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家庭文明建设?发挥家庭育人功能

2021-07-29 02:27王永祥
中国德育 2021年12期
关键词:家庭成员家风文明

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征程中,党中央就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为我们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把握好中央的教育精神、落实好国家的教育政策,是推进教育进一步改革发展的关键。《中国德育》特开设专栏,解读教育的“顶层设计”,探讨教育的“奋进之笔”,以期为教育改革发展助力。

摘 要

人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家庭发挥着提供人生依托、助力社会发展、促进文明创造传承的作用。新时代家庭文明建设要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做贡献的过程中促进家庭和谐、推动社会进步。家庭文明建设要围绕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构建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扎实推动新时代家庭文明建设,需要在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中加以落实,以构建和谐的家庭关系、弘扬家庭美德、升华家庭追求为落脚点。

关键词

新时代;家庭文明;家教;家风

作者简介

王永祥,甘肃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兰州大学)副研究员,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古今中外,家庭因其重要性而受到普遍关注。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更是重视家庭文明建设,指出:“我们要注重家庭文明建设,努力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成为人们梦想启航的地方。”[1]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家庭、家教、家风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包含着对家庭文明建设的殷切期望和精深思考,为做好新时代家庭文明建设提供了原则、路径、方法的启迪。我们需要在不断学习中深化认识,推动新时代家庭文明建设走向深入。

一、家庭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家庭是个体出生和成长的地方,为个体提供了原初的生活和成长环境;家庭还是最基本的社会群体,其结构、制度、功能等与社会文明进步有着密切联系。家庭的这些特性对家庭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家庭提供人生活的依托。家庭是人类社会中基本的生活组织单位,内部成员间的依赖、信任、眷恋能极大地满足人的情感需要,进而对个体心智的成长起到重要作用。一般而言,家庭是个体教养的最初场所,父母充当着第一任教师的角色,对子女有深远的影响。就个体而言,其对世界的原初印象和基本认知是在家庭中形成的,个体在接受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同时,依旧受到来自家庭的影响,其思想意识的进步、个性特点的表露、行为表现的成熟、应事接物的从容均与家庭密切相关,特别是个体道德品质的形成更是受到家庭的直接影响。家庭关系、角色、氛围对于个体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人,起着最基础也最持久的作用。家庭中的文化习养,对个体形成特定的价值观念和文化归属更是有着重要的影响。家庭除了在抚育幼小方面的作用外,在养老方面也有着独特作用,正因为如此,“巩固家庭养老基础地位”[2]在老龄化社会显得尤为重要。

家庭有重要的社会功能。“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风好,子女教育得好,社会风气好才有基础。”[3]家庭在努力提高家庭成员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过程中,在追求家道绵长的过程中,也为社会进步注入了不竭动力。“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注重家庭在内化社会主流价值观方面的作用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现实中,家庭在营造小家庭温馨的同时,还在与邻里的交往中营造着和谐的社区关系。尤为可贵的是,一些家庭把自身的发展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家庭中的一代又一代成员在家国情怀激励下,为社会发展贡献着力量。历史上的一些家庭,特别是革命年代的红色家庭,为民族大义、革命事业做出了贡献。现代社会,无数家庭秉承乐善好施、乐于助人、造福桑梓的理念,以实际行动为社会文明和谐添砖加瓦。

家庭促进文明创造传承。中华文明根植于农耕文明。[4]这一点可从家庭的生产生活方式与其所处的社会的生产方式的联系中得到印证。中国历史上,与小农生产相适应,“耕读传家”成了无数家庭的追求,这使得“书香门第”成了中国文化史和家庭教育史上常见的现象,对某些领域的文化传承、技艺创造起到了推动作用,而社会范围内家庭普遍形成的崇文风尚,为文化的传承繁盛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与此同时,注重人伦关系和谐的主流文化,使我们形成了以服从群体利益为鲜明特征的道德风尚。这使家国情怀、移孝作忠、报效国家成了仁人志士修身齐家的内在价值追求,推动形成了注重道德修养、崇尚人格境界、追求人际和谐的民族文化传统。历史上,与农业生产方式相适应的自给自足的无数家庭,还创造了丰饶的物质财富,这为社会精神文明的繁盛奠定了基础。随着社会变迁,虽然现代家庭与古代家庭有所差异,但家庭对文明创造传承还将继续发挥影响。

二、家庭文明建设的功能定位

家庭文明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石。家庭文明建设要在推动人们在为家庭谋幸福、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提高家庭精神境界,让家庭在发挥多重作用中实现价值定位。

