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艳萍 欧阳莲子
(1.昆明学院,云南 昆明 650214;2.美国州立大学水牛城大学,美国 纽约 14260)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国家长远发展战略需要以及脱贫攻坚任务的现实进展,提出了一系列精准化、专业化和多元化的贫困治理思路和论述,形成了内涵丰富、逻辑严密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贫困治理重要论述。当前新冠疫情还在全球蔓延,乡村面临更大挑战,赋能脱贫村民的可持续生计资本效应及增进路径研究成为当地发展的一个难题,尤其是立足当地农业资源禀赋和属地特色农产品的供给与人们需求侧不匹配问题,成为抑制乡村振兴的重要因素,以电商经济为社会经济发育程度不高的少数民族村民的发展,提升村民手机就是工具、电商就是活计的可持续生计能力的集体行动,进一步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学理分析和实践指导,尽可能调动当地广大村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加收入,这就是本文予以回应的问题,并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农村电商蓬勃发展的背后,是国家前瞻性的政策引导与扶持。2015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连续发布了30多个文件,国家有关部门也先后出台政策措施,推动农村电商发展。201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从电商标准、物流配送、平台建设、品牌培育等方面勾勒出了农村电商行业的发展方向,出台了较为完整的政策体系。2019年、2018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为农村电商发展指明了方向。地方政府结合实际出台了多项措施意见,促进农村电商发展。特别是:2018年4月昆明市政府发布《关于促进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20条措施的意见》第11条、第16条“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加快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2018年9月贵州安顺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安顺市整体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2020年以来,地方政府引导实践电子商务促进农产品供给侧与城镇需求侧协调发展等的措施。
当前,在抗击新冠疫情和推动经济社会复苏进程中,以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脱贫乡村电商为研究平台,以电商助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融合机制和路径,选择典型市、县、村,比如云南昆明市辖县(区)市、贵州安顺市辖县(市)为实证研究对象,厘清电商与农业供给侧有效融合程度、影响因素、可持续生计、乡村治理难度,梳理电商在村寨经济、文化、生态、参政活动中的作用机理,构建电商助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长效机制和路径。
一是我国粮食产量、库存、进口三量齐增,粮食价格低,形势所迫,要求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农产品价格天花板与成本地板两板挤压,导致农业生产比较效益持续下降,再加上国内外粮食价格倒挂,巨大的价差利润使得国外农产品充斥市场,部分国内农产品被挤出市场,农民逐渐失去生产热情。
二是农业生态环境压力不断加大,迫切需要从供给方面立足西南农村山地农业的资源禀赋和根本属性,以电商和农业供给有效衔接互相导流方式,构建小农户生产与现代化有机结合的农业供给侧及电商合作共赢的体系框架,实现小农户的“土味农产品”与小市场的闭环有效对接,促使脱贫人口的存量资本增长和增量资本提高。
三是2020年我国电子商务展现出强劲的活力和韧性,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保障物资供应、助力复工复产复学、推动消费回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电子商务进农村举措务实推进,农村网络零售市场加快恢复。据商务大数据监测: 2020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1.79万亿元,同比增长8.9%。电商加速赋能农业产业化、数字化发展,一系列适应电商市场的农产品持续热销,有力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助力乡村振兴。
供给是生产者于某个时期某种价格水平上自愿且能够提供的商品或劳务。包含两个基本方面:一是生产要素投入,如资本、劳动力、土地投入等;二是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由制度变革、结构优化和要素升级这三大方面决定。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指根据市场需求来进行农业生产,对农业资源进行合理配置,调节供给结构,增加有效供给。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对供过于需的农产品降低库存水平,调整粮食供给结构。二是在保证农产品数量充足的前提下,国家利用政策改革等途径提升农产品竞争水平,满足消费者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需求。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问题倒逼的结果,符合农业发展规律。
