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晓琳,姜 辉,周富强,鄂占森(通讯作者)
(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超声科 广东 深圳 518116)
枕动脉自下颌角水平起自颈外动脉[1],本文以枕动脉穿出乳突沟上缘、越过上项线处为界将枕动脉分为三段,即颈段、水平段、枕段。由于其全程直径变化不大,不仅是整形外科手术中头面部皮瓣的主要供血动脉,也是颅内-颅外后循环搭桥术的重要供体血管,而评估枕动脉的影像学研究较少见。高频超声相比较于多螺旋CT血管造影具有实时、无辐射、廉价等优点,已逐渐得到临床医生认可,不但可以清晰显示枕动脉走行全过程及毗邻结构,还可以评估血管有无变异、内径及血流方向、血流动力学参数,为神经外科及整形外科手术前后评价优势侧枕动脉代偿情况提供影像学依据,对于治疗后循环症状性缺血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收集我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健康志愿者30名,年龄20~40岁,平均年龄30岁,包括本院研究生、实习生、员工,男15名,女15名,男性体重60~80 kg,身高165~175 cm,女性体重50~62.5 kg,身高158~165 cm,入院对象颈部发育正常,对称,无外伤史,无颈椎病,并签署超声检查知情同意书。
仪器:TOSHIBA Aplio 500高频彩超仪器,线阵探头5~ 12 MHz。
患者取仰卧位,脸转向对侧,探头放于耳后乳突下方,颈外动脉与颈内动脉横切面,可显示枕动脉起始于枕动脉后壁的声像(图1)。
探头在枕动脉起始处向乳突方向斜切,显示枕动脉走行于腮腺深面的长轴切面(图2、图3)。
探头继续向乳突方向平移,显示其在枕动脉沟内的长轴切面(图4)。
探头置于乳头后下方斜切,显示枕动脉在项区走行过程、主要分支及与周围肌群毗邻关系,并在此段测量枕动脉的内径、峰值流速及血流阻力,调整超声波声束与血流方向夹角<60°,采用脉冲多普勒模式测量枕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及RI,内径及血流参数均连续测3次取其平均值(图5~图9)。
探头向上项线方向移动,可显示枕动脉穿出斜方肌与头半棘肌筋膜分布于枕部声像图(图10)。
采用SPSS 16.0软件,计量资料行正态性检验,测量枕动脉水平段的血管的内径、收缩期峰值流速、血流阻力以()表示,并分别计算95%置信区间;按照左、右侧进行分组,对枕动脉水平段的血管的内径、峰值流速、血流阻力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枕动脉在二腹肌后腹下缘起源于颈外动脉后壁,沿二腹肌后腹向上,然后转向二腹肌后腹深面,向后紧邻颈内动脉及颈内静脉,颈外动脉的前方为下颌后静脉(图1)。
图1 枕动脉起始段声像图
枕动脉沿二腹肌后腹及耳后腮腺深面向乳突方向继续斜行至乳突沟(图2~图4)。
图2 枕动脉于二腹肌后腹深方声像图
图3 枕动脉于耳后腮腺深方声像图
图4 枕动脉于乳突沟处声像图
枕动脉穿过枕动脉沟后,继续沿后上方向走行至项区,途中经胸锁乳突肌、头夹肌和头最长肌深面(图5、图6)。
图5 枕动脉于胸锁乳突肌、头夹肌和头最长肌深面声像图
图6 枕动脉于头半棘肌与头夹肌间声像图
枕动脉走行于胸锁乳突肌及头夹肌深面时,发出胸锁乳突肌支,该血管通过头夹肌及头最长肌外缘走行至胸锁乳突肌内,同时枕动脉也发出头最长肌肌支(图7)。
图7 枕动脉于项区发出胸锁乳突肌支及头最长肌肌支声像图
枕动脉走行于头夹肌与头最长肌深面时,分出枕动脉降至及升支(图8)。
图8 枕动脉于头夹肌与头最长肌深面时发出枕动脉降至及升支声像图
枕动脉升支走行至头夹肌深面时,发出头夹肌肌支(图9)。
图9 枕动脉升支于头夹肌深面发出头夹肌肌支声像图
枕动脉升支在上项线下方的头夹肌与头半棘肌间继续走行,经过斜方肌、头半棘肌的上方附着点,在此穿过斜方肌的附着点至上项线,分布于头皮(图10)。
