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美娟,姜智明,朱 轶
(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超声科 江苏 南通 226000)
乳腺肿块是全球范围内女性群体常见性、高发性肿瘤,虽在发达国家、高收入地区中病死率有所下降,但在中低发达或中低收入国家地区中病死率居高不下。目前,可依据BI-RADS(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分类标准,将乳腺肿块划分为0~6类,共7个等级,恶性肿块占比3%~94%,但由于良恶性肿块重叠比例较高,做好针对性乳腺肿块良恶性鉴别尤为必要[1]。现选取本院施行乳腺肿块切除术患者共54例,探讨乳腺超声弹性成像、穿刺活检的价值。报道如下。
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于本院施行乳腺肿块切除术患者共54例;年龄高值65岁,低值18岁,均值为(48.5±10.7)岁。
纳入标准:(1)患者及其家属均已知晓本次研究内容并自愿参加;(2)触诊时已明确乳腺占位性病变;(3)均施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且检查时间为术前或经期后1~2周;(4)术前均未施行其余治疗。
排除标准:(1)心肾功能不全者;(2)患者资料不全者。
使用彩超诊断仪,探头频率为7 MHz~10 MHz,对患者施行检查。即要求患者保持仰卧位,彻底显露双乳,预先施行常规超声检查,随后以BI-RADS分类划分各肿块等级;随后开展弹性成像检查,但应将病变区面积纳入导向,弹性成像取样范围超过2倍病变面积,为保证图像清晰度,可将压力指数控制在3~4,扫描时间控制在2~5 s。同时,还应测量病变部位、同深度下周围乳腺组织间应变率(SR),若SR≥3.08判定为恶性、<3.08判定为良性;以弹性应变率校正BI-RADS 4类肿块级别,辅之超声引导穿刺活检(穿刺针为16~22G)[2-3]。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本研究数据进行汇总处理。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数据采用χ2检验。P<0.05证明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于乳腺肿块BI-RADS分类中,将3类以下纳入良性,4类以上纳入恶性或疑似恶性。54例乳腺肿块患者中,均为BI-RADS 4类,疑似恶性;经乳腺超声弹性成像应变率校正,可知28例仍维持4类、20例下降至3类、6例上升至5类。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可知18例为良性、36例为恶性。
54例患者共有乳腺肿块54个,良性17例、恶性37例,见表1。即以术后病理为参照,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良性肿块、恶性肿块检出率(33.33%、66.67%)均和前者无显著差异(31.48%、68.52%),数据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0.0423,P=0.8371>0.05)。
表1 术后病理乳腺肿块良恶性
BI-RADS 4类经弹性成像应变率校正后,漏误诊7个(5.55%);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漏误诊1个(1.85%)。
乳腺肿块作为乳房病症常见体征表现,但却因乳房自身凹凸不平特点,即使自检为肿块确诊为乳腺凸起区域,且在月经来临前肿块更易被触及。若为良性病变,多见乳腺腺病、乳腺纤维腺瘤和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囊肿及乳腺结核等,症状表现如下:(1)乳腺腺病。俗称为乳腺增生,以肿块特点而言双侧乳房同时、相继等时段出现大小不均结节,但可推动。(2)乳腺纤维腺瘤。多为单发,触及时界限清楚、边缘整齐且光滑、可推动。(3)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乳晕下及边缘等部位可触及圆形、质地较软类肿物,直径约0.3~1.0 cm,合并出现乳头溢液[4]。
