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外包产品技术协议的标准化分析

2021-08-05 10:08:14刘纯丽郭星灿王咏梅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21年9期
关键词:研制标准化产品

刘纯丽 郭星灿 王咏梅

(中航通飞华南飞机工业有限公司,广东 珠海 519041)

0 引言

在飞机研制过程中,由于飞机结构复杂,包括的零部件、机载设备数量众多,为了加快研制进度,缩短研制周期,往往将众多的具有独立功能性能的产品委托给具有一定能力及资质的承接单位研制。为了保证承接单位研制生产的产品满足甲方的使用要求,目前国内的做法一般是以航空外包产品研制技术协议形式,明确相关方、相关方权力与义务、产品的技术要求和为实现产品技术要求而应开展的工作要求、管理要求及交付物等。对于产品承制单位(乙方)而言,产品技术协议是产品研制中开展产品研制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指导产品研制的最顶层要求,产品研制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技术文件和产品均以其为基础,产品研制过程质量管控和最终验收等也均以此为根本依据。目前,航空领域不同单位之间、同一单位不同型号之间的产品技术协议,在形式和内容上均存在较大差异。协议编制和管理的不到位,也会导致在后续产品研制过程中出现系列问题。产品技术协议的协调性、规范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对产品质量和过程管控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对产品技术协议的编制和管理等各方面进行标准化分析、提出标准化统一方案是与时俱进的客观需要。

1 存在问题和标准化需求分析

目前产品技术协议存在的问题如下。

1.1 协议内容和形式不统一

协议的名称包括“某型飞机产品技术协议(书)”,“某型飞机机载设备技术协议(书)”,“某型成品技术协议(书)”,“某型机成附件技术协议(书)”等多种叫法。产品技术协议的内容因所属型号不同、承制单位不同、主管编制人员不同而千差万别,有的比较简单,只注重产品功能性能要求,有的关注了产品的环境适应性、电磁兼容性等,有的还包括了管理要求、工作要求等,内容比较全面。这一方面是各单位原始土壤和技术基础差异较大,另一方面是随着国际化合作增加,受外来文化影响程度和接受程度不一致,另外还有相关方之间的信任度不一样等原因,例如国内尤其是航空工业集团内部单位之间,相互信任度较高,协议未尽事宜以及相关更改基本都能友好协商解决,因此协议往往比较简单,一些细节问题未在协议中具体要求。关于产品技术协议的内容和结构,目前国内没有统一标准,也缺乏协议编制相关的指导性文件。若能在分析各大航空企业技术协议的基础上,各取所长,尽可能地统一协议内容,制定标准化协议模板,将大大提高技术协议的规范性和统一性。

1.2 协议的更改与产品状态不协调

从签订技术协议书开始到产品设计、生产和交付,期间可能会由于飞机级、系统级或其他关联设备导致需求变化而更改协议。更改协议常见的是采用协调单/更改单更改,或是将协议换版,或是签订补充协议,但不管是采用哪种方式,均应将更改的相关要求和信息及时传递到承制单位及其他相关方。目前在阶段审查时,常常发现上层要求已经更改,而协议中未作更改,导致产品研制还是按原要求执行,或者产品主管直接对协议中某些要求做了更改,但仅主管设计部门知晓,未经其他相关专业或部门会签,进而影响产品的硬件或软件构型。须制定标准化流程,规范协议的更改管理。

1.3 协议执行情况管控不到位

协议签订后,相关方对其落实情况及产品构型状态等缺乏有力的管控,导致顶层标准或文件传递不到位、技术资料不全、产品构型不清晰、时间节点拖延、交付产品不理想等各种问题。须建立标准化流程,加强产品研制过程审查。

2 协议编制的标准化

产品研制牵涉单位众多,协调关系复杂,其技术水平直接影响飞机构型和最终使用性能。而技术协议的协调性、规范性、准确性和完整性,直接关系到产品的性能。通过标准化手段,可对技术协议的内容、审签及监督管理等方面进行标准化分析,尽可能地实现规范化、标准化,提高技术协议的编制质量和管理水平,进而为产品的研制提供保障和指导,从根源上最大限度地减少后期问题。

