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技法引入作文教学的有效尝试
——以叙事类习作“一节特殊的读书课”指导为例

2021-08-03 07:16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第三小学汤小琴
小学教学研究 2021年18期
关键词:技法习作文章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第三小学 汤小琴

新课标中明确提出“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等习作、表达方面的要求。尤其是小学语文中年段的教材中,关于叙事类文章的阅读与表达的语文要素也特别多,如“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情写清楚的”等。

那么,如何写好这类文章?教师又该如何指导呢?其实,万物自有其道,正如电影拍摄有其技法,文章也有其章法。恰当引用电影拍摄技法指导学生写作,可以消除学生写作时的畏难情绪,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一、优秀电影拍摄技法及其对作文教学的借鉴意义

我们都有过看电影、电视的经验,也常会为影片中的某个场景所震撼。影视工作者们都知道,他们不是简单地对生活进行拍摄、记录,一部优秀影视作品的创作需要经历立意、选材、取景、拍摄、制作等工序,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创造性的思维和恰当的拍摄技法最终将以作品的形式呈现在观众面前。这与写作有很多共通之处,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也可以借鉴。笔者认为比较具有借鉴意义的技法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精妙的开头

电影开头往往采用交代式、描写式、设疑式,这几种方式的开头能引人入胜,很是吸引人。如历史片,往往在开篇会交代、描写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以便观众对历史事件有整体的了解;悬疑片则往往设疑式开篇,激发观众的探究、猎奇心理。

2.取景

一部电影是由很多镜头组成的,剧情精彩的电影,更需要取景。有的电影会从多个角度拍摄不同场景,呈现出不同的剧情,但其相互间又形成一定的联系或构成强烈的冲突,以此揭示其想要表达的主题;有的电影则按照剧情发展顺序取景,以此串联成完整的情节。

3.剧情的一波三折

好的电影总能扣人心弦,最主要的原因是其情节的一波三折。电影剧情的跌宕起伏,使观影者几乎没有任何喘息的时间,情不自禁地对后续的剧情产生期待或想象(这在电视剧中表现更为显著,也因此产生了追剧现象)。

4.聚焦(或称放大镜头、特写)

电影中经常会放大镜头,即将镜头聚焦到某一人、某一物或某一场景中,也称特写。使用这种拍摄技法的目的主要是凸显想要表现的对象的某些细节,拉近观影者与电影中人物的心灵距离,从而获得更为细腻、清晰而深刻的印象。

二、电影拍摄技法引入习作教学的有效策略

笔者将电影与作文结合起来,以叙事类习作为例做了一次次有效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积累了较为实用的叙事类习作指导的方法。

1.巧妙开头,打造文章的“门面”

人们常用“凤头、猪肚、豹尾”来形容一篇好文章,这里的“凤头”指的就是文章的开头,要求文字简洁、语言精妙,能很快引入主题或吸引读者。常见的开头方式有点题式、交代式、描写式、设问式、引用式、抒情式等。各种方式适用于不同的文章,如倒叙式往往适用于回忆类文章,抒情式往往适用于抒情类散文等。

在小学课文中,写人记事类文章采用以下开头方式的比较多:

(1)交代式,开篇清楚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俗称叙事四要素)。例如,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天都峰》一课的开头——假日里,爸爸带我去黄山,爬天都峰。

(2)描写式,对事情发生的背景或主要人物进行描写,让读者对即将记叙的事情有大概的了解,或对主要描写对象有鲜明的印象。例如,四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一课的开头——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像个大鸡蛋。有个叫盘古的巨人,在混沌之中睡了一万八千年。

(3)设疑式,对主要内容进行设疑,以引起阅读的好奇心。例如,《奇妙的海底世界》开头——海底是否一点儿声音没有呢?

学习了这样的文本,再结合观看《摔跤吧,爸爸》《草房子》等电影的开篇,对于叙事类习作如何开篇,学生就很容易把握了。例如,在教学习作“一节特殊的读书课”时,教师破天荒带了很多美食。学生们听着音乐,一边尝着美食,一边自由阅读。下课时,一个学生突然说:“老师,今天你买这么多美食给我们吃,不是亏了吗?”引起轩然大波。教师抓住契机,布置了一篇习作。指导第一步,写好开头:

生1:在今天的读书课上,何老师给我们买了一些吃的,庆祝他在比赛中获了大奖,有瓜子,有橘子,还有柚子。(开门见山的交代,加上描写,大致情景一目了然)

生2:昨天上午的第三节课,是我们最爱的课——读书课。但这次的课与以往相比,有了一丝改变……

生3:何老师先给我们每人发了一张纸,再教我们把纸折成一个小篓子。咦,何老师这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设置悬疑式,诱发好奇,吊人胃口)

