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梅香
摘要:书院是中国古代的教育机构,最早在唐代出现,到宋代有了一定的发展,一直持续到20世纪初,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积淀了浓郁的中国文化精神,形成书院文化。这种书院文化包含了它独特的教学原则、教育方法以及管理模式等,对我们当代文化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至今仍有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的价值。本文选取本校书院历史名人故事,深入挖掘学校书院经世致用、使命担当、求真务实、坚毅爱国的文化精神内涵。以本校彝山书院文化精神为引领,组织开展各项实践活动,探究书院文化精神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传承实践,以加强优秀书院文华精神的渗透,从而内化为学生的一种文化素养。
关键词:高中语文;书院文化精神;传承;实践
书院时代虽渐行渐远,但书院承载着的文化精神具有经久不衰的魅力。本校彝山书院文化精神作为一个文化传承的载体,其在历史发展中孕育的使命担当、求真务实、自强不息、坚毅爱国的书院文化精神,深刻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思想。
文化的传承与理解是语文核心素养对学生基本要求的内容之一,本文选取了与本校书院历史发展历程密切相关的名人故事,深入挖掘学校书院文化精神内涵,以本校彝山书院文化精神为引领,组织开展各项实践活动,探究书院文化精神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传承实践,以加强优秀书院文华精神的渗透,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一、书院文化精神传承的意义
书院教育过程中的一些先进的道德教化等教学理念对学生有着引领作用,在平时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可以充分利用学校丰富深厚的书院文化精神内涵,对学生不断地进行教育引导和思想渗透,让学生學习先贤为人处世的哲学智慧,学习他们求真务实、责任担当精神,从而内化为学生自身的一种文化素养,有利于学生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另外,传承中华民族宝贵的书院文化精神内涵,符合习近平十八大以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论述,符合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战略要求。彝山书院文化精神的传承,对现代教育有一定的补充与引领作用,有利于重新建构新时代的文化精神。
二、深入挖掘学校书院文化精神内涵
研究历史名人故事,深入挖掘学校书院坚毅爱国、使命担当、求真务实与自强不息的文化精神内涵,使这种文化精神发扬光大,并不断赋予书院新的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
本校前身是彝山书院,1913年更名为河南省立第二中学。那时,学校一代代的学子发奋苦读,他们心怀远大的理想与抱负,在此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1927年夏,与省立一中等七所学校合并成立“大一中”,1928年改河南省省立第一中学;1956年,又一次改名称为开封市第五中学。历年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2011年“自强班”的创立,体现出五中人两百年拼博进取的自强精神。
创立于1828年的彝山书院一路风风雨雨,承载了本校代代书院师生们的殷切期望,凝聚了学校无数进步爱国人士的心血!在开展启蒙教育的地方性书院——彝山书院的发展过程中,还有很多对彝山书院有着深远影响的地方名人、乡绅,他们中有的的人创建了书院,其卓越的行迹赋予了书院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有的人在书院接受了教育,受到书院精神的熏陶和培养,走出书院,走向全国甚至世界各地,将书院精神发扬光大,同时也不断赋予书院新的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
1.使命担当精神
彝山书院的创建人栗毓美,他当时任地方官,但他责任盈肩、目光远大,始终把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而且,充分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他敏锐发现当时地方教育的弊端并且大胆改革,创建了彝山书院,这无不体现了他作为地方官和士大夫以家国为己任的使命担当精神,为彝山书院的发展奠定了第一块精神基石。
2.求真务实精神
1842年,彝山书院得以重新修整,史致昌担任彝山书院的山长。在此期间,他积极进行讲学,一讲竟是7年。他紧跟当时形势的发展变化,制订各种规章制度,加强科学管理,严格考核制度,规范教法,培育了大批的优秀人才,教风学风十分严谨,乐于钻研风气与谨严纯正的治学精神逐渐形成。史致昌在书院中注重经世致用,倡导真才实学。他教育学生要致力于躬行实践,摒弃空谈的浮夸弊端,反对把“钓名声、取利禄”作为人才培养的标准,形成了书院践履践行、经世致用的务实精神,于是求真务实便成为了书院绵延不衰的精神基石之一。
3.自强不息精神
