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为苦难的中国带来新的光明与希望

2021-08-01 04:08石妍,孙宏波,常馨予
共产党员(辽宁) 2021年13期
关键词:革命中国共产党精神

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在中国政治舞台上还只是一个很小的政党,但它拥有马克思主义这个最先进的思想武器。它所提出的纲领和奋斗目标,代表着中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代表着中国无产阶级和其他广大劳动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它从诞生时起,就充满着勃勃的生机和活力,预示着中国的光明和希望。它满怀信心地以改造中国为己任,以坚定的信念为中国人民指明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它为根本改变中国各族人民被剥削、被压迫的状况,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开始了不屈不挠、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

打倒压在人民身上的列强与军阀

五四运动前后是中国政坛极其活跃的时期,有几十甚至近百个政党组织,中国共产党只是其中的一个小组织。它们之中,究竟谁能经受起历史无情的淘汰,脱颖而出,取决于谁能正确指出中华民族面临的历史任务,并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完成这个任务。

中国革命历史上的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是由1922 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这次大会通过对中国政治经济状况的分析,揭示出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并据此提出党在现阶段的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个纲领反映了中国人民的迫切愿望和要求,为中国社会发展和进步指明了方向。

除提出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之外,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其他任何政党和政治派别没有采取过、也不可能采取的全新的革命方法,即发动和依靠群众的方法。党成立后致力于组织领导工人运动,1921 年8 月成立领导工人运动的总机关——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书记部出版《劳动周刊》,举办工人学校,组织产业工会,开展罢工斗争。党在工人中和整个社会上的政治影响日益扩大。

在党的领导下,以1922 年1月香港海员罢工为起点,1923 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罢工为终点,掀起了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在持续的13 个月里,全国发生大小罢工100 余次,参加人数在30 万以上。其中,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开滦煤矿工人大罢工最具代表性,充分显示出组织起来的工人阶级的力量。安源路矿共有工人1.7 万余人。1921 年秋冬,中共湖南支部书记毛泽东到安源调查,随后湖南党组织派李立三来此开展工作。1922年五一劳动节,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宣告成立。同年9 月初,毛泽东到安源对罢工进行了部署。接着,湖南党组织又派刘少奇来此工作。9 月14 日罢工正式开始,工人提出要求保障政治权利、改良待遇等条件。由于工人的英勇斗争和社会各界的声援,路矿当局被迫承认工人提出的大部分条件,罢工取得了胜利。

1923 年2 月4 日爆发的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目的是争取成立京汉铁路总工会。7 日,在帝国主义支持下,军阀吴佩孚调动军警血腥镇压罢工工人。反动派将京汉铁路总工会江岸分会委员长、共产党员林祥谦捆绑在电线杆上,强迫他下复工令。林祥谦宁死不屈,壮烈牺牲。京汉铁路总工会法律顾问、共产党员施洋被杀害时,身中三弹仍引吭高呼“劳工万岁”。二七惨案中,前后牺牲者52 人,受伤者300余人,被捕入狱者40 余人,被开除而流亡者1000 余人。此后,全国工人运动转入低潮。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特别重视在工人中宣传自己的主张,教育、团结工人进行革命斗争并在斗争中发展壮大自己。党的二大之后,党成立了领导工人运动的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从1922 年1 月到1923 年2 月,掀起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个高潮。在持续13 个月的时间里,全国发生大小罢工100 余次,参加人数达到了30 万以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中,铁路工人是一支主要的力量。其中,1923 年2 月的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是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顶点。

1923 年2 月1 日,党领导下的京汉铁路总工会筹备会决定在郑州召开成立大会。2 月1 日上午,军阀吴佩孚派出大批荷枪实弹的军警在郑州全城戒严,下令禁止召开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参加会议的工人代表不怕牺牲,冲破军警的重重包围,在郑州普乐园剧场举行大会,宣布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全副武装的军警强行解散会议。当晚,京汉铁路总工会执委会秘密开会,决定将总工会临时总办公处转移到汉口江岸,并决定全路自2 月4 日起举行总罢工。2 月4 日,全路工人举行大罢工。

大罢工引起了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的恐慌。吴佩孚调动了2 万多军警在京汉铁路沿线镇压罢工工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52 名工人牺牲,300 余人受伤。京汉铁路总工会江岸分会委员长、共产党员林祥谦,京汉铁路总工会法律顾问、共产党员施洋惨遭杀害。罢工最终以失败告终,但它进一步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扩大了党在全国人民心中的影响。罢工虽然失败了,但是工人的生命和鲜血进一步唤醒了中国人民,使他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是中国人民的敌人,必须与之斗争到底,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和解放。

