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遵远
在我军历史上曾经有过3 支红四军。第1 支红四军,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支工农红军队伍,它于1928年4月建立,1930 年6月编入红一军团,1932年底番号被撤销,一共存在4 年半时间。这支红四军最初的队伍分别是朱德和毛泽东领导的红军队伍,他们在井冈山会师后合编成红四军。第2 支红四军是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红军队伍。1928 年3 月上旬,周逸群、贺龙等领导武装斗争,建立游击队;月底,人数达到3000 余人。于是,他们就打起“红四军”的旗帜。到1930 年7 月,这支红四军与鄂西的红六军在湖北省公安县会师,改称红二军。
第3 支红四军是鄂豫皖根据地的红军队伍,它是1931 年1 月中旬由红一军和红十五军合编而成。当年11月7 日,红四军与红二十五军在湖北黄安(今红安)七里坪共同组建红四方面军。2021 年是鄂豫皖红四军成立90周年,本文讲述了这支主力红军队伍的发展历程、辉煌战绩和历史贡献。
1930 年10 月18 日,中共中央向鄂豫皖边界特委发出《关于贯彻三中全会精神及红一军、红十五军合编为红四军的指示》,命令红一军与活动于蕲、黄、广地区的红十五军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红十五军在湖北省黄梅县考田镇组建之后,在军长蔡申熙、政治委员陈奇的率领下,先后发起进攻蕲春漕河镇、黄梅县城、蕲春张家塝等战斗。沿途,红十五军连续苦战,消耗很大,急需休整和补充给养,遂于1930 年11 月18 日从英山、罗田北上,进入商南苏区(今安徽省金寨县境内),经铜锣关、古佛堂、吴家店来到果子园牛食畈、金家寨,寻找红一军。当时,红一军不在皖西,红十五军没有能够与红一军会合。12 月初,红十五军又开始西进,转战到黄安麻城地区。
此时,敌人还在对鄂豫边区进行大举“围剿”,红一军正在挺进皖西、商南地区,鄂豫边区无主力红军,形势十分危急。在此情况下,1930 年11 月底,曾中生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在黄安七里坪主持召开原鄂豫皖边特委和邻近各县县委负责同志的紧急会议,着重解决当时最迫切的组织领导和反“围剿”方针问题。会议撤销了平汉行动委员会,成立了中共鄂豫皖临时特委、军委和临时特区苏维埃政府,统一指挥反“围剿”斗争。曾中生任特委书记兼军委主席,组织部长郭述申,宣传部长徐宝珊,军委副主席蔡申熙、郑行端,特区苏维埃主席甘元景。会议根据中共中央原则同意成立皖西北特委的建议,决定先成立皖西分特委临时委员会。会议决定,一方面以地方武装结合广大人民群众开展广泛的游击战争,牵制、打击、袭扰和夜袭敌人,迫使敌军不敢冒进和分散“清剿”;另一方面准备集中红军主力,突破敌人弱点,以转变全部战局、创造新的局面。
旷继勋烈士纪念馆
1930 年12 月中旬,红十五 军1000 余人到达黄麻边界地区,中共鄂豫皖临时特委当即以其为主力,配合地方武装反击敌人。虽然红十五军长途跋涉,艰苦转战,十分疲劳,但仍以高昂的士气于16 日一举突入河口镇,歼敌一部。随后,又北上阻击进攻七里坪之敌。1931 年1 月4 日,红十五军冒雪夜袭麻城以北的福田河,缴获子弹1000 余排和一些现洋、物资,使部队弹药十分缺乏的状况得到了缓解。战后,进入商南地区。