曹靖华,曾任北京大学教授,1919年在河南省立二中求学,为了自身发展的需要,他艰苦求学,不断探索,孜孜以求。1919年,他义无反顾地投身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到上海参加全国学生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投入时代洪流,传播革命思想,成就大我。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这一精神也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学子不断进取。
4.坚毅爱国精神
本校学生焦若愚,从青年时期便立下了革命志向,他在国家危难之时,坚定共产主义信仰,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他又积极投身于革命事业,长期在晋察冀和冀热辽地区从事革命工作,为革命取得最终胜利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岁月,对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他这种坚定信念、舍身忘我的精神,丰富了彝山书院的精神内涵,为彝山书院文化注入了坚毅爱国的精神活力。
三、在教学实践中传承书院文化精神
彝山书院感人至深的历史名人故事以及孕育的文化精神,感染激励着学校的每一位学子。本次活动,以本校彝山书院文化精神为依托,依照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充分利用实践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语文教学实践中,从而获得独特的体验,使这种书院文化精神内化为学生自身的优秀品质,外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更好地传承学校书院文化精神。
(一)整理编辑彝山书院资料读本
在梳理学校近两百年校史的基础上,作者相关的历史故事、学校名人的著作以及学校的对联集结成册,整理编辑成彝山书院资料读本,让学生了解学习学校书院文化发展历程,最终汲取学校先辈们的智慧。
(二)视频赏析,口耳传承
开封市第五中学从1828年的彝山书院到1919年的“五四运动”背景下的河南省立第二中学,从1927年的“大一中”,到1956年更名后的开封市第五中学发展至今,历经沧桑变化,学校师生将个人的理想抱负融入历史洪流中,与学校和时代同呼吸共命运。这种书院文化精神积淀已成为丰厚的文化资源。因此,组织召开高中二年级班委会,充分利用多媒体等先进技术,把学校的发展历史制作成视频,然后组织学生了解彝山书院的曲折发展历程。
让学生先了解学校先贤书院文化精神,然后成立学校彝山书院文化学生讲解团,进而让学生扮演导游角色,每年开学之初给学校新入学的起始年级同学讲述五中历史发展以及其中的感人故事。这样,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学习探索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并激励他们以先贤为榜样,发奋图强,进而传承学校书院文化精神。
(三)开展主题班会,传承学校书院文化精神
为继承彝山书院文化精神,组织学生定期召开主题班会,或通过演讲讲述五中发展历程中的名人故事,或通过小品演绎学校仁人志士在学校发展进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感人事迹,进而弘扬与传承他们使命担当、求真务实、坚毅爱国的精神,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奉献精神,激发学生勤奋好学、立志成才的报效祖国的热情,最终能够使学生的人文情怀得到良好的培育。
(四)开设专题讲座,滲透书院文化精神
聘请专家,组织开展地域特色文化讲座,使学生感受浓郁的本土文化,增强学生的对家乡的热爱。除此之外,还组织学生开展以“传承书院文化精神,提升个人素养”为主题的征文比赛活动,让学生在浓郁的书院文化气息中感受文化魅力,在学生思想中渗透书院文化精神。
中国书院文化凝聚着经久不衰的生命力,学生在不断的学习和探究过程中深受其影响与感染,进而迸发出积极的爱国热情,而后使学生树立起良好的人文观、价值观。
学校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主要场所,学校书院文化对学生更能够起到教育熏陶作用。对学校书院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并通过教育实践,将书院文化精神的传承与创新相辉映,促进学生自强不息的精神,逐渐内化为学生的核心素养,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学校的特色发展。
参考文献:
[1]温小军实用与文化:语文课程传承传统文化的目标困惑与突破[J].课程教学研究,2019,02,15。
[2]王畅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教学探析——以苏教版语文教材古诗文为例[J].信阳师范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7,06,01。
[3]张伟庆.中国古代书院教育与现代语文教学[D].苏州大学,2011.
[4]肖立新,胡万霞,刘格.古代书院的类型、特点及其文化精神传承——以张家口地方古书院为例[J].前沿,2013,000(021):186-187.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课题“学校书院文化内涵的开发实践研究”(课题批号:2020YB0833)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