在领导工人运动过程中,党的自身建设开始得到加强。党在工矿企业的基层组织开始建立起来。随着工人斗争的发展,涌现出苏兆征、史文彬、项英、邓培、王荷波等一批优秀人物,他们纷纷参加了党的队伍。党在集中力量领导工人运动的同时,开始到农村开展农民运动。浙江萧山衙前村农民大会于1921 年9 月召开,中国第一个新型农民组织宣告成立。1922 年7 月,彭湃在广东海丰县成立第一个秘密农会。到1923 年5 月,海丰、陆丰、惠阳三县很多地方建立了农会,会员达到20 多万人。9 月,湖南衡山县白果地区农民在水口山工人运动的鼓舞和党的领导下,成立岳北农工会,开展一系列斗争,树起湖南农民运动第一面旗帜。党还组织了青年运动和妇女运动。

党领导发动和组织的工农运动尤其是工人运动,显示出中国工人阶级坚定的革命性和坚强的战斗力,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政治影响,为党同其他革命力量合作、掀起全国规模的大革命准备了一定条件。

同时,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失败的教训,使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要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在中国的统治,仅仅靠工人阶级的力量是不够的,还必须联合其他社会阶层,建立工人阶级同其他民主进步力量的联合战线。当时,在中国政治舞台上,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是最有影响的政党,但其组织松懈、斗志衰退、内部矛盾重重。经过慎重考虑,中国共产党决定同国民党实行合作,以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在共产党人的帮助下,孙中山对国民党实行改组,对“三民主义”作出新的解释,并实际采取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三民主义”是指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在1924 年1 月召开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孙中山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民族主义中突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民权主义中强调民主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民生主义则以“平均地权”“节制资本”为两大原则。这个新三民主义的政纲与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政治纲领的若干基本原则是一致的,因而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国共两党合作的形成,使得国民党重新恢复生气,共产党也迅速取得全国性影响。

百年历程中的伟大精神——井冈山精神

2016 年2 月1 日至3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看望慰问广大干部群众时指出,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时期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今天,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坚持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1927 年10 月,毛泽东率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部队到达湖南、江西两省边界的井冈山地区。1928 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军余部和湘南农军相继抵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井冈山地区地势险峻,经济落后。中国共产党在这一地区建立和恢复党的组织,团结改造地方武装,发展革命力量,建立工农兵政府,领导农民分配土地,经历“三月失败”和“八月失败”两次重大挫折和近百次大小战斗,打退国民党军阀多次进攻,逐渐扩大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创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中国革命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光辉道路,被称为“革命摇篮”。井冈山时期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即“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精神。

坚定信念、艰苦奋斗,是井冈山精神的灵魂。大革命失败后,井冈山的革命斗争靠什么燃起“工农武装割据”的燎原之火、照亮中国革命的前程?靠的就是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光明未来的坚定信念和不懈追求。正是因为有了崇高的理想信念,才会产生在艰难困苦环境中战胜一切困难的超凡勇气,产生在战场上冲锋陷阵、英勇杀敌的顽强斗志,产生在敌人屠刀下慷慨就义、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才能经受住血雨腥风的洗礼和考验。

实事求是、敢闯新路,是井冈山精神的核心。井冈山斗争始于革命低潮时期。在这一历史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坚持实事求是、调查研究,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以大无畏的革命胆识,开创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独特道路,创造性地制定了党领导军队的一系列组织制度和纪律,引领中国革命不断走向胜利。

依靠群众、勇于胜利,是井冈山精神的基石。在井冈山革命斗争中,毛泽东、朱德等中国共产党和红军领导人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带领井冈山军民克服种种困难艰险,打破重重包围封锁。中国共产党始终相信和依靠群众,关心和帮助群众,同广大人民群众结下了鱼水深情。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与广大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才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从而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和扩大。

在国共合作的推动下,1924 年至1927 年,中国大地上爆发了一场席卷全国的革命运动。这场运动声势之浩大,发动群众之广泛,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人们通常把它称为中国“大革命”。这场革命的宗旨,反映在当时广为传唱的一首歌曲中:“打倒列强,除军阀。”全国的革命力量首先汇聚在广州,随后在广东建立起革命根据地,并向南方各省扩展。1926年年中,为打倒北洋军阀,实现国家统一,国民革命军发动北伐战争。在广大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下,国民革命军迅速击溃了军阀的军队,控制了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与此同时,中共领导的工农革命运动也日益高涨,并推动国民政府收回了汉口、九江的英国租界,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在华势力。

