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本呈现
黄山松
丰子恺
没有到过黄山之前,常常听人说黄山松树有特色。特色是什么呢?听别人描摹,总不得要领。所谓“黄山松”,一向在我脑际留下一个模糊概念而已。这次我亲自上黄山,亲眼看到黄山松,这概念方才明确起来。据我所看到的,黄山松有三种特色:
第一,黄山松树大都生在石上。虽然也有生在较平地上的,然而大多数是长在石山上的。我的黄山诗中有一句:“苍松石上生。”石上生,原是诗中的话;用散文的话说,该是石罅生,或石缝生。石头如果是囫囵的,上面总长不出松树来;一定有一条缝,松树才能扎根在石缝里。石缝里有没有养料呢?我觉得很奇怪。生物学家一定有科学的解说,我却只有臆测:《本草纲目》里有一种药叫做“石髓”。李时珍说:“《列仙传》言邛疏煮石髓。”可知石头也有养分。黄山的松树也许是吃石髓而长大起来的吧?长得那么苍翠,那么坚劲,那么窈窕,真是不可思议啊!更有不可思议的呢:文殊院窗前有一株松树,由于石头崩裂,松根一大半长在空中,像须蔓一般摇曳着。而这株松树照样长得郁郁苍苍,娉娉婷婷。这样看来,黄山的松树不一定要餐石髓,似乎呼吸空气,呼吸雨露和阳光,也会长大的。这真是一种生命力顽强的生物啊!
第二个特色,黄山的松枝条大都向左右平伸,或向下倒生,极少有向上生的。一般树枝,绝大多数是向上生的,除开柳条是挂下去的。然而柳条是软弱的,地心吸力强迫它挂下去,不是它自发向下挂的。黄山松的枝条挺秀坚劲,绝大多数像电线杆上的横木一般向左右生,或者像人的手臂一般向下生。黄山松更有一种奇特的姿态:如果这株松树长在悬崖旁边,一面靠近岩壁,一面向着空中,那么它的枝条就全部向空中生长,靠岩壁的一面一根枝条也不生。这姿态就很奇特,好像一个很疏的木梳,又像学习的“习”字。显然,它不肯面壁,不肯置身丘壑中,而一心倾向着阳光。
第三个特色,黄山松的枝条具有异常强大的团结力。狮子林附近有一株松树,叫做“团结松”。五六根枝条从近根的地方生出来,密切地偎傍着向上生长,到了高处才向四面分散,长出松针来。因此这一束树枝就变成了树干,形似希腊殿堂的一种柱子。我谛视这树干,想象它们初生时的状态:五六根枝条怎么会合伙呢?大概它们知道团结就是力量,可以抵抗高山上的风吹、雨打和雪压,所以生成这个样子。如今这株团结松已经长得很粗、很高。我伸手摸摸它的树干,觉得像铁铸的一般。即使十二级台风,漫天大雪,也动弹它不了。更有团结力强得不可思议的松树呢:从文殊院到光明顶的途中,有一株松树,叫做“蒲团松”。这株松树长在山间一小块平坡上,前面的砂土上筑着石围墙,足见这株树是一向被人重视的。树干不很高,不过一二丈,粗细不过合抱光景。上面的枝条向四面八方水平放射,每根都伸得极长,足有树干的高度的两倍。这就是说:全体像个“丁”字,但上面一画的长度大约相当于下面一画的长度的四倍。这一画上面长着丛密的松针,软绵绵的好像一个大蒲团,上面可以坐四五个人。靠近山的一面的枝条,梢头略微向下。下面正好有一个小阜,和枝条的梢头相距不过一二尺。人要坐这蒲团,可以走到这个小阜上,攀着枝条,慢慢地爬上去。陪我上山的向导告诉我:“上面可以睡觉的,同沙发床一样。”我不愿坐轿,单请一个向导和一个服务员陪伴着,步行上山,两腿走得相当吃力了,很想爬到这蒲团上去睡一觉。然而我们这一天要上光明顶,赴狮子林,路程还长,不宜耽搁;只得想象在这蒲团上坐坐,躺躺,就鼓起干劲,向光明顶迈步前进了。
(选自《丰子恺文集》)
技法鉴赏
1.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在丰子恺的笔下,黄山松被赋予了人的品格——在石头缝隙里生长,它苍翠而坚劲;不一定要吃石髓,照样长得郁郁苍苍,娉娉婷婷。丰子恺从黄山松的生活环境里,看到了它的坚韧和顽强。作者写的是松树,想的却是人。在自然界里,黄山松面临着极其艰苦的生存环境,艰苦到人们都弄不清楚它究竟是如何生存下来的。但黄山松不仅生存下来了,还生存得很好。它不仅有挺拔秀美的姿态,还有向阳的枝条。作者捕捉了这些镜头,写出了自己心中的感悟:松树是坚韧的,人又何尝不应该如此呢?作者并没有把这种感受完整地倾泻在笔下,而是用他独有的、简朴又蕴含着智慧的语言,让读者慢慢地思考,细细地品味。因此,人们总是能从丰子恺简单的文字中,生出许多人生感悟来。
