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主业乘势而上破浪前行——四川省“十三五”地方志工作综述

2021-07-30 03:32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巴蜀史志 2021年3期
关键词:方志十三五四川省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四 川编史修志历史悠久,是传统方志大省。“十三五”期间,四川地方志工作全面融入党和国家发展大局,深入践行“为党立言、为国存史、为民修志”三大使命,突出抓好“存史、育人、资政”三项主业,坚持服务中心大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人民群众“三个服务”,围绕文化强省建设,谋篇布局、高位推进,守正创新、担当作为,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各项重点任务圆满完成,地方志事业转型发展成绩斐然、亮点纷呈,初步实现了从方志大省到方志强省的转变。

一、争取党政重视,走入百姓生活,“高度重视修史修志”理念成为共识

(一)各级党委政府大力支持地方志工作。各级领导对地方志工作的重视程度、关心热度、支持力度逐年增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鼎力支持并充分肯定地方志工作。2016年5月,中共四川省委副书记、四川省人民政府省长尹力出席《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出版座谈会并讲话。在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完成第二轮修志任务”列入《政府工作报告》,作为省政府2020 年重点工作予以推进。将二轮修志纳入省政府督查工作内容,倒逼工作落实。2018 年至2020 年,省领导12 次对全省地方志工作作出指示批示,提出要求。各市(州)党委政府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重视地方志工作的意识显著增强,成都、绵阳、内江、乐山、雅安等市(州)领导多次听取地方志工作汇报,批示地方志资政报告,帮助解决困难问题。2020年,各市(州)、县(市、区)领导调研或批示地方志工作338次,其中市级主要领导批示72 次,县级主要领导批示73 次。在机构改革中,四川18 个省直涉改部门,绵阳、宜宾、内江、巴中4市全部涉改部门和其他9个市(州)的231个涉改部门,713个县级涉改部门,首次将史志编纂职能列入“三定”规定内容或科室分工。省委组织部、省民族宗教委、省教育厅等部门明确由一名领导分管史志工作,为全省地方志工作发展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党委领导、政府主持、地方志工作机构组织实施、各部门(单位)共同参与”的地方志工作格局更加完善。“十三五”期间,四川省地方志系统6 个单位、12 名个人被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以下简称中指组)表彰为全国地方志工作先进典型。

2018 年5 月10 日,中国新闻网报道:《汶川特大地震四川抗震救灾志》出版座谈会在蓉举行

2020 年5 月9 日,人民网报道:四川省积极组织完成第二轮修志任务

“十三五”期间建立的部分四川省方志馆分馆

(二)社会各界普遍关注地方志工作。全省28个市、县建成方志馆(史志馆)并对外开放,建成12个乡(镇、街道)情馆和89个村(社区)史馆。省地方志办在川、渝6所高校设立四川省方志馆分馆(其中3 所为川渝共建),在毛边书局·桃蹊书院设立方志文化宣传基地。成都探索建成24个社区微方志馆,向社会公众全面展示巴蜀文化魅力。全省建成24个地情网站、9个数字方志馆(数据库)、69个新媒体平台、37 种史志期刊(资料)等方志文化传播阵地,成为与社会各界互动交流的桥梁纽带。连续开展“史志大讲堂”,史志文化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军营“六进”活动。先后开展“纪念改革开放40 周年”“忆沧桑·记奋斗·颂辉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疫情防控四川在行动”“温暖的回响——脱贫攻坚四川故事汇”等征文活动,吸引省内外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参与,仅庆祝新中国成立70 周年征文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征文就分别征集各类作品4454 件、2827 件。《中国影像方志》四川篇50 个县(市)节目在央视连续播出,让地方志日益走进寻常百姓生活,拉近了地方志与人民群众的距离。地方志从一本落满灰尘无人识的冷门书,变成人们认识地情、了解过去、留住乡愁首选不二的工具书。地方志工作在增强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更加突出。

二、党建领航发展,锤炼过硬队伍,方志事业发展的凝聚力不断增强

(一)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全省地方志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文化及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省第十次、第十一次党代会和省委十一届历次全会精神,积极参加“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不断提高政治站位,践行“学”为基础、“做”为关键、“学用结合”理念,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研究、编史修志的新思想、新要求,把思想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省地方志办党组提出“以政治建设为首位、以支部建设为引领、以作风建设为重点、以方志事业为纽带”的队伍建设思路并认真按此实施,2019 年荣获省直机关“四好一强”领导班子创建活动先进班子。积极参与脱贫攻坚,着力扶志、扶智,省地方志办联合爱心企业,连续3 年向古蔺县黄荆镇田坝村122 名优秀学生共发放助学金7万余元,2名驻村干部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优秀驻村干部,1名干部被授予“四川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