随着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国民党右派掀起的反共逆流也在滋长。1927 年4 月至7 月,蒋介石等国民党内的反共首领相继发动反革命政变,正式同共产党决裂,大规模捕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优秀共产党员汪寿华、陈延年、赵世炎、萧楚女、熊雄、李启汉等被害。4 月28 日,李大钊和其他19名革命者被奉系军阀杀害。震惊中外的反革命政变,致使国共合作全面破裂,持续三年多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也宣告失败。

大革命虽然失败了,但它的历史意义是不可磨灭的。这场革命实际上是未来胜利的革命的一次伟大的演习。正是在这个时期,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轰轰烈烈的革命工作,在全国范围内掀起反帝反封建的伟大斗争,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可歌可泣的一页。无论在大革命高潮中,还是革命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下,中国共产党人都表现出大无畏的自我牺牲精神,表现出宁死不屈的革命意志,为人民和民族的最高利益不惜赴汤蹈火,赢得了人民的信赖。

经过大革命,党从正反两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开始在实践中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途径,初步提出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开始懂得进行土地革命和掌握革命武装的重要性。正是经历了这场大革命,中国人民的觉悟程度有了明显提高。所有这些,为把中国革命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百年历程中的伟大精神——苏区精神

2011 年11 月4 日,习近平在纪念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80 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苏区精神既蕴含了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共性,又显示了苏区时期的特色和个性,是中国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和精神特质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精神新的升华,也是我们今天正在建设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来源。

1927 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阶段最长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起义如火如荼,遍及全国12 个省约150 个县的广大地区,建立了一个又一个革命根据地,即苏区。至20 世纪30 年代前期,影响很大的苏区达13 个,其鼎盛时期的面积共40 余万平方公里、辖人口3000 万,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

在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中,在建立红色政权、探索革命道路的实践中,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以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等为主要内涵的苏区精神。其中,坚定信念,突出体现在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求真务实,突出体现在“反对本本主义”;一心为民,突出体现在“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清正廉洁,突出体现在“自带干粮去办公”;艰苦奋斗,突出体现在“创业艰难百战多”;争创一流,突出体现在创造“第一等的工作”。

苏区精神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艰辛探索中国革命正确道路的伟大实践中培育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伟大革命精神谱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井冈山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是长征精神的直接源泉。

找到了中国革命新道路

大革命的失败几乎是不可避免的。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反动的和守旧的势力联合起来的力量大大超过革命力量,并得到外国帝国主义势力的支持。反动派掌握着军队,占据着中心城市,毫不留情地对革命人民采取野蛮的屠杀政策。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在南京建立起一党专制的独裁政府。严酷的现实表明,要在一个像中国这样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革命,必须有新的思考,开辟新的道路。

1927 年8 月1 日,在周恩来和朱德等共产党人的领导下,北伐军在江西省南昌市发动起义,创建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人民军队(这一天后来被确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8 月7 日,中共中央在湖北汉口召开紧急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中国革命由此进入了土地革命战争的新阶段。

在几个月的时间里,中共中央在广州和全国其他城市组织和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但是,这些起义大都遭到失败,革命力量也因此受到很大损失。惨痛的教训使中国共产党人逐渐认识到:革命已陷入低潮,仿照俄国十月革命,通过在中心城市举行武装暴动来夺取政权的办法是行不通的;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开辟适合中国特点的革命新道路,才能夺取革命的胜利。

1927 年10 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转战到湖南与江西两省交界处的井冈山,在那里创建起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地处偏远山区,远离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地区,反动派的控制力量薄弱。不久,朱德、陈毅率领的部分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队及一些农民武装前来会合。这两支部队会师后正式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并运用游击战接连击败国民党军队的“进剿”。

随着根据地的建立,红军开始广泛发动农民群众,建立根据地人民政权,开展土地革命,废除农村中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耕者有其田”,积极改善农民的社会地位和生活状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战争因此得到了贫苦农民的理解和支持。井冈山的成功实践,为大革命失败后陷于困境的中国共产党人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为各地红军的斗争和创建革命根据地树立了榜样。随着全国各地的红军和红色根据地不断发展壮大,中国革命开始复苏。

1928 年12 月,湘赣两省国民党军队又以3 万人的兵力,分五路向井冈山进攻。1929 年1 月,毛泽东、朱德、陈毅率红四军主力向赣南出击,随后同从井冈山突围出来的红五军主力会合,并向闽西发展。1930 年春,赣南根据地和闽西根据地形成,先后成立赣西南苏维埃政府和闽西苏维埃政府,为后来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并对各地区红军游击战争的发展和根据地建设起了鼓舞和示范作用。

