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70分)
有人说,我们这个时代从不缺聪明人,缺的恰恰是“笨人”。
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一读懂材料,定义关键词
这是一道观点型作文题。题目要求考生在理解观点的基础上对“有人”进行回应,或赞成或否定或补充。要理解“有人”的观点,首先需要准确定义关键词,尤其是被打上双引号的“笨人”。双引号在这里表示特殊含义,“笨人”在这里并非指智商低下、反应迟钝的人。那为什么还要称之为“笨人”呢?
通常有如下两种方式可用以辅助定义材料中的关键词。
其一,调动生活经验。生活中哪些行为会被人称为“傻”?明知得罪人的话还是要说,明知没结果的事情还是要做,明明有捷径可走非要固执地按部就班……因此,“笨人”可能是追求真理的探索者,可能是坚守初心的理想者,可能是甘坐冷板凳的研究者……他们对人生有着独特而清醒的认识,却也因不趋附于当下普遍的价值观而被众人称为“笨人”。
其二,运用反义对释。通过定义什么是聪明人也可以推断出什么是“笨人”。这里,聪明并没有加双引号,可以理解为智商高、反应灵活。聪明人在行事上有优于普通人的高效,能以最少的付出在最短时间内达成目标。由此可以推断,“笨人”是指在对名利等事物的追求上能力薄弱,甚至远不及普通人的群体。
二读透材料,回应“有人”
材料看似陈述了一种社会现象,实则包含了一部分人的价值取向。理解材料关键词之后再读材料,材料中的“不缺”和“缺”值得细细咀嚼。“不缺”是指数量多,“缺”不仅指数量少,还有“稀缺”的含义,意味着“笨人”对于时代的不可或缺性。对“有人”的观点是赞同还是反驳,折射的是考生对时代需求的理解,检验着考生人生境界的高下。一个时代若是人人都汲汲于一己之利,极尽投机取巧之能事,妄想走捷径,对社会的危害不言而喻。钱理群教授就曾对一大批绝对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表示痛心疾首,将他们称为“有毒的罂粟花”。以此观之,“有人”的话实是切中时弊、振聋发聩之语。
三学会思辨,拒绝伪辩证
材料中出现了“聪明”和“笨”一组反义词,聪明的考生会想到通过辩证的方式对观点进行补充。然而,单说聪明人是愚昧的、“笨人”才是真正有大智慧的,只是做文字游戏的伪辩证,难有说服力。对于对立概念的思辨切不可仅停留于徒有思辨外表的结论上,而是要切实分析聪明人的愚昧之处、“笨人”的智慧所在。例如,聪明人能成为利益的最大赢家,却难免陷入自我的庸俗化,而人的终极需求在于个人价值的实现,因此聪明人有其目光短浅的愚昧;“笨人”在世俗价值观上是被嘲笑的失败者,但因其坚持不懈、忠于初心,却可能换来世人乃至后人的敬重。说理务求具体、有据,必要时应结合事例加以阐明。
适用素材
北大教授钱理群认为,我们现在的教育,正在培养一批“绝对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所谓“绝对”,是指“一己利益成为他们言行的唯一的、绝对的、直接驱动力,为他人做事全部是一种投资”。所谓“精致”,是指“他们有很高的智商、很好的教养,所做的一切都合理合法无可挑剔,他们惊人地世故、老到、老成,故意做出忠诚姿态,很懂得配合、表演,很懂得利用体制的力量来达成自己的目的”。
适用主题
对所谓聪明人的批判。
运用示范
这时代培育出的聪明人,正在往绝对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之路上走去。因为他们有极高的智商与能力,很懂得在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才能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他们的头脑是精密的计算机,思想变成了跃动的数据,哪怕是情感都可以量化,一切以自我的利益为准绳。不再有人甘坐冷板凳,也不再有人愿付出真情。没有了“笨人”的社会该是何等可怕!