为家庭谋幸福。着眼于万千家庭的美满幸福是家庭文明建设的首要目的。在现实生活中,家庭幸福是与家庭内部充满着的信任、尊重、理解、分享,与家庭成员之间的责任承担、感恩回馈、沟通包容分不开的,具有这些生活元素的家庭充满了归属感、责任感、支持感、舒畅感,家庭的幸福也就自然得到了实现。此外,幸福家庭还需要为家人的生活提供应有的物质基础和保障。幸福不会从天而降,好日子是靠勤劳奋斗而来的。家庭文明建设离不开自立自强的教育,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在家庭中“引导青少年树立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劳动观,培养一代又一代热爱劳动、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5]。从家庭拥有的多种功能出发,家庭文明建设要着眼于促进家庭和睦、亲人相爱、下一代健康成长、老年人老有所依,营造温馨、幸福的家庭生活氛围,倡导通过劳动改善家庭生活条件,促进家庭在婚姻关系、亲子关系方面的和谐,倡导理性消费,抵制不正确的家庭生活观念。当前,尤其需要注重培育健康向上的家庭文化,通过厚植优良家庭风习,为家庭持续发展嵌入内在精神力量。

为他人送温暖。注重维系和谐亲善的邻里关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所谓“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家庭在处理与它之外的群体或人员的关系中不断发展。家庭交往中,家庭成员都免不了要与周围人打交道,从街坊邻里逐渐扩展到更广的人际范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倡导社会文明新风,带头学雷锋,积极参加志愿服务,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热诚关爱他人,多做扶贫济困、扶弱助残的实事好事,以实际行动促进社会进步。”[6]因此,家风建设不光要注重营造小家庭的温馨,还要注重培育包括邻里在内的和谐人际关系,这就需要家庭成员从规范自己日常言行做起。新时代,要突出营造和谐风尚,在日常交往中,家庭成员要学会以情度情、与人为善,热心帮助周围人,嘘寒问暖,扶危济困,对周边公共事务用心尽力,在与周围人一道营造友善的关系中营造文明乡风、和谐社区,用友善之举温暖他人、诠释文明、传播正能量。

为社会做贡献。家庭与社会相互依存,任何一个家庭都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社会的发展为家庭提供了生产生活的便利,家庭也要在主动为社会做贡献中推动社会发展,因为“国家好,民族好,家庭才能好”[7]。从社会范围内文明实践出发,家庭成员要争做社会主义新风尚的培育者、塑造者、践行者,为家人树立做人做事的榜样,帮助子弟扣好人生的扣子,引导家庭成员确立向上的人生坐标,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善于从点滴小事中教会孩子欣赏真善美、远离假丑恶”[8]。家人在闲谈细语中,要注重讲好中国故事,引导子女从小树立报效家国的志向,把家庭梦融入国家梦、民族梦之中,引导家庭成员服务社会、奉献社会、造福社会。就此而言,红色家风因为包含着造福社会大众的精神品格,体现着改造社会、奉献社会的价值追求,值得每一个家庭传承和弘扬。

三、家庭文明建设的核心要义

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是新时代家庭文明建设贯穿其中的精神标识,为文明家庭建设提供了考量标尺,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则是这一标识的鲜明底色。

爱国爱家。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具有家国情怀,国是第一位的,没有国就没有家,没有国家的统一强盛就没有家庭的美满和个人的幸福”[9]。因此,中国人都深切体会国好家才好的道理,也都在努力寻求家和国的统一,这种行为理念已融入国人灵魂深处,也是家庭成员超越小我走向大我的重要标志。中国人素来追求对国家、民族的贡献,也希望子女能够为国家、民族作出贡献,这是中国家庭最普遍、最淳朴的家国情感。在民族发展史上,家国情怀勉励人们从家庭做起,从修养身心开始,从家庭日常生活做起,淬炼社会发展所需的真才实学,积极投身社会发展、民族进步事业。在社会变革的潮流中,中华儿女舍小家顾大家,为谋求国家富强、民族独立谱写了可歌可泣的篇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家教家风,最鲜明的特点就是爱国爱家,舍小家为大家,为我们提供了永久的榜样。

相亲相爱。家庭中天然的血緣纽带使得家庭生活充满了脉脉温情,再加上共同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使得亲情变得更加牢不可破。[10]家庭中的亲子关系也好、夫妻关系也罢,都离不开家人间的细心呵护、彼此关心。对家庭成员而言,如果不能做到互帮互助、相互关爱就不足以成为一名家庭好成员。因此,尊老爱幼、夫义妻贤、父慈子孝、勤劳营家、教育子弟成了千百年经久不衰的家庭美德,凝结着中国人的生存智慧。家庭不是孤立存在的,日常的家庭交往也少不了情感的倾注。家庭文明建设要在“立爱自亲始”的前提下推己及人,在爱亲人的同时用情关爱周围的人,践行忠诚、责任、亲情、学习、公益的理念,营造友善的社会氛围。