百年历程中的伟大精神——遵义会议精神

2015 年6 月16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参观遵义会议会址和遵义会议陈列馆时指出,遵义会议作为我们党历史上一次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重要会议,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走独立自主道路、坚定正确的政治路线和政策策略、建设坚强成熟的中央领导集体等方面,留下宝贵经验和重要启示。我们要运用好遵义会议历史经验,让遵义会议精神永放光芒。

1934 年10 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历尽千辛万苦、艰难险阻,转战贵州。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和长征初期红军力量遭受的严重损失,引起了广大干部和战士对王明军事路线的怀疑和不满,纷纷要求改换错误的领导。同时,在长征途中毛泽东对执行王明军事路线的一些领导同志做了耐心细致的工作,使他们很快觉悟过来。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总结第五次反“围剿”以来的经验教训,根据黎平政治局会议的决定,在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等领导同志的努力促成下,1935 年1月15 日至17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了扩大会议,史称遵义会议。这次会议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开始确立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遵义会议是在历史洪流中应运而生的伟大事件,孕育了遵义会议精神,即在真理面前敢于坚定信念、坚持真理,在错误面前敢于承认失败、修正错误,在困难面前敢于攻坚克难、团结奋斗,在问题面前敢于实事求是、务实担当的精神。中国共产党用坚定的理想信念、复兴中华的担当,临危不惧、处变不惊的定力,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勇气,顽强不屈、愈挫愈勇的斗志,独立自主、敢闯新路的气魄,尊重群众、崇尚民主的作风,团结一心、顾全大局的胸襟,深刻诠释了遵义会议精神的内涵,即坚定信念、实事求是、独立自主、敢闯新路、民主团结。历经80 多年岁月沧桑,遵义会议彰显的革命精神历久弥新、熠熠生辉,具有重要时代价值。

在转战赣南、闽西的过程中,红四军领导人之间在军队建设问题上产生不同看法,军内存在的单纯军事观点、流寇思想和军阀主义残余等非无产阶级思想有所发展。红四军第八次党代会后,红四军出击东江失败,部队思想混乱、士气低迷,面临严峻考验。1929 年12 月,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古田会议)在福建上杭古田召开。会议选举产生了新的红四军前敌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书记。大会根据中央九月来信精神,通过毛泽东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其中最重要的是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的决议案,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在党的建设方面,决议集中体现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这一独特的党的建设道路,深刻阐述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极端重要性,指明党内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表现、来源及纠正办法。决议还提出加强党的组织建设的任务,要求“厉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生活”,发展新党员要注重质量,等等。

在军队建设方面,决议规定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必须绝对服从党的领导,必须全心全意为党的纲领、路线和政策而奋斗;批评了那种认为军事和政治对立的单纯军事观点;再次提出红军必须担负起打仗、筹款和做群众工作三位一体的任务;强调要加强红军政治工作,特别是政治教育工作。

百年历程中的伟大精神——长征精神

2016年10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伟大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1934 年10 月至1936 年10月,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红二、红六军团(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相继撤离长江南北各苏区,进行战略大转移。在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冲破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激战腊子口,翻越终年积雪的崇山峻岭,穿过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克服了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和张国焘的分裂主义等错误,纵横十余省,行程二万五千里,胜利到达陕甘宁地区,实现了红军主力的大会师。这场惊心动魄的远征,历时之长,行程之远,敌我力量之悬殊,自然环境之恶劣,在人类战争史上是罕见的。长征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弘扬伟大革命精神的胜利。

伟大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

伟大长征精神是具有原创意义的民族精神,是当代中国的民族精神,是我们党之魂、军之魂、民族之魂在革命战争年代的积淀和凸现,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长征的不竭动力,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资源。站在新时代,我们要不断结合新的实际,传承好、弘扬好长征精神,我们每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每代人都有自己特殊的历史使命,新长征永远在路上,长征精神永放光芒。

古田会议决议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建设的纲领性文献,是党和人民军队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古田会议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建军原则,确立了军队政治工作的方针、原则、制度,提出了解决把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军队建设成为无产阶级性质的新型人民军队这个根本性问题的原则方向,使军队实现了浴火重生、凤凰涅槃。古田会议奠基的军队政治工作对军队生存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人民军队永远不变的军魂。这一根本原则和制度,发端于南昌起义,奠基于三湾改编,定型于古田会议,是人民军队完全区别于一切旧军队的政治特质和根本优势。千千万万革命将士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在挫折中愈加奋起,在困苦中勇往直前,铸就了拖不垮、打不烂、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钢铁雄师。

在这个时期,针对党内一些人关于“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革命实际出发,科学阐明了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的中国革命,以军事发展暴动,是一种特征;深刻论证了红色政权能够长期存在并发展的主客观条件,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从而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这是对大革命失败后党领导红军和根据地斗争经验的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