适用素材
“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万佐成、熊庚香夫妇已年过六旬,他们在江西省肿瘤医院附近经营一间露天厨房,向癌症病人家属出借锅灶,让病人吃得好一些,也让病人家属少一些遗憾。一年365天,他们天天守着厨房,每天凌晨四点起床生火做准备,一做就是十八年。每个菜他们仅收取一元成本费,勉强维持收支平衡。他们说没想着赚钱,人生的幸福是快乐,而快乐来自帮助他人。
适用主题
“笨人”为助人甘愿放弃自身利益。
运用示范
消费主义在经资本包装后,以充满迷惑性的外表俘获了大众的心。而作为它的先决条件———钱,也迷住了大多数人的心窍。人们做事之前不再问孰是孰非,而是看自己能从中获取多少利益。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是这样的想法。江西省肿瘤医院旁开早餐摊的万佐成、熊庚香夫妻因一次偶然,将自己的摊位逐渐改造成了“抗癌厨房”。凭借摊位优越的地理位置,他们有机会赚到很多钱,但正是他们身上最质朴的品格,让他们十八年来只收取成本费,坚持每天早起为厨房延续灶火,哪怕过年期间也不曾中断。“愚笨”的举动,使他们错过了大好的获利机会,却使人间的温暖从小巷中弥漫開来。正是人世间千千万万这样的“笨人”,维系着人情的温度,让社会的根基免遭动摇。
适用素材
殷夫,又名白莽,“左联”五烈士之一。哥哥徐培根为国民党高级将领,曾多次于狱中救出因参与革命被捕的殷夫。在收到哥哥语重心长的劝告信后,殷夫写下《别了,哥哥》一诗公开作答。诗中,他表达了对哥哥二十年来关爱保护的感激,同时也坚定地与哥哥划清界限。他知道跟着哥哥走能轻易获取“安逸、功业和名号”,但他“不要荣誉,不要功建,只望向真理的王国进礼”。
适用主题
“笨人”为信仰甘愿牺牲生命。
运用示范
更有些“笨人”,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来成全更多人。殷夫毅然放弃兄弟亲情与高官厚禄,不惜走上荆棘遍布的道路,只为做为人类盗取火种的普罗米修斯;“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快递员小哥汪勇冒着生命危险接送医务人员上下班,只为让奔波在抗疫一线的医务人员能安心休息好救治更多的生命。有人说他们傻,那是因为这些人的世界里永远只有自己,他們从没有将自己置身于更宏大的世界中,他们不懂什么叫“中国的脊梁”。
珍贵的“笨人”
上海师大附中闵行分校高三吴孟颖
从小我们就渴望被别人夸聪明,而害怕被扣上“笨人”的帽子。然而有人说,我们这个时代从不缺聪明人,缺的恰恰是“笨人”。
①制造矛盾,吸引读者。
无论哪个时代,聪明人总是意味着比普通人拥有更高的智慧、更快的反应、更灵活的处事方式,因而也能更轻易地获得令人艳羡的成功。我们正处在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社会在科技的助推下不断呈现新面貌,教育资源的优化造就了一批批具备极高智商、能力的聪明人。他们是这个时代的“弄潮儿”。他们能敏锐地捕捉到时代变化的细微动向,迅速整合出一套应对举措,最终屹立于时代潮头,大获全胜。
②结合时代特点,分析社会不缺聪明人的原因,勾勒聪明人的特征。
所以,“笨人”就注定要被时代唾弃吗?
③问句单独成段,引人深思。
不,相反,我认为时代需要“笨人”,需要“笨人”给这个功利主义盛行的社会降降火。当然,这里的“笨人”并非是低智商的人,只是他们的选择与世俗的价值观往往背道而驰。人生在世,不能仅求个人的成功、幸福,甚至为了一己私利漠视个人作为社会一员所需承担的责任,牺牲个人在群体中与他人应有的情感维系。当一个时代的聪明人将人类趋利避害的本能发挥到极致,凡事以“工具理性”来思考判断,人类终将沦为利益的奴隶,而社会将成为聚不起来的一盘散沙。
④分析聪明人潜在的危害,反面论证时代需要“笨人”。
幸而,我们身边始终有一些为了大义可以舍弃小我的“笨人”。他们舍弃原本舒适的生活、光明的前途,“知不可为而为之”,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肩负责任,负重前行。他们是“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是捐出所有资产、一心推广中国传统诗歌文化的叶嘉莹;是庚子年人人自危的情况下,选择放弃休假,自愿“逆行”的医务人员,以及甘冒生命危险为抗疫尽一份力的志愿者……“笨人”们凭借着坚定而朴实的信念替这个时代的聪明人赓续文明、抵挡灾祸,还众人一片岁月静好。