农村电商发展的内涵与外延可以从电商特征和功能、空间和城市、制度和政策、要素和系统的路径出发,对电商经济集群效应促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全面性的理解。截至2020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为9.32亿。但是农村移动电商仍有一定增量价值和较大存量挖掘空间。从供给看,山地优质农产品,市场集中度低、品牌溢价未体现、运输成本偏高,小农户生产对接市场服务可靠性差。从厂商行为和经济效益看,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化与进入、退出壁垒的福利效应很难体现。从巩固脱贫成效看,以往的扶贫工作对乡村人力资本效能并不能实现作用最大化,也不能保证脱贫村民生计的可持续发展。从电商政策传导性看,电商对乡村脱贫村民结构性赋能因素、个体人力资本效能影响因素内在相互建构学理及其实践指引解析不充分,接受程度低,导致现行支持政策效率偏低,阻碍了脱贫地区人口的存量资本增长和增量资本提高。所以对沉积在脱贫乡村的村民可持续生计诉求迫切需要回应。针对问题以可持续生计发展理论框架为逻辑起点,综合运用参与式发展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空间贫困理论等,探索适合西南本土的乡村电商和农业供给侧改革有机衔接,突出“电商” “土味农产品”核心元素,这对巩固脱贫成效具有时代价值。
一是农村电商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载体,将动态呈现供给侧管理针对长期制度和结构问题与需求侧管理强调短期有效性的内在相互匹配度。其核心是回答:发展农村电商为了谁;电商经济发展在什么样的地域展开,以什么样的形式呈现;发展由哪些因素驱动;制度和政策引导村民行动通过什么方式来展开,赋予脱贫乡村什么样的状态;等等。
二是以乡村电商经济具有的显著集群效应来构建西南民族乡村农户手机就是工具、电商就是活计的创新创业可持续生计能力的长效机制。
三是针对当前人们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要求提升与农村生态环境恶化问题,选取典型脱贫乡村进行全方位收集相关基本资料,以聚类理论整理相关数据,全面勾勒发展状况的共性与差异,运用大数据客户消费需求数据的提取,发现电商和农业供给侧互相导流不畅根源并提出解决对策。
第一,现状分析。贵州安顺市下辖6个县(区):西秀区、平坝区、普定县、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黄果树风景区2个镇分别包含在镇宁县(黄果树镇)和关岭县(白水镇)。
表1 安顺市贫困县及深度贫困村所在县名单(2018年3月)
在2018年9月只有西秀区、平坝区退出脱贫县(区);安顺2020年年初全市常住总人口236.36万人,户籍人口304.44万,乡村人口占比69.96%,少数民族占比39%。其农产品供需不平衡不充分现象突出, 但是脱贫县在资源、劳动力、生态、政策条件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一是安顺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甲类旅游开放城市,全国六大黄金旅游热线之一,安顺风景区面积占幅员面积的12%以上,远高于全国的1%和贵州省4.2%的比例。二是安顺水资源丰富和境内海拔差异较大,适宜多种动植物生长。有特色农产品药材、优质大米、油菜、茶叶、生姜、油桐、蔬菜、水果、地方名畜良禽等生产地和加工基地;安顺工艺有布依地毯、石刻木雕、安顺蜡染等。三是安顺是全国唯一的“深化改革,促进多种经济成分共生繁荣,加快发展”改革试验区。
第二,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安顺市商务局每月举办由领导率队、各县(区)商务局主要领导、电商办负责同志、农村站点负责人到脱贫县现场观摩电子商务运营体系建设成效交流会。一是要提高对电商进农村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二是强化责任落实补齐电商进农村短板;三是突出工作重点狠抓项目落实;四是加强工作调度。从物质、精神、组织上争取欠发达地区最广大农民的存量资本增长和增量资本提高。其核心是回答:农村电商发展为了谁;现有制度和政策的传导路径赋予“三农”的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再由安顺市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负责人如何整改进行培训指导,一步步补齐因制度性因素尤其是组织结构对“三农”赋能赋权实践的不足,着力做好农村电子商务的全面发展工作,促进地方农特产品上行,带动相对贫困群众增收的同时,助力地方农业供给侧改革。
第三,政贵在行,事成于实。安顺各级政府的管理角色定位和强有力的组织力、执行力。为全面落实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和市委四届七次全会精神,农村电商积极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电子商务进农村和电商精准扶贫举措务实推进,在落实《贵州省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实施方案》的同时增强主动性和自觉性。比如:2018年《安顺市农村电商一体化运营体系建设》;2019年1月安顺日报《安顺市6个县区获得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称号,每县获得2000万中央专项资金支持》;2019年6月《安顺市整体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中标公告》;2019年12月11日《安顺市农村电商一体化运营体系建设观摩暨培训会在紫云自治县举办》;等等。
