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于龙 王泽蓥
1.辽宁警察学院 2.四川警察执法研究中心
关键字:智慧警务 互联网+物业 新业态 智慧平安小区
平安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是改革发展的基本前提。大数据时代,人类社会转型加速,随着5G技术的蓬勃发展,公安机关智慧公安理念的提出标志着开启了智慧警务时代新纪元。将“科技兴警”作为重大战略部署强力推进,大力开展数字警务、智慧公安建设,实现更高水平的公安工作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此背景下,智慧平安小区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全新的挑战,积极加强“智慧小区”建设研究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互联网科技与各种领域相结合而成的“互联网+”创新模式逐渐演化为创新思维,“互联网+”在教育、金融、科技等多领域得到迅速发展。各行业在积极扩大服务范围的同时,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借助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应用逐渐打破行业界限,提供的服务更广泛,为“互联网+物业”新业态创造了积极的市场前景。
物业管理方面,曾经主要依靠人力的传统物业模式急需转型,互联网科技与物业服务相结合成为崭新业态。一方面,“互联网+物业”新业态是不同行业间通过互联网技术组合形成的新型组织形态。面对市场变化,为谋“新出路”发展创新经营模式的老牌物业企业,经营时间长,社区资源丰富,管理经验成熟,希望借助互联网+节约人力资源成本,投入再生产,占据更多市场份额。另一方面,新兴物业公司不具备雄厚的财力,往往希望在兼顾经营成本的同时,突出产品亮点,吸引更多住户,给企业提供借助APP赚取增值的项目,增加用户粘性。
借助互联网改造传统的物业服务业,打造智慧小区,为居民提供一个安全、快捷、方便的现代化、智能化生活环境,这种智能化物业管理模式,集服务与管理于一体,科学构建新型物业管理服务模式,让物业更省心,居民更放心,提升居民的幸福感与融入感,促使业主积极参与小区治理,给居民生活带来更多便捷服务。智慧警务有利于社区民警与居民之间开展治安共治、共建、共享,建设新时代智慧平安小区。
随着科技的创新发展,公安机关作为智慧小区建设的主要部门,社区民警通过互联网完成与住户在业务和信息上的交流。一方面可以增加居民的安全感,同时还可提高居民的“主人翁”意识。相比过去的安全观念,居民更希望公安机关给予他们一种可见的安全感,同时公安机关也希望能够与民众形成更多互动。技术发展也在同期促进产业变革, 助力打造集智能化、信息化、安全化为一体的新形态小区。
目前,物业服务行业依旧是传统的物业管理模式占据主导地位,互联网技术虽然对物业服务业产生影响,但是相比其他被互联网改造的行业,物业服务仅仅在部分环节应用了互联网技术。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红利的减少,传统物业服务业经营成本上升,且业主与物业之间的矛盾也在逐步加深,业主希望物业管理部门提供更多优质服务与物业公司经营成本上升导致利润空间下降的矛盾,致使物业公司不得不靠裁员减薪等方式维持经营,而这样的经营方式无法满足业主的要求,导致矛盾不断激化,物业服务业迫切需要一种新的经营模式取代传统模式。通过“互联网+”可以让公众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弥补公共资源不足。