1931年1月中旬,红十五军在商城县长竹园与红一军会师,听取了曾中生派旷继勋、蔡申熙等前来传达中共中央关于合编红一军、红十五军为红四军的决定。随后,两支红军队伍开往麻城福田河,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军长旷继勋,政治委员余笃三,参谋长徐向前,政治部主任曹大骏。红一军第一师与红十五军第一团合编为第十师,师长蔡申熙,政治委员陈奇,副师长刘英,下辖第二十八团、二十九团、三十团;红一军第二师与红十五军第三团合编为第十一师,师长许继慎,政治委员庞永俊,副师长周维炯,下辖第三十一团、三十二团、三十三团;活动在皖西的原红一军第三师第七团改为红一军独立团,肖方任团长。全军12500余人。根据党中央指示,红四军归中共鄂豫皖临时特委直接领导。
1931 年1 月20 日,为了加强党对整个皖西地区的领导,中共鄂豫皖临时特委派委员余笃三在金家寨召开六安中心县委成员、皖西各县委负责人和商城县委及红军代表联席会议,宣布撤销六安中心县委,成立中共皖西分特临时委员会,负责六安、霍山、英山、霍邱、寿县、合肥、舒城、桐城、潜山、商城10 个县的工作。第一次执委会推选姜镜堂、余道江、吴其昌(杨季昌)、窦克难(薛英)、曾泽民5 人组成常委会,姜镜堂任书记、余道江负责工人部、吴其昌负责组织部。并成立了鄂豫皖特区临时苏维埃政府东方办事处,由余道江、曾泽民、杜旭凯、张德山、窦克难等组成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主持日常工作,行使苏维埃政权职能。还成立了皖西分特临委军事委员会,主席姜镜堂(兼),副主席曾泽民。
鄂豫皖边区和皖西苏区的党政军领导机构发生的变化,对这一地区的革命斗争和红军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红四军组建后,根据鄂豫皖临时特委的决定转入进攻作战,以主力红军突击敌人的弱点,调动敌人于运动中加以歼灭的作战方针,在鄂豫边区转战,接连取得胜利。在皖西的红四军独立团在保卫和发展皖西苏区的战斗中发展壮大,为在麻埠组建中央教导第二师打下了基础。
红四军在鄂豫边区辗转作战。1931 年1 月中旬,红四军成立后,鉴于进攻鄂豫皖苏区的敌人处于守势,遂决定转入进攻作战。从1 月下旬到3 月上旬,集中主力先后攻占了麻城县磨角楼、光山县新集(今属新县)和平汉线的李家集、柳林两处车站及孝感县双桥镇(今属大悟县),好戏连台、捷报频传,共计歼敌1万多人。
双桥镇战斗活捉敌师长岳维峻。红四军在平汉线上的作战行动,使敌人接连遭到打击。信阳之敌大为震惊,频频告急。郑州“绥靖”公署主任刘峙,急令赵观涛第六师主力开往信阳,并以该部第十八旅和第三十一师九十一旅及张钫第二十路军六十三旅等部,由信阳、罗山向南推进;武汉“绥靖”公署主任何成浚,亦令李定五新编第二旅固守广水,第三十一师主力由广水沿铁路线向信阳推进,岳维峻第三十四师沿平汉路东侧向北推进,企图南北夹击我军。3 月8 日,敌三十四师师长岳维峻率第三、四、六团和炮营、特务连“进剿”,孤军进至我游击区湖北孝感县双桥镇。此时红四军已作好战斗准备,决定以第三十、三十一团分两路由北向南、由东向西,实施正面突击,第二十九团向双桥镇西迂回,实施包围,第二十八、三十三团为预备队。8 日夜,红军部队向双桥镇地区急进。9 日拂晓,发起攻击。第三十、三十一团同时从双桥镇西北和东北突破敌人外围阵地,歼敌两个连,夺占了部分高地,使镇内之敌受到威胁。岳维峻亲自指挥部队,在飞机和炮火掩护下拚命反扑,阵地几度易手,战斗极为激烈。党员干部带头冲锋、肉搏,伤亡再大都不后退。红十师师长蔡申熙胳膊负伤,仍坚持指挥战斗。10 时许,第二十九团迂回至双桥镇西南,敌陷入四面包围。但敌仍据守镇边高地顽抗,战斗转成相持。此时,红十一师副师长兼三十三团团长周维炯正在观察地形,组织作预备队的红三十三团随时准备出击。见几个战士押来了一个俘虏,经审问得知这个俘虏是个连长,并从他身上搜出一张地图。周维炯向敌连长交代了政策,敌连长供出了地图上岳维峻指挥部的位置。