(二)加强行业互学互鉴。四川先后承办全国第一次地方志基层基础工作会议、全国第二轮志书(政治部类)编纂业务研讨会、第二次《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编纂工作经验交流会、全国地方志系统精准扶贫工作座谈会暨志鉴出版资助工程成果出版座谈会等全国性会议,依法治志、期刊工作、贫困民族地区志鉴编纂等多项工作在全国地方志系统会议上作典型经验交流,受到上级领导肯定和社会各界好评。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中指组组长王伟光,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指组常务副组长李培林,中指组秘书长、中指组办公室(以下简称中指办)主任冀祥德等领导多次莅临四川指导。上海、浙江、江苏、广东、吉林、陕西、广西等省(区、市)地方志工作部门多次到四川学习借鉴;四川多次组织市(州)政府分管领导、地方志工作部门主要负责人赴北京、山东、浙江、江苏、广东、福建、安徽等地考察交流,开阔眼界、拓展思维;各市(州)地方志办亦组织开展省内外对标学习、考察交流活动。地方志“存史、育人、资政”三大职能同为主业主责的理念不断树牢,以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坚持志鉴编修与开发利用、宣传弘扬两手抓,四川地方志事业转型发展的思路日益清晰。

“十三五”期间,四川省地方志办联合爱心企业四川汇益展览有限公司向古蔺县黄荆镇田坝村优秀学生发放助学金

(三)加强干部培训锻炼。以学习培训为抓手,进一步提升全省地方志干部队伍素质,形成带动有力、雁行有序、层次分明、见贤思齐的人才递进体系。“十三五”期间,先后在延安干部学院、清华大学、长征干部学院、大巴山干部学院、凉山彝海结盟党性教育学校举办全省地方志干部党性教育培训班,进一步提升全省地方志干部队伍观大势、想大事、为大局、善协调的能力,锤炼党性,拓宽视野;举办全省地方志工作培训会、《四川省志》主编培训会、全省宣传信息暨期刊工作培训会、地方志理论研讨会、川南片区地方志业务培训班等业务培训活动,着力提升履职本领。省地方志办组建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开展学习心得交流,组织干部撰写二十四节气、四川历史名人、习语金句等多类型文章,一批年轻干部在实践实战中得到快速成长。全省1382 名方志人(其中高级职称21 人,博士研究生10人,硕士研究生123人)在方志领域各显其才、各展所长,形成“政治坚定、勤奋敬业、团结协作、廉洁高效、风清气正”的人才方阵。

(四)加强方志理论研究。四川历来将方志理论研究作为推进地方志工作实践的重要途径,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通过制定《四川省地方志理论研究课题(项目)管理办法》、组织下达研究课题、集中力量集体攻关、举办理论研讨会等举措,加大地方志理论研究力度。“十三五”期间,共下达地方志理论研究课题67 个,61 个课题已经结题。出版《史笔耕耘志者情怀——纪念改革开放40 周年四川省地方志论文选编(1978—2018)》《四川省地方志理论研究成果汇编》,编印《地方志工作文献选》《地方志工作学习资料》《四川省地方志论文选》《四川省方志理论研讨会论文集》等资料汇编。系列理论成果、实践成果、制度成果的总结思考,为地方志工作顺利推进提供了借鉴参考。

三、强化顶层设计,完善制度体系,依法治志的保障力不断提高

(一)完善机制,加强领导。省政府办公厅分别印发《关于调整〈四川省志〉审核委员会部分成员的通知》《关于调整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成员的通知》,明确由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担任主任、主任委员,理顺地方志工作体制,为地方志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组织保障。从省到市(州)、县(市、区),三级地方志工作机构体制完备,主要领导交流任职成为常态,突破地方志干部难以交流和提拔的困局,为地方志事业注入新的力量、带来新的理念。攀枝花、绵阳、乐山、雅安、资阳、凉山等市(州)及高县、万源、石棉等县(市、区)将地方志工作纳入党委、政府绩效管理。

