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融入生物科学专业教育中的实践

2021-07-29 06:44向玉勇张元昶殷培峰柴新义于士军
文山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大学生专业教育

向玉勇,张元昶,殷培峰,柴新义,于士军

(滁州学院 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为提升综合国力,我国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因此,新形势下,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加快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使之更好地发展成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1]。2017年2月,教育部提出“新工科”建设,坚持“以产出为导向”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践[2]。新工科建设的主要目标是要在新形势、新环境、新需求等情况下,培养适应高新技术发展需要且具有新型技术和综合应用能力的专门人才,即为满足国家发展战略和新兴产业的发展需求,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化视野, 掌握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型工程技术,实践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3]。“新工科”背景下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4-5]。

创新创业教育将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业能力作为最终目标。一方面,通过创新创业教育使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能力得到提升;另一方面,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支持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培养学生组织管理、协调和决策能力,并且能够熟练应用于实践中。在专业教育的基础上, 结合专业知识,实施一定的创新创业训练,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以适应社会的需要。目前,许多高校都进行了创新创业教育,成立了与之相关的组织机构,并提供部分资金支持和帮助学生进行创业咨询和创业孵化[6-9]。然而,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起步晚,创新创业教育没有融入专业课程体系之中,教育形式单一,仅仅在通识课程里讲授一些描述性的知识,如就业指导、面试技巧培训、政策宣传、法律法规等,缺乏系统、科学的规划,很多学生的创新创业基本上都与所学专业知识不太相关[10-11]。脱离专业知识的创新创业教育导致的最直接问题就是创业模式大众化,学生创新思维同质化,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难以实现。这就需要结合专业知识来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内容, 使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融合,这样才能达到真正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的[12-13]。

1 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些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还刚刚起步,与专业教育相分离, 内容简单,学生在实践中无法运用,创新创业能力远远低于社会的要求,缺乏有效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1 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滞后

部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滞后,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理解不充分,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就是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对创新创业教育未给予应有的重视,只是简单地宣传,仅将其列入就业指导中的一个部分,未融入学校的人才培养体系和校园文化中。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途径仅仅是讲授几门创业课程、指导学生参加创业竞赛,学生的创业精神与创业技能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

1.2 创新创业教育内容缺乏系统性

许多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单一,仍然是以课堂讲授理论知识为主,个别学校只是举办讲座宣传创业政策,创新创业教育内容无任何专业知识。创新创业类课程设置比较随意,盲目性很大,主要分散在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中,没有形成固定模块。既没有系统的教材和案例汇编,也缺乏相应的教学大纲。创新创业教育没有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只面向部分学生,多数学生没有得到创业技能训练。

1.3 创新创业教育平台不够完善

许多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建设力度不够,可供学生进行创新创业训练的科研创新平台、实训平台和创业孵化基地数量较少,有待进一步完善。并且,实验室没有完全开放,仍然是封闭式管理,不能满足学生进行创新创业训练的需要。因此,创新创业教育对学生没有吸引力,大多数人都不愿意参加创新创业活动,只有极少量的创业项目能够进行孵化,层次都不高。

1.4 创新创业教育师资缺乏

创新创业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而专业技能的培养是通过专业教育。要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进行有效融合,教师仅凭专业知识是不够的,还须具备丰富的创业实践经验。许多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师资的培养不够,教师的教学水平偏低,缺乏一支高水平的具备深厚专业知识和丰富创新创业经验的师资队伍。为了完成任务,这些高校都是安排专业课教师或者辅导员来承担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专业课教师虽然具备深厚的专业功底,在理论教学中能发挥重要作用,但他们缺乏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知识,也没有创业实践经历;辅导员老师虽然具备坚实的思想政治教育基础,但缺少专业知识和创新创业实践经验。由于缺乏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知识与创业实践技能,这些老师都偏重理论课程教学,教学方法单一,往往是纸上谈兵,创新创业实践指导能力低,讲述的内容没有可操作性,不能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实用性非常低。

2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实施途径

结合“新工科”建设要求,我们通过对生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构建 “创新创业教育 + 专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创建创新创业教育平台等措施,形成了“创新创业指导—创新创业训练—中心孵化”三位一体的全程创新创业教育路径, 使创新创业教育紧密融于专业教育中。

