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祥凤
摘要:图形所蕴含的信息量远比语言要丰富的多,也更直观。它能把无形的东西有形化,复杂的东西简单化,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尺子里的“形”——三角形的“边”。尺子里的“数”——第三边的长度。利用“数形”之变,解决问题。
关键词:数形;运用
引言:小学生对所观察到图形有直观感觉,也有对图形的先天判断和感悟能力。在以往数学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图形的认知和判断能力、用图形的能力。提升学生运用数形结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图感能力的增强是思维能力的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具体表现:1.在比较中验证猜想,分析图形中的数据。2.在交流中提炼总结,理解图形中的数学语言。
一、尺子里的“形”——三角形的“边”
每个学生脑海中都有“三角形”的图象,在生活经验的作用下,学生都能轻松地拼出一个三角形。学生在第一次操作中形成感知,引发猜想:是不是任意的三条线段都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呢?学生通过再次充分试验、操作,发现有时三根小棒可以围成三角形,有时三根小棒不能围成三角形。学生全体参与,利用电子书包的拍照上传功能,对比展示每个学生上传的图片,全面了解每个学生对图形认知程度。在操作中体验感知,了解每个学生对图形的初认知。
二、尺子里的“数”——第三边的长度
(一)在比较中验证猜想,分析图形中的数据。
首先,通过围三角形,寻找数据间的关系。然后,学生通过观察、拼摆、测量、记录数据,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比较、讨论,从中积累一定的几何知识体验,在操作体验中逐步发展空间观念。在交流中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表达,提炼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由于教师凭借经验主观分析数据,这样不够全面、不够具体。“乔布斯之问——为什么it改变了几乎所有领域,却唯独对教育的影响小得令人吃惊?”[1]如今,电子书包课能对课堂生成的灵动的数据进行全面精准的分析,进行个性化的辅导,形成过程性的学习评价,将课堂提升为师生同构共生的智慧课堂。
【教学片段】探索性质“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学生虽然知道三角形是由三条边围成的,但三角形“边”的研究却是学生首次接触,要让学生從抽象的几何图形中得出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这个结论,并加以运用,并非易事。因此,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的过程,围绕“三条线段能围成三角形”这个猜想,动手操作验证,发现有的能围成,有的不能围成,再次由学生找出原因,接着重点研究“能围成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通过提出猜想、操作验证,得出结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图1至图4。
通过、动手调整、直观观察数形的变化,调整到位后确定8cm和2cm时围不成三角形。数形结合的巧妙运用,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数学真好玩。
(二)在交流中提炼总结,理解图形中的数学语言。
小学生的数学语言经常是零散、琐碎的。在掌握、理解某个数学知识时,刚开始可能只停留在某个层次,是不完善的,甚至是片面的。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精心“组织”,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将学生的数学语言进行交流、补充、融汇,最终形成完整化、系统化的数学语言。
【教学片段】利用“图形”推理“已知两边的长度,确定第三条边的取值范围。”小明用三根纸条围一个三角形,第一根长3厘米,第二根长5厘米,第三根可以是多少厘米?(取整厘米数)
此题的难度在哪里?首先是因为问题本身比较抽象。利用“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这一结论,解决这道题又当如何呢?学生自然会据此写出三个不等式(设第三边长度为x厘米):①3+ x>5 ②5+ x>3 ③3+5> x
符合数学知识的演进逻辑,遵循了“由繁至简"的认识规律,但因为学生此时尚不具备“用字母表示数”“解不等式”等知识基础,这就使得这种处理方法天然地带有这样的尴尬——合“理”而不据“实”。“短边”和“长边”的区分并不是绝对的,而是在具体的情境中相对而论的。如在“三条边长度确定”这样的情境中,“短边”和“长边”固定,区分容易。而在“有长度未知的边”这样的情境中,“短边”和“长边”则是相对的。已知两边中的长边会随未知边长度的变化由“长边”变为“短边”,而未知边则由“短边”变为“长边”,这样的变化往往让思考能力稍差的学生感到困惑。最终也只能靠机械记住“两边之差<第三边<两边之和”这一结论进行解题,一旦忘记便束手无策。由此可知,“两短边之和大于长边”这一结论确有局限,表现在界定“短边”和“长边”的情境性。然而,图1和图6中直尺上的数据就能清楚的表达出两个极值为8和2,进而确定第三条边的取值范围。在电子书包的后台对数据进行全面分析;在纠错的过程中理解并建立模型,数形结合深入学生内心,培养了学生的图感。
三、利用“数形”之变,解决问题。
一节数学课,最直接有效的评价方式就是通过练习得到的反馈。而学生之间参差不齐,为了能兼顾全班学生的整体水平。在练习设计上要采用层层深入的原则,学生要自主地建构策略性知识。“数形结合”在习题中最大效度地发挥作用。
【教学片段】利用“数据”判断“已知长度的三条线段是否能围成三角形”
3cm ,6cm,10cm
因为3+10>6;6+10>3;3+6<10,所以不能围成三角形。
【教学片段】利用“图感”解决实际问题。
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将实际问题转化成三角形三边关系的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使学生发现:在解决这样的问题时,并不需要写出三个不等式,而只需写出一个不等式就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杜威认为人类没有与生俱来的智慧,它是在后天的教育和实践中生成与生长的,教育的本质就在于发掘人的潜能,促进智慧的生成与生长。[2]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正因为课堂给了学生自主建构的时间和空间,才有了生成,才有了学习的激情。
一把尺子引发的“数形”变化下的数据的整理和分析,确定图形的存在性和图形具有的性质,使数形紧密结合,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对不同类型三角形都具有的共性进行归纳总结,这样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乔布斯,史蒂夫乔布斯传[M].
[2]美,乔纳森.伯格曼,翻转课堂与深度学习[J].中国青年出版社,20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