2.表真挚之情,状飞动之趣,传万物之灵趣。
文章第1段从听人说黄山松有特色,到自己的概念变得明确,如说话一般娓娓道来,引起读者的思索。第2段写黄山松的第一个特点:有顽强的生命力。文章通过作者的看,作者随意的思索,作者对那棵松根一大半长在空中的松树的描写,慢慢地把这个特点表露出来。第3段写了黄山松的第二个特点:一心向阳。作者观察得非常仔细,他不仅把黄山松与其他树木的枝条作了比较,而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其姿态——“绝大多数像电线杆上的横木一般向左右生,或者像人的手臂一般向下生”“好像一个很疏的木梳,又像学习的‘习字”,生动准确。第4段写了黄山松的第三个特点:具有团结力。“密切地偎傍着向上生长”“形似希腊殿堂的一种柱子”,“偎傍”一词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准确传神地把黄山松枝条相互依靠、紧密连接的情态描画了出来。接着,作者写蒲团松“树干不很高,不过一二丈,粗细不过合抱光景”,但就是这样一棵树,“上面可以坐四五个人”,让作者发出了“团结力强得不可思议”的感叹。
学以致用
雨,雀跃我心
王紫
乌云翻滚着从四面八方聚集过来,不断地堆积着,越来越密,直压向屋顶。不一会儿,牛毛般的细雨便落了下来。
人们只有在伸手触摸到那丝湿润后,才发现了雨的到来,于是纷纷加快了离开的速度,雨中的大街像被按下了快进键,车和人都是这场话剧的主角。街道两旁像被人泼上了斑驳的色彩,花花绿绿的雨伞,在雨中不停涌动、穿梭,骑车的人们也披上了五颜六色的雨衣,在雨中疾驰而过,只在积水的地面上留下一串涟漪。
像雾似的雨,像雨似的雾,丝丝缕缕,缠绵不尽。燕子在低空飞行,它凭借着高超的飞行技巧,灵活地躲过了所有雨滴,消失在远方的一片朦胧中。路边不知名的几朵花儿,花瓣被雨珠浸透,一阵风吹过,花儿摇摆起来,那些含着花瓣芬芳的雨珠便重重地砸在地上,随着雨水流向了远方。
雨势渐大,雨点有节奏地击打在屋檐和玻璃窗上,留下一道道斜斜的痕迹;又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滴一串,掉在地上,汇成水洼。远方的一切风景都如隔岸烟雨,雾茫茫的一片。这一场雨染绿了石板小路,寂静了原本喧嚣的大街。我透过窗户,只能模糊看见一棵粗壮的大树矗立在街道一角。打我记事起,它就在那里了——用它宽广的胸怀包容着树下的生命,守护着一片净土。雨给树叶洗了个澡,这时的树绿得耀眼,片片翠叶是那样的干净、鲜嫩。洁白的花开满枝头,连成一道起伏的波浪,在雨中跳跃着,欢呼着,仿佛在宣告自己的胜利。
两只麻雀停在电线杆上,灵活地抖了抖身子,甩下身上的雨珠。它们依偎在一起,乌黑的眸子不停转动,在密密麻麻的雨幕中看向远方。忽然,它们扭过头来,与我四目相对,叽叽喳喳地叫了几声,又飞向了雨幕的尽头。
我静静地观赏着这场雨中的盛会,心情也如麻雀一般欣喜。
又過了许久,雨停了,我不禁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鼻尖萦绕着的是混着雨后洁净气息与泥土清香的味道。太阳也在云层后露出了小半边脸庞,把一道缤纷的彩虹挂在了天边。
雨,冲淡了一切苦闷,更创造出了新的喜悦,让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河南沁阳市第二中学初三,指导老师:王金娣】
点评
1.极富意境美。一场雨,给考生带来了不同寻常的喜悦。考生通过细致的观察,捕捉了大量雨中的场景,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进行生动描绘,富有美感。
2.动静结合。文中在描写雨的时候,对大街、燕子、花儿、大树、麻雀等进行了生动描写,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使得写景画面充满了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