在这个理论指导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找到了如何在中国社会中立足和发展的答案,开辟了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革命道路。这就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在大革命遭到失败、敌我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人不可能像俄国十月革命那样,通过首先占领中心城市来取得革命在全国的胜利,而必须首先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积蓄革命力量,在条件成熟时夺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革命胜利。

这一条适合中国实际的正确革命道路,是在党领导人民的集体奋斗中开辟出来的。在这个过程中,毛泽东作出了最卓越的贡献。他不仅在实践中首先把武装斗争的立足点放在农村,领导开创井冈山根据地,创造性地解决了为坚持和发展农村根据地所必须解决的一系列根本问题,而且从理论上逐步对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作出明确说明。

当然,中国革命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随着局势的好转,加上共产国际的错误指导,党内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逐渐暴露出来,致使中国革命遭受了很大的危害。1931 年9 月,根据共产国际远东局的提议,中共中央成立临时中央政治局,由博古负总的责任。

百年历程中的伟大精神——延安精神

2015 年2 月13 日至16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指出,老一辈革命家和老一代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留下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培育形成的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今天,全面从严治党要继续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力量。要把抓理想信念贯穿始终,提高辩证思维、系统思维能力,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为党和人民事业艰苦奋斗、不懈奋斗。

1935 年10 月,从江西于都出发的中央红军,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抵达陕北,开启了党中央在延安的13 年光辉历程。延安时期,来自五湖四海的革命青年和有识之士,以“只要还有一口气,爬也要爬到延安城”的毅力,冒着生命危险长途跋涉奔向延安,就是因为延安窑洞里有马克思主义和革命必胜的理想信念,代表着中华民族前进的方向。延安,成为中共中央和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是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出发点”,是中国共产党进行新民主主义建设的“试验区”,也是解放全中国的解放战争的“转折点”。13 年延安峥嵘岁月,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从低谷走向高峰,最终扭转了中国的乾坤。

延安在革命战争年代曾是中国共产党的指挥中枢和战略后方,中国共产党在这里运筹帷幄,作出了关系中国革命前途命运的一系列重大决策,为夺取全国政权奠定了坚实基础。这里孕育了伟大的延安精神,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中国共产党是靠艰苦奋斗起家的,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的事业是靠艰苦奋斗不断发展壮大的。回顾党的历史,从在上海成立到井冈山时期,从遵义会议到延安时期,从西柏坡到夺取全国政权,从新中国成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艰苦奋斗是工作作风,也是思想作风,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本色。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局部地区建立人民政权并不断扩大执政区域的重要时期。中国共产党历来把为中国广大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在延安时期又响亮地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口号并在全党认真实践。那时的陕甘宁边区政府,被誉为“民主的政治,廉洁的政府”。

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科学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成功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理论上实现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时期。毛泽东同志的许多重要著作,如《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实践论》 《矛盾论》《论持久战》 《新民主主义论》 《论联合政府》等,都是在延安时期完成的。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用实事求是来概括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也是在延安时期。实践表明,只有解放思想,才能达到实事求是;只有实事求是,才是真正地解放思想。

领导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

1931 年9 月18 日,根据不平等条约驻扎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军队突然向中国军队和沈阳城发动进攻。在随后四个多月的时间里,又占领了整个东北地区。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大举进攻中国的开始。

然而,面对外敌的入侵,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政府却采取“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不仅没有集中力量进行抗日,反而连续发动对共产党领导的农村根据地的“围剿”。在反“围剿”失利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军不得不放弃根据地,实行战略转移,开始了闻名中外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国工农红军以不怕艰苦、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跨越了人迹罕至的雪山草地。1935 年10月,中央红军首先胜利到达接近抗日前线的陕北。

百年历程中的伟大精神——抗战精神

2014 年9 月3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讲话指出,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

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就在白山黑水间奋起抵抗,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同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1937 年七七事变后,抗击侵略、救亡图存成为中国各党派、各民族、各阶级、各阶层、各团体以及海外华侨华人的共同意志和行动,中国由此进入全民族抗战阶段,并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全体中华儿女为国家生存而战、为民族复兴而战、为人类正义而战,社会动员之广泛,民族觉醒之深刻,战斗意志之顽强,必胜信念之坚定,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中国人民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以前仆后继赴国难,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

1945 年,历经14 年的抗日战争取得伟大胜利,中国人民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有力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彻底洗刷了近代以来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中华民族赢得了崇高的民族声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坚定了中国人民追求民族独立、自由、解放的意志,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历史新征程。

