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花
摘 要:展望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线条始终贯穿中国画发展过程。从早期的洞穴壁画、岩画、象形文字等开始,人们就用线条勾画出一些图画来表达自己的想法。线条是独特的表现符号,在中国画中具有无法代替的作用。宋代画家李公麟用独特的白描技法进行绘画,表达自己的情感,对后世绘画艺术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文章主要介绍了李公麟的生平简介和他画作中的线条艺术,对其作品《五马图》《维摩演教图》《免胄图》的线条艺术进行了分析,展现了李公麟画作中线条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李公麟;线条;绘画;白描技法
一、李公麟的生平简介
李公麟(1049—1106年),字伯时,北宋庐州府舒城县人(今安徽舒城人),宋代杰出的画家。因舒城郊外有一龙眠山,李公麟曾长居于山下,所以自号龙眠居士或龙眠山人。他出生在一个名门望族,家里藏有古玩名画数不胜数,从小知识渊博,多识奇字,擅长诗文书画,与苏轼、王安石、米芾、黄庭坚为好友。李公麟做官时期,也是他艺术逐渐成熟的时期,这一时期也是王安石变法失败,史称“朋党”之争的时期。他一生学习勤奋,作画无数,在很多类型的画种上都有所造诣。人物画深得吴道子旨趣,运笔如行云流水,神态飞扬;山水画气韵清秀,得王维正传;山水画追李思训心法。苏轼赞他“龙眠胸中有千驷,不惟画肉兼画骨”。他的绘画才能,也表现在他的题材的多样性上,擅长鞍马、佛像、人物和山水。他在临摹古人名迹中掌握了绘画技法,而越出古人的技法。李公麟能够集各家之长,师法自然,大胆创新,自成一家,被后代敬为第一大手笔、百代宗师。《图绘宝鉴》中评价李公麟“当为宋画中第一,照映前古者也”。李公麟传世作品有《五马图》《维摩演教图》《免胄图》《临韦偃牧放图》等。
二、李公麟画作中的线条艺术
李公麟的画作注重用线条的方式来表现,也称白描,这是非常能体现画家绘画功底的一种绘画方式。李公麟受吴道子影响,其白描画法与前人的线条相比,没有了色彩的渲染,只是单纯地用线条来作画,与同时代的画家相比他的线描艺术有独一无二的艺术魅力。他注重线条的形式美感,用线大胆而精练,对线条的运用在当时几乎是没有人可以超越的。他笔下的线条自由,潇洒,飘逸并且带有节奏感,具有非常强的表现力。与顾恺之的绘画风格相比,李公麟的绘画不是繁复细密的风格,而是精确到没有一条线是多余的,与其他画家的艺术风格也不相同。对于线条的理解和应用他总是有与常人不同的想法,其线条艺术表现出淳朴、含蓄以及简练的风格,对于白描的运用达到了一种很高的境界。
(一)《五马图》线条分析
宋代是绘画发展的鼎盛时期,说起宋代的绘画,李公麟是不得不提到的一位,也自然会提到其代表作《五马图》。《五马图》线条的分析,对绘画技法的研究具有一定的价值。《五马图》整幅作品用线造型,用线条的形式表现物体的姿态。从人和马的形象造型来看,《五马图》的造型手法属于写实的手法。这里的写实手法是宋代盛行的宫廷画家画画的一种手法,就是参照实物进行艺术处理,不同于西方绘画的那种有光影、明暗的画法。在《五马图》中,五匹马形态不一,线条流畅,不管是马的轮廓,还是肌肉、毛发,都被传神地描绘出来。另外,画中的牵马人是根据真实的对象创作出来的,从画中可以看出牵马人的身份、地位、眼神,这些都展现了李公麟高超的白描技术。
当然,《五马图》线条的运用更是出神入化,马鬃、马尾线条流畅,马鬃飘逸,马尾刚劲有力,有粗有细富有变化,中锋用笔线条顺滑,类似顾恺之和陆探微的高古游丝描,可以看出受到他们的影响。画中更突出的一点是马的背部和腹部都是由一根独立的线条来描绘,这两根线决定了一匹马的形态,弧度、粗细、虚实稍微一点变化都会对马的形象产生影响。将画中“锦膊骢”和“满川花”马背部的线条进行对比,可以看出“满川花”比较圆肥,而“锦膊骢”比较矫健,而这仅仅是线条的一点变化造成的。在这幅画中,还有很多处因为线条变化产生了不同的视觉效果,具有强烈的线条美。
此外,几个牵马人的衣纹褶皱也是各不相同:有的褶皱线条均匀,垂直而下;有的褶皱线条尖锐纤细,就像十八描中的钉头鼠尾描画法一样;而有的褶皱绷直紧束,和画中的人物形象十分吻合。从画中线条表现特征来看,李公麟笔下的线条具有独一无二的美,这需要更高的技法要求。他用线条刻画出生动的形象,给人以行云流水的美感,从而实现线条与造型的完美结合。
(二)《维摩演教图》线条分析
《维摩演教图》是李公麟的经典代表作之一,以往对李公麟《维摩演教图》大多是从他的创作经历、内容和收藏等方面来研究,很少有人研究这幅图的线条,下面笔者主要探究这幅图线条的绝妙之处。