电影助力习作,帮助学生写出了精妙的开头。

2.恰当取材,构筑文章的脊梁

叙事类文章要写清事情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其中经过部分要选取能集中突出主题的材料。

在“一节特殊的读书课”习作指导中,特殊在哪里?这应该是文章的重点。根据自己的独特感受及想要表达的主题,有的学生重点选取课堂上同学们一边享受美食,一边享受阅读的场景,以及个人的独特体验;有的学生对这节来之不易的习作课感触很深,取材重点就放在老师定时间、购买食品等过程上,着重表达师生情谊,学生更多的取材放在同学们对“老师亏了吗?”的讨论上,再加上讲评课上对现场听课教师的采访,形成了多角度评议的材料。这些都构筑了文章的最关键部分。

那么如何将这件事写精彩,写得扣人心弦呢?

在写作前,教师带领学生观看了电影《摔跤吧,爸爸》,引导概括故事中最让人沮丧,之后又给人希望、令人振奋的几个波折点:从主人公连生了几个女儿的沮丧到发现女儿摔跤天分的惊喜;女儿摔跤厉害,却被告知女孩不得参赛的沮丧,及之后获许比赛资格并屡战屡胜的振奋;女儿夺冠后进入国家队,成绩一落千丈的沮丧,到之后爸爸亲自指导女儿直至夺冠的激奋……

在教学习作前,教师就指导学生梳理出情节的波折点:

恰当取材构筑了文章的脊梁,为学生写好这篇叙事性习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有序安排,疏通文章的脉络

人有人的经脉,文也有文的脉络。小学阶段叙事类作文的基本要求就是清楚、通畅地表达。而文章是否有一个合理的顺序,就是关键。

例如,电影《摔跤吧,爸爸》就有一条清晰的脉络:爸爸在摔跤之路上的成功与隐退,不甘与奋起,以及两个女儿尤其是大女儿摔跤之路的坎坷,以及后来的成功。

叙事类作文的脉络就是它的顺序。一般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事物变化顺序,以及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概括到具体等顺序。

本案例采用的就是事情发展的顺序,按起因、经过、结果将事情有条理地叙写下来,完整通畅地将事情描写清楚,当然也可以采用倒叙的方式。脉络清晰、有序的文章,才能吸引读者一步步阅读下去。

4.讲究技法,丰满文章的血肉

有了材料,有了条理,也只是搭了个框架,还必须在具体描写中讲究技法才能使文章有血有肉,充满吸引力。

叙事类文章可以采用哪些技法呢?电影拍摄技法又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借鉴呢?本案例突出借鉴了两种技法:

一是情节的“一波三折”。“文似看山不喜平”,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情节往往能扣人心弦。所以指导学生写叙事类文章时,要发掘事情过程中的波折处,如上述案例中,教师想买美食给大家品尝却怕影响班级卫生的纠结;愉快阅读后却有学生提出“老师,您不是吃亏了吗?”,又一石激起千层浪……

二是细节的“聚焦”(或叫“放大镜头”)。细节最是动人,往往一个放大的镜头,能让观众通过演员的一个眼神或一个动作窥视到他的内心,从而拨动心底的某一根弦。写文章也是如此,尤其是对人物的描写,要紧抓神态、动作、语言等细节进行描写,透过这些折射人物的内心情感或深层思考。

5.适当抒情与议论是文章的灵魂

作文最高的境界不是技法有多巧妙,也不在条理有多流畅,而是要有灵魂。适当抒情与议论就是文章的灵魂所在。

电影《摔跤吧,爸爸》中两姐妹逃课在好友婚礼上狂舞是一种无言的抵抗,一种无声的宣泄,可令观众窥其训练之艰苦;爸爸与校委会的争辩则是表达对国家队训练方式的不满,而他蓄满泪水的眼眸和不停摇头的神情,则让观众从一个近乎卑微的躯壳里看到了一种叫“父爱”的伟大灵魂。这些是电影特殊的“抒情”“议论”。

如案例“一节特殊的读书课”(作文讲评课),对教师奖励学生,并合理安排一节特殊的读书课背后透露的师爱的伟大,对“老师亏了吗?”的评议,则是文章的灵魂。在抒情与议论中,升华了学生对物质与精神的理解,对师爱的深入体会。

这些都是电影拍摄技法引入作文教学的有效尝试。其实,不只是电影,绘画同样与写作有很多共同之处。指导学生写作时,如能恰当引用其他艺术的技法,将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猜你喜欢
技法习作文章
论20世纪琵琶“轮指”技法的演变
手绘技法表现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作品一
例析三角恒等变换的三种技法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