(二)建章立制,政策护航。2018 年9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明确“鼓励乡村史志修编”。2016年4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四川省地方志事业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2016—2020年)》;2017 年8 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施意见》;11月,省委宣传部印发《贯彻落实〈关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施意见〉责任分工方案》,首次明确提出“做好地方史志编纂工作,准确反映中华民族文明史四川篇章,推出一批研究成果”,地方志工作纳入全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地方志事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全省21 个市(州)、93 个县(市、区)出台本地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或工作意见,21个市(州)出台本地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地方志工作的意见,为全省地方志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省地方志办先后印发《四川省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出版规范》《四川省地方志系统贯彻落实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施意见的工作方案》《贯彻〈建设文化强省中长期规划纲要(2019—2025年)〉措施》《关于地方志服务乡村振兴的意见》等文件。一系列规划意见、方案制度的出台,夯实了依法治志基础,为全省志鉴编修、文化传承、质量提升、服务中心大局等工作提供了有力、系统的法治保障和制度依循。

“十三五”期间,四川省地方志办下发的部分文件

(三)规制约束,提升质量。在党的十九大质量强国战略指引下,四川强力推动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2019年在全国地方志系统率先出台《关于实施地方志工作质量提升行动的意见》,建立地方综合年鉴编纂篇目大纲层层审查和复核制度、《四川年鉴》编纂篇目联合审查制度、省直部门大事记年度报送制度。自贡、泸州、绵阳、广元、遂宁、乐山、广安、达州、眉山、甘孜等市(州)组织开展县(市、区)综合年鉴篇目审查,绵阳、凉山等地开展年鉴评定工作。组织制订《〈四川省志〉质量体系建设纲要》《四川省市县志质量体系建设纲要》《四川综合年鉴质量体系建设纲要》《四川省乡镇村志编纂指导纲要》,成都、宜宾、眉山制订乡镇志(名镇名村志)审查验收办法,建立全员业务培训制度,从制度机制等多方面规范提升志鉴质量。

(四)法治宣传,引领发展。全省地方志系统坚持抓好学法普法、修法执法工作,省地方志办坚持主任办公会议会前学法,用法规规章指导日常工作。《四川省地方志工作条例》修订纳入省政府立法计划安排,全省151 名地方志工作人员办理行政执法证。省地方志办会同省人大教科文卫委、省司法厅不定期组织执法调研,省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适时组织调研、视察和督导,就各市(州)、县(市、区)贯彻落实《条例》《规划纲要》《意见》《发展规划》以及地方志工作“一纳入八到位”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等情况开展调研,有力推动地方志工作依法依规开展。

四、突出主业主责,聚力伟大实践,地方志的影响力不断凸显

(一)全面完成“两全目标”任务。“两全目标”(到2020年全面完成第二轮省市县三级规划的地方志书编纂出版任务,实现省市县三级综合年鉴一年一鉴、公开出版)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各级党委、政府的法定职责和硬性任务。四川是全国第二轮三级志书编修试点省之一。全省各级第二轮志鉴承编和参编部门本着对历史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以“堪存堪鉴”为标准,全力以赴,积极推进,《四川省志(1986—2005)》92 个分卷、21 部市(州)志、179部县(市、区)志历时15年,超过7000人参与,超3.5亿字的三级志书全部编纂出版,省市县三级205部综合年鉴实现“一年一鉴、公开出版”全覆盖,四川圆满完成第二轮修志重大文化工程。“两全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既是四川社会主义新方志编修史上的标志性成果,为四川经济社会发展留下了宝贵精神财富,书写了四川当代历史的浩瀚篇章,更是对四川志鉴力量、志鉴方阵的阶段性检阅和锤炼,充分体现了政府修志、众手成志的社会主义新方志特性。

“十三五”期间,四川省编纂出版的部分第二轮市(州)志和县(市、区)志及综合年鉴

(二)及时记述恢宏历史。结合汶川、芦山、九寨沟地震及灾后重建,编纂出版《汶川特大地震四川抗震救灾志》《四川省芦山强烈地震抗震救灾大事辑要》《四川省芦山强烈地震抗震救灾文献辑存》《四川省“8·8”九寨沟地震抗震救灾大事辑要》《四川省“8·8”九寨沟地震抗震救灾文献辑存》等志书和地情资料,成都、德阳、绵阳、广元、阿坝等极重灾市(州)、县(市)编纂出版汶川特大地震本地抗震救灾志,系统总结人类抗震救灾经验、提高我国防灾减灾水平,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为全世界应对突发事件、抗击特大自然灾害提供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发挥志鉴功能,留存时代记忆,编纂《生命至上——四川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实录》,成都、泸州、德阳、绵阳、内江、乐山、宜宾、资阳、阿坝等市(州)及省交通运输厅、省卫生健康委等部门及时收集资料,编纂抗疫画册、大事记等。编纂《四川省直部门(单位)大事记》,启动编纂《新时代脱贫攻坚在四川》画册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年鉴》,记录新时代四川重大实践,讲好四川故事,弘扬伟大精神。