乳腺癌(breast cancer)为恶性乳腺肿块,是指乳腺腺上皮组织恶性肿瘤,女性患者占比99%、男性仅占1%。2021年2月,WHO癌症专家表明2020年癌症数据统计中,乳腺癌已是全球常见病症。研究表明,乳腺癌致病诱因如下:(1)初潮早、绝经晚。若月经初潮时间年龄<12岁,乳腺癌发生风险增加2.2倍,而绝经年龄超过55岁,乳腺癌风险增加1倍。(2)遗传因素。若母亲绝经前患有双侧乳腺癌,自身乳腺癌风险约为普通群体的9倍,且子女发病年龄早于正常群体10年;若姐妹中患有乳腺癌,风险为普通群体的3倍。但在此过程中,乳腺癌并非是直接遗传性病症,是由“癌症素质”遗传,即乳腺癌病人家属不一定患有癌症,仅表明其可能性高于普通群体。(3)婚育。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若女性婚而不育、首胎年龄超过30岁,乳腺癌发病率较高。虽表明生育可对乳腺予以保护,但仅限于30岁以内足月产者。(4)电离辐射。乳腺组织对电力辐射致癌活性存在极高敏感度,因年轻时乳腺呈有丝分裂,对电离辐射存在极高的致癌效应,呈累加性效应。(5)不健康饮食习惯及生活习惯。部分高收入职员,因高生活水平,过多食用高热量或高脂肪类食物,引起乳腺癌倾向;长期从事伏案工作的女性群体,由于缺乏锻炼,且阳光接触时间较少、长期带乳罩,难以为乳腺松绑,致使乳腺组织改变[5]。
乳腺癌作为全球范围内公共卫生事件,疾病研究是备受挑战,但却因地区、环境和经济等条件的限制,乳腺癌筛查是不容忽视的焦点。例如:BI-RADS分类标准,是目前超声和放射等检查中普遍认可的乳腺疾病分类,包括0类:存在体征表现,但超声检查无任何征象,应配合其他检查再评估;1类:未存在异常,可施行常规体检,每年1次;2类:良性病变,定期随访,6~12个月复检1次;3类:良性可能性较大,恶性率<2%,建议短期随访,间隔3~6个月;4类:疑似恶性,但需施行穿刺活检诊断,3%~94%可能为恶性;5类:高度疑似恶性,≥95%,需施行临床护理;6类:病理已确诊为恶性病变,但尚未施行外科切除、全乳切除和放化疗等操作。但在该部分患者中,由于BI-RADS 4类患者良恶性重叠问题,联合无创性、有创性检查方式辅助诊断[6]。
随着超声检查技术的日渐成熟,超声弹性成像可依据组织弹性系数的不同,对各类病变组织予以定性诊断,特别是在乳腺癌良恶性鉴别中,超声弹性成像具有较高价值。具体为:操作简便、无创;弥补彩色多普勒、传统超声检查的缺陷,提高恶性肿瘤检出敏感度,不易受到体位和腺体组织密度的制约。但该项检查方式存在以下劣势:部分病变组织因硬度系数的影响,极易面临重叠状况,引起假阴性、假阳性事件;于相对分散且微小钙化灶,回声信号较低,特别是腺体高回声和周边组织信号对比的条件下,会影响超声结果检出率。
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是在影像技术持续性更新、完善等条件下的新型检查方式,具有以下优势:可施行多体位下活检,操作简便;可随时开展引导、监测等工作,极大程度上观察进针部位和途径,以具体情况酌情调整进针方向,确保其可直达病灶采集样本;可对乳腺各区域肿块施行定位,再联合病理鉴别良恶性,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既可取缔术中快速活检的地位,还可缩短手术时间;样本取样范围较广、取样量较多,有利于病理诊断;创伤小,术后无瘢痕或瘢痕较浅。但在此过程中,也不容忽略穿刺活检的漏误诊问题,即细针穿刺活检具有盲目性,由于穿刺面积较小,针未刺入肿瘤,或已刺入肿瘤但未吸到肿瘤细胞,不适用直径<1 cm乳腺肿块检查。
综上所述,在乳腺肿块诊断中,虽超声弹性成像应变率下校正BI-RADS 4类、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均可起到良恶性鉴别效果,但后者准确度更高,可有效鉴别肿块病理属性,为患者赢得抢救时机,挽救生命安全,还可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价值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