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新
连环画,民间俗称小人书、图书,是我们儿时最喜欢的课外读物。它以其朴素简洁的画面、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成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老少咸宜的阅读佳品。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类童年读物已渐渐远离了人们的生活,但它依然能唤起人们对于童年美好的回忆。
当时的连环画大小、形状差异不大,内容种类丰富,有各种中外古典名著、民间故事、神话童话、历史的和现代的各类事件或人物、上世纪的战争题材……五花八门、应有尽有。这些连环画的共同点就是图文并茂,画面清晰,意思明了,下面附注的三两行文字也是直白、易懂。有些不是很常见的字词还附带汉语拼音,读起来很方便。尽管我们时常读错或对一些字词不甚了解,但边拼读,边看图猜测图意,也能领会其中的大概意思,读得津津有味,欲罢不能。
那时从新华书店买一本连环画图书,价格一般一角六七分钱,页数厚的、纸张好一点的稍贵几分。虽然现在看起来便宜,但当时家庭收入微薄,大人们是不舍得买的。哪个小伙伴家如果有幾本图书,在孩子们中间是很值得自豪的,如众星捧月般被大家拥戴着。当时为了能拥有一本喜欢的图书,我们常常主动和父母一起整理屋子,挑一些破烂去卖,或者抢着去买酱油或盐巴,每次克扣一分、两分钱,积攒下来的钱就去买小人书。
那时候书摊生意极好,出摊图书的数量少则数十本、多则数百本。书摊一般放在向阳避风的地方,如商店门口的廊檐下,或在马路边用竹竿搭建一个简易的顶棚。一本本图书被整整齐齐地摆放在书架上,旁边放了些小凳子,或者一米多长的窄窄的长凳子,人们便挨挤着坐在上面看书,大人孩子都有。凳子不够时有的站着看、有的蹲着看,孩子们则干脆坐在地上看。价格一般是一分钱一本,小伙伴有点零钱的时候如饥似渴争相借着看,没钱的时候只能眼巴巴地望着书摊。有时实在忍不住就蹭书看,仗着那时候视力好,站在看书的孩子旁边,装作选书,斜着眼睛瞄,也能看个大概。但是摊主常常来驱赶我们,轻声吆喝着:“想看就借,不借早点走,别在这挤着。”有时我们装聋作哑赖着不走,憨厚的店主便摇摇头走开了。
有一次和两个表哥逛街,看到书摊都驻足不前了,但是临近中午,要急着赶回去。而小表哥看到三本《岳飞传》,实在太喜欢了,耐不住诱惑,便趁摊主不注意,揣在兜里溜了。摊主不慌不忙地走过来把我和大表哥拦在那儿,说:“你们三人一起来的,肯定是一伙的,要么把他找回来,把书还过来,罚款2元,要么抓你们去派出所。”当时把我俩吓得够呛,心里直埋怨小表哥手欠。我一路追过去,好不容易才把他追上,小表哥知道情由也不敢回来了,就让我把书带给摊主。但是我们哪有两元钱啊,摊主好好地把我们教育了一番,才把我俩放走。那次教训以后,小表哥再也不敢占小便宜了。
连环画,如今它已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是陌生的东西了,而他们也不会为买书看而费尽心思了。看着孩子们沉醉阅读时的幸福模样,当年对小人书魂牵梦绕的情怀再次在时光的隧道中穿梭起来了。小人书,它已然成了收藏在记忆“档案”里的那道永恒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