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叶中华 赵宏利
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 北京 100049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社会也进入了危机集中爆发的风险时代,危机的破坏性、突发性、不确定性日益凸显。所谓公共危机管理,是指政府在突发公共危机事件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为减少、消除危机发生的危害,根据危机管理的计划而对危机采取必要的对策及相应管理等活动[1]。公共危机管理是一门跨学科、跨领域的新兴交叉学科,国外学者对公共危机管理研究起步较早,而我国对公共危机管理研究的关注兴起于80年代中期,在2002年我国发生非典型肺炎后,公共卫生危机管理研究成为一项新的研究热点,相关研究成果丰硕,但对于该领域的研究综述相对较少,且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展开。如龚花萍比较了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与应急管理研究的趋势与热点,得出两者在研究热度方面的,研究呈现关联性与交叉性等特征,并提出深化研究的策略[2]。学者高恩新等对公共危机管理研究的国际文献为数据,探讨了研究主题与理论演进,得出目前该领域理论研究尚处于碎片化阶段[3]。截止目前学者们已从不同角度对该领域进行探讨,对研究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但还存在样本量单一与缺乏的问题。不断讨论并总结目前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的研究现状,对完善我国现代化危机治理体系增强危机治理能力至关重要。基于此,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对目前公共危机管理研究的情况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样本采用多个数据库,使用计量分析软件CiteSpaceⅤ对文献进行提炼、梳理与总结分析,探究该领域的研究现状、研究进展、热点主题、演化路径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由此展现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研究的发展全貌。
本文选取知网(CNKI)为研究数据库,为保证研究样本的完整性,本文采取公共危机管理的同近义词进行全面检索,检索式样为(主题:公共危机管理)OR(主题:公共危机治理)OR(主题:政府危机管理)OR(主题:政府危机治理),来源期刊类别为“核心期刊”和“CSSCI”,时间跨度为2002~2020年,检索截止时间为2020年5月,共检索到与公共危机管理研究相关的文献共1278 条。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与研究的可靠性,在检索到的文献中剔除报道文章、期刊征稿信息、文献信息不完整以及研究主题不相关的文章,导出文献共1039篇。
本文采用文献计量法与可视化分析,以1039篇文献为研究样本,使用知网文献分析年度趋势,研究机构等基础研究状况,并通过CiteSpace 软件,进行关键词分析探究其研究热点主体及演进脉络,并对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关研究文献的增长与科学知识量的增长是密切相关的,文献数量的变化直接反映了中国公共危机管理研究的科学知识量的变化情况,因此研究文献数量是衡量科学知识量以及社会关注度的重要标度之一[4]。图1为公共危机管理研究文献年发文量统计图,从总体看,中国公共危机管理研究趋势波动较大。整个研究过程具体可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萌芽起步期(2002~2007),从图中可以看出2002年只有少数几篇学术论文,说明在这一阶段中国公共危机管理研究关注度不高,尚未引起学者专家的重视;2003年研究关注度大量增加,之后处于平缓状态。这可能是由于我国02年爆发的非典型肺炎的影响,公共危机管理研究开始受到我国学者的广泛关注;其次是波动上升期(2008~2012),这5年间研究数量急剧增长,在2010年达到峰值,可能与几年间公共危机事件频发有关,例如金融危机、汶川地震、甬温线特别重大交通事故等。此外,这一时期学术界对于公共危机管理相关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关注度也有所上升。最后是平滑下降期(2013~2020),这8年间年研究数量总体上不断下滑,对于公共危机管理研究热度持续下降。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依据以上公共危机管理研究热度的趋势和特点,由此推断后续研究数量会有所上升。综上分析可知,公共危机管理研究热度受公共危机事件影响较大。
图1 年度发文量统计
采用CiteSpace 软件对公共危机管理相关文献的来源机构进行分析,从而了解主要研究机构的分布情况。如表一所示,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研究的主要力量为高校。其中,发文量前十的依次为中国人民大学32、南京大学30、北京大学17、上海交通大学17、华中师范大学16、吉林大学15、湖南农业大学15、兰州大学15、哈尔滨工程大学15、苏州大学13,发文前28 名的单位合计发文量约占总发文量的1/3,由此可知,这些高校为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研究领域的核心研究机构;从这些高校的地域分布情况来看,绝大多数集中在中、东部地区,这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经济、社会、科技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学术期刊是学术传播的重要纽带及重要载体,同时也是学术研究成果的检验,通过分析文献的来源期刊,即有助于确定该研究领域的主要情报源,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领域的研究程度等[5]。如表2所示,载文前20名来源期刊合计刊载公共危机管理领域核心论文365篇,根据布拉德福定律(Bradford's Law),这些期刊处于研究论文的核心区,属于该领域的重要情报源。《中国行政管理》、《人民论坛》以及《领导科学》等20 种刊物为公共危机管理领域论文发表的核心区,是该研究领域的主要情报来源。
