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彩霞,黎灿然
(1肇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超声科 广东 肇庆 526000)
(2肇庆市皮肤病医院检验科 广东 肇庆 526000)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高脂肪、高胆固醇等不合理的饮食,患脂肪肝的人数越来越多,年轻人到老年人均有,脂肪肝临床上无任何不适,容易被忽视,只有通过体检才能查出。该疾病是由于肝细胞脂肪过量引起的肝脏病变,有大量含有三酰甘油的脂质堆积在肝脏细胞中,直接影响患者的肝脏功能,是临床常见的代谢类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以及生活质量[1-2]。B超检查是一种方便、快捷、无痛苦、价廉的检测手段,在临床早已广泛应用。本文除了探讨超声诊断脂肪肝的价值外,还对脂肪肝与血脂、血清谷丙转氨酶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所有受检者均来自我中心2018年1—12月门诊职业健康检查的作业工人,其中脂肪肝组218例,年龄20~60岁,平均年龄(35.15±3.50)岁。非脂肪肝组462例,年龄19~60岁,平均(34.34±3.52)岁。其中男性488例,女性192例,两组观察对象在年龄、性别的差异均无显著性。
1.2 检查仪器与方法
所有受检者均采用迈瑞Z5便携式彩色超声显像仪,探头频率3.5 MHz。被检者空腹6 h以上,取仰卧位和左侧卧位,常规探查右上腹,观察肝脏形态、大小、肝内光点回声、管道结构、与邻近脏器反差等。检验仪器采用美国贝克曼奥林巴斯AU-6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和校准品来自北京安图生物有限公司。ALT、TC、TG采用速率法,质控品为英国朗道公司产品,质控均在控。
1.3 诊断标准
脂肪肝的超声诊断标准:(1)弥漫性脂肪肝呈弥漫性肿大且均匀性分布,轮廓较为整齐,肝脏体积从轻到中度的增大饱满且边缘圆钝,肝实质呈弥漫性密集的细小光点,近场回声增强,远场回声衰减,肝区整体透声性较差,呈“云薄雾”状改变,肝内的管状结构显著减少且纹理不清晰。肝肾对比度加强,肾周环状强回声带消失,后方回声逐渐减弱。(2)非均匀性性脂肪肝仅限于小片的肝实质,肝内光点呈不均匀性分布,而残存的正常区域通常在肝左内叶和右前叶邻近胆囊床的部位,若残存区较小则多呈现不规则形状或椭圆形,后方回声轻度增强且边缘清晰。弥漫性脂肪肝根据脂肪肝侵袭的范围和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种类型。①轻度脂肪肝:肝脏大小正常,近场回声轻度增强,远场回声衰减不明显,脾肾实质反差不明显,肝内管状结构尚清晰;②中度脂肪肝:肝脏大小正常或轻度增大,近场回声增强,远场回声衰减,脾肾实质反差明显,肝内管状结构不清晰;③重度脂肪肝:肝脏体积增大,近场回声明显增强,远场回声明显衰减,脾肾实质反差显著增大,肝内管状结构模糊。
生化诊断标准:受检人员均需空腹12 h,血脂包括TC(总胆固醇)和TG(甘油三酯)TC正常值<5.18 mmol/L,TG正常值<1.70 mmol/L,二者任一项升高或混合性升高即诊断为高血脂。ALT男>50 U为异常,女>40 U为异常。
2.1 根据超声声像图表现,弥漫性脂肪肝分为三度:轻度脂肪肝55.96%(122/218),中度脂肪肝37.16%(81/218),重度脂肪肝6.89%(15/218)。
2.2 通过表1可以看出,脂肪肝组检查者TC 84例(38.53%)、TG 62例(28.44)、ALT 60例(27.52%),明显高于对照组TC1 24例(26.84%)、TG 76例(16.45%)、ALT 64例(13.8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1 两组血脂、转氨酶异常率比较[n(%)]
2.3 不同程度的脂肪肝与血清谷丙转氨酶(ALT)之间的关系。
通过表2可以看出,轻、中、重度脂肪肝患者ALT异常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14.35,P<0.01),并且随着脂肪肝的加重,ALT异常率明显提高。
