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军
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强化
企业是我国科技创新主体,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明确和强化。1992年《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纲领》明确提出了使企业成为技术开发主体的要求,2006年《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进一步提出:创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知识创新体系、国防科技创新体系、区域创新体系、科技服务体系。2013年《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明确要求确立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强调“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凸显了新时期强化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意义。
当前企业已成为我国技术创新的主体,在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发挥科技创新的主导作用。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发挥了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实施、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作用,在实现核心技术突破、带动产业经济发展、支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021 年5 月28日,习近平在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明确指出,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关键是要确立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融合,是对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最新要求。
企业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融合的要求与挑战
企业是实现创新链产业链融合的关键节点。创新链是从科学原理、技术开发再到成果转化,最后形成产业化的全过程,产业链涵盖从产品研发、生产制造到行业应用的全过程。科技创新需要通过产业链才能转化为经济价值,产业链则需要通过科技创新才能实现迭代升级,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体现了市场与技术的相互影响与作用。企业处在对接科技创新与市场应用的最前线,了解用户需求和科技成果转化的要求,天然具备联结科技与产业的内生动力,是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最关键节点。
企业创新能力不足成为制约创新链产业链融合的短板。过去我们主要依靠引进国外技术融入全球产业链,短期看是促进经济与产业发展的捷径,但长期看单纯依靠技术引进将导致我国与国外的技术差距越拉越大,导致我国产业链长期处于中低端。近年来我国的产业链不断尝试着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但有些产业核心技术与发达国家仍有相当大的差距。部分原因就在于我国企业的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不足,部分高端产品价值链核心环节都掌握在发达国家企业手中,严重阻碍了我国产业链的现代化进程。
外部环境变化对企业创新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当前,前沿科技发展、世界格局变化和创新组织变革都给企业创新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是新一轮科技革命下科技发展呈现出深度交叉融合和群体突破、数据驱动加速科学发现、产生新的科学范式等新的特征,对企业投入技术创新的速度和力度、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二是中美科技竞争背景下美国对我国高科技遏制常态化,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受到制约,对当下我国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和竞争力造成了一定压制,也激发出企业提升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更为迫切的需求;三是在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和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背景下,亟须破解我国科技与产业“两张皮”的问题,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这要求企业直接对接创新活动的各个环节,构建自主可控的产业生态系统,实现创新与产业的协同演进。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融合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发挥主导作用。要进一步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使企业在创新链和产业链各个环节发挥主导作用。一是着力发挥企业出题者作用,以企业为主体形成从创新需求提出到成果实现的完整流程和流畅机制,缩短科技创新到产业应用的链条;二是从多方面加快完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新型举国体制,提高企业在重大工程等国家创新决策中的话语权和参与度;三是让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在科技与产业融合的每个环节以企业为主体带领产学研各方共同介入,实现从“科技”到“产业”的深度融合。
强化科技领军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引领带动作用。科技领军企业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要进一步强化科技领军企业在技术创新的引领和带动作用。一是支持和鼓励具备条件的行业龙头企业加大对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投入,围绕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创新实施全链条部署,增强原创技术的转化能力;二是支持有较强技术创新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的科技领军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担重大科技项目和产业共性技术攻关,在政策方面要给予牵头的领军企业在创新项目立项、经费投入和使用等方面更多的权力;三是以科技领军企业为龙头,面向产业发展需要,建立产学研技术开发体系,鼓励国有大型企业、民营领军企业面向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搭建融通创新平台,如创新联合体、协同创新平台、产业共性技术平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等。
发挥中小微企业创新“策源地”的作用。中小微创新型企业贡献超过65% 的专利与技术,已成为我国技术创新的主要力量。要通过加强政策制度针对性、组织机构专门化来制定和落实支持政策,发挥中小微企业的灵活优势,支持其成长为创新重要发源地。一是加大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支持力度和针对性,通过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等手段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改造升级。强化火炬计划、星火计划、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引导作用。支持科技型企业开展技术创新融资,鼓励金融机构为产业链上下游配套的中小微企业拓宽信贷业务。为小型微型科技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其健康发展;二是鼓励创新型领军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共同建设创新联合体,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协同创新机制,提高创新转化效率。向中小企业开放应用场景和供应链,带动材料、器件上中游产业链自主可控,形成“龙头企业牵引,中小企业集聚产业链环节 ”的协同发展与协同创新生态。
发挥企业家在双链融合中的作用。鼓励企业家成为技术创新发展的探索者、组织者、引领者,勇于推动生产组织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三者融合,重视技术研发和人力资本投入,努力把企业打造成为强大的技术创新主体。一是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冒险精神、科学头脑和国际化视野的优秀企业家队伍,尤其要关注并培养新兴领域科技型创业型企业家;二是发挥企业家精神在全面创新中的重要作用,鼓励和引导企业家开展基础性前沿性创新研究、重视颠覆性和变革性技术创新,发挥企业家在关键产业领域技术路线决策等方面的作用;三是鼓励企业家与科学家深度合作,加快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形成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激励机制,激发企业家创新活力,降低企业家创新活动风险。
探索企业主导的新研发范式与创新组织模式。面对未来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的高复杂性与不确定性,传统的研发与创新组织形式难以适应,对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与组织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这些挑战非单个创新型的企业能够承担,也很难依靠现有的各类创新组织与政策有效解决。加速未来技术与产业创新急需新的技術研发与创新组织模式,一是要加强企业主导的创新组织建设,加快推动自上而下的创新组织方式向自下而上的创新组织方式转变;二是推动企业建设高水平研发机构,支持科技领军企业建立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依托企业建设技术创新研究中心,完善由企业牵头实施重大科技项目的机制;三是支持企业面向未来科技与产业发展,建立以用户为中心、多元主体参与、更大范围合作的开放式创新平台,探索众包、平台创新、协同创新等多种创新模式,鼓励数字创新型企业通过网络信息构建新的创新生态,催生新兴企业与创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