2.1 协议形式的标准化

目前协议的名称中出现的主体一般以“产品”、“成品”、“设备”、“成附件”为主,对应的英文表达是“product”、“end product”、“equipment”、“accessory”。通 过 对 专 著《Aircraft System》中product、equipment、accessory这3个词的使用分析认为,当产品安装在飞机上使用时便为设备,当产品作为飞机系统或子系统的配套件时即为附件[1]。而依据GJB 1405A-2006《装备质量管理术语》,成品是指已完成全部生产过程并验收合格的产品,大到发动机,小到传感器等都可作为成品;产品是指过程的结果,包括服务、软件、硬件、流程性材料等。因此,不管是“成品”、“设备”,还是“成附件”,皆可统称为“产品”。协议一词的英语表达是agreement,一般翻译为契约、协商、约定、协定,极少将其译为协议书。因此,为方便表述,该文中统一称为产品技术协议。产品技术协议是相关方之间签订,用于明确产品技术要求、研制进度、各自职责等的文件。按GJB 8783-2015《产品技术文件分类与代码》规定,技术协议属于技术文件的一种。产品技术协议是需求规范,属于规范类技术文件,与甲方自身研制过程中编制的规范类文件是一样的,只是由于需要委托给其他单位(乙方)研制,因此增加了一些工作要求、交付要求等,完全可以按照规范类文件,对产品技术协议进行规范。

2.2 协议内容的标准化

尽管目前协议内容差别较大,但整体趋势是新的产品技术协议内容越来越全面,结构越来越复杂,签署越来越多。

通过对国内各大航空企业技术协议的研究与分析,协议内容主要包括技术要求、管理要求、工作要求和交付要求等。

2.2.1 技术要求

产品技术协议中主要技术:产品组成与配套、功能要求、性能要求、环境要求[2]、重量与重心要求、尺寸要求、材料要求、接口要求、强度和刚度要求、损伤容限要求、腐蚀防护与控制要求、电磁兼容性要求、复杂电子硬件要求、照明要求、EWIS要求、防灭火要求、防差错和互换性要求、安装要求、颜色要求、外观质量要求、标识与标记要求、人机工程要求、五性要求、标准化要求、计量要求、环保要求等[3]。各项技术要求均应有相应的验证方法。

2.2.2 管理要求

管理要求包括项目及风险管理要求、需求管理要求、接口管理要求、构型管理要求、适航管理要求、质量管理要求、供应链管理要求等。

2.2.3 工作要求

工作要求包括硬件研制过程中需求与概念论证阶段、初步设计阶段、详细设计阶段、试制与验证阶段等各阶段应完成的研制工作、试验工作,以及相关技术资料准备及评审工作,另外还包括软件开发、可编程电子器件研发等相关工作内容。

2.2.4 交付要求

交付要求包括交付项目、交付状态、交付节点及验收要求,需交付的文件资料以及技术支持与服务等。

2.3 协议结构的标准化

产品技术协议的结构可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划分为章、条、段及列项等若干层次。

产品技术协议包括要素见表1。

表1 协议的主要要素

2.4 协议审签的标准化

为了加强对产品技术协议内容的把控,协议签订时,除一般的编制、校对、审核、批准等审签环节外,双方(尤其是甲方)可增加重量、强度、可靠性、电磁兼容、工艺、标准化、质量、适航以及供应链等相关专业会签。由于相关方之间信息化系统的关联问题,目前产品技术协议难以完全实现电子审签,但应尽可能地做到单位内部的电子化审签。

