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绘宇
盛夏时节的吴忠大地,河流纵横、湿地翠绿、物产丰茂,一派生机勃勃。
近些年,吴忠市遵循“节水优先、空间均衡、节水治理、两手发力”新时期治水方针,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把节约用水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为建设开放、富裕、和谐、美丽吴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水安全保障。
为此,记者走进吴忠市利通区,探寻当地工农业节水的典型做法和有效路径。
农业节水利通模式
吴忠地处宁夏中部,是宁夏引黄灌区的菁华之地,保护和利用好黄河水资源也就愈加重要而迫切。
“我种了40年的地,这两年地里的庄稼长得尤其好。”在吴忠市利通区金银滩镇沟台村节水灌溉示范园,一位当地农民向记者展示着自家地里颗粒饱满的玉米。
“过去到了灌溉时期,水闸一放,地里像被淹了一样。但水闸一关,又要好长时间才能放水,那真叫旱的旱死、涝的涝死。现在政府给我们装了测控一体化闸门,可以自己用水自己做主了,需要浇灌的时候自己开,用够了就自己关,也不像以前用多用少都交一样的钱,不但节约了水,还省了不少的钱。”这位农民说。
利通区水务局办公室主任杨自健介绍,最初推行测控一体化闸门时,100多台都推不动,村民们不愿意装。过了一段时间,村民们才慢慢明白这个“高科技”能让他们精准用水,现在都是村民们主动要求安装。据了解,目前利通区安装完成了近800套测控一体化闸门。
农业供水价格调整后,利通区实行按方收费的结算机制,水价的杠杆作用凸显,群众有了用水多少水费开支不同的深切感受,主动核对每次灌溉用水量。过去灌多灌少按亩均摊的模式被彻底取消,“少用水就是少花钱”成为共识。目前,利通区已实现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面积全覆盖。高效节灌面积累计完成约20万亩。
据初步统计,截至2021年上半年,与去年同期相比節水量达到20%。“今年是这十多年间最早的一年,却是庄稼长得最好的一年,更是农民喜获丰收的一年。”高闸镇李桥村村支书感慨道,“政府不断加强服务体系的管理考核监督,制定基层服务组织管理办法,为村民提供了高效灌溉服务,由于农业灌溉亩均用水量的普遍下降,使过去灌溉难度较大的渠道稍段得到了充足水量,今年用水户矛盾大幅下降。”
此外,利通区通过“互联网+”的模式,实现了“县—乡(水管站)—合作社—计量点”的网络联通,有力强化了水资源管理,大幅提高了水资源管理信息化水平。
利通区被自治区列为现代化生态灌区试点县后,各项水利改革进入了“快车道”,通过各部门上下联动、集思广益不懈努力,结合灌区实际,从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服务体系及工程建设等方面,开辟出了一条具有地域特色的水价改革工作道路,形成了水利综合改革“利通模式”。
工业节水绿色发展
近些年,吴忠将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列入经济发展战略重点,出台了一系列加快工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逐步形成了以能源电力、油气化工、有色冶金、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制造、建筑建材、机械等为主体的具有一定现代化水平和区域优势的工业体系。在全面实施“工业兴吴”战略的同时,吴忠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工业节水管理,提高工业用水利用效率,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促进工业经济与水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记者来到利通区一家制作皮革的企业,很难想象整洁干净的厂区在过去却是典型的“脏乱差”。工人曹俊说:“我在这上班快10年了,原来在净水、洗皮、复净工序上,车间一般是进不了人的,到处都是水不说,有的时候水都能没过人的脚腕。最要命的是洗过原始皮的水,里面掺杂着血渍和粪便,夏天的时候车间的味道难以形容!直到几年前,厂里装了先进的节水设备,工作环境才有巨大地改善。”
据企业负责人马莉焘介绍,公司投资642万元,技改新建含铬废水处理车间,主要采用“筛网滤池+高效反应池+碱沉淀池”工艺,处理能力达90吨/天;综合废水处理车间则采用“筛网滤池+好氧池+厌氧池”工艺,处理能力为300吨/天。“用一个简单的数字来说,就是我们比以前节水50%。”这家企业现已成为全区示范性节水企业。
据了解,利通区为了推进工业节水增效,建立了重点监控用水单位名录,并要求各重点用水工业企业建立用水台账,按时报送用水月报表和定期报送用水进度情况,并对公共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年用水量1万立方米以上的12家工业企业下达计划用水,并严格履行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目前,利通区规模以上节水型企业覆盖率为34.1%。
从水深一米的退水沟道到长满花草的无水沟道,从对测控一体化闸门的拒绝安装到闸门计量的广泛使用,折射出的是从“争水浪费水”到“节水爱护水”局面的巨大转变,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道路上,吴忠努力做到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