一是可以加强安全防范。通过智慧平安小区建设,居民和公安机关对物业部门的安全管理有了更清晰的认知,方便群众和公安机关监督物业公司内部安全保卫执行情况,如保安巡逻、保安人员的配备等等。通过居民对数据的上传,公安机关也可以第一时间对小区的安全情况作出分析研判,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小区可以通过加强巡逻和检查来增强小区的安全性,优化公安机关和物业公司对治安隐患的提前预防。其次,通过建立智慧平安小区加强小区的物防保障,对于损毁失效的安保设施,居民可以及时向物业反应,同时也方便了公安机关对物业设施的检查,通过互联网就可以实时得到物业的物防情况,对于管理欠缺的物业公司可以及时要求整改,积极回应群众平安需求。在传统的小区人防、物防、技防的基础上,形成以“人、地、物、事、网、组织”为管理核心的社区警务管理新模式。
二是创建会商研判。建立警民会商研判机制。定期与社区工作人员、物业代表、警务助理、群防群治等人员召开研判会,明确公开透明、双向互动、科学有效的原则,通过智慧平安小区,建立信息互通机制,定期通报有关情况,研判提出解决对策后有针对性部署下一步工作。健全会商研判机制,要做到信息收集、分析研判、及时处置、公开回应,加强协调统筹,使得群众真正的参与到社会综合治理当中。
三是数据互联融通。智慧平安小区建设要多元化、实战化,积极适应科技信息化发展新趋势,不断满足警务工作的开展和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信息采集更加智能。按照公安部的要求,现行的社区警务建设应实现前端数据收集、小区数据智能录入、预警分析研判等功能,解决信息自动采集、数据智能分析、小区安全预防等实际问题。智慧平安小区的建设可以串联公安大数据信息库,通过对数据的双向传导,掌握辖区内随时发生的动态情况和人员信息,专职、高效的开展信息采集、录入、维护、警情研判和情报下发、查证、社区服务、外来人口管理以及重点人员管控等工作,更好的服务公安一线工作。
四是服务人民群众。智慧平安小区具有互动性。互联网可以使住户、物业公司和公安机关之间进行及时的联系。当用户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时,可以及时反应,而物业公司和公安机关也可以就存在的问题或者解决的结果及时告知用户,为住户提供能够感知的安全感和舒适感。不仅如此,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前提是拓宽人民群众反映意见和建议的渠道,智慧平安小区具有的便捷属性可以真正服务于人民群众,依托于互联网社区业主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信息,并可以实现进行在线报修、在线缴费,甚至进行投诉。
五是服务基层治理。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服务基层治理有助于社会治理的开展。适应科技信息化发展新趋势,以人民为中心创新基层社会治理,要坚持社区党组织的引领作用,理顺社区多元力量的职责和功能,引导居民、驻区单位、社会组织等参与建立社区议事制度。同时,搭建社区协商共治平台,统筹和管理社区资源,汇聚各方力量,协调多方利益,实现居民自治和社区共治,推进“三治融合”的善治体系建设,树立安防意识,动员广泛参与,服务基层治理。
5.1.1 信息孤岛
目前的物业市场被割据,难以形成规模。“互联网+物业”之所以发展迅速,和其体量规模有关。然而,从目前的市场竞争来看,企业之间对用户是完全瓜分割据的,且几乎没有选择权。比如:某用户买下了万科的房子,入住后就必须也只能使用万科——住这儿平台所提供的服务,其他的产品没有任何机会,即使是万科,其服务也只局限于万科自有的项目,这样的信息孤岛对于公安机关而言,根本无法满足社会综合治理的要求。
5.1.2 管理机制
对于公安机关和物业管理服务企业而言,目前对智慧平安小区的管理主要依靠于物业管理企业自身,没有形成有效的监管机制。物业管理企业跟公安机关之间更没有形成有效的联动,使得智慧平安小区的建设中主要倾向于智慧便捷的机制没有落地,仅仅是设置简易的报警机制,对于小区发生的案件更多的是一种案件发生后的补救行为,无法根据治安预防的理论,实现违法犯罪的预判与防范,给社会秩序和民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影响甚至损害,管理机制的响应往往表现为补救,但并不能起到维护治安秩序的作用,不利于治安秩序的重建。
5.1.3 居民知晓度和参与度有待提高
