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曼琳
当前文本解读多用一个尺度对文本进行贴标签式的概念化分析。为帮助学生搭建与文本、作者沟通的桥梁,笔者借助孙绍振先生“情感逻辑的还原法”与“同类比较法”,以还原情境式的多样化朗读为抓手,引导学生走入文本咀嚼文中“字字关情,句句揪心”的精彩细节。以此还原《秋天的怀念》中三重秋境:史铁生人生之秋、母亲生命之秋、史铁生重生之秋,引发其“好好活”的思考。
“望着望着”天上归雁“我”却会“砸碎”玻璃,与正常的逻辑有出入,可借助以下朗读方式进行情感逻辑还原。
1.变换人称背景助读。史铁生在《我二十一岁那年》里静静回忆了厄运突降后,由满怀希望到青春幻灭的全过程,甚至提到自己已经不敢羡慕身体健康的年轻人,只要自己能像慢慢踱步的老人一样走路就够了。
为帮助学生设身处地理解史铁生处于人生之秋的绝望,引导学生与文本、作者展开深度对话,我设计由“他”到“我”的变化人称式背景助读。
他是学校的80米跨栏冠军,名副其实的“小飞人”。
他毕业后响应号召去延安插队,却因腰腿生病住院。
刚开始,我心想:十天,一个月,又能跟往常一样了。
可后来,双腿一天比一天麻木。我,再也没能站起来。
前两句以“他”开始,学生以旁观者的角度了解史铁生在双腿瘫痪前的生活状态及瘫痪原因。后两句切换视角变为“我”,召唤学生以代入者的身份,把自己想象成作者,设身处地理解其从希望到绝望的幻灭历程,从而对作者经历感同身受,与21岁的史铁生同呼吸共命运。
2.变换重音读懂绝望。人常说“路在脚下”,可史铁生人生之路再也无法用脚丈量。他将绝望化作一声呐喊——“我可活什么劲儿!”这句呐喊重音落在任何一个字上都有不同味道,课堂实录如下。
生:我想重读“活”字,因为他觉得自己没有活下去的希望了。
生:“劲儿”。这样读可以让大家感受到他对自己的生活已经不抱希望了,毕竟双腿瘫痪,不能像以前一样奔跑。
师:一个年轻人坐着轮椅走在街上,很可能会招来别人或怜悯或异样的目光。老师给大家推荐一种新的读法,可以把“我”这个字重读。
生:好像只有“我”比别人差。
生:悲哀。
师:这种悲哀从何处来?
生:别人可以在草地上奔跑,而“我”只能坐在轮椅之上。
师:后来史铁生这样形容那段时间的生活,说生命就像是一堵墙。(板书,勾勒方形墙框)
史铁生后来形容那段岁月就像是生命在他面前立了一堵墙,儿子身处高墙之内经历着不幸的人生之秋,母亲也同时经历着精神、身体双重折磨的生命之秋。教学中可采用比较法,以“忍”字为抓手,比较叠词、动词、虚词、标点,以此走进文字背后,深入体味平淡叙述中细腻浓烈的情感表达。
1.母亲要忍受儿子的暴怒。轻读一组有温度的叠词——“悄悄”“偷偷”“红红”等,表现出隐忍的母亲形象。重读一组有温度的动词——“扑”“抓”,走到文字背后理解母亲的担忧、焦急。秋风秋雨愁煞人,“挡”也是一个有温度的动词,可请学生说说是否理解母亲这一“挡”的用意。
理解一组奇怪的标点:
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那就赶紧准备准备。
一脚踩扁一个……
句中标点均有矛盾之处,可引导学生读出句号、省略号背后的不同意蕴。课堂实录如下。
生:“一会坐下,一会站起。”本来一家人去看花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但是母亲却显得非常的开心,因为之前她的儿子是暴怒无常的。
师:那儿子这次答应去看花,对母亲来说其实意味着什么?
生:他开始对外面的世界感兴趣了,开始想活下去。
师:“那就赶紧准备准备”,虽然是句号结尾,但如果让你改动标点读出其他的语气,你想把句号读出怎样的语气呢?
生:语速快一些,读出感叹的味道,“那就赶紧准备准备!”
师:于是母亲激动之下说了好多的话。
(生读:看完菊花……她忽然不说了)
师:一个省略号代替了母亲很多想说的话,为什么突然就不说了?
生:因为母亲知道“我”当时失去了跑和踩的能力,怕勾起儿子对往事的回忆。
2.母亲要忍受自己的病痛。在这凉风阵阵、落叶枯黄的秋天,母子天人永隔,也留给我们深深的思考——史铁生的秋天里有伟大的母爱,母亲的秋天里有史铁生深深的忏悔。这一环节引导学生轻读叠词“常常”,重读“一直”“绝”等副词,引导学生披文入情,以悟促读,深入体味作者平淡叙述中的细腻浓烈的情感表达。
回归课题,明确“秋天”丰富意蕴:这更是史铁生个人的重生之秋。并适度拓展《我与地坛》及《合欢樹》中的文字,让学生在母爱和史铁生的坚强下做一次精神洗礼,以达到“作品情”“作者情”“读者情”的三情合一。教学实录片段如下。
1.想象画面,读懂菊花含义。
师:悔恨与伤感伴着史铁生度过一年又一年,又到了秋天。让我们一起来读。
(生配乐朗读结尾段)
师:孩子们,这多彩的菊花仿佛是会说话,黄色的花仿佛在对他说——
生:你要活得更坚强。
师:紫红色的花,仿佛在对他说——
生:你一定要带着信念,热烈深沉地活。
2.回归课题,解读“秋天”意蕴。
师:回忆七年前的秋天,有作者的绝望也有伟大坚忍的母爱。时隔多年后的这个秋天你又读懂了什么?
生:史铁生自己的努力和坚持。
师:花开花落,几度春秋,被命运按在轮椅上的他终于从绝境中走出,这是他生命重生之秋。(板书:重生)只可惜获得这些成就的时候,母亲已经不在了,后来他在许多文字当中都提到了母亲。(师配乐读:《合欢树》片段)
师:我们的课已经到了尾声,在上课之前。我们提到史铁生说,命运就在他面前立起了一堵墙,其实这句话还有后半句。
(屏显:生命像是一堵墙,但墙上可以有门和窗。——史铁生)(板书,勾勒窗户)
师:母亲用伟大坚忍的母爱给孩子开了一扇生命之窗,史铁生把自己的经历写到了书中,为更多身处黑暗中的人打开了生命之窗,课后请大家阅读《我与地坛》《扶轮问路》。
板书以史铁生的“生命像是一堵墙,但墙上可以有门和窗”为线,分析史铁生人生之秋时板书“墙”的部分,结课时读出完整的句子并板书“窗”的部分。这样含蓄又有意境的表达便于学生体验本文内涵,与作者达到情感上的共鸣,体现出无声却力道十足的“化生长育”思想。
作者简介: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第一实验学校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