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鑫
摘要:目的:探究苓桂术甘汤治疗脾胃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以我院2019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脾胃病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50例,参照组给予西药治疗,研究组给予苓桂术甘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苓桂术甘汤治疗脾胃病,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有效率,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苓桂术甘汤;脾胃病;安全性;
脾胃病为临床常见病,主要症状为胃脘部疼痛,伴随纳呆、恶心呕吐、泛酸等症状,属中医“胃脘痛”范畴。临床常采用西药脾胃病治疗,但仍存在一定的复发率,给患者带来痛苦。本研究旨在探究苓桂术甘汤治疗脾胃病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9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脾胃病患者100例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50例。参照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39~65岁,平均年龄(54.85±6.67)岁;病程1~8年,平均病程(4.23±0.98)年。研究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37~64岁,平均年龄(54.98±6.54)岁;病程1~9年,平均病程(4.56±0.87)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方法
参照组给予西药治疗,如吗丁啉、硫糖铝、奥美拉唑等,持续治疗14 d。研究组给予苓桂术甘汤治疗,组方:茯苓15 g,延胡索15 g,乌贼骨15 g,桂枝20 g,白芍20 g,白术30 g,生姜9 g,甘草5 g,厚朴、枳实各10 g,开水煎煮,热水温服,1剂/d,300 ml/剂,分早晚2次服用,持续治疗14 d。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治疗效果判定:以《中医病证诊断标准》为评估依据,结合患者临床症状进行评估,分为治愈、好转与无效;若患者症状消失,胃镜显示病变消失,即为治愈;若症状改善,胃镜显示病变范围减少50%,即为好转;若不满足以上情况,即为无效。治疗有效=治愈+好转。
1.4 统计学方法
涉及数据采用SPSS21.0分析,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分别进行χ2检验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脾胃在机体中焦,互为表里,胃脏以接纳食物为主,脾脏以消化食物为主,经脾胃协调,完成食物消化、吸收与精微输布等。当个体出现饮食不洁时,极易引起脾胃病,影响日常生活与工作,严重者可威胁生命安全。临床治疗脾胃病多采用药物治疗,随着中医地位的提高,更多患者选择中药调和脾胃,如苓桂术甘汤等。张仲景以痰饮病为基础,提出苓桂术甘汤方剂,具有温化痰饮、健脾利水等功效,随症加减治疗效果显著。方中白术、茯苓可健脾利水,乌贼骨可收敛燥湿,延胡索可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生姜可活血驱寒、增进食欲,桂枝可促进出汗、利尿,枳实可化痰散痞、破气消积,白芍可柔肝止痛。诸药合用,共奏促进食欲、理气利水、健脾消食之功效,有效调和脾胃[1]。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
综上所述,苓桂术甘汤治疗脾胃病,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有效率,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
参考文献:
[1]张超.加味苓桂术甘汤治疗脾胃病的效果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6):9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