2.1 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育的课程体系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我们修订了生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明确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改革了课程设置, 构建了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育的课程体系, 如公共基础课模块, 设置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教育》(讲课32学时,实践8学时,2.5学分)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讲课24学时,实践8学时,2.0学分),分别由创新创业指导老师在第1、4学期授课,介绍创新创业基础知识, 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专业选修课中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和《创业营销学》两门课程,共4学分,聘请生物相关企业专家和创业成功的优秀校友分别在第5、6学期进行授课,结合实际案例、真实项目介绍生物产品的生产管理、质量控制及销售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旨在提高学生创新创业基本知识和技能;在1~7学期集中安排的实践教学环节中,设置《大学生素质拓展与创新创业实践》(12学分),在专业导师指导下,学生积极参加专业技能竞赛、参加暑期社会实践、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发表学术论文、申报专利等,培养学生实际的创新创业能力。 改革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 结合实际案例,补充讲授一些创新创业知识, 如在《动物学》课程教学中讲授蝴蝶标本工艺品的制作、《植物学》课程教学中讲授花卉盆景的制作、《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中讲授金银花活性物质的分析及保健茶的开发、《微生物发酵工程原理》课程教学中讲授葛根的栽培、加工及保健酒的制作工艺等, 注重基础知识传授与创新教育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增加讲课内容的吸引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2 建立科研创新平台

科研活动的开展需要有良好的科研平台作支撑,滁州学院生物科学专业先后建立了7个科研平台(见表1),包括1个校级科研平台、4个省级科研平台、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星创天地。以这些科研平台为依托,设立了实验室开放课题供学生研究,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个研究课题,进入相关实验室,在教师指导下设计实验方案、操作仪器完成课题研究、撰写研究论文等。通过指导学生参与课题研究,实现科研实践与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促使学生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创新能力。

表1 科研平台情况

生物科学专业充分利用科研平台的教学资源,实施实验室开放课题申请,教师把科研课题的一部分作为开放实验室项目,让学生自由组队申请,经过专家评审,给予每项5000元支持。同时,指导学生组队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学院按1∶1对立项的项目给予配套经费支持。通过参与这些课题研究,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3 建立创新创业孵化基地

生物科学专业近年来先后建立了2个国家级、2个省级、1个校级及1个院级校内外创业园区及孵化基地(见表2),为学生构建了良好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使学生获得了更多创新创业实践的机会。通过创业孵化基地实现教室与工作室、教学与实践、知识获取和实践操作、教育文化和企业文化的深度融合,构建“教、学、 做”合一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依托这些创业孵化基地,生物科学专业学生可自主开展各项创新创业活动,完成创业招标项目、创立并经营公司,将学生训练成为能独当一面的生物科学创新型人才。

表2 校内外创业园区及孵化基地汇总表

2.4 成立专业社团

生物科学专业成立了多个专业社团以引导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如Discovery特色生物资源研发社、Biodiversity生物多样性监测与应用社团、食用菌资源开发与应用社团。为每个专业社团配备3~4位专业导师,要求每位学生必须加入一个专业社团,专业导师由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的老师担任,同时从企业聘请具有丰富创业实践经验的技术骨干或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通过这些专业社团引导学生积极进行创新创业训练活动,如申报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实验室开放课题、创业招标项目,参加专业技能竞赛,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系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专业导师带领学生参观企业,让学生了解企业需求,为学生创业提供了实践基础,提高就业竞争力。

2.5 主办学术讲座

生物科学专业每学期邀请国内外重点大学的专家学者进行两次以上的学术讲座,要求所有学生必须参加学术讲座,并计算学分。通过学术讲座,学生可以与专家学者直接交流,了解科研的前沿动态,从而激发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同时邀请通用生物系统安徽有限公司、嘉吉动物蛋白安徽有限公司、华润雪花啤酒滁州有限公司等企业的技术骨干来校交流,给学生介绍最新的创业资讯和创业经验。每个月安排一位专业老师为学生做一次专题讲座,介绍自己的研究进展,指导学生如何查阅文献,撰写论文,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每个学期开展专题培训,安排实验室管理人员现场演示大型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通过实际上机操作让学生熟练地掌握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从而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够操作仪器进行课题研究。

