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建兵
(连云港市灌云县中医院影像科 江苏 连云港 222200)
肋骨骨折属于临床常见胸部外伤疾病,临床首选诊断方法为X线、CT等,但由于胸部X线易受到投照条件、角度、胸部解剖结构等多因素的影响,无法精确诊断隐匿性肋骨骨折。而多排螺旋CT(MSCT)扫描技术具有较高准确性、方便快捷、空间分辨率较高等优势,可以清晰显示微小骨折[1-2]。诊断准确性是依靠高分辨率完成的,而分辨率越高,扫描辐射剂量越大,对人体健康越不利,因此相关研究提出可采用低剂量MSCT扫描,降低辐射剂量,并保证图像质量[3]。基于此,本研究将对肋骨骨折影像诊断中应用剂量MSCT扫描效果进行分析,实验结果报道如下。
选取本院影像科2018年6月—2020年11月收治的80例肋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资料如下:男49例,女31例,年龄23~64岁,平均(41.37±5.26)岁;致伤原因:高空坠落21例,交通事故47例,跌落12例。纳入标准:(1)患者均满足《骨伤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第3版)》中创伤性肋骨骨折诊断标准:(2)创伤后24h内入院;(3)患者同意本研究。排除标准:(1)排除透析、疾病引起的肋骨骨折;(2)合并骨髓瘤或既往存在肋骨骨折史患者;(3)不同意进行影像学诊断者。
所有患者均依次进行常规MSCT扫描、低剂量MSCT扫描。采用64层螺旋CT机(型号:东软Neuviz-64IN)进行检测。具体操作如下:引导患者平卧检查床,进行体位调整,保持身体正中矢状面重合于床面的中线,叮嘱患者双手交叉置于头顶,按照先头后脚的顺序进入,扫描范围:颈6椎体下缘至12肋骨下缘处。常规MSCT参数调整为:管电压120 kV,管电流240 mA,层厚、层间距均为7.5 mm,螺距为0.968,进行扫描,扫描结束后进行图像重建骨算法处理并由影像科医师进行阅片。低剂量MSCT将管电流调整为120 mA,其余操作同上。
观察对比常规MSCT扫描与低剂量MSCT扫描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情况。图像质量评分标准如下:差(骨皮质大部分较为完整,但伪影较严重,影像噪声较大,临床诊断要求不达标);尚可(骨皮质相对完整,清晰度尚可,存在轻微伪影,影像噪声较大但对临床诊断影响不大);良好(骨皮质完整且较为清晰,不存在伪影,影像噪声较小,可达到标准临床诊断要求);优秀(骨皮质较为锐利,边界清晰,完全不存在伪影,影像噪声较小,满足临床诊断高标准)。图像质量优良率=(优+良)/样本数×100%。辐射剂量:评估不同剂量扫描的CT剂量指数(CTDI)、剂量长度乘积(DLP)。客观水平:选择相同层面及大小感兴趣区(ROI),记录不同剂量扫描的噪声水平(SD)及CT值。
对比不同剂量扫描模式诊断肋骨骨折情况,包括阳性骨折、阴性骨折及可疑骨折。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辐射剂量、客观指标)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表示CTDI、DLP、SD、CT值,计数资料(图像质量、诊断情况)采用χ2检验,并以率(%)表示优良率、阳性率等数据,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低剂量MSCT扫描的图像质量与常规MSCT扫描图像质量对比,优秀率分别为46.25%、67.50%,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而优良率分别为91.25%、93.75%,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不同剂量扫描模式图像质量对比情况[n(%)]
低剂量MSCT扫描的辐射剂量(CTDI、DLP)均显著低于常规MSCT扫描,而SD、CT值显著高于常规MSCT扫描,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不同剂量扫描模式辐射剂量对比情况()
表2 不同剂量扫描模式辐射剂量对比情况()
组别 例数 CTDI/mGy DLP/(mGy·cm-1) SD CT低剂量MSCT 80 2.48±0.27 56.82±12.37 287.43±41.2723.16±3.20常规 MSCT 80 11.45±3.52 104.58±24.81 241.37±35.6817.57±3.43 t 22.726 15.409 7.552 10.659 P 0.001 0.001 0.001 0.001
低剂量MSCT扫描与常规MSCT扫描诊断肋骨骨折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2.50%、95.00%,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不同剂量扫描模式诊断肋骨骨折情况对比[n(%)]
胸部外伤常见疾病为肋骨骨折,常规X线诊断肋骨骨折敏感度、准确度不高,出现隐匿性肋骨骨折概率较高[4]。随着临床MSCT的广泛应用,为临床肋骨骨折诊断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常规剂量MSCT在提高了临床诊断准确性的同时,也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一定影响。为了避免CT诊断给患者带来二次伤害,有必要对降低剂量扫描方法进一步研究。
CT诊断属于临床肋骨骨折诊断首选影像学技术,但是常规剂量CT诊断可能导致患者接受辐射剂量增加,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尤其是对于抵抗力较弱的患者;相关研究[5]显示,常规CT扫描剂量致癌风险远高于X线诊断,因此临床提出低剂量CT扫描概念。影响剂量的方法包括:调节管电压、管电流、螺距等措施,均可以达到降低剂量的目的,但由于其他参数调节到一定数值可能会降低图像质量,且对诊断准确性影响较大,不符合临床诊断技术要求,因此临床普遍采用降低管电流措施,促使辐射剂量呈线性降低,达到低剂量扫描的目的,并保证了较好的图像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低剂量MSCT扫描的图像质量优良率与常规MSCT扫描图像质量优良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原因在于骨器官属于高对比器官,肋骨与周围软组织、肺内气体存在较优的天然对比,可以有效弥补降低管电流引起的组织分辨率降低,保证图像质量。低剂量MSCT扫描的辐射剂量(CTDI、DLP)均明显低于常规MSCT扫描,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原因在于管电流与辐射剂量存在线性相关关系,当降低管电流时,X线光子数量也会出现减少,继而降低辐射剂量。低剂量MSCT扫描与常规MSCT扫描诊断肋骨骨折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2.50%、95.00%,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低剂量MSCT扫描未对图像质量及诊断准确性造成明显影响,可以在低剂量的状态下精确诊断出肋骨骨折患者。因此,对于身体机能较差、抵抗力较弱者实施低剂量MSCT扫描可以降低诊断技术风险,减少诊断后遗症影响,该扫描方案适用范围更广,且安全性更高。但低剂量MSCT扫描仍存在一定局限性,如图像质量优秀率较低,SD、CT值较高等情况,随着扫描剂量的减少,CT图像均匀性也会出现变差,图像噪声水平出现明显提高,导致图像质量受到一定影响。
综上所述,低剂量MSCT扫描应用于肋骨骨折影像诊断中临床价值较高,可保证图像质量,同时降低辐射剂量,提高影像诊断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