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牛场奶牛酮病流行情况统计分析

2021-07-30 07:13托合提麦麦提努日米热妮萨图尔荪托合提
现代畜牧兽医 2021年7期
关键词:泌乳发病率奶牛

托合提麦麦提·努日,米热妮萨·图尔荪托合提

(1.第十四师昆玉市畜牧兽医工作站,新疆昆玉848116;2.塔里木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新疆阿拉尔843300;3.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塔里木畜牧科技重点实验室,新疆阿拉尔843300)

奶牛酮病又称奶牛醋酮血症、酮血症、酮尿病,是奶牛在泌乳早期常见的代谢性疾病。该病的发生与奶牛饲料日常饲喂不当有一定的关系,酮病的发生与日粮组成、营养水平和品质密切相关。精料过多、粗料不足易造成瘤胃消化功能减弱,引起奶牛食欲减退,使瘤胃的内环境发生改变,采食量逐渐减少,能量代谢水平不能满足营养需要,使其发病[1]。奶牛酮病是奶牛产后能量负平衡导致的1种营养代谢病,以低血糖及高血酮为主要特征。该病在世界各国广泛存在,虽然很少引起奶牛死亡,但因泌乳量明显降低、继发多种疾病,给奶牛场、牧民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2]。

酮病牛临床症状一般2种类型,即临床酮病和亚临床酮病。临床酮病症状分为消化型和神经型。消化型:如发病初期出现胃肠消化功能紊乱、卡他性肠炎、食欲和反刍减少、产奶量明显下降、绝食精饲料和青贮饲料、体重明显下降[3];异嗜,喜欢舔食各类脏物、污水;精神沉郁、目光呆滞;体温、脉搏、呼吸正常、粪便干;严重时瘤胃蠕动音下降甚至消失;乳汁、尿液易起泡沫;乳汁、尿液、汗液均含有烂苹果味儿[4]。出现上述症状确定为临床酮病牛。神经型:仅可见于少数病牛,不能辨认食槽、视力下降、盲目行走、无目的奔跑、常眼睑闭合、嗜睡等一些症状[5]。亚临床酮病症状为泌乳量和繁殖力下降、不孕症,常表现卵巢异常,出现子宫内膜炎导致发情延迟、受胎率降低[6]。

近年来,新疆专业奶牛养殖规模的发展不断扩大,奶牛酮病越来越多。为深入了解南疆地区奶牛酮病的具体发生状况及其危害,本研究选择规模化牛场开展高产奶牛酮病的流行情况调查统计分析工作,为规模化奶牛场有效防治酮病提供参考[7]。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与时间

试验在阿拉尔市某奶牛场进行,本场有1 826头牛,其中泌乳牛900头、青年牛926头。试验时间从2019年6月18日到2019年9月18日。本试验统计分析3个月内发病的奶牛酮病与年龄、胎次、产后时间、饲养管理、季节、饲料配合等方面的关系。

1.2 试验方法

本试验主要用统计比较法分析奶牛酮病与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年龄、胎次、产后时间、饲养管理、季节、饲料)。

1.3 仪器设备

FreeStyle 0ptium Neo H血酮检测仪(英国雅培糖尿病护理公司)、血酮检测纸(英国雅培糖尿病护理公司)、5 mL采血器(浙江皓邦医药用品有限公司)。

1.4 酮病诊断与方法

本牛场奶牛酮病诊断主要采用血酮检测法与观察临床症状法来诊断。产后4~5 d后开始检测血酮,1次/5 d。每次在清晨空腹状态下采集奶牛尾根静脉血进行检测血酮。血酮值≥1.2 mmol/L,判定为酮病[8-9]。酮病牛在治疗过程中按时检测血酮。血酮检测评判标准见表1。

表1 血酮检测评判标准Tab.1 Criteriafor blood ketonedetection

2 结果与分析

2.1 7~9月份不同年龄、不同胎次奶牛酮病发病统计分析(见表2、表3)

