才培育的标准和评价体系,助推制造业人才培养实施落地。筹建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打造广东省产教融合企业标杆,组织开展广东省工会再就业培训,促进行业技术技能升级,建设全产业链、全行业的人才培养基地。

纵观格力的企业自主创新战略及人才培养体系,不难发现格力之所以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一方面与董明珠等企业管理者的卓越领导、准确把握时代发展脉搏、及时转变发展战略,形成独具特色的、不可复制的自主创新战略密不可分;另一方面也与格力在长期的企业发展进程中形成的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息息相关。公司持续加大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深化核心业务支持,构建智慧型学习组织,打造职业教育赋能生态,加快创新成果转化的人才培育供给,推动企业高质量的发展。该体系的核心是强调自主培养人才的重要性,无论是企业文化认同、选人用人机制、激励和培训机制等措施,还是紧跟时代发展需要与高校深度融合共同培养人才、自身直接投身教育创办大学等做法,都充分体现了格力的自立自强,彰显了新时代我国企业家和民族企业在人才强国、科技强国、制造强国等重大战略中的担当。

猜你喜欢
格力战略人才
人才云
唤醒芬芳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格力澄清没有不做手机 但前景依然不容乐观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多式联运发展的战略与路径
毛遂自荐
董明珠玩任性,格力将蚕食手机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