对于住户而言,目前的智慧平安小区建设并没有起到实际作用,反而增加了住户的负担。住户对部门物业管理服务企业信任感缺失,导致智慧平安小区的建设难以推广。在这样的背景下,即使投入大幅经费开展建设,实际效果也很难实现,而且在现行智慧平安小区的建设过程中,更多的是公安机关和物业公司的主动引导,住户缺乏参与的内生动力,没有为住户带来切实的便捷和安全的体验。
我国智慧平安小区的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智慧平安小区的建设主要集中在大城市,依托于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并没有形成独立有效的建设模式,对于政策的依懒性较大,也没有惠及广大的中小城市。而且对于流动人口一直没有很好的管理办法,这也造成了社区实有人口统计数据方面的不足。一些难以管理的流动人员聚集社区更是成为了违法分子、社会不稳定人员等重点管控人员的聚集地,成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顽疾。因此,通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社区实有人口进行实名、实人、实住管理极其必要。由于各地的实际建设要求不同,公安机关对智慧平安小区的建设存在“多方参与,多方不作为”的情况。各部门间的协调作战能力较差,主管部门不清晰,没有统一的数据平台,各部门对数据的掌握呈现碎片化,这些显然不符合“情报主导警务”的理念模式。另外,对于智慧平安小区的建设,缺少严格的监督与管控,虽然各地公安机关的大数据综合作战平台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但是并没有解决地方的实际需求,没有实现警务与小区之间的有效联动,因此,各地公安机关也急需开发便捷、有效的智能APP。
蜗牛居家的智慧模式共有九个主要功能部分,搭建了警民沟通平台,实现数据的互通性,对相关要素进行重点采集,搭建集智慧安防小区规范化管理、数据深度挖掘分析和智能预警研判为一体的智慧安防小区信息系统,实现社区要素可查、可防、可控,打造“基础工作信息化、预警研判智能化、服务管理便捷化、监督考核规范化”的新型智慧安防小区管控系统,确保实现居民、物业、公安机关的零距离沟通。
6.1.1 小区资讯
通过系统对小区业主实时更新小区的最新动态,如保安巡逻守护、清理卫生、设施维修、小区动态等实时详情,将对活动的具体情况有一个更详尽的描述,使得居民拥有看得见的智慧平安体验。
6.1.2 物业通知
由物业管理服务公司通过建立微信群或专属的业主联系渠道根据业主委员会的有关制度通告社区发布的最新消息。以集中开展核酸检测为例,此种方式开展物业通知工作既保证通知的准确性,也能保证准时性,确保有效开展工作。
6.1.3 物流寄递
以丰巢快递柜等现代化储存方式暂存快递,通过电话、短信或其他通讯方式告知业主,提醒住户有快递待领取,定期提示,无接触配送保证了快递的定点送达,也保证了业主与快递员双向的安全,快递领取后,系统记录将自动归零。
6.1.4 便民服务
基础较好的地区充分协调相关职能部门,有效整合民政、住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水电暖 、通信、物业、中介等掌握的信息,通过数据交换共享对涉及社会治安、民生服务的业务提供支撑。整合小区周围的商圈服务,如商场、饭店、洗浴等等,为居民提供便捷的网上订购服务。
6.1.5 周边优惠
蜗牛居家将通过定位住户的小区,为住户提供周边的优惠、团购等服务。商家还可以为小区居民提供团购项目,只要证明是小区居民,就可以享受单独的优惠项目。
6.1.6 小区话题
小区内居民可以通过某一话题论坛进行讨论,增加住户之间的交流,建设良好的邻里邻区关系,也可以将居民问题及时反映,方便公安机关和物业收集信息。
6.1.7 社区警务工作室
建立小区与社区警务人员之间的联系,加强警民关系,及时进行安全通知和防范,提高居民安全意识,切实增加居民的安全感。开展信息化“双网双电脑”模式,将APP与公安信息网和互联网接通,配置小型服务器、安防教育体验设备,开展安全防范宣传教育工作,实现辖区动态信息实时汇聚分析和情指联动。有条件的地区可争取打通和提供一网通办等政务相关民生服务。