审签完成的产品技术协议,还应加盖双方单位公章方能生效。

2.5 协议模板的标准化定制

产品技术协议是产品管理的基础和核心,其质量直接影响后续的产品研制。

产品技术协议中的要求涉及结构、强度、重量、可靠性、软件工程、人机工程、电磁兼容、标准化、信息化、质量、适航以及供应链管理等各个方面。而某一项产品的技术协议往往由产品主管人员负责编制,由于术业有专攻,主管人员除了产品本身的功能、性能、接口等之外,对可靠性、电磁兼容性等其他专业工程往往不了解、不熟悉,提不出切实可行的明确要求,或者所提要求不够深入实际,对后期产品的质量不能起到真正的控制作用,不能符合可靠性、安全性、维修性、测试性、保障性、环境适应性等要求,或影响全机的标准化、信息化程度等。由于协议中各项要求未定义明确,或条文表述不够严谨等而导致的后期各种问题,甲方难以追究乙方的责任,由此产生的各种额外成本往往是甲方买单。

针对上述问题,切实可行的方法是先组织相关专业技术力量进行协议的标准化模板定制。根据飞机总体特点和要求,结合上文确定的产品技术协议内容、结构和审签需求,将对各类外包产品的共性要求固化在模板中。例如可靠性、安全性、维修性、测试性、保障性、环境适应性、标准化、信息化、质量、计量、构型管理等许多要求,对各产品均具有通用性,由对应的专业和主管部门的拟定要求条款,固化在模板中,将大大提供协议的准确性和统一性。一方面减少了协议编制者地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另一方面也避免因协议编制人员水平的参差不齐导致同一型号不同产品之间要求不一致。

固化在模板中的要求,在针对具体产品时可采取剪裁和适当补充的方式灵活处理,或设置为不同选项,以便于根据产品的不同类别和重要程度进行选择。

3 协议管理的标准化

产品技术协议在签订时内容可能并不尽善尽美,有的待定或暂定的要求须随着研制的进行补充或更改,有的要求可能未充分考虑全面,导致在执行的过程中出现问题而产生争议。因此,必须加强对协议的管理,监督其执行情况,确保协议及时更新,问题闭环归零,进而保证产品数据的有效性和可追溯性,保证过程清晰、准确和可控。

首先要明确协议编制者的责任,即规定协议编制、校对、审核、会签、批准等签署者的职责,保证各级审签人员的意见均落实到协议中。同时明确协议的技术和管理条款的解释权,尽可能明确各大条款的归口管理责任部门,确保从协议编制、更改到监督、检查全过程中要求的连贯性和一致性,以便于各司其职保证条款的正确落实。在协议的管理要求中,必须明确协议的更改管理,并且应严格符合型号的构型管理要求。

加强阶段审查。目前产品转段评审工作往往缺乏完整的工作流程,评审文件的审查、归档工作没有严格的流程管控,评审时间节点往往延迟,主要靠产品主管组织督促,其他各专业对产品构型状态难以掌握[4]。在各阶段评审前,乙方应将产品技术协议中规定的该节点所有应提交的文件提交给甲方相关专业审查,并将所有审查意见整理记录,落实到相关文件中。若为评审遗留问题,在后续研制中予以跟踪并完成归零。评审后所有文件应归档。产品阶段评审的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5]。

图1 产品阶段评审工作流程

4 结语

飞机包括的各类产品具有种类多、数量大、更新换代快、状态变化频繁等特点,不同产品不同承制单位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方式不同,而产品技术协议是产品研制的纲领性、指导性文件,是使交付的产品符合相关要求的根本保证,直接关系产品的质量。通过对产品技术协议编制过程的标准化,使其尽可能内容完整、结构统一、审签齐备、表述规范,通过对协议管理的标准化,使其更改、阶段审查等过程流程化、规范化,有利于提高协议的编制效率和质量水平,尽可能地减少后续产品研制中问题的产生,有助于从源头上把控产品的质量。

猜你喜欢
研制标准化产品
标准化简述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中国公路(2017年9期)2017-07-25 13:26:38
一种轻型手摇绞磨的研制及应用
广西电力(2016年5期)2016-07-10 09:16:44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Coco薇(2015年1期)2015-08-13 02:23:50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
接地线通用接地端的研制
二代证高速电写入机的研制
警察技术(2015年6期)2015-02-27 15:38:24
137Cs稳谱源的研制
同位素(2014年2期)2014-04-16 04:57:22
交通运输标准化
新产品
玩具(2009年10期)2009-11-04 02:3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