(三)挖掘巴蜀特色文化。为传播大熊猫文化,服务四川立体全面对外开放,结合大熊猫科学发现150 周年,编纂全球首部以大熊猫为记述对象的官修图志《大熊猫图志》(中英文双语版),该书在2019年第26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BIBF)中作为宣传册封面图书予以推荐,并被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收藏,成为四川对外宣传名片。《大熊猫图志》与《四川省志·大熊猫志》、《巴蜀史志》大熊猫专刊、方志电台大熊猫音频节目,共同构成四川大熊猫文化宝库。为最大限度体现“志”的地方特色,第二轮《四川省志》规划的《川菜志》《川酒志》《川茶志》《川剧志》等10 余卷特色志书编纂出版,丰富巴蜀优秀传统文化宝库。编纂出版《西康通志》《四川羌族志》《四川石窟寺志》《中国苴却砚图志》《川北区志》《川南区志》《名山茶叶志》《汉源花椒志》《南溪豆腐干志》《成都市锦江区水井坊街道志》《锁口村志》等特色志书,彰显地方特色文化、行业特色文化。结合四川旧志典籍类别多、分布广的实际,出版《四川历代方志集成(1—4)辑》108 册、《巴蜀珍稀水利文献汇刊》《乾隆直隶达州志》《阿坝州旧志集成》《广安州志》《雅州府志》《刘赞廷康区36部图志点校》《迪山日记》《明正德蓬州志》《雷波厅志》等,丰富巴蜀典藏内容。

(四)方志成果璀璨丰硕。组织开展四川省第十七次、十八次、十九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方志类)初评暨地方志优秀成果奖评选工作,共评出地方志成果一等奖118 项、二等奖275 项、三等奖344项,其中2项地方志成果荣获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8 项地方志成果荣获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全省年鉴成果中有72 部获全国地方志奖项,其中特等奖2部、一等奖16部。3部镇志入选中国名镇志,2部酒志进入中国名酒志工程,1部山志进入中国名山志工程。《四川年鉴》《成都年鉴》《四川交通年鉴》等一大批志鉴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省级各类大奖,得到社会各界充分肯定和好评。

五、坚持修志为用,服务文化强省战略,方志文化自信的支撑力不断坚实

(一)紧扣中心大局,提升资政辅治水平。为充分发挥地方志“育人、资政”功能,向省直部门、市县党政部门和各级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赠送一二轮志书及《汶川特大地震四川抗震救灾志》《大熊猫图志》等书籍,向地方“两会”代表赠阅地方综合年鉴或年鉴简本,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全省地方志系统在抓好志鉴编修的同时,加强对巴蜀文化、红色文化、藏羌彝民族文化、地震感恩文化等四川优秀文化资源的保护整理和开发利用,开展相关普查整理工作,发掘四川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独特魅力,深入开展并推动四川民间民俗文化、家训和家书文化、乡土文化、非遗文化整理研究,让地方志文献活起来,以服务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编纂、整理《四川简史》《四川当代史(1949—2012)》《四川抗日战争志》《四川抗战历史文献》《四川省乡镇简志》,出版《蜀韵纪事》《中国省别全志》(第五卷四川省)、《巴山皓月蜀水清风——四川革命先辈先烈及历代先贤名人家风家训辑要》,编纂出版《成都精览》《自贡设市80年大事记》《绵阳名山》《德阳文化遗产》《记忆中的南充茧丝绸》《乐山掌故》《宜宾城的2200年》等史志资料和地情书籍,记录沧桑巨变,保存历史文脉,传承时代精神,留住巴蜀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记忆,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文化支撑。梳理四川历史上“存史、育人、资政”案例,创办《资政参阅》《四川要闻》,供各级党委政府及领导干部决策参考。《资政参阅》刊发的《传承红色基因托起明天的太阳——宜宾市兴文县红军岩红军小学推进红色文化校园建设调研报告》《讲好石窟艺术故事共谋川渝协调发展——乐山、大足共建中国南方石窟艺术研学旅游长廊的思考》等多篇资政报告得到省领导肯定性批示。仅2020年,全省地方志系统撰写资政报告119篇,其中26篇获得领导批示,8篇纳入组织实施,助力党委政府科学决策。