此时,日本侵略者正加紧向华北扩张,而国民党政府则节节退让,这使得全国的抗日情绪迅速高涨。1935 年12 月9 日,中共地下党组织发动北平(今北京)学生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游行。学生们高呼“打倒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口号。面对民族危机的加深和国内形势的重大变化,中共中央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广泛联络各种可能参加抗日的力量,制定了“逼蒋(介石)抗日”的方针,积极推动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1936 年12月12 日,在全国抗日运动的推动和劝蒋抗日遭拒后,国民党将领张学良、杨虎城为敦促蒋介石抗日,发动“兵谏”,在西安扣押了蒋介石,并向全国发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通电。中共中央分析了当时的国内外形势,确定了和平解决事变的方针,并派遣周恩来等前往西安。在周恩来的斡旋下,西安事变最终得到和平解决,从而为结束内战,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创造了条件。

1937 年7 月7 日,日本军队向北平西南宛平的卢沟桥发动进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以卢沟桥事变为标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在新的形势下,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全国各阶层人士团结在一起,投入抗日洪流之中,形成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空前规模的全民族的反侵略战争。

国共两党合作抗战的局面虽然形成,但在怎样进行抗战的问题上,两党有着不同的主张和指导路线。中国共产党认为,只有动员组织人民,才能抵御强敌;只有实行持久的人民战争,才能争取战争的最后胜利。为此,必须在全国进行必要的政治经济改革,废除国民党的一党专制,给人民以充分的抗日民主权利。而国民党则担心抗战的进行会削弱其一党统治的地位,拒绝实质性改革,企图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进行抗战。这两条不同的指导路线对抗日战争的进程和结局具有重大影响。

抗战初期,国民党军队在对日作战方面比较努力,但由于战略笨拙以及其实行的片面抗战路线,国民党领导的政府军在日军猖狂的攻击下还是节节败退。1937 年12 月,日军占领南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1938 年10 月,广州、武汉相继沦陷。此后,日军已无力西进,战争双方进入了一个漫长的战略相持阶段。国民党政府退缩到以重庆为临时首都的大后方,对日作战日趋消极。

百年历程中的伟大精神——大别山精神

2019 年9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强调,鄂豫皖苏区根据地是我们党的重要建党基地,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别山精神等都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

在我国中部鄂豫皖三省之间,有一座绵延八百里的大别山,也是一座革命的山、红色的山、英雄的山。在长达28 年的革命斗争中,大别山军民浴血奋战,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诞生建立了伟大功勋,作出了巨大牺牲。从这里,走出了3 支主力红军、349 位开国将军。这里山山埋忠骨、岭岭铸忠魂,被誉为“红军的摇篮”和“将军的故乡”。

这里是中国敌后抗战的“模范区”,曾出现国共合作、全民抗战的大好局面;这里也是刘邓大军千里挺进之地,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这里还是解放军渡江作战的前进基地和渡江后的巩固后方。可以说,大别山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也是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

在漫长的革命历程中,大别山百万英烈前仆后继,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光辉灿烂的大别山精神。大别山精神,就是追求理想、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胸怀全局、勇挑重担的奉献精神,依靠人民、万众一心的团结精神,自强不息、排难创新的进取精神。

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大别山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必须大力传承和弘扬大别山精神,赓续红色基因。弘扬大别山精神,就是要有敢闯敢拼的勇气和锐意进取的斗志,要有胸怀全局、勇挑重任的担当,要有一切为了群众、依靠群众的情怀,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的征程上续写新篇章。

抗战开始后,根据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和新四军,开赴前线,配合国民党军队作战。当国民党军队在华北的抵抗失利之后,共产党决定利用自己游击战争的经验来对付日本侵略者。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这样,在以国民党为主的正面战场之外,又形成了一个更加广阔的敌后战场。八路军和新四军先后创建晋察冀、晋西北和大青山、晋冀豫、晋西南、山东、苏南、皖中等抗日根据地。在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之后,日本侵略军逐渐将主要力量用于进攻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对各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频繁和空前残酷的“扫荡”。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抗日力量肩负起抗击日军的主要责任。在异常艰苦的环境中,人民军队同群众结成血肉相连的关系,根据地军民创造出“地道战”“地雷战”等多种战法,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坚贞不屈的抗日英雄,粉碎了日军一次又一次的“扫荡”,通过长期的消耗战给侵华日军以沉重打击。当战争行将结束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已发展到近100 万平方公里和近l 亿人口。

