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肖肖
摘 要:劳动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劳动教育中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基于此,文章将从核心素养下劳动教育的新內涵出发,分析劳动教育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并探究劳动教育中核心素养的落实措施,希望能够对基础教育教师劳动教育的顺利开展有帮助,推动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劳动教育;核心素养;创造力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以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创造为治国理政的重要方针,由此可见,劳动在国家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基础教育对我国人才培养的意义不言而喻,将劳动教育理念贯彻进来能够起到明显的作用。在劳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让学生充分意识到劳动的重要性。
一、核心素养下劳动教育的新内涵
2015年,国家教育部门直接明确指出,劳动教育是学生的一项重要课程,学校要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劳动教育活动,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进行培养。核心素养涵盖的内容比较广泛,是人们适应信息时代的自我实现,并通过提升自身核心素养,能够有效应对生活中面临的各种挑战。信息时代的重要特点是通过劳动进行知识创造,从而推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劳动包括复杂劳动与一般劳动,要想推动社会经济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国家有必要大力开展复杂劳动活动和一般劳动活动。在基础教育中,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与此同时,在劳动教育中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能够让学生明白劳动的重要价值,因此可激发学生开展劳动活动的兴趣。
二、劳动教育中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在劳动教育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意义重大,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在劳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够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劳动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意义明显,马克思曾指出:“未来教育需要将生产劳动同智育、体育相结合,这也是提升社会生产水平的一种重要方法。”由此可见劳动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对于基础教育而言,教师只有通过核心素养的培养手段,让学生明白劳动的重要价值,才有可能提高学生的主观劳动性。学生通过亲自动手进行劳动,能够发现自身不足的地方并进行提升。长期下来,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将会得到迅速发展。其次,在劳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利于立德树人任务的完成。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学校通过开展劳动教育活动,并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从而可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最后,在劳动教育中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有利于新时代教育方针的全面落实。五育并举是我国提出的教育方针,五育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育。国家主席习近平特别强调要在学生的教育中弘扬劳动精神,同时明确了劳动教育是当下我国的重要教育目标。新时期,劳动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占比更大,在劳动教育中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能够起到激发学生劳动兴趣的作用[1]。
三、劳动教育中核心素养的落实措施
(一)开展“有趣”的劳动
劳动教育在基础教育的占比越来越大,通过劳动教育能够让学生体会到获得财富的不容易。在基础教育中,学校要尽可能多地开展劳动教育,实现对学生身心各方面的有效培养。劳动是否有趣,主要看学生个人的理解和对劳动的态度。在劳动过程中,如果学生不认为劳动具有趣味性,而是认为劳动是枯燥无味的,劳动很累,那么学生将无法在劳动中有所收获。但是如果在劳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能够对劳动活动赋予鲜明的主题,并以多种多样的形式来开展劳动活动,就有可能激发学生参与劳动活动的兴趣,从而能够让学生体会到劳动的乐趣。例如,在“小鬼当家”的劳动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围绕学生的吃、穿、住、行等方面开展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体验当家做主的感觉。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参与劳动活动的兴趣。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当家做主,自行做饭、穿衣、买菜等,能够体验到劳动的不容易,从而能够理解父母的艰难。此后,学生将会更加关心父母,由此即可实现劳动教育的目的,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了有效培养[2]。
(二)开展“自我”的劳动
在基础教育过程中,通过开展劳动活动能够丰富基础教育的教育内容。开展劳动活动的时候,教师要以“自我”为中心。所谓“自我”,就是自我能力,包括自我服务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以及自我约束能力等。表面上来看,劳动看似和学习无关,但是实际上关系很大。通过劳动能够得到知识,学习的直接目的也是获得知识,因此两者的目的一致。每一项劳动的顺利进行都需要进行规划,这样才能使劳动有条理、有步骤和有方法。因此在实际的劳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指导,学生要听从教师的指导,正确开展自我的劳动活动。与此同时,认知心理学家认为,思维决定活动,学生的想法决定了学生之后的一切活动。因此,开展劳动活动之前,教师要对学生的自我思维进行培养,只有学生形成了自我核心素养,主观认为自己能行,才能推动劳动活动的顺利开展。例如,对于大扫除劳动活动,有的小组打扫速度快,且劳动质量满足要求;而有的小组打扫速度慢,且经打扫后的教室还残留垃圾。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学生之间的思维存在差异,打扫迅速的学生小组具有自我思维,自我约束、管理能力强,因此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教室打扫干净。
(三)开展“持续”的劳动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学生存在懒惰、不爱劳动的情况,这一类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敷衍,学习出现问题不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总是将自己失败的原因归结于外界因素的影响。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家长和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和教育力度不够,不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和核心素养培养,因此学生越来越放纵,导致对学习敷衍了事。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和家长要认真分析学生出现这种情况的背后原因,而不是对学生进行指责。在基础教育中,意志力和责任感是开展劳动的基础,因此教师和家长要对学生的意志力和责任感进行培养,通过提升学生的意志力和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来推动劳动活动的顺利进行。例如,在学校,教师可以通过开展“我和多肉共同成长”的主题活动,为每一个学生购买一个多肉植物,让学生自己进行浇水培育。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学生长期忘记给多肉植物浇水,并忽视了对多肉植物的呵护,一个月两个月后,学生的多肉植物生长状况将会出现明显的差异。对于其多肉植物生长情况不好的学生,教师要进行教育,教育学生要有耐心和恒心,对自己的多肉植物负责,定期对多肉植物浇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多肉植物健康成长。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意志力将得到增强,同时还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责任感[3]。
总而言之,将核心素养培养理念贯彻到劳动教育中,能够得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基础教育教师要充分明白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通过开展“有趣”的劳动、开展“高效”的劳动以及开展“持续”的劳动等方式,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让学生明确劳动对自身以及国家的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劳动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劳动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刘力波,白秀.核心素养视阈下的劳动教育探析[J].教育科学研究,2020(08):5-10.
[2]李雅洁.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劳动教育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20.
[3]张园园.整合劳动教育 培育核心素养[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16):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