表2 不同程度脂肪肝与转氨酶(ALT)异常率比较
2.4 脂肪肝分度与高脂血症发生情况比较
通过表3可以看出,218例脂肪肝中血脂正常72例(33.03%),血脂异常146例(66.97%)占多数,血脂正常人数与血脂异常人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92,P<0.01)。并且脂肪肝程度越重,血脂升高异常率越高,轻度69(56.56%),中度64(79.01),重度13(86.67),TG、TC、TG和TC均升高程度与脂肪肝的严重程度也呈正比。
表3 不同程度脂肪肝与血脂异常率比较[n(%)]
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正常肝脂肪含量约为5%,肝脂肪含量超过5%~10%为轻度脂肪肝,10%~15%为中度脂肪肝,25%以上为重度脂肪肝。B超诊断脂肪肝准确率达85%~97%,敏感性超过90%[3]。脂肪肝与血脂、血清谷丙转氨酶的关系,临床也有相关的报道[3-5]。
超声扫查,脂肪肝根据声像图特征分为弥漫性脂肪肝和非均匀性脂肪肝。本文收集的218例脂肪肝的声像图表现,均为弥漫性,弥漫性脂肪肝根据脂肪肝侵袭的范围和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度。轻度脂肪肝55.96%(122/218),中度脂肪肝37.16%(81/218),重度脂肪肝6.89%(15/218);本组显示脂肪肝中以轻度居多,重度脂肪肝占少数。脂肪肝是一种病理改变,而非一种独立的疾病,在健康体检的人群中,除了其他病因引起的脂肪肝,大多是由于高脂饮食导致的,如果能定期进行B超检查,早期查出脂肪肝,通过饮食、运动等加以干预,大多数可逆转。如果不加以重视,任期发展下去,转变为重度脂肪肝概率较大,严重甚至发展为肝硬化。超声诊断技术分辨率较高、重复性强且经济简便,通过超声检查不仅能够判断是否有脂肪肝,对其对症治疗和预防也有较高的临床价值[6]。
本文研究显示,脂肪肝组TC、TG、ALT升高较对照组高,脂肪肝人群血清改变明显高于正常人群。脂肪肝虽不是大病,但长期下去对肝脏是有损害的,定期进行超声检查还是有必要的。超声检查由于无创伤、无痛苦、无电离辐射[7],又经济、快捷的特点,是病情监测的最佳手段,也是临床医师作为首选的检查方法。
本文显示,脂肪肝组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谷丙转氨酶异常率比较,明显高于对照组,脂肪肝与血脂升高有密切关系,同时脂肪肝也会影响肝功能,使ALT异常率明显增加。脂肪肝严重程度越高,血清谷丙转氨酶异常率明显提高,分析其原因,由于脂肪过多沉积在肝细胞内,长期导致肝细胞受损,肝功能减退,降低对物质的代谢和分解能力,同时也降低了肝脏对各种活性酶的灭活能力,从而使转氨酶从损害的肝细胞中进入血液。肝细胞损害越严重,对活性酶的灭活能力进一步减弱,导致转氨酶更多释放入血液,谷丙转氨酶升高越明显,当然,谷丙转氨酶升高不一定由脂肪肝引起,但脂肪肝可引起转氨酶升高,确诊轻度脂肪肝时,就应早期干预,防止发展为重度脂肪肝,对保护肝脏有重要意义。脂肪肝与血脂升高有关。在脂肪肝患者中血脂正常占1/3,血脂异常占2/3,这就说明脂肪肝患者中大多数血脂是异常的,脂肪肝与血脂息息相关,在轻度脂肪肝中,血脂大多数在正常范围内,此时,通过血脂的检测并不能早期诊断脂肪肝,只有通过超声检查才能确诊,同时可观察脂肪肝的严重程度以及变化过程,发挥更大的诊断价值,对于中、重度脂肪肝,两种检测手段均体现出各自的优势,但超声检查更直观和简便,优于血脂检测。
高脂血症是导致脂肪肝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生活中提倡低脂、低胆固醇饮食,对预防及治疗脂肪肝病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采用超声综上所述,采用超声诊断仪检测脂肪肝具有较高的检出率,通过对血脂以及血清谷丙转氨酶水平的检测可判断出患者脂肪肝程度,能够为临床诊断与对症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