调查和诊断过程中统计了6月18日到9月18日之间奶牛酮病发生概率。由表2可知,2~6岁之间患酮病奶牛共92头。由表3可知,1~5胎次之间患酮病奶牛共92头。

表2 7~9月份不同年龄奶牛酮病发病统计Tab.2 Statisticson theincidenceof ketosisin dairy cowsof different ages from July to September 单位:头

表3 7~9月份不同胎次奶牛酮病发病统计Tab.3 Statisticson theincidenceof ketosisin dairy cowsof different parities from July to September 单位:头

2.2 7~9月份临床、亚临床酮病牛数据统计分析(见表4)

由表4可知,7月份发病数据统计分析,本牛场7月份累计测173头奶牛的血酮值,共血酮176头次,累计血酮检测283次;其中临床酮病牛24头,亚临床酮病25头,血酮正常的奶牛124头;酮病发病率28.3%,临床酮病发病率13.87%,亚临床酮病发病率14.45%。

8月份发病数据统计分析,血酮检测164头牛,共检测179头次;其中临床酮病牛12头,亚临床酮病21头,血酮正常的奶牛131头;酮病发病率20.12%,临床酮病发病率7.3%,亚临床酮病发病率12.80%。

9月份发病数据统计分析,血酮检测102头牛,共检测124头次;血酮正常奶牛92头,临床酮病牛4头,亚临床酮病牛6头;酮病发病率9.80%,临床酮病发病率为3.9%,亚临床酮病发病率为5.88%。

总发病率分析,发病率为该牛场试验期间诊断酮病牛头数/过渡圈和泌乳圈测血酮奶牛头数[10]。通过3个月的时间里观察了439头泌乳牛,用血酮检测法检测了439头奶牛血酮值,累计检测502头次;在其中确诊40头临床酮病牛、52头亚临床酮病牛;发病率高达20.95%,其中临床酮病占9.11%、亚临床酮病占11.84%。

表4 7~9月份临床、亚临床酮病牛数据统计分析Tab.4 Statistical analysisof clinical and subclinical ketosis cattle datafrom July to September 单位:头

2.3 胎次和产后时间对酮病的影响(见表5、表6)

由表5可知,年龄、胎次对酮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随着胎次的增加发病率越来越高;主要集中于2~4胎之间,发病率为63.04%,4胎以上的发病酮病牛占25.0%。根据统计分析得出4~9岁之间的奶牛发病率最高,胎次少或者年龄小的发病率低。主要是2~5胎阶段是奶牛一生产奶的最高峰,其奶牛采食量产生泌乳所消耗达到能量而出现能量负平衡,导致营养不足或者过多从而继发各种营养代谢病,最终还有可能引起各种胃肠道疾病。

由表6可知,奶牛酮病主要是发生在泌乳前的60 d,主要集中于产后2~5周的奶牛。其中1周内、4周、5周和以上的发病率分别是13.09%、9.78%、5.43%、2.16%,占总发病率的30.46%;2周和3周内的发病率45.64%、23.90%占总发病率的69.54%。临床酮病与亚临床酮病对产后时间有一定的关系;1周、2周、3周内的亚临床酮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临床酮病发病率。说明产后3~4周内的泌乳牛发生亚临床酮病率比临床酮病的发病率更高,4周以上的临床酮病和亚临床酮病的发病率不明显,主要是饲养管理与环境因素、奶牛本身体况有关[11-13]。