第四,“小事”不“小”,事关民生,直抵民心。安顺按照“建体系、搭平台、育人才、强主体、塑品牌、促转型、畅渠道、惠民生”的整体推进方针,深入扎实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全市电商蓬勃发展,建立了功能完备的三级电商公共服务体系,充分利用安顺四通八达的交通便利,建立了三级物流体系,物流基础能力显著增强。同时,全面加速传统优势产业溯源体系建设,全面推动特色农产品上行到高铁2小时左右可达的广东,以及上行至安顺的友好城市如北京房山区、江苏苏州、浙江金华、山东青岛等,农民的“响应率”“满意率”“收益率”增大,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见成效。
针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农业供给结构调整难和农户持续增收难的困境,电商经济现行支持政策效率偏低,尤其在少数民族村寨的政策传导性和执行力差的问题,实地调研贵州安顺镇宁县,探寻到地方政府、电商市场和村寨村民三方共赢的有效做法和路径。
以镇宁县政府网站2019年9月发布的《镇宁自治县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建设(2019年8月份)推进情况公示》为例。
(1)加快电商供应链(农产品上行体系)建设方面
供应链体系建设:自8月初以来,初步完成农产品数据库建立,产品数据库涵盖我县域主要农业产业,如蜂糖李、樱桃、小黄姜、民族手工艺品布娃娃、牛肉干等共13大类120款产品。
平台开设情况:目前已在2大主流电商平台开设企业店,并已分别在店铺内开设“兴农扶贫”专区,该专区主要销售县域围绕建档立卡户生产的初级农产品,在线销售产品近100款。
服务商家情况:自8月份项目开展以来共服务县域企业单位或电商创客共28家,为商家拍摄产品并制作产品详情页13套,产品拍摄并制作成主图57张。
产品上行情况:8月份农产品上行累积13440件。其中百香果5130件,艳红桃820件,辣椒面1000件,波波糖5630件,黔牛香牛肉制品560件,布娃娃300件。
产品溯源体系:经过和多家产品溯源承建单位洽谈,初步确定产品溯源承建单位,现拟定合作合同,预计九月份可以正式开展产品溯源相关工作。
品牌建设情况:确定“县域初级农产品主品牌+子品牌”组合式推广。加深县域品牌建设的参与度、认知度、知名度与影响力,已在网络开展为期半个月的“县域初级农产品电商公共品牌LOGO设计征稿活动”,截至目前,已收到社会各界人士投件 41余件。12个子品牌中,镇宁百香果上行推广截至目前网销5130单,落地配发杭州20000斤。
平台推文情况:截止目前,围绕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项目开展工作的推文,围绕“电商扶贫,镇宁在行动”主题,已经推送20余篇。
(2)健全完善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方面
完善服务体系指导性文件:分别制定《镇宁自治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镇宁自治县建档立卡贫困村电子商务服务站建设实施方案》《镇宁自治县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2019年第1期站长创业增收培训班方案》《镇宁自治县电子商务进农村氛围营造宣传推广方案》等方案文件。
农村电商服务站升级改造调研情况:调研日期为7月30日至8月16日,共实地考察电商站点33个,其中8个乡镇级站点、25个村级站点。有明确参与站点升级改造的有30家。站点基本位于村中或村头,交通便利,车流量及人流量较大。其中有25家站点存在自营业务(家电超市或便利店),且都具备基本的电脑操作和相关电商业务经验,站点发展存活几率较高。
新建站点选人选址开展情况:本次新建站点选人选址目标为80个站点,其中贫困村站点建设数量不低于55家,采用普及培训筛选与政府下文推荐两种方式进行。截止今日,站点选人选址普及培训已进行13个乡镇培训,据调查表反馈共有34名站点意向人员,其中包含12个贫困村意向人员。已进行实地调研32家,符合电商服务站建设标准29家。所有乡镇培训结束后,如果符合电商服务站建设数目与目标数目仍有差距,可采用下乡自寻站点方式共同推进项目进度。
站长收益业务引入:组织开展“镇宁自治县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2019年第一期站长创业增收培训班”,与会人员共19位参与国家级示范县站点升级改造的村级电商站长。在原有电商服务站业务基础上,通过对接来的京东金融小站业务资源,由京东授权的业务与教师通过会议传达给每位站长,通过金融小站项目及收益强化站长运营能力,促进站点增收业务的拓展。且有10位站长已成功加入金融小站的开通与运营。
(3)开展农村电子商务培训方面
组织开展“2019年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第1期培训班”,培训场次16场,共计培训1102人次,贫困户人数355人次。16场培训中电商知识普及13场,培训人次1024人,贫困户347人;针对镇宁县中小企业、合作社进行的微营销专题实操技能培训1场,培训人次32人,贫困户8人;针对已有的农村村淘进行改造升级的站长赋能培训1场,培训人次19人;策划举办电商实操技能运用活动1场(镇宁自治县兴农扶贫促销大赛),参与电商创客27人,活动创收60000元左右。
电子商务具有低成本优势和顺应消费潮流优势、尤其是电子商务具有倒逼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集群效应优势。同时解决好三个问题:人的因素、政府的管理角色定位、发展农村电商的推进层面的组织力和行动力,建立农村电商助力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长效机制体制,就可事半功倍。从物质、精神、组织上争取欠发达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最广大的村民的存量资本增长和增量资本提高,增加农民就业和增收渠道,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效应实践,进一步有效巩固脱贫的政策成果,支持防返贫开发。如:2020年11月23日央视《新闻联播》报道贵州省宣布最后9个贫困县退出贫困县序列,省内所有贫困县全部实现脱贫。至此,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贵州省最后9个贫困县其中就有安顺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