“十三五”期间,四川省地方志办编纂出版的部分地情书籍

(二)紧抓时政热点,扩大巴蜀文化影响。针对重要历史节点和舆论焦点,结合群众关注重点,宣传历史文化,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2016年,李克强总理视察宽窄巷子,作出“应该把过去的历史资料、成都志,特别是有关宽窄巷子的历史脉络梳理清楚”的重要指示和要求。省地方志办赓即部署以编纂《宽窄巷子志》为切入点,拓展谋划发掘成都城市历史人文景点文脉接续工作,编纂具有成都记忆的地情文化系列丛书。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身披“擦尔瓦”和自购“唐昌布鞋”,“亮花鞋”节目亮相央视春晚,平昌冬奥会上表演“熊猫大木偶”,针对这一系列具有四川特色的文化符号,省地方志办赓即组织相关市(州)地方志部门查找文献资料,迅速采写文章,宣传地方文化。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编纂出版《图说红军长征在宜宾》《中央红军长征过泸州》《红色记忆》《红军长征与高县》等红色书籍。结合改革开放40周年,编著《四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事记》,展现四川巨变。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编著《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四川大事记》,获得广泛赞誉。《巴蜀史志》先后出版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专刊、纪念大熊猫科学发现150周年专刊、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特刊、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专刊、四川历史名人专刊、脱贫攻坚特刊,广受好评,走出一条史志期刊高质量发展的探索之路;其中,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专刊在“战疫——四川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专题展”展出,并入选第27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BIBF)“2020 中国精品期刊展”,地方志部门在传承弘扬巴蜀文化中的时代价值日益彰显。

(三)紧贴现实需求,加大方志文化传播。构筑“方志四川”微信公众号、微博,人民号、澎湃号、搜狐号、头条号、企鹅号、川观号、封面号、抖音号,四川省情网、《巴蜀史志》期刊电子版、喜马拉雅FM 电台、微店、个人图书馆“两微八号一网一刊一台一店一馆”新媒体矩阵,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截至2020年底,“方志四川”新媒体矩阵关注用户数突破6 万名,访问量突破1.37 亿次,“四川省情网”浏览量达8378万次。加强与中国知网、国家哲社期刊数据库、维普资讯等期刊网站和数据库合作,与四川封面新闻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华西都市报》《读者报》建立稿件合作使用关系,拓宽受众面。加强与人民网四川频道、中新社四川分社、四川日报、川观新闻、四川新闻网等媒体沟通联系,建立资源共享合作机制,主动策划选题,加强开发利用和宣传弘扬,“报纸上有稿、电视上有影、电台里有声、新媒体上有互动”的大方志文化立体传播格局已初步形成。2019年,省地方志办被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通报表扬为四川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 周年大型成就展单项工作作出突出贡献的部门。“方志四川”微信公众号2019 年被清博指数认定为全国最勤奋的史志类微信公众号,“方志四川”官方电台荣登喜马拉雅“2019政务音频巅峰榜”、音频节目《舌尖上的四川》被评为全国政务专辑人气类前十名。“方志四川”川观号获评2020年度优质政务类“川观号”、“方志四川”澎湃号获2020 年度“最佳政务传播·文旅传播奖”第三名,方志文化的感染力日益增强,关注度、认可度越来越高。

“十三五”规划实施的五年,是四川省地方志事业繁荣发展、方志文化时代价值凸显的五年,是四川省地方志事业笃定发展方向、高位拓展格局的五年,是四川省地方志事业凝聚力、影响力全面提升的五年。地方志工作实现了由依法修志向依法治志的历史性转变,实现了由编修志鉴一项工作向“多业并举”一项事业转型发展的转变,实现了由记录历史向传承文明、弘扬文化的转变,取得了显著成就,积累了宝贵经验。“十三五”期间,特别是2018年以来,全省地方志工作多次受到省领导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历史研究院院长、中指组常务副组长高翔,中指组秘书长、中指办主任冀祥德,中指办党组书记高京斋及四川省政协文化文史学习委领导批示肯定及充分认可。

砥砺奋进正当时,乘风破浪再启航。四川是我国地方志事业滥觞所在,拥有醇厚而悠久的历史传统和人文底蕴。作为新时代方志大省之一,全省地方志系统将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史志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对地方志工作的要求,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服务中心大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人民群众“三个服务”中推动地方志事业法治化高质量转型升级,持续推进世代赓续、永不断章的地方志编修,为坚定文化自信、弘扬巴蜀文化提供坚强支撑,为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战略及省委“一干多支”发展战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贡献力量!

“十三五”期间,四川省地方志办编纂出版的部分地情书籍

猜你喜欢
方志十三五四川省
速读四川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
Effects of O2 addition on the plasma uniformity and reactivity of Ar DBD excited by ns pulsed and AC power supplies
Development of a battery-operated floatingelectrode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plasma device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The investigation of OH radicals produced in a DC glow discharge by laser-induced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
中共四川省第十一届委员会常委名单
四川省2009年主导品种集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