6.1.8 服务缴费
住户可以通过蜗牛居家进行各种费用的查询和缴纳。
6.1.9 意见反馈
居民在该模块可以对物业提出意见,实现居民对物业管理的监督,物业公司也可以在解决居民问题后通过该模块对居民进行回复,使居民能够切实感受到物业对居民意见的尊重。
同时,为社区民警配备移动警务终端,实现公安网、互联网双网运行,具备社区民警信息采集、情报核查等移动办公执法功能,实现信息汇集、身份识别验证、综合查询等功能。有条件的地区为社区民警全员配发移动警务终端,扩大社区民警使用APP授权范围,实现智能搜索、自动报警、研判分析以及任务提醒、任务派发等功能。基础较好的地区研发互联网APP应用,社区辅警、网格管理员、楼长等社区安全防控工作人员按等级划分权限范围,并因情按需授权、实施动态等级管理。
以“人”为核心,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建立社区警务室与居(村)委会、居民小区、管辖单位等的联勤联动机制,确保群众对社区综合治理的参与度。蜗牛居家模式的建立,有效整合社区警务室、小区民政、商圈服务等信息资源,变被动采集为主动申报为主、检查核验为辅的信息采集机制,有效提高工作质量和管理效率,转换在社区管理中的身份。在传统的物业管理模式中,业主对于社区的主人翁意识比较单淡薄,关于物业和社区警务室的认知是模糊的,而借助互联网的便捷性,可以帮助业主增强主人翁意识,由原来的旁观者逐渐变为社区的管理者。便民利民业务逐步向社区警务室延伸,警务室开展安全防范宣传教育形式更加多样化,居民群众接触警务服务距离更短、更便捷。基础较好的地区充分协调相关职能部门,有效整合中介、用工单位等多领域信息资源,通过数据交换共享对涉及社会治安、民生服务的业务提供支撑。
另一方面,应成立以公安机关主要领导负责的社区警务工作领导小组。领导机制设置办公室,统一管理涉及社区警务工作,开展监督检查、业务指导等工作。不仅如此,还要建立联勤联动机制。建立社区警务室与居(村)委员会、居民小区、辖区单位等的联勤联动机制,通过数据收集、情况通报、信息共享等方式,加强部门间的协作联动,构建责任共担、一体运行、协作紧密的社区警务工作体系,进一步完善建立警民恳谈会机制。社区民警定期与社区工作人员、物业代表、警务助理、群防群治等人员召开恳谈会,建立信息互通新机制。
汇聚各地市安防小区基础要素和民生数据,治安管控类敏感、异常数据,小区警情、案件类数据,形成小区数据资源库,为研判分析提供数据支撑。有条件的地区充分整合、汇集社区内部防范、监测等远程智能感知设施信息,将智能门禁、人脸识别、车辆识别、视频监控、实景三维地图及人力集成部署为一体化立体化智慧小区感知安防体系,在此基础上建设智慧社区警务工作平台,实现对社区异常行为、事件、态势的智能自动预测预警,提升对社区信息动态化、房屋位置精确化管理等能力。多维情报分析研判和各种群防群治力量支撑社区警务工作,提前预警解决社区安全防范难、打击难的现实难题,让打击防范更加精准。
智慧平安小区的建设依托于蜗牛居家APP实现以需求为导向,探索建立符合本地小区特色的智能化、平安化APP,同时要加强对警务实战的实证研究,科学构建智慧平安小区的基础模型。
公安机关作为党和政府的重要职能部门,基于智慧手段赋能所打造的“智慧平安小区”,作为先行者、平安城市的领头军,在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和公安工作会议精神的大社会背景下,运用互联网与物联网的技术优势,结合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举措以积极配合公安机关完成开放性社区技术安防的开发工作。推进智慧平安小区建设研究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互联网+物业”新业态下智慧平安小区建设必将被赋予崭新特点,“蜗牛居家”小区的建设研究极具中国特色,有助于新时代公安机关开展智慧警务工作,并可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与多元主体联动防控,为智慧警务的开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