2.6 建立学科专业技能竞赛平台

生物科学专业每年安排专业导师和创新创业指导老师定期对学生进行专门培训,指导学生参加安徽省大学生生命科学联赛、安徽省大学生科普创新大赛、生物标本制作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联赛等学科专业技能竞赛。同时,每年与企业联合举办“创意杯”生物专业技能竞赛,竞赛包括理论知识测试和现场操作两个部分内容,由学生组队参加。通过这些专业技能竞赛,将创新创业教育紧密融入专业教育中,培养学生参与科研创新活动的兴趣, 使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得到提升。

2.7 校企共建实验室,联合办学

生物科学专业与滁州及周边企业一直保持优良稳定的合作关系,建立了29个创新实践基地,与嘉吉动物蛋白安徽有限公司建立校企合作班“嘉吉学院”, 联合培养创新型人才。企业根据生产过程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每年设定数项研究课题,要求学生分组完成研究任务,从制定课题研究计划、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到实施并完成课题工作,全程由企业指派有经验的技术工程师和校内指导教师共同指导。每个课题结束后,校企双方根据项目完成情况、学生的表现及撰写的报告质量对每位学生进行评价。科研课题来自企业的生产实际,学生结合专业知识“真刀真枪”地进行研究,获得了更多进行创新锻炼的机会,专业实践技能明显提升。

2.8 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生物科学专业采取校内培育和校外聘请两种方式来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提高创新创业教育教师的教学水平。一方面, 每学期组织教师参加两次国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专题研修班, 学习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经验,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水平, 同时,每年安排两位专业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1年,深入生产一线,熟悉企业的生产、质量控制及管理流程,提高创新创业实践指导能力; 另一方面, 从企业聘请3位技术骨干、高层管理人员担任兼职导师,签订创新创业教育服务协议,颁发聘书,安排他们每学期定期来校为学生讲授创新创业课程,为创新创业团队介绍知识产权、企业管理、财税申报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建设,生物科学专业培养了一支具有深厚专业功底和丰富创业实践经验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3 取得的成效

3.1 形成了“三位一体”的全程创新创业教育路径

通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生物科学专业形成了“创新创业指导—创新创业训练—中心孵化”三位一体的全程创新创业教育路径。 首先,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融入专业教学体系,由创新创业教育教师进行授课。 其次,要求学生通过申报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实验室开放课题,参加专业技能竞赛等活动,进行创新创业训练,单独记入“创新创业学分”。再者,依托科研创新平台和创业孵化基地,生物科学专业成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进行创业招标活动,为学生提供经营场地、办公设备及必要的活动资金,选取比较好的项目在孵化基地进行孵化。通过项目孵化,学生把专业知识应用于创业实践,掌握创业流程,从而为毕业以后真正创业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学院积极做好与政府相关部门的对接工作,鼓励学生创办微企,对创业成功的学生进行报道宣传,为在校生创业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3.2 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通过探索与改革,生物科学专业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并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予以实施,面向全体学生, 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明显提升。实施了5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4项安徽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9项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和11项校级创业招标项目;举办了7届“创意杯”生物专业技能竞赛;创办了5届嘉吉班、1届嘉吉学院班。学生取得了较好的科研成果,获批授权专利1项,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2篇,参与发表论文10篇。

近年来,生物科学专业学生在专业导师的指导下积极参加各类竞赛活动,硕果累累,共获得省级以上奖励34项,其中安徽省大学生生命科学联赛三等奖15项,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联赛优胜奖1项、三等奖2项、二等奖1项,安徽省大学生科普创新大赛三等奖1项,“创青春·中国联通”安徽省大学生创业大赛银奖1项,安徽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1项,安徽省生物标本制作大赛三等奖6项、二等奖3项、一等奖 3项。

3.3 培养了应用型师资队伍

生物科学专业的14名专业教师全部参与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通过指导创新创业活动,提升了教师的敬业奉献精神,丰富了实践经验,提高了教学能力。获评省级教学名师2人,“双能型”教师8人,创新创业教育导师1人,科技特派员6人,挂职锻炼5人。

4 结语

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 构建完善的基于“新工科”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经过探索与实践,生物科学专业已将创新创业教育深深融入专业教育中,建设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强化创新创业实践训练,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培养了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但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是一项需要高校、政府和社会三方面密切配合的系统工程,需要三者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创新创业平台。同时,要继续学习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的先进经验,深入推进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全面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提高创新创业能力,适应社会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猜你喜欢
大学生专业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专业降噪很简单!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大学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