向上向善。社会向上向善氛围的日渐形成离不开家庭成员自觉地积极向上。向上就是要紧跟社会进步足迹、国家发展形势、世界前行步伐,把家庭事务规划好、把家人生活安排好、把家中老人赡养好、把幼小抚育好,积极参加志愿服务,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尊重良俗法纪,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提倡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向善就是要明德守礼,养成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言行习惯,发扬团结互助、扶危济困的风尚,自觉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传播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家庭美德。“每个人的生活都是由一件件小事组成的,养小德才能成大德。”[11]这就需要从社会发展和民族进步中汲取生生不息、开放包容、求新求变、和平友善的价值理念,将之作为激励家庭成员的精神养分,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把实现家庭梦融入民族梦之中,鼓励家庭成员投身民族和社会发展进步事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早日实现汇聚力量。

共建共享。“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和衷共济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中国人不仅崇尚“里仁为美”,还以实际行动推动这一社会局面的形成。《孟子·滕文公上》中说:“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和睦。”社会主义国家发展进步体现在千千万万家庭的共同幸福上,只有所有家庭都实现了幸福,整个社会才能实现共同幸福。村庄、社区环境的优化,公共事业的推进,离开了大家的同向同行是很难办成的,办成了也很难持久。家庭文明建设需要全社会每个家庭的广泛参与,与丑恶现象的斗争更需要大家的齐心协力。和谐稳定的社会离不开所有家庭的参与和共建。在社会主义社会,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只有我们的国家发展好、整体利益得到维护,才能真真切切保障每个家庭的利益。因此,家庭要自觉涵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让每一个小家庭都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作出贡献。[12]

四、家庭文明建设的实施路径

扎实推动新时代家庭文明建设,需要在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中加以落实,以构建和谐的家庭关系、弘扬家庭美德、升华家庭追求为落脚点,在查漏补缺中不断深化家庭文明建设。

积极主动建设家庭。中华民族历来注重家庭建设,史书中的《孝义传》《孝友传》《节义传》等记载的众多“义门”就是这种传统的表征。历史经验表明,家庭幸福和家道绵长对个人和家庭才是最大的利好,严以治家才是确保家庭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从日常生活入手才能够真正把家庭建设落实好。就今人而言,在家庭文明建设中,要履行好对家庭的义务,规划好生产与生活,从经济上的赡养、生活上的照顾、情感上的交流等方面承担好对家庭应尽的责任,营造充满亲情的家庭环境。家长作为长辈,要履行好对幼小的抚育义务,为晚辈的学习、成长提供必需的物质保障,配合学校做好立德树人工作,教会子弟知晓自立、自强、自尊、自省的做人做事原则,引导他们习得为人处世的本领。家长既要注重通过努力工作,改善家庭生活条件,也要引导家人树立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培养家人的科学素养,不攀比、不炫富,抵制腐朽落后文化的侵蚀。

爱教结合以身作则。比之于其他教育形式,家庭教育因具有启蒙性质、情感沁润、连续不断、针对性强、灵活多变的优势,对个体成长具有深远而持久的影响。“孩子们从牙牙学语起就开始接受家教,有什么样的家教,就有什么样的人。”[13]开展家庭教育,要注重利用家庭教育融情感于日常生活的特点,做到润物无声。严管才是厚爱,要从细微处着手,做到养亲不弃亲、爱亲不溺亲、敬亲不畏亲、教亲不纵亲,营造宽严结合的家教氛围。为人父母者要能见贤思齐,不能只爱不教,要时常反省家教方法是否得当、内容是否合理,时刻把教育引导融入与子弟相处的全过程,避免养而不教。在家庭生活中,当子弟有了言行上的不当时,即便是细枝末节的小事,也要及时纠正,必要时的“红红脸”才能让子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对其起到应有的警示作用。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要敢于让孩子经风雨、见世面、长见识,参加社会实践,引导子弟提高担当意识、养成坚毅品质。

正己崇德培育家风。家风是家庭的风气、风貌,是长久形成的家庭氛围,具有隐性的教育作用,可以在代际传承。“君子之德风”,优良家风的形成必须始自父母长辈的率先垂范。“家长要时时处处给孩子做榜样,用正确行动、正确思想、正确方法教育引导孩子。”[14]打铁必须自身硬,父母长辈以身作则、正己正家,做事尚正派、立身讲原则、行为守底线,在长期的坚持中才能有助于向上家风的形成。父母长辈要热爱学习,注重提升修养,在家庭中培育崇尚劳动、热爱勞动、关心他人、关心社会的情怀,以自身的优良品行影响浸润子弟的言行习惯,以自身的正派引导子弟形成做人的气节和骨气。现实告诉我们,“要在家庭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家庭成员特别是下一代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华民族”[15]。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家风培育方面形成了很多宝贵经验,我们也要在自觉传承红色家风中培育好家风。

参考文献:

[1][2][3][4][5][6][7][8][9][11][12][13][14][15]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3,23-24,23,10,20,63,4,17,6,16,71,18,17,19.

[10]丁文.家庭学[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169.

责任编辑︱刘 烨

猜你喜欢
家庭成员家风文明
身体传送带
你熟悉“成长经典”吗
漫说文明
文明过春节
家风伴我成长
对不文明说“不”
百家姓看“家风”
百家姓看;家风
文明歌
幸福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