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泽群
刘树来,男,满族,1969年5月出生,1997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0年8月参加工作,2016年10月至2020年5月任葫芦岛市绥中县加碑岩乡党委书记,现任葫芦岛军民融合产业园区党工委副书记。先后获得“辽宁省一等功公务员”“葫芦岛市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优秀带头人”等荣誉称号。
只有牢记宗旨,事事为了群众、时时想着群众,党群、干群关系才会和谐,我们的事业才会兴旺发达。
——刘树来
今年6月,初见已经履新葫芦岛军民融合产业园区党工委副书记的刘树来,第一印象就是他的肤色很黑。
刘树来笑了:“在加碑岩乡工作那几年,整天进村入户,晒黑了。”
“黑”了自己,“美”了乡村。在他担任葫芦岛市绥中县加碑岩乡党委书记期间,这个全县最偏远的乡8个省级贫困村全部脱贫,1088户2806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销号,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由2015年的不足3000元提高到7380元,加碑岩乡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刘树来,真不愧是脱贫攻坚路上的“领头雁”。
党建引领、党史育人
红色基地带富贫困村
刘树来担任加碑岩乡党委书记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造“辽西第一个党支部”红色基地。加碑岩乡是革命老区,辽西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就成立于加碑岩乡黄木杖子村秋岭组的一个山洞里。
之所以要举全乡之力建设红色基地,刘树来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一来,利用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可以有效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激励各党支部争当战斗堡垒、广大党员争做先锋模范;二来,可以带动全乡旅游产业的发展,兴旺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
此后的几个月,海拔400米、地处大山深处的黄木杖子村秋岭组迎来了一拨又一拨乡里的干部。胸前挂着照相机、手里拿着记事本的干部,到处找上岁数的村民打听、收集当年的革命故事;手提肩扛稀奇古怪器材的干部,这里量量、那里照照;还有满面春风的干部,笑呵呵地走东家串西家,说是要帮着改造房屋,建什么“农家乐”……往日靠种植玉米和外出务工為生的村民,多少有点“蒙”。
“不行,你别把我家房子给祸害了!”有村民把头摇成拨浪鼓。
面对村民的不解,刘树来亲自上阵,多次到村民家中苦口婆心地讲解自己的工作思路:“有了旅游资源就不怕没有游客,村民有愿意搞餐饮住宿的,乡里掏钱帮你装修,以后挣了钱都是你自家的……”
“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刘树来一边做群众的思想工作,一边四处奔走,多方筹资3000多万元,组织进行施工。筑路基、扩路面,往日仅3.5米宽、错车都费劲的水泥路变成了6.5米宽的柏油路;修复山洞、建设展馆、修建红色广场,“辽西第一党支部”红色基地正式建成。
与此同时,经过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由乡政府投资,有11户村民将自己的家改建翻修,为游客提供餐饮住宿等服务。2017年6月26日,红色基地对外开放。一拨又一拨参观者涌进这个偏僻的小山村,11家“农家乐”家家爆满,经营户数钱数到手软……
“村看村,户看户”,更多的村民自发按照乡里要求改建翻修房屋,也跟着做起了旅游生意。如今的黄木杖子村,已经从往日全乡最穷一跃成为全乡排名靠前的富裕村屯,在外打工的青壮年都回到家中从事旅游产业,家家户户的年收入都在10万元以上。
乡亲们好日子的背后,是刘树来带领乡村干部付出的辛勤汗水。在几个月的紧张施工中,刘树来两次住院:一次是由于过度劳累患了眼病,手术后的第三天,他眼睛上的纱布还没拆,就戴着墨镜来到工程现场指挥施工;另一次是在现场脚下打滑,左膝盖半月板损伤,大夫建议他卧床静养至少1个月,但他仅躺了1个多星期就拆开夹板下地了。到现在,他如果走路多了,还会感到疼痛。
每当刘树来来到秋岭组,热情淳朴的村民都会拿出水果山货往他手里塞。他们说:“要是没有刘书记,做梦也想不到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呀!”
政策保障、产业扶贫
“空壳村”变身“实心村”
担任加碑岩乡党委书记期间,如何让村民、村庄增收致富,一直是刘树来放在第一位考虑的问题。而这段时间,也正是党和国家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期。
针对全乡建档立卡贫困户,刘树来带领乡党委用活用足各项政策,精准落实脱贫措施。全乡先后改造危房285户,建设安全饮水蓄水池16个、水井45眼,先后改造县乡级公路35公里,修建村级路139公里,彻底解决了贫困人口住房、饮水和出行难题。
经过多地考察和广泛讨论,刘树来在黄土梁子村试点发展香菇大棚种植产业。和在秋岭组发展旅游业一样,村民们也对大棚种植充满疑虑。
村民不敢干,那就让村里带头干。在刘树来的组织下,黄土梁子村采取“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方式,建起5栋大棚,由村里管理,吸收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此务工。为了确保试点成功,那段时间,刘树来三天两头到黄土梁子村大棚里查看督导,用他的话说就是“盯着干、逼着干、督促着干”。年底一算账,村里增加了10多万元的集体经济收入,建档立卡贫困户获得了务工收入,实现了双赢。第二年,全乡近一半村庄搞起了大棚种植,打造出年产值近1000万元的香菇产业园区。
“车头带得好,火车飞快跑。”如今,全乡11个村都有自己的集体经济项目,黄木杖子村成立了“贺家福”木耳专业合作社,窝岭村成立了百草源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王台村成立了占地80亩、总投资额432万元的富国木耳专业合作社,上房子村成立了绍坡黑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各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均超过10万元,最多的已达到30万元。其中,加碑岩乡与沙河镇优势互补,采取“飞地”形式建设樱桃大棚的做法,被央视《新闻联播》报道,曾经偏僻贫穷的加碑岩乡有史以来第一次上了中央电视新闻。
村民老阚常年在外面承包工程。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刘树来广泛发动关系,帮老阚找齐了注册工程公司需要的专业人士,老阚的公司正式在乡里注册成立。拥有相关资质后,老阚的事业更加兴旺,乡政府增加了税收,村民也多了务工渠道。
近年来,加碑岩乡针对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设立保洁员、乡村道路维护员、护林防火员等公益岗位553个,让建档立卡贫困户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加碑岩,因古时百姓将刻有朝廷命令的石碑放在刻着村规民约的大石头(当地话为“岩头”)上而得名。刘树来用辛勤的汗水和扎实的成绩,也在百姓心中立起了一块碑,那块碑上写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