⑤联系现实,多角度举例论证“笨人”的可贵。
没有一个“笨人”是真的愚笨。他们并非不懂追求名利、不怕危险死亡,只是他们将人类的大义与大爱置于个人的追求之上。鲁迅说:“聪明人绝不能支持世界。”一个时代可以没有聪明人,但不能没有珍贵的“笨人”。
⑥引用鲁迅先生的话,再次强调“笨人”之于时代的意义。
梁漱溟先生写过一本书,书名是《这个世界会好吗?》,我想,若这时代多一些“笨人”以小舟涉鲸波,答案已然明朗。
⑦巧借书名重申观点。
教师点评
教师总评:65分。
文章观点鲜明,语言流畅,说理有据,尤其行文思路清晰,段落层次分明。首段有意制造认知矛盾设置悬念,在充分肯定聪明人智慧、能力的基础上转入正题。通过对“笨人”进行定义,既回应首段,又为下文议论进行铺设。对比聪明人与“笨人”于时代的影响,自然得出“时代需要‘笨人”的结论,又以鲁迅先生的话进一步强调“笨人”于时代不可或缺的作用。
文章的亮点还在于能紧扣材料中的“我们这个时代”,不仅能依据时代特征分析不缺聪明人的原因,也能联系时代背景多角度列举可贵的“笨人”典型,充分体现考生关注现实、思考生活的良好习惯。(忻微宏)
时代呼唤“笨人”
上海师大附中闵行分校高三胡恩霖
有人说,我们这个时代从不缺少聪明人,而是缺少“笨人”。这值得我们深思。
①开篇简明,引入论题。
时代缺少“笨人”,“笨人”的“笨”并不体现在智力上,相反,他们往往是高智商人群中的一员。他们的“笨”体现在为了别人、社会,部分或完全放弃自己的利益,甚至损害自己的利益也在所不惜。这是不被常人理解的。
②定义何为“笨人”,揭示其被称为“笨人”的原因。
“敦煌的女儿”樊锦诗就是这样一个“笨人”。她本可以留在诗意的江南水乡,却偏要直面恶劣的沙漠,忍耐19年与亲人分离的痛苦,把毕生的心血献给了敦煌莫高窟;前微软市场营销执行总裁约翰·伍德是个“笨人”,他辞去高薪工作,带着自己全部的积蓄,跑到贫穷落后的尼泊尔建了一座图书馆供孩子们阅读,自己却买不起一处仅需要原先十个月工资的房产;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的张桂梅校长也是个“笨人”,身患多种疾病却不肯入院治疗,而要将剩余的全部时间奉献给学生,甚至提出预支自己的丧葬费来办学。
放弃舒适的生活、高薪的工作,甚至牺牲自己的健康,他们将人类趋利避害的本能抛于脑后,付出常人不敢为的牺牲,的确谈不上聪明。但正是他们守住了民族的瑰宝,创造了世界奇迹,改变了乡村女孩的命运,并且他们的“笨人”精神也在不断感召年轻一代加入。以高分考入北大考古系的钟芳蓉表示,要追随樊先生的脚步去“寻找心灵的归处”;张校长的学生毕业后放弃高薪工作,选择回到母校做一名乡村教师……“笨人”们把爱与信念播撒在这世界上,让时代充满温情与希望。
③第三、四段通过举例具体阐释“笨人”的内涵及其于时代的意义。
时代需要“笨人”。
④短句成段,观点鲜明。
每个人追求不同,必然会做出不同的选择。只是,为什么当聪明人为了个人利益奔波劳碌、费尽心思时,这些一个劲儿想着怎样为这个社会做出哪怕微不足道的一点儿贡献的人反而成了遭人嘲笑的“笨人”?
⑤跳出材料,提出自己的反思。
我们这个时代缺少“笨人”。想要改变这个现状,必须改变我们的价值观念。我们不仅要理解人生选择本就是多样的,更要懂得人生境界有高下之分。那些舍“小我”为“大我”的人,非但不应被冠上“笨人”的称号,更应该受到世人的敬重。如此方能有更多人来传递爱与希望,推动时代的发展。
⑥回到材料,提出解决策略。
他们是一个个渺小的个体,却仿佛是黑夜里的灯塔,照亮着我们所处的时代。而我们的时代,正在呼唤着越来越多的他们。
⑦结尾照应标题,重申观点。
教师点评
教师总评:65分。
文章观点突出,内容充实,例证丰富、典型,有时代性。本文亮点在于立意上有独具匠心之处,将“笨人”定义为“不合常情”之人。通过举例具体阐述了“笨人”不合常情之处,即“放弃舒适的生活、高薪的工作,甚至牺牲自己的健康”。进而分析“笨人”于时代的意义,顺势提出自己的困惑:如果“笨人”推动着时代的进步,为什么会遭受世人的嘲笑?这一质疑可谓振聋发聩,发人深省。考生由此提出尊重“笨人”、为其去“笨人”之名的观点。结尾段有意用“他们”替代“笨人”的称呼,用意鲜明。文章不仅完成了对材料的回应、论证,而且还能有自己的补充,体现出考生较高的思维水平。(忻微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