表1 2002~2020年国内公共危机管理主要研究机构及地域分布
表2 2002~2020国内公共危机管理领域核心成果主要来源期刊
关键词作为论文主题内容的代表性词汇,是对论文核心内容的高度概括。以“关键词(keyword)”为网络节点,以一年为一个时间切片,通过软件技术处理及人工调整,生成了公共危机管理研究的共词网络知识图谱(图2),图中圆圈节点越大,表示该关键词出现频率或中心性较高,在对原始数据进行关键词频统计的基础上,整理出公共危机管理领域前30 位的高频关键词(表3)。
表3 高频关键词统计
图2 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
研究发现,在中国公共危机管理研究文献关键词知识图谱中,频次最高的前五个节点是公共危机、危机管理、公共危机管理、政府危机管理、公共危机治理。由于这些关键词包含在检索式中,所以单独考虑意义不大。除此之外,位居前列的关键词为危机治理、应急管理、公共危机事件、协同治理、网络舆情、风险社会、非政府组织、突发事件、地方政府、信息公开等。“非政府组织”“协同治理”“大数据”“信息管理”等关键词的反复运用展现出学者们在关注危机管理的同时,也开始更多地关注治理主体的多元化,管理方式的转变,治理手段的创新,如新媒体及大数据等研究,推动公共危机管理研究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
聚类分析是指通过对具有多项指标的数据进行多元统计分析,按照层级聚类的原则(即相似性从大到小),清晰的展现文献之间的关系。结合内容分析法对公共危机管理研究文献关键词进行主题聚类。根据聚类分析结果,综合公共危机管理研究领域的高频关键词统计、自动聚类标签视图以及相关专家建议,最终将公共危机管理领域的热点研究主题概括为以下3个方面:
(1)公共危机管理基础研究,关键词包括“公共危机”“自然灾害”“危机管理”“公共危机治理”“公共危机事件”“公共性”等,这些方面的主要研究集中于公共危机管理对象和公共危机管理主体方面的研究,对于非政府组织、地方政府等危机管理主体研究。学者徐宪平从互联网时代危机管理角度出发,对危机管理的演变趋势与基本规则进行探究,并针对性的提出“危机生命周期、危机管理周期的双周期、分阶段、分目标的危机管理模型”[6];学者刘琳基于哈耶克视角,对危机管理研究路径中的“科学主义”进行反思,从而更好地认识到科学研究路径的作用[7];还有学者聚焦于转型时期危机管理面临的挑战[8][9]、风险与规避[10]、对危机管理过程的均衡研究等[11];从以上研究内容看,我国公共危机管理基础研究覆盖面较广,学者们大多从危机管理基本理论出发,顺应时代发展变化,研究呈现深入性、创新性等特点。
(2)公共危机管理体系研究,关键词主要包括“公共危机管理机制”“应急管理”“法治机制”等。这些方面主要集中于危机管理体系构建、完善与创新。例如,体系构建:学者汤中彬基于我国传统危机文化的视角,从不同阶段讨论我国危机管理体系构建[12];学者薛澜系统地探究了我国突发公共事件分类、分级的思路,为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供了基础性的框架[13]。体系完善:学者李彦提出更新公共危机管理的理念,并引入协作治理体系来优化危机管理体制[14];王革等提出针对不同危机类型,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我国的公共危机管理法律体系[15]。体系创新:学者陈淑伟从危机管理体系的结构与功能为切入点,指出我国危机管理体系所面临的困境,并提出创新[16]。此外,我国学者尤其注重对国外危机管理经验的研究与借鉴,例如,学者薛澜[17]、王勇[18]、田香兰[19]、周忠良[20]分别对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危机管理体系进行探究,并与我国危机管理体系进行比较,从而发现不足,予以借鉴。
(3)公共危机管理手段研究,关键词包括“大数据”“公共危机管理模式”“整体性治理”“协同治理”“府际合作”等。这些关键词主要聚焦于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管理手段以及对危机管理模式的探究。2000年以来,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也迎来了危机频发的时代,信息技术逐渐应用到政府治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发挥着愈来愈大的作用。学者李传军提出大数据时代改变了危机决策的运作流程和基本逻辑,助长运用大数据技术来提升公共危机应对能力[21];学者段鹏[22]、徐建华[23]强调危机管理中社会化媒体的使用,注重危机在公众传播中科学沟通的重要性探究。沙勇忠着眼于学科交叉的新领域,探讨公共危机中的数据信息管理问题和基于数据信息的公共危机管理问题[24]。同时,我国学者也较为关注危机管理模式研究,例如,学者王宏伟基于危机管理模式的变革,本着共建、共治、共享的原则,构建多元共治网络型管理模式,对我国危机管理模式的创新发展提供新路径[25]。
公共危机管理研究成果数量受到危机事件与国家政策导向趋势明显,近年来研究成果日益丰富,我国学者的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也逐渐丰富。考虑到样本年限跨度较大,本文以两年为一个时间切片,并以公共危机管理研究成果峰值的时间节点(2010)为限,分两阶段进行总结并分析。(见图4)