表5 胎次对奶牛酮病的影响Tab.5 Effect of parity on ketosis in dairy cows

表6 产后发病时间对奶牛酮病的影响Tab.6 Effect of postpartum onset timeon ketosisin dairy cows

3 治疗

本试验中,诊断为亚临床、临床酮病牛为92头,其中的40头临床酮病牛下厅治疗;治疗原则是加强饲养管理,调整胃肠道机能,补糖抗酮,提高血糖浓度,减少体质动员。

酮病是血糖降低血酮升高的代谢病,治疗以补糖为主。其中,40头临床酮病奶牛按以下的治疗处方治疗:静脉注射50%葡萄糖注射液500 mL、10%VC 50 mL、5%碳酸氢钠注射液500 mL、10%葡萄糖酸钙500 mL;肌内注射复合维生素B120~30 mL,1次/1 d。轻症病例连续用药2 d,重度病例连续用药3 d[14]。或口服丙二醇500 mL,1次/d,连用2 d[15]。进行治疗后检测血酮值,并观察精神状态、采食量、乳汁、尿液是否易起泡沫,乳汁、尿液、汗液是否有烂苹果味儿等。血酮值下降到正常值,酮病奶牛再病牛圈观察1 w,晚上饲喂苜蓿,未现异常现象上厅。调理胃肠除了补糖外,按时检查胃肠道的机能对症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如硫酸镁500 mg加8 000 mL水灌服。

本次试验治疗42头临床酮病牛,上午补糖疗法,下午口服丙二醇来结合治疗,效果很明显。在3个月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7月份由于真胃变位引起的牛号为374315,产后发病天数为22 d的临床酮病牛因过度消瘦而淘汰。8月份由于子宫内膜炎引起的牛号为351314,产后发病天数为32 d临床酮病奶牛因治疗不及时而淘汰。9月份没有淘汰记录,返厅率为100%。3个月里总共淘汰2头,总返厅率95.23%;返厅率较高。

亚临床、临床酮病治疗在过渡圈里进行,追踪观察不下厅治疗,口服丙二醇500 mL,1次/1 d,连续2~3 d。7月份,6头亚临床酮病牛演变为临床酮病牛,下厅治疗愈合率100%,按时上厅。

4 预防

4.1 加强饲养管理

妊娠奶牛生产前适当地降低精料供给量,防止产前过度肥胖或过度消瘦,保持奶牛圈舍清洁干燥卫生。产后适当增加精粗饲料、多汁饲料和淀粉类饲料的用量,提高机体葡萄糖的摄入,减少各种高蛋白、高脂肪饲料的用量,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D和维生素E、矿物质,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避免日粮营养的不平衡。同时也要避免饲喂一些发霉变质的青贮饲料,因为在青贮里毒性的生物胺物质可能成为酮病的促发因素。干奶期应尽量提供优质的纤维饲料,促进牛胃的消化能力[16]。

4.2 减少疾病的发生

有些酮病牛由于其他疾病引起奶牛摄食减少而发生,应按时治疗或减少胃肠道疾病、子宫内膜炎、乳房炎、创伤性网胃炎和其他产后疾病的发生[17]。

4.3 加强运动量,减小应激因素

产前、产后舍饲奶牛每日有一定的运动时间,减少子宫迟缓、胎衣不下等疾病的发生、保持奶牛良好的食欲。

4.4 促进食欲

奶牛分娩后4~6周,随着产奶量的增加奶牛需要的营养也增加,这个时候增加奶牛的食欲,促进营养的吸收,预防酮病的发生。

5 结论

通过某奶牛场奶牛酮病流行情况统计分析发现,奶牛酮病在产后30 d内发病率最高,泌乳前1个月是发病的巅峰期,尤其是产后2~3周更明显,1周和5周内发病率较少,产后60 d以上少见。奶牛酮病的发生与年龄、胎次有一定的关系,随着胎次的增加而发病率增加,酮病的发生集中于4~9岁,2~4胎。奶牛酮病是根据症状分临床酮病和亚临床酮病的两种类型。泌乳期临床酮病的发病率比亚临床酮病的发病率较低。

猜你喜欢
泌乳发病率奶牛
乍暖还寒时奶牛注意防冻伤
多晒太阳或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
夏季奶牛如何预防热应激
母猪泌乳量不足的危害及提高措施
不来月经加上泌乳,说不定是脑子长瘤了
ARIMA模型在肺癌发病率预测中的应用
奶牛吃草
不来月经加上泌乳,说不定是脑子长瘤了
不同泌乳阶段驼乳理化指标和体细胞数的测定分析
宫内节育器与宫颈糜烂发病率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