在中国画中,线描是简练朴素的技法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绘画技法之一。它只用墨线勾勒事物的外形结构特征,或用淡墨稍作渲染,在没有任何颜色的衬托下,以单纯的线条来表现。李公麟笔下的线描就是如此,如在《维摩演教图》中,线条无数且流畅,每条都有自己的作用,如画衣服时线条流畅,产生了“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艺术效果。《维摩演教图》的线条疏密结合,既有高古游丝描的密体,又有“莼菜条”线描的疏体,疏密结合表现出画中人物衣服的厚度,用笔实入虚出或虚入实出,衣服的领口袖口都是用简短的线条来描绘,与其身上行云流水般的线条形成鲜明的对比。另外,维摩诘①坐的榻,是用刚劲有力的方折线条所画,这与衣纹曲柔顺滑的线条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整幅作品线条运用近乎完美,勾勒出宏伟而又壮观的场面,给人难以忘怀的视觉感受。
(三)《免胄圖》线条分析
《免胄图》又名《郭子仪单骑见回纥图》,被乾隆称为李公麟第一妙迹。这幅作品场面非常宏伟、壮观,而且每一个人物、每一匹马都通过线条表现得淋漓尽致,画面构图给人的感觉是有疏有密,节奏分明。在这幅作品中,李公麟着重运用了三种描法,分别是高古游丝描、铁线描、柳叶描。这幅作品出现的马匹最多,可是每一匹马形态各异,大不相同。李公麟主要运用铁线描画法描绘马,线条粗硬而有力,形象地描绘出战马的挺拔与健壮,又根据马的体型结构进行描绘,线条的方圆转折、虚实结合运用得恰到好处。高古游丝描则用来描绘士兵身上的盔甲,以及士兵手上挥舞的旗帜,线条潇洒飘逸,给观赏者一种犹如在风中驰骋的感觉。而将军衣服的皱褶部分李公麟运用了柳叶描法,线条虚入虚出,圆润顺滑,把衣服的质感充分表现出来,这种绘画技法值得后世画家学习。纯线条的绘画风格虽然给人感觉装饰性较强,但是始终可以让观者在画面中感受到文人画的简约和儒雅之美。
三、李公麟白描技法形成的原因
李公麟出身名门望族,家境富裕,受家庭环境影响,见多识广,自幼兴趣爱好广泛,知识渊博,同时也受到他父亲的影响。其父李虚一是一名收藏家和鉴赏家,收藏的名画数不胜数,从小让他进行画作的临摹和鉴赏。《宣和画谱》言:“凡古今名画,得之必摹临,蓄其副本,故其家多得名画,无所不有。”再到后来,李公麟结交了一些好友,也受前人画家如顾恺之、吴道子的影响,学习古人经验,形成千古流传的白描画法。
四、李公麟绘画风格对后世的影响
李公麟是白描技法的代表人物,他使白描正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使白描技法成为后人学画所遵从的重要技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北宋时期,文人士大夫的绘画审美发生改变,白描清淡的风格作品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欢,而李公麟作为北宋文人的代表,绘画时更是将文人画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他的绘画风格吸引了很多画家对其进行不同程度的学习与创新,如赵孟頫、张渥、陈洪绶等画家都学习借鉴了李公麟的绘画技法,然后形成自己的绘画风格,可见李公麟对后世产生的影响是多么深远。在现代社会中,李公麟的这种绘画技法成为培养学生以线造型能力的重要课程,绘画创作者应该赋予白描新的内涵,把画面中线条的多样性和表现形式的朴素性提升到全新的审美高度,让线条艺术得到更长远的发展。
五、结语
线条作为中国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自己的独特性,它渗透中国画的各个领域,今天的学画者无不从线条开始学起。李公麟在线条上的成就为当今艺术创作者更好地进行线条表现与创新带来借鉴与启发。
笔者研究李公麟线条的艺术魅力,一方面是要学习李公麟画作中对线条的运用技法,另一方面是学习李公麟艺术创作的态度,从而重视艺术创作修养和能力的提升,确定今后研究的方向。笔者希望更多的人可以接觸到中国画,了解中国画的线条美,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注释:
①“维摩诘”是梵文,义译是“净名”,所以《净名天女》就是《维摩天女》。
参考文献:
[1]张蕾.李公麟线描对当代工笔人物画的启迪和影响[D].长春:吉林艺术学院,2011.
[2]白玉洁.论李公麟白描人物画的创作[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09.
[3]王磊.李公麟白描艺术的独特审美价值[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64-167.
[4]李扬.浅论北宋白描大师:李公麟[J].新一代(下半月),2010(1):192-193.
[5]高霞.传统白描研究[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论坛,2010(1):50.
[6]佘月.李公麟的白描画风探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8(11):19,21.
[7]董蕊.论李公麟与宋代人物画[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增刊1):403-404.
作者单位:
山西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