抗日战争时期,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大批爱国青年涌向延安,经过培养训练后,又从这里奔赴抗日前线。为动员群众,争取抗战胜利,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和各抗日根据地内积极开展民主政治建设,普遍建立由共产党员、非党进步分子和中间阶级组成,各占三分之一的“三三制”政权,团结抗日的各阶级、各阶层,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积极发展经济和文化教育事业。抗日根据地呈现出一派清新的民主气氛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通过统一战线这种形式,中国共产党与沦陷区、国民党统治区的各界抗日人士、广大海外侨胞保持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向他们宣传党的主张,介绍八路军、新四军和抗日根据地的情况,鼓励和支持他们以各种形式开展抗日斗争,共同维护民族团结的大局。中国共产党的社会影响也因此不断扩大。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同盟国各国的支援。1945 年8 月,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尾声,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8 月15 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9 月2 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至此,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点,也对世界文明进步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它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有力地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彻底洗刷了近代以后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它对世界各国人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显著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中华民族赢得了崇高的民族声誉。

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这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捍卫民族独立最坚定,维护民族利益最坚决,反抗外来侵略最勇敢,并作出最大的自我牺牲。在抗日战争时期,在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以卓越的政治领导力和正确的战略策略,指引了中国抗战的前进方向,坚定不移推动全民族坚持抗战、团结、进步,反对妥协、分裂、倒退。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坚决维护、巩固、发展统一战线,坚持独立自主、团结抗战,维护了团结抗战大局。中国共产党人勇敢战斗在抗日战争最前线,支撑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抗日战争的实践表明,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坚强核心。

百年历程中的伟大精神——沂蒙精神

2013 年11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指出,革命胜利来之不易,主要是党和人民水乳交融,党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为人民谋解放,人民跟党走,无私奉献,可歌可泣啊!沂蒙精神要大力弘扬。

沂蒙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初期开辟、创建的,是抗日战争、国内战争时期最重要的根据地之一,为淮海战役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它是中共山东省委、中共华东局的创立地,也是国内战争时期国民党重点进攻的解放区。从1938 年山东省委领导抗日武装起义开始,到1949 年解放战争胜利,在长达12 年的革命斗争岁月里,蒙山沂水间发生过大大小小的战斗4000 余次,120 万人拥军支前,20 多万人参军参战,10 多万人血染疆场。在沂蒙这块神奇的土地上,人民为抗击外来侵略和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车轮滚滚的支前队伍、送子送郎参军的动人场面、名垂青史的孟良崮战役记下了这一段光荣的革命岁月。这里也诞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革命英雄儿女,沂蒙六姐妹、沂蒙母亲、沂蒙红嫂的事迹,足以惊天地、泣鬼神。

巍巍青山埋忠骨,滔滔沂水洒碧血,沂蒙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孕育了沂蒙精神,即吃苦耐劳、勇往直前、永不服输、敢于胜利、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

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中国共产党坚持动员人民、依靠人民,在推动展开全民族抗战的人民战争中,自身力量也得到了空前发展壮大。在全民族抗战中,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装对敌作战12.5 万余次,钳制和歼灭日军大量兵力,歼灭大部分伪军,敌后战场逐渐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主战场。到抗战结束时,人民军队发展到约132 万人,民兵发展到260 余万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根据地已有19 块,面积达到近100 万平方公里,人口近1 亿。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社会政治生活中所占的比重,和抗日战争前相比大大增加。这为在取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伟大胜利基础上,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

迎来梦寐以求的独立与解放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人民迫切需要一个和平安定的环境,以休养生息,重建家园。为此,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和平、民主、团结的方针,主张建立民主联合政府。毛泽东亲赴重庆与蒋介石谈判,国共两党共同签署了《双十协定》,确定了和平建国的方针。此后,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中国大地一度露出和平的曙光。但是,国民党反动统治集团企图继续维持其一党独裁的统治,无意进行任何民主改革,不久就背信弃义地撕毁包括《双十协定》和政协协议在内的一系列协定和协议。这预示着一场关系中国前途和命运的大决战终究不可避免。

百年历程中的伟大精神——西柏坡精神

2013 年7 月11 日至12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省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指出,全党同志要不断学习领会“两个务必”的深邃思想,始终做到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实事求是、一心为民,继续把人民对我们党的“考试”、把我们党正在经受和将要经受各种考验的“考试”考好,使我们的党永远不变质、我们的红色江山永远不变色。

