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李明
(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CT室 山西 晋中 043800)
脑梗死作为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神经内科疾病,其具有高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等疾病特征,特别是急性发病时期尤为明显,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产生极大的威胁[1]。因此,及时且有效的诊断、治疗成为改善患者预后情况、降低临床死亡率的关键[2]。目前,多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CTPI)成为诊断急性脑梗死的最佳诊断方法之一,其具有无创、高准确率的优势[3-4]。本文研究分析了急性脑梗死诊断中CTPI的应用及临床价值,现具体报告如下。
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疑似急性脑梗死患者251例,均接受血清指标(PGP9.5、GFAP)检测和CTPI检查。其中男179例,女72例,年龄19~90岁,平均年龄(54.5±1.5)岁,由临床诊断结果显示,其疾病类型为:230例急性梗死类型,21例非急性梗死类型。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存在严重心、肺、肾等重要疾病者及存在严重免疫系统疾病者。全部患者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1 CTPI检查 首先,检查前应该禁饮食4 h,以作为本检查的造影剂。应用GE64排CT机进行检查。检查过程:首先进行头颅平扫,依据平扫结果选择梗死最大层面作为扫描的中心层面,无异常者则将扫描中心层面选择于基底节层面。随后利用双筒高压注射器由肘静脉团注方式注入造影剂,而注射速度始终保持在5 mL/s,总剂量为50 mL,同时以静脉注射的方式注入40 mL的生理盐水。在注射对比剂的过程中动态CT扫描感兴趣区,其将扫描参数分别设置为0.8 kV、150 mA,而将每圈速度保持在0.75 s,间隔、循环次数分别设为1.5 s、32次,总扫描时间持续48s,层厚5 mm,范围为40 mm。选择病变最明显的最大层面,同时将对照区域选择在同层大脑前动脉或中动脉部位,从而获取时间-密度曲线,由专用的工作软件开展图像处理后获得比较准确的参数。
1.2.2 血清指标检测 应用MS-Fast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采用磁微粒化学发光法对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脑特异性蛋白产物9.5指标进行检测,而上述检测试剂盒均来源于北京美联泰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5]。
1.3.1 血清检测和CTPI的临床诊断情况。
1.3.2 非急性脑梗死、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达峰时间、脑血流量和脑血容量。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经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经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血清指标检测与CTPI两种检查方式的检查准确率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临床诊断准确情况(例)
与非急性脑梗死相比较,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达峰时间显著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急性脑梗死相比较,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脑血流量和脑血容量显著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非急性梗死、急性脑梗死者的各项指标()
表2 非急性梗死、急性脑梗死者的各项指标()
脑血容量/(mL·100g-1)非急性脑梗死组 230 10.0±1.0 48.5±4.1 27.9±2.0急性脑梗死组 21 13.5±2.1 40.7±5.5 24.3±2.1 t 10.035 10.078 10.036 P<0.05 <0.05 <0.05组别 例数 达峰时间/s脑血流量/(mL·min-1)
急性脑梗死病灶得到及时诊断可以及时且尽早解除梗阻原因,恢复脑组织血供,可以逆转脑组织损伤[6-7]。多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技术的应用可以清楚显示病灶处的血流动力学情况,同时进行能定量分析,诊断具有高有效性[8-9]。
本研究结果显示,血清指标检测与CTPI两种检查方式的检查准确率无明显差异(P>0.05),应用CTPI诊断可以提高急性脑梗死症状的诊断准确率且无创性,效果理想。主要是因为:多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技术具有改善和控制脑组织及梗死区的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10-11]。同时检查过程中所应有的扩散性示踪剂能够向大脑实质内进行扩散,因此通过对同层面不同部位的各项指标标出不同色彩,进而计算出准确的脑血流量值、脑血容量[12-13]。另外,多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技术可以及时发现急性脑梗死早期的脑缺血部位、病变范围以及程度等具体信息,同时确定病灶类型和范围,为随后临床诊断、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14-16]。由研究结果表明,急性脑梗死患者患侧的脑血流量和脑血容量显著更低(P<0.05),且与非急性脑梗死相比较,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达峰时间显著更长(P<0.05),而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脑血流量和脑血容量显著更低(P<0.05),说明应用CTPI方式可以明确区分不同类型脑部疾病,诊断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应用CTPI方式诊断急性梗死症状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准确率,且具有无创性,保障患者的安全性,诊断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