4.1.1 研究探索阶段(2002~2010)
经统计发现,这一阶段公共危机管理的研究成果数量占总发文量的53%,且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在2010年达到峰值。2002~2010年间学者的研究重点指向风险社会、突发公共事件、危机应对、危机管理体制、应急机制、预警机制;政府公信力、政府形象、政府责任;信息沟通、信息传播、网络舆情、危机信息管理、危机决策等。可以发现,这一时期的公共危机管理研究整体处于探索阶段,学界对于危机管理的基本理念概念、体制构建研究较多,更多的研究开始聚焦于具体阶段中的特定主题。同时,很多学者开始关注危机管理中的政府的职能定位与责任,信息在危机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与传播机制;还有学者在危机事件的基础上反思危机管理体系的问题并提供创新路径。
4.1.2 研究深化阶段(2011~2020)
2011~2020 年间公共危机管理领域的研究成果数呈波动下降趋势,但总发文量仍占比较大(47%)。由图4可知,该阶段学界的研究重点转向公共危机管理主体、网络治理、整体性治理、参与式治理、合作治理、新媒体、大数据、国家治理体系;对危机应对、危机管理体制、政府责任;信息沟通、信息传播、网络舆情、危机信息管理等研究进行了深化;关于治理模式与治理主体的研究较多,学者们试图通过治理主体及治理模式的研究完善危机管理体系;同时,新媒体、大数据的兴起与使用、信息传播的发展逐渐成为危机管理研究的热点主题,信息的传播不当、沟通的不及时可能导致危机深化,有效的利用好信息技术对危机管理的成功至关重要,所以对于以上所述的研究是当前危机管理的研究热点,并随着时代发展不断深化。随着该领域研究成果的日渐丰富以及实践活动的不断开展,公共危机管理的法制化构建与危机管理的实际运行阻碍成为该领域发展的核心话题,如何将危机管理的各实施环节落实到位,仍需学界的进一步研究。
图3 中国公共危机管理关键词共现网络自动聚类标签视图
图4 公共危机管理研究的时间分区图谱
表4 关键词共现网络自动聚类
4.1.3 研究前沿分析
“研究前沿”的概念是指在某个研究领域的过渡替代的本质就是这个领域的研究前沿[26]。本文利用突变检验功能得到该领域的关键词被引突现图谱。由图5可知,不同的时间段研究侧重点各有不同,网络舆情、大数据、公共危机治理是目前公共危机管理领域潜在的研究前沿,突显度分别为5.2402、3.267、5.905。在互联网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通信技术迅速发展,信息有了更广阔的传播空间和更快的传播速度,某个社会热点事件一旦出现,就会迅速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网络“意见领袖”的观点以及民众对此事的意见会在极短时间内形成一种公众意见,这也间接导致网络舆论危机频发。网络舆情危机事件的治理越来越成为危机管理的研究重点,近年来,大数据、云计算的兴起为舆情危机掌控、危机管理、政府危机决策,危机的全过程应对提供技术支持。
图5 关键词突显图谱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政府的职能定位也由此进入“管理”向“治理”的转变,“政府治理”、“危机治理”等概念逐渐兴起,这对于我国的公共危机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综上所述,本文使用CiteSpace 软件对过去19年间公共危机管理研究文献的计量、绘图和解读,展现了目前的研究现状、研究进展、热点主题、演化路径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结果发现,我国的公共危机管理研究经历了萌芽起步期、波动上升期以及平滑下降期,其研究热度受公共危机事件影响较大,常态化研究潜力不足。28个研究机构以及20 种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期刊构成了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研究的核心力量以及主要研究来源。通过关键词分析,危机治理、协同治理、网络舆情等为该研究领域的热点,研究主题聚焦于危机管理基础研究、体系研究及手段研究,并形成“探索—深化”的研究演化路径,大数据、公共危机治理为未来潜在的研究热点主题。研究明晰了公共危机管理研究的结构关系与知识流动,厘清了关键点的本质与内涵,梳理了危机管理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基于对公共危机管理研究的文献计量与可视化分析,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继续深化:
(1)应然类研究较多,理论检验类文章较为缺乏。我国的公共危机管理研究起步较晚,危机管理理论大多来自于西方,文章缺少数据的支撑和严密的论证,容易沦为泛泛而谈,对危机管理研究及实践意义不大,因此后续研究可以加强理论检验类研究,并注重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借鉴西方经验,不断深化与加强我国的公共危机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
(2)关注新时代突发公共危机所体现出的新特点,随着科技与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也进入了风险高发时代,地区间经济贸易、交通以及人口流动日益频繁,公共危机的跨域特征日益显现,对区域协调、府际关系等问题提出严峻挑战。尤其是面对突发公共卫生危机,其有效应对关键在于地区之间的协调管控与治理。因此,加强公共危机治理的府际合作等研究至关重要。
(3)公共危机管理研究热度受危机事件及国家政策导向明显,这也导致长时间的学术关注度下降,直到下一次危机事件的发生。及时总结的经验与研究经过长时间的搁置逐渐被淡忘,缺少常态化的关注与研究,这也是危机管理研究的缺点与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