西柏坡位于河北省平山县中部,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央工委)、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的所在地。1947 年5 月,刘少奇、朱德率领中央工委进驻西柏坡;1948 年5 月,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领中央前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到西柏坡与中央工委汇合。西柏坡成为中共中央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在西柏坡期间,党中央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推动了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组织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夺取了解放战争的决定性胜利;召开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描绘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著名论述。中国共产党在西柏坡时期创立的丰功伟绩和铸就的西柏坡精神将永载史册。1949 年3 月,中共中央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离开西柏坡迁往北平。同年10 月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在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逐渐孕育形成西柏坡精神,即以两个“敢于”(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两个“善于”(善于破坏旧世界,善于建设新世界)的科学精神,两个“坚持”(坚持依靠群众,坚持团结统一)的民主精神,两个“务必”(务必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的创业精神。西柏坡精神贯穿于党中央在西柏坡期间革命斗争的全过程,成为最突出的特点,并且互相辉映,相得益彰,成为夺取胜利,迎接解放,战胜困难,实现转变的强大精神支柱。西柏坡精神作为特定历史时期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树立的一座精神丰碑。西柏坡精神作为历史产物,已经定格在中国革命的历史长河中,但又是每时每刻都在照耀共产党人前进的精神灯塔,是中华民族精神在革命岁月中的升华,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1946 年6 月26 日,国民党军队22 万人进攻共产党领导的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当时,得到美国援助的国民党军队占有明显的优势。国民党军参谋总长陈诚甚至扬言,解决中共问题只需“三个月至多五个月”。面对国民党军队的猖狂进攻,解放区军民实行坚决的自卫战争。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坚持党的领导,放手发动群众,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建立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在军事上实行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在农村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草案)》,并在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在城市广泛发动反对内战、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爱国民主运动。这些方针政策得到了全国各阶层人民的广泛支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和人民军队在解放战争中不断发展壮大。经过一年多作战,至1947 年下半年,人民解放军先后挫败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并适时地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

1948 年秋季,人民解放战争进入夺取全国胜利的决定性阶段。从当年9 月至次年1 月,人民解放军相继取得了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胜利。经过这三大战役,国民党的主力部队基本被消灭在长江以北。蒋介石为挽回局面,争取美国增加援助和美、英、法、苏“调解”,但没有成功,在各方压力下,他被迫于1949 年元旦发表“求和”声明。1 月21 日,蒋介石宣告“引退”。国民党代“总统”李宗仁口头上表示愿以中共所提条件为基础进行和平谈判,实际上却是想争取喘息时间,部署长江防线,阻止人民解放军南下,实行“划江而治”。

1948 年12 月30 日,毛泽东在新年献词中发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伟大号召。1949 年4 月20日夜,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4 月23 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延续20 多年的国民党统治宣告覆灭。此后,解放军各路大军以秋风扫落叶之势,继续向中南、西南、西北各省进军,解放了广大国土,残存的国民党集团从此退到台湾。

在革命即将胜利的前夕,1949年3 月,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全会讨论了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问题,指出用乡村包围城市的时期已经完结,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

在这次全会上,毛泽东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为此,毛泽东提出了“两个务必”的思想,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里面,包含着对中国几千年历史治乱规律的深刻借鉴,包含着对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奋斗历程的深刻总结,包含着对胜利了的政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对即将诞生的人民政权实现长治久安的深刻忧思,包含着对中国共产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深刻认识。“两个务必”思想,始终激励全党永远保持艰苦奋斗光荣传统,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永远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毛泽东还指出,在胜利面前,必须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攻击。

1949 年3 月23 日上午,毛泽东率领中央机关离开中国革命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西柏坡,向北平进发。临行前,毛泽东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周恩来说,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3 月25 日,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与中央机关、人民解放军总部进驻北平。党中央和毛泽东进驻北平香山,标志着中国革命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这里成为领导解放战争走向全国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的总指挥部。

为了向全国人民公开阐明中国共产党在建立新中国问题上的主张,6 月30 日,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指出人民民主专政需要工人阶级的领导。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而主要是工人和农民的联盟。进行中国的人民革命和发展中国的经济,需要团结民族资产阶级,但它不能充当革命的领导者,也不应当在国家政权中占主要的地位。

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决议和毛泽东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和政策基础。在筹建新中国的过程中,党中央还就新中国的国家结构形式和民族关系进行了慎重考虑并作出决策,认为: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更加符合中国的国情;在统一的国家内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更有利于实现民族平等原则。

随着国民党反动政权被推翻,筹建新中国的条件便已成熟。经过几个月的准备,1949 年9 月21 日至30 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召开。毛泽东在开幕词中豪迈地宣告:“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参加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的有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各民族以及国外华侨的代表共600 余人。在普选产生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政协全体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这次政协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它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宪法前具有临时宪法作用。《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各级政权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共同纲领》 还规定了新中国在内政、外交、经济等方面的重大方针。

1949 年10 月1 日,首都北京(从这一天起,北平改称北京)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这标志着历史新纪元的到来。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猜你喜欢
革命中国共产党精神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拿出精神
中国的出行革命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