这时南面枪声大作,军部命令总预备队二十八团和三十三团出击。周维炯立即带领三十三团,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向岳维峻指挥部冲去,打瘫了敌人的指挥系统,使敌指挥失灵,敌阵溃乱。这时,地方党组织也发动了数千名赤卫军在周围山上打枪放炮,呐喊助威。岳维峻见势不妙,率领部分亲兵突围逃跑,周维炯率三十三团紧追不舍,活捉了岳维峻。此役,俘敌师长岳维峻以下官兵5000 余人,毙敌近1000 人,缴枪2000 余支、山炮4门、迫击炮10门,这是红四军成立后第一个大胜仗,也是粉碎敌人第一次“围剿”后实施进攻作战所取得的第一次空前大捷,壮大了红军声威,根据地内一片欢腾。
红四军取得第二次反“围剿”胜利。1931年4月中旬,中央教导第二师改编为红四军第十二师后,迅速投入到第二次反“围剿”的战斗。4 月23 日,第十二师在金家寨附近与从商城向皖西进军的红四军主力会师。红四军决定首先攻打驻六安县独山镇之敌,以第十一师三十一团、三十三团和第十师二十九团进攻独山之敌,由第十一师师长许继慎统一指挥。以十二师进占东西鲜花岭,阻止麻埠之敌向东增援。4月24日下午,红四军的第三十一团、三十三团和二十九团在独山镇西北的河滩上召开战斗动员大会。25 日,在当地革命武装配合下攻打独山。战斗打响后,第二十九团异常勇猛,战士们奋勇向前,拼命杀敌,所向披靡。三个团密切配合,经4 小时激战,歼敌2000余人,缴枪1200余支。独山之敌被歼后,红四军又给乘隙进犯的东线敌军“堵击”部队以迎头痛击。麻埠、诸佛庵守敌惧怕被歼,于当天下午仓惶逃回霍山县城。至此,皖西被敌侵占的村镇均又收复。红四军在取得皖西作战胜利之后,留第十二师镇守皖西根据地,军部率第十师、十一师迅速西返,先后在新集以北的浒湾、黄安的桃花镇、十里铺,歼灭了大量敌军,迫使敌人处于被动地位。与此同时,红十二师又到霍邱,清除洪集等地之敌。在乌龙庙继续扫除圩匪,采取挖沟放水的办法攻进了恶霸地主王振元的水旱圩子,缴获了一批枪支弹药和物资。三十四团二营奉命清除史河边小集镇“小南京”的圩匪。红军围了3 天,圩匪内外交困,后开门冲出,在红军的“缴枪不杀”的喊声中吓得全部缴械投降。副师长肖方带领三十四团攻打叶集边上反动地主武装的顽固据点李后楼圩子,该圩子防守十分坚固。在群众的大力支援下,红军组织民工挖渠开沟,放干了圩塘的水。红军从而攻进圩内,消灭团匪,缴获钢枪300 多支,还有大量的银圆和粮食等物资。5 月初,六安由毛正初率领的革命武装举行了河西起义,攻占了新安集、火星庙、丁家集、郭店子、马头集、王家集等地,歼灭了这一地区的反动武装。在一个多月的反“围剿”作战中,红四军主力东西两线往返机动,北南两线避实击虚,对“追剿”、“堵击”的敌军实行各个击破,先后歼敌5000 余人。敌人的“追剿”部队到处扑空,各线“堵击”部队处处挨打,蒋介石梦想在5 月底以前“完全肃清”鄂豫皖边区红军的第二次“围剿”又告失败。
红四军南下作战不断取得胜利。1931 年5 月下旬,鄂豫皖根据地取得第二次反“围剿”胜利后,蒋介石正在集中大量兵力对中央根据地发动大规模的第三次“围剿”,而对鄂豫皖根据地则暂取守势,这是红四军向外发展的良好时机。
红四军领导人曾中生等人根据敌我情况分析,向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建议,以主力南下英山,直取蕲水,巩固阵地向前发展,以配合中央根据地的反“围剿”斗争。7 月中旬,徐向前与曾中生率领红四军南下的5 个团,冒着酷暑,克服一切困难,由商城亲区向东南进发。8 月1 日,红十一师师长周维炯率三十一、三十三团,在红十二师一个多团的配合下,攻打英山县城。周维炯手挥大刀,带领战士勇猛冲杀,杀得敌人尸横满街。