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南华早报》7月28日文章,原题: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这个“世界工厂”难以招到年轻的农村务工人员 熬过了新冠疫情最糟糕的时期之后,中国工厂主蔡忠鹏(音)正将注意力转向另一个、可以说是更危险的长期威胁:工人短缺。
这名37岁的商人生产养殖专用红外线取暖灯泡。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有不少像他这样的小型制造厂商。随着外来务工人口减少和变老,他们越来越难找到雇员。中国“世界工厂”的声誉主要靠的是外来务工人员。这个群体有成千上百万人,他们离开农村老家,前往繁华的出口中心寻找机遇。但对于新一代来说,劳动密集型的工厂工作不再具有同样的吸引力。
“我的工厂有60来个工人,大多都50岁出头了”,蔡说,“现在全国各地工厂的工人大多都四五十岁,很少看到年轻的制造业工人。”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9年,50岁以上务工人员比例达到24.6%,比2008年的11.4%增加一倍多。自2013年以来,这一数据以每年约1至2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
务工人员不仅在变老,其规模也在缩小,这反映了中国劳动力市场一个更广泛的趋势。外来务工人员增长率曾在2010年达到5.42%的峰值,到2019年放缓到0.84%,去年又减少了1.78%,因为疫情限制迫使数百万人留在家里。如今,约有2.85亿农村务工人员在生产线、建筑工地工作或为富人清洁房屋。但这一数字仍掩盖了困扰中国一些传统制造业的严重劳动力短缺问题。
尽管中央政府推动自动化以填补缺口,但许多小公司无力使用机器人替代人工,特别是一旦出口订单受最近疫情推动暴增之后开始放缓,则更会如此。同时,工厂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加剧劳动力问题,造成工资下降,更加降低工厂工作对年轻一代的吸引力——他们对工作时间长、工资低的工作不感兴趣。据国家统计局2019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约49%的农民工在第二产业就业,其中大部分在制造业和建筑业工作。但随着中国经济的成熟和转向国内消费,年轻一代越来越多地选择服务行业。
李明(音)是南方出口中心广州的一名外卖员。他对工厂的负面态度在这一代许多年轻人中很有代表性。20多岁的他说:“我讨厌在工厂里每周工作6天,每天工作10小时。我绝不会像父母那样在工厂里工作。”他曾与父母在同一家工厂工作过一段时间。
他说,目前工作的月收入比之前高,他还有更多的时间玩手机游戏和花在社交媒体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去年对年轻务工人员的调查发现,近6000名受访者中,78%来自农民工家庭,近40%的人把孩子留在老家,自己到城市务工。年轻务工人员对工厂工作的幻灭正成为较小企业招工的重大挑战。
中国工厂的工资停滞不前是令年轻人望而却步的另一个主要障碍。据业内人士称,尽管新冠疫情可能巩固了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地位——在发达国家的生产仍未完全恢复的情况下,中国的出口创下新高——但总体利润相比2019年没有多大改善,导致大量农民工的收入下降。▲
(作者HeHuifeng,乔恒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