图10 枕动脉升支走行至上项线声像图
超声测量30名志愿者的60支枕动脉的内径、收缩期峰值流速及RI,见表l,计算出95%置信区间;按左、右分组,枕动脉的内径、峰值流速及血流阻力差异进一步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因此日常工作中可以利用双侧对比扫查判断单侧枕动脉血流参数有无异常。
表1 枕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
表1 枕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
枕动脉 测量参数 95%置信区间内径/mm 1.93±0.23 2.14~1.72峰值流速/cm·s-1 38.9±6.73 3.9~43.9血流阻力 0.88±0.07 0.86~0.91
表2 左右侧枕动脉内径、峰值流速、血流阻力比较()
表2 左右侧枕动脉内径、峰值流速、血流阻力比较()
分组 血管数 内径/mm 峰值流速/cm·s-1 血流阻力左右 30 1.78±0.35 43.2±6.8 0.84±0.09 t 5.6 6.8 8.9 P>0.05 >0.05 >0.05
本文阐述了枕动脉于颈项区走行的全过程、主要分支及毗邻结构的声像图特点,枕动脉起自颈外动脉后壁、沿二腹肌后腹向上,然后转向二腹肌后腹深面,内侧紧邻颈内动脉及颈内静脉,走行在腮腺后面,接近乳突进入枕动脉沟内,转向后内侧,走行至胸锁乳突肌、头夹肌和头最长肌深面,途中分出胸锁乳突肌肌支、头最长肌支、枕动脉升支、枕动脉降支等主要分支,枕动脉降支迂曲走向枕下三角与椎动脉的分支吻合,向下与肋颈干发出的颈深动脉吻合[2],枕动脉升支在上项线下方的斜方肌、头半棘肌的附着点穿出,与枕大神经相伴分布于头皮,本研究结果与人体解剖学相关文献相一致[3]。
本文以枕动脉沟为界,将枕动脉分为颈段、水平段及枕段,由于水平段位于头夹肌及头最长肌深面位置较浅,游离后可牵拉到椎动脉V3段任何部位作血管端侧吻合治疗脑缺血性疾病,因此水平段最适合作桥血管,本研究主要测量了枕动脉水平段的内径、峰值流速、血流阻力,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现有文献中,多螺旋CT血管造影等[4]仅评估了血管内径,本文补充测量了枕动脉流速及血流阻力,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完整的影像学依据。由于枕动脉足够长且血管直径和颞浅动脉类似也可游离作为移植血管用于椎动脉-枕动脉-大脑后动脉的搭桥手术[5],Hirano等[6]报道了5例由于颞浅动脉无法满足手术需求时,采用枕动脉-大脑中动旁路术有效替代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旁路手术。Kazumata等[7]研究报道,烟雾病患者接受OA-大脑后动脉旁路手术能有效预防缺血事件。除了神经外科,整形外科李荷欢等[8]报道了9例以OA为供血动脉而跨区切取大面积的头皮瓣,一次修复头部肿瘤切除术后大面积复杂头皮缺损,术后头皮瓣及植皮均完全成活。
综上所述,由于枕动脉周围血管神经丰富,结构复杂,枕动脉在颈部邻颏前三角,在项区位于颏后三角内,水平段内侧紧邻枕下三角,枕段伴行枕大神经分布于头皮,因此枕动脉可作为判断其他结构重要的解剖标识。掌握枕动脉完整的走行变化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对于临床术前评估枕动脉弹性阻力提供重要的影像依据,也是术后判断枕动脉血流代偿及血流灌注情况,了解治疗效果是否满意的基础依据,明晰枕动脉周围复杂结构关系可以在术中避免损伤重要的神经及血管,掌握高频超声对枕动脉及其周围结构扫查方法,为临床医生诊疗疾病提供准确的影像学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