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志莹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近年来,“质疑”似乎成了很多人的一种习惯。一名23岁的青岛女孩被确诊患有白血病后,在微博中记录抗癌故事。然而,一些网友怀疑她是网络炒作的虚拟人物,甚至有媒体和网友宣称,介绍其故事的人在炒作中获利。最后经媒体实地探访,此女孩确有其人,相关质疑无中生有。
河南商丘一名男子每天携妻子以捡垃圾的方式晨练,被网友称为“街净哥”。这本来是一件值得赞扬的好事,但遗憾的是,当得知这名男子是一名官员时,不少人便开始质疑,“作秀炒作论”甚嚣尘上。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在写作时,首先要指出现实生活中需要质疑:做科学研究需要质疑精神;面对生活中不公平、非正义的事情,我们也要质疑。但是对生活中一些温暖而美好的事物,面对一些正能量的事情,我们可以选择相信。下面是几则体现思辨性的段落:
1.摩尔根对孟德尔的理论存有质疑,在实践后发现了遗传学的奥妙;牛顿对前辈们的理论心存质疑,在探索后奠定了他经典力学的地位。毫无疑问,质疑推动了人类发展,是一种可贵的品质,但是在网络发达的现在,它已经被一些人歪曲得面目全非。
2.质疑,无疑是人应具有的能力。西方早就有“真理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敢于向真理质疑”的古话,中国也有“善于发问”“勤于思考”的师者教诲流传至今。但这些质疑都应是在经过一番思索之后才提出的,而不是像上述事例的质疑那样无厘头,伤人心。
3.诚然,质疑的精神可贵,网络诈骗的案例也不在少数,但是过多没有根据、带有恶意的质疑,只会让社会降温,人与人之间变得冰冷没有信任。
正确立意:三思而后质疑,调查而后评价;少一份质疑,多一份信任;息质疑之风,育信任之花;不疑尘世光,守护一清辉。
素材及化用
袁隆平——院士遭质疑
2018年,有人翻出湖南车展上袁隆平手摸豪车的照片,评论他生活奢靡腐败;有人翻出袁隆平带大喷泉的豪宅,力將袁老拉下神坛,证明其堕落。而袁隆平真的买了豪车吗?并不是。别墅也是国家奖励给他的,以袁隆平的贡献,他早就该颐养天年了,但他入住以后,将别墅改成了科研室,带领团队成功研发了海水稻,实现新突破。
化用例段: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年至耄耋,仍然在坚持实现自己的两个梦想——“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从杂交稻到海水稻,90岁高龄,梦想仍在不断刷新。这些梦想的逐步实现,都离不开他和他的团队夜以继日地研究,不断攻克难题。而当致力于解决人类温饱问题的院士触摸了豪车,使用了最新款手机,被质疑者所质疑时,这样的质疑,真的合适吗?
戍边英雄岂容亵渎?
针对网民“辣笔小球”恶意诋毁5名卫国戍边英雄官兵一事,人民日报、新华社相继发表评论——读罢英雄事迹,“决不把领土守小了,决不把主权守丢了”的豪言犹在耳畔,“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祖国的领土”的壮语激动人心,“对峙时干部站前头,战士站后头”的作风让人肃然起敬。“他们是为我牺牲”,一句话道出了千万网友的心声。一个英雄的集体,一个生死与共的故事,一段以身许国的壮举,写满了军人的勇毅、担当、忠诚与荣耀,岂容随意诋毁,任意歪曲,恣意抹黑?
化用例段:戍边英雄是我们所敬畏的人。当印度军人越过我国边境,祁发宝以一己之臂抵住外军的暴行,但网络上竟出现了辱骂质疑祁发宝的言论。这种质疑,合适吗?显然答案是否定的。当一位为国而战的战士听到这些言论时,他的内心会是什么感觉?痛失战友已是不幸,这样的言论更是雪上加霜。
例文
信而见真,善以行暖
□山东省实验中学西校 陈芳菲
以信任、善良与温暖为代表的美好情感体验,于当下质疑之风甚嚣尘上的社会现状而言,无异于久旱之甘霖。无论对于个人还是社会,它们都具有蕴藉深邃而绵长悠远的深刻意义。故我们应:信而见真,善以行暖。
使用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论证了“信任”等品质的重要性。
开篇提出观点:我们应对身边的人和事保持善良,选择信任。
“所见者皆所思,所行者皆所念”。信而见真,“信”,是信任他人之心,而所见之“真”,不仅是事情的真实面貌,更应是心灵的纯洁与美好,遍布生活各处的正能量因子。但是现实社会对于“信”与“真”的种种质疑,引起我们深刻的反思。青岛23岁女孩的抗癌故事,被“炒作”一说推上风口浪尖,甚至公开宣扬诽谤;商丘“街净哥”引起“作秀论”的轩然大波,一切只因其官员身份。诚然,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见万物而有“疑”无可厚非,但“质疑”是因质而疑,并非无中生疑,更遑论肆意毁谤。抱有对他人的基本信任,洗去戾气与浮躁,才是保有内心澄明清澈的根本之道,纯净阳光而保有信任的灵魂是心的瞳孔,使我们得见世界的本真和人性的至善纯美。
阐述“信而见真”的概念。
概括材料内容,用词精炼,一语中的。
“诚然……但是……”这一衔接词,体现作者对“质疑”的辩证思考。
再次总结阐述社会中人与人相互信任的重要性。
唯有信任与真诚能使阳光普照心田,使人欣赏纯真与美好;而唯有知晓了美的人,才能够以心向善,以自我为载体传播温暖,不息而长存。只“信”而不“疑”使人蒙昧,只“疑”而不“信”使人冷漠。“信”与“疑”的有机统一,构成了社会温暖的内核,承载起人性与博爱的光辉。在这其中,内心的善良作为人之本真,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善”与“真”所具有的深刻内涵与重大价值,不仅使个体被真善美所浸润,更催生了社会成员之间爱的传递。如张桂梅校长的女子高中,如盲人朱丽华为希望工程捐款累计373万元,她们面对来自个别群体的讥嘲时,做出“善者自见善”的回应,温暖在这之中催生,化成了世界的暖。善意与信任终将凝为甘露,落于枯焦的心田,将社会的浮尘沉降下来,化为丰润的沃土,孕育纯美的绽放。
该质疑时质疑,但该选择相信时选择相信,社会才不会变得冷漠,此处体现文章的思辨色彩。
举例论证,列举张桂梅、朱丽华的事例,论证“善良”的价值和意义。
比喻句,富有诗意和文采。
愿我们以信任与善良,看见万事的光明。在收敛锋芒的同时,创造美好与温暖,多一份信,多一分真,便多一分暖。以纯真求纯美,用善意成暖意,保有爱与本真,保有世界的美好。
指出现代人应该怎么做,让世界充满美好与温暖。
存恤真心,消弭隔阂,信以见真,善以行暖!
(编辑:于智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