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凤玲
在中国扩大内需背景之下,发展文化、旅游等服务消费是有关文旅行业发展的最新顶层设计、国家战略。
中国旅游协会旅游营销分会副会长、中青旅联科(北京)公关顾问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葛磊说,在人口红利时代,争夺消费者的注意力是旅游品牌塑造的目标;在“人心红利”时代,和消费者“共情”,呼应他们对个性追求、理想生活的向往是旅游品牌塑造的核心使命。
葛 磊
中国旅游协会
旅游营销分会副会长
中青旅联科(北京)公关
顾问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
主持制定过“为中国加分”“冰雪之冠黑龙江”“游山西读历史”“世界之美·尽在新疆”“时尚青岛”等近百项品牌战略规划
疫情对旅游品牌塑造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
葛磊:疫情对旅游业造成了灾难性的冲击,同时也改变旅游的市场格局和人们的消费心理,倒逼旅游品牌升级。旅游行业现在亟需引进“品牌”理念。
首先,旅游目的地缺乏旅游品牌顶层设计的战略性规划。不少目的地把旅游品牌理解成一个口号,一个形象,一个景点,找不到品牌立足点,搞不清目标消费者。
其次,旅游产品和消费者的需求存在错位,国内的旅游产品还是观光业态多,基础体系建设和新业态发展整体滞后,难以兑现品牌“承诺”。
再次,品牌营销的专业化程度不足。旅游营销正在向数字化转型,数字营销对内容制作、话题设计、创新创意等能力要求很高,而国内旅游目的地营销大多停留在“形象营销”“广告采购”层面。目前旅游的数字营销过于注重考核“曝光率”,一场直播动辄数百万观看,一次营销活动数亿、数十亿的曝光,在效果评估上可能存在注水严重。而实际上,互联网时代的营销,是内容和创意驱动的,比如马尔代夫的水下内阁会议,大堡礁的“世界上最好的工作”等,都实现了全球范围的关注度。
与此同时,旅游品牌营销普遍缺乏战略定力,很多地方一个口号,用两年就不用了,每年投广告、做展会、搞推介会,但没有沉淀成品牌资产。
如何进行品牌升级?
葛磊:之前,旅游以观光为主导,强调旅游品牌知名度,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根据自己的个性、品味、审美来选择旅游目的地,旅游品牌要在“人口”上做文章,更要在“人心”上做文章,要塑造“心智时代”的旅游品牌。
首先,在品牌定位上,着重唯一性和差异性。比如,哈尔滨这座城市有很多文化,但过去四十多年,哈尔滨还是选择了冰雪文化作为城市品牌的立足点,经过持续不断的深耕和推广,让“冰城”两个字和哈尔滨划了等号。
其次,在高质量发展时代,旅游目的地,要学会选择消费者,锁定自己的目标客群。比如新加坡,在近十几年间聚焦亲子客群,发展出夜间动物园、自然博物馆、环球影城等一大批亲子旅游项目,由此从“新马泰”的过境旅游目的地,一跃成为亚洲首屈一指的亲子旅游目的地。
再者,在品牌塑造过程中,要注重共情消费者。与传统意义上强调知名度和曝光率不同,“心智时代”的消费者不只是为“名气”买单,还越来越愿意为自己的“感觉”买单。比如,爆火的“理塘丁真”,唤醒的是城市人群对“纯真”的渴望;2021年爆火的《唐宫夜宴》,唤醒的是人们对“大唐盛世”的向往。再比如大理,营造“风花雪月”的一种意境,唤醒的是人们对浪漫的向往。
另外,要重视培育消费者和旅游品牌的粘性。旅游目的地不是需要只来一次的客人,越来越需要去争取愿意来第二次第三次的客人。对于旅游品牌而言,最重要的资产是消费者口碑,游客来到一个目的地,成为你的品牌大使,帮助你进行传播和推荐,所以要照顾好每一个游客,在服务上实现精细化和人性化。
在品牌升级过程中,最容易遇到的挑战是什么?
葛磊:品牌升级过程,一方面是新品牌如何构建;另一方面是老品牌如何突围。关于新品牌的打造,在心智旅游时代,很多人不再趋之若鹜到知名度高的大众旅游目的地,而向往“小众秘境”,这给新型旅游目的地创造了品牌崛起的机会。关于老品牌的突围,核心在于产品的升级,中国旅游消费者的成长速度超乎想象,一个不能满足游客迭代需求的旅游目的地,必然会走向衰落。
以乌镇举例,早期知名度不高,推广语是“千年积淀的文化,原汁原味的水乡”,在众多江南水乡中,乌镇并没有差异性。2006年,中青旅投资乌镇后建起许多精品民宿,打造绝美夜景,乌镇的品牌宣传语变成了“中国最后的枕水人家”,抓住“住”这一个差异点,构建起“度假旅游目的地”的品牌认知;后来,乌镇发展乌镇戏剧节,打造中国最美的水上剧院,赢得时尚青年、高端客户、入境游客的青睐;再后来,乌镇承办世界互联网大会,变成了发展会展品牌的一个突破口。自身的产品迭代,品牌也在升级,
乌镇品牌已經做到“无人不知”,业态丰富度难以聚焦到某一点,乌镇的品牌推广语变成了“来过,便不曾离开”——不再跟你讲功能,跟你谈感情。乌镇品牌推广语的进化,实际上是与乌镇产品的进化同步——你想塑造一个什么样的品牌形象,关键在于你是否能具备了这样的一种特质——品牌的本质,是一种“承诺”。
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是什么?
葛磊:持续地跟消费者沟通,洞察消费者的潜在需求,通过调研、对话、深访,致力让旅游品牌塑造和产品创新与消费者的需求同步。
疫情之后,给中国旅游整体的产品升级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战略窗口期,旅游产品必须更加注重消费者的体验。而今,中国的旅游消费者的视野越来越开阔,需求越来越多样,旅游项目的成长周期正在变得越来越短,对于旅游目的地而言,保持生命力的唯一方式就是迭代品牌和迭代业态,要有这种自我感知。
如何看待2021年的旅游消费市场?
葛磊:我对2021年旅游消费市场比较乐观,中国疫情防控非常成功,疫情防控也更加精准化。
旅游市场的复苏信号已经非常明显。2021年五一期间的酒店预定量、航班预定量已经比去年大幅度提高,大家出游积极性非常高。
预判今年四月到十一月,中国旅游会形成加速内循环,国内旅游业会有一个完整的旅游市场周期。客观来说,在疫情面前,旅游业是一个比较脆弱的行业,也是一个比较有韧性的行业,2019年国内旅游消费规模近6万亿元,已经成为一个全民性的消费产业。只要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旅游,永远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