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识分子的出走与回归唐天涯独钓图构建的当代精神家园

2021-08-03 06:24唐天涯
河北画报 2021年8期
关键词:马远飞瀑渔舟

唐天涯

唐天涯美术馆

独钓图是中国渔隐题材山水画中的一种既传统又特殊的图像模式,此主题的叙事意图不在以“渔父”为中心的阐释上,而重在舟与山水的关系,在视觉结构与心理空间上达成平衡。以移动的视点与开放的叙事模式,涉及了自由与家园的二元对立问题,反映了中国知识分子在社会文化中的生活处境与个人态度。

图1

渔父形象因其蕴含的隐逸意味, 成为历代文人墨客反复吟咏和描绘的母题,体现出文人画家内心深处的渔父情结,并随着时代的变化而被赋予不同的内涵。历代渔父独钓图以南宋马远的《寒江独钓图》最为著名,影响最大。

图2 南宋马远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马远的《寒江独钓图》塑造出一个充满抵抗姿态、孤傲峭拔、冷峻沉默的渔父形象,体现了南宋山河破碎、国土沦丧后的画家的悲观心绪。

而唐天涯的这幅独钓图与之不同。此图的渔父处于画面左下角也就是观画视觉最开始的位置,描画出的是一个睿智通达、自由闲适、听任自然的高士,寄托了现代知识分子的情怀襟抱, 表达了旷达自适、潇洒淡泊之志。

艺术必须表现当下的生活,现代都市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唐天涯的笔端画意体现出了在快节奏生活下追慕传统古典社会休憩归舟的美好景象,即渔舟之乐,抒发了对渔父悠然自得、散淡自由的向往之情。

师法古人,造化自然。唐天涯此画画中布局分出近景、中景和远景三段式,近景为乱石浅滩、古装垂钓士人,右侧留出开阔的水面。中景有自山顶而下的飞瀑流泉,山右侧更有野水蜿蜒而来,与流泉交汇,静中有动,仿佛能听到泉流叮咚之清音,山间岸芷汀兰,草木华滋。中、近景山、树画法采用勾勒皴擦点染,一木一石,厚重沉稳而不枯涩,秀润明澈而不艳媚。

远景则为低矮绵延的群山,山峦用淡墨渲染而成。整体意境表现出一种山川寂寥、万物萧瑟的沉静,草木安宁,野水无声。整体意境清幽散淡,充满传统文人画的意蕴。

在笔墨语言方面,唐天涯此画近处树木或工或写,线条或虚或实,轻重得宜,工则精细,写则放逸;山间灌木树丛则以浓淡水墨点染,近观几不类物象,远观则景物粲然。山石肌理多以披麻、解锁皴成,皴法绵密严谨又不失灵动,显示出深厚的传统功力,在行笔严谨处,有纵横奇峭之趣,在皴法上有雄浑苍茫之感。

在山水空间和精神内涵方面,观者通过视线的移动从江水到渔舟,从渔舟到飞瀑,由飞瀑至山林,由山林至远山,如同观看一个电影长镜头,极富叙事性。

渔人处于家与山野之间,日出垂钓于江湖,日落归于屋舍。此过程虽不漫长但象征了人生的“出走”与“回归”两大终极母体。江水意向自由,江岸山林意向家园,舟和水的关系引导了情节的发展,山泉和飞瀑又把水和山相关系勾连,三者往来游荡,可堪回味。眼光的不断游离,能在视觉上体会此精心布局的结构,从而在心理空间上达成平衡。

图3

这幅独钓图是唐天涯创作于2020年,正值其绘画艺术成熟,精力旺盛之期。唐天涯的画在宗法古人的基础上又独具创造性、时代感,这和他幼承家学,大量临摹历代经典画作,游历名山大川写生创作密不可分。

艺术是“师古师造化”之后的心造,达到无为而自然境地。艺术家负有表现社会现状,引领时代风潮的职责。考察其他国画大师也基本如此,张大千、吴湖帆、溥心畬、黄宾虹、潘天寿莫不如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唐天涯的画作无论在心造的境界上,还是在和社会时代的契合度上,都达到了相当高的级别。

猜你喜欢
马远飞瀑渔舟
田公平
清平乐·祈愿
东方的西湖 大巴飞瀑
山游
渔舟绕落花
光影空间
马远山水画艺术特色
张楚务 作品
丫环对对联
题《渔舟晚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