歼守敌第五十七师1 个团和反动民团1 部,生俘敌团长以下官兵1800 余人,并将国民党英山县长、县党部主任和豪绅地主一网打尽;缴获长短枪1000 余支、机关枪18 挺、迫击炮4 门及大批弹药等军用物资,南下首战告捷。由于红军南下的不断胜利,打得敌武汉行营主任何成浚坐卧不安,急忙调动驻武穴的新编第八旅阻击红军继续南下。蒋介石亦命令敌十军军长徐源泉率四十一、四十八两师各一个旅,由鄂西经武汉赶来堵击。8月18日,周维炯率三十三团配合第十师1 个团,冒着酷暑,急行军100多里,奔袭进驻蕲春漕河镇的敌新编第八旅。红军于19日拂晓发起攻击。经过一个多小时战斗,全歼该敌。接着又乘胜攻占广济城,直接威胁黄梅、武穴、蕲春,与江南湘鄂赣红军遥相呼应,有力地支持了中央苏区红军的反“围剿”斗争。8 月20 日,敌第十军在进占蕲水(今浠水)后继续东进,妄图切断红军后路,把红军消灭在黄梅、广济(今武穴)地区。8 月30 日,敌第十军4 个团进入洗马畈地区。9 月1 日,红四军趁敌立足未稳之机,突然发起猛攻,歼灭敌人3个团的大部。
红四军主力南下作战一个月,仅以5 个多团的兵力,取得了连克英山、蕲水、罗田、广济4 城,歼敌7 个多团的重大胜利,计俘敌5000 余人,缴获长短枪4000 余支、迫击炮28 门、机枪26 挺、电台1 部和大批子弹、药品。既消灭了敌军主力一部,又牵制了敌人原拟派往江西的部分兵力,有效地配合了中央根据地的反“围剿”斗争。同时,缴获和筹集银圆7 万块,黄金20 余斤,白银1600余斤及南下部队的全部军衣,从而缓解了红军和根据地的经济困难,大大减轻了苏区人民的负担。
大胆探索、积极创新,创造了很多成功的经典战例。1931 年1 月中旬,红一军和红十五军合编为红四军之后,简直是如虎添翼、所向披靡:他们主动发起进攻的磨角楼之战是鄂豫皖红军第一次有计划地运用“围点打援”战术取得的较大胜利;“新集挖地道攻城”是红军首次采取的“坑道作业方式”;李家寨车站“三战三捷”,双桥镇战斗活捉敌师长,毙敌近1000 人、俘敌5000 余人,此战既是红四军成立以后的第一个大胜仗,也是粉碎敌人第一次“围剿”计划后、实施进攻作战所取得的第一次空前大捷。被人称为“黄埔四杰”的曾中生、蔡申熙等,都是勤于观察、善于思考的表率,他们善于在新形势、新环境中寻找结合点、契入点、突破点与结合点,特别是红四军第十师师长蔡申熙,他可以说是一位能文能武、敢做敢当的英雄人物,“黄埔四杰”研究出来的新方法、新策略,全部由他负责组织试验、实施。
服从领导、维护大局,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与奉献。在红四军“南下作战”期间,张国焘独断专行,红四军领导人顾全大局,在军事行动方针上虽不同意张国焘等人的冒险计划,但在组织上仍然是服从命令。1931 年8 月27 日,中央分局、军委会致信曾中生、徐向前,严厉指责红四军领导改变东进计划是“违抗分局命令”,批评红四军放弃援助中央根据地的任务、“重复立三路线”等等,严令立即回师。9 月1 日,红四军接到中央分局、军委会的来信后,不得不撤叶家湾之围,放弃继续歼敌的机会而遵令北返。9月13日,红四军北返到麻埠。陈昌浩到军部宣布中央分局的决定,撤销了曾中生红四军政委的职务,由他接任政委。随后,张国焘等人就在红军中开始了大规模的“肃反”运动,以“改组派”“AB团”“第三党”等莫须有的罪名,错杀了许继慎、周维炯、徐百川、肖方、廖业麒、廖炳国等一大批优秀的红军将领,给红军队伍造成极大的损失,留下了极为惨痛的教训。此外,红四军积极参加“反围剿”斗争、倾力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在夺取中国革命胜利和根据地的建设与发展等诸多方面都做出了重大的历史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