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挖掘中医药治疗眩晕的用药规律

2021-07-29 08:42刘冬玲韩祖成
中国医药导报 2021年18期
关键词:新方川芎天麻

林 玲 袁 捷 刘冬玲 韩祖成 骆 凡 王 莹 陈 杰

1.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陕西咸阳 712046;2.陕西省中医医院脑病科,陕西西安 710003

眩晕是临床常见的脑部疾病[1-3],起病通常较急,常反复发作,或逐渐加重,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它是由空间定位障碍引起的位置性或运动性错觉,感觉自身或四周环境在晃动、旋转、摆动[4],常伴有恶心呕吐、耳鸣等症状[5]。最新研究表明,随着现代生活的快节奏,眩晕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在成年人群中患病率为20%~30%[6]。眩晕是目眩与头晕的总称[7],最早记载于《内经》,称为“眩冒”[8]。病位在清窍,是由邪扰清窍或髓脑空虚、清窍失养引起的病证,与肝脾肾关系密切,临床表现为目眩头晕,视物旋转,轻则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舟船,甚则跌扑[9]。西医只能暂时缓解眩晕的急性发作,对于反复发作的眩晕疗效并不理想;而中医治疗眩晕历史悠久,疗效确切,并可减少西药的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魏子坚等[10]研究发现,中医治疗眩晕比常规西医治疗效果更好,能更有效地改善症状。因此,通过数据挖掘中医药治疗眩晕的用药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处方来源

检索中国知网2015 年5 月—2020 年5 月收录的中医药治疗眩晕的相关文献,选择主题词检索,检索方式为“眩晕”或“头晕”且“中医”或“中医药”。

1.2 文献纳入标准

①符合眩晕中西医诊断标准[11-12];②临床研究类及名医经验类文献;③文献中明确提到处方具体药物组成且疗效可。

1.3 文献排除标准

①动物实验、综述、重复发表的文献;②中西医结合、中药联合其他治疗手段的文献;③处方不完整的文献;④多篇文献处方相同只取1 篇。

1.4 数据录入与核对

根据上述纳入和排除标准,从筛选出的文献中提取处方,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13]”中,中药名称统一参照《中国药典》(2015 版)[14]和《中药大辞典》(第2 版)[15],录入后进行数据核对,采用一人录入、一人审核的方法,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1.5 数据分析

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统计报表”和“数据分析”两大模块进行数据挖掘,采用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13],可得到药物频次、四气五味及归经统计、常用药物组合、药物间的关联规则、核心组合和新方组合,并通过网络展示图进一步说明。

2 结果

2.1 药物频次分析

最终筛选得到234 首处方,共涉及235 味中药。使用频次≥50 共有16 味中药,排在前5 位的是白术、茯苓、天麻、川芎、当归,见表1。根据《中药学》[16]的药物分类,以下16 味中药属于其中21 类药物中的7 类,药物类别及频次见表2。

表1 使用频次≥50 的药物(次)

表2 使用频次≥50 的中药类别及频次(次)

2.2 四气五味及归经频次分析

235 味中药的四气、五味和归经分析发现,药物四气中温性频次最高,占39.72%,其次是寒、平、凉、热,见表3;五味中甘味频次最高,占39.34%,其次是辛、苦、酸、咸、涩,见表4;归经中主要以肝经为主,其次是脾、胃经,见表5。

表3 药物四气统计表

表4 药物五味统计表

表5 药物归经统计表

2.3 基于关联规则分析组方规律

采用关联规则分析方法,将支持度个数设置为46,置信度为0.6,点击“用药模式”得到12 组常用药物组合,涉及9 味中药,即白术、茯苓、半夏、天麻、陈皮、泽泻、生姜、川芎、甘草(表6)。在此基础上进行“规则分析”得到12 条药物间的关联规则(表7),进行网络展示(图1)。

图1 药物间关联规则网络展示图

表6 方剂中出现频次≥47 的药物组合

表7 方剂中药物间的关联规则

2.4 基于熵聚类研究方剂组方规律

通过平台“新方分析”功能进行熵聚类分析,将相关度设置为5,惩罚度为2,进行聚类分析得到37 个含3 味药的核心组合(表8);在上述核心组合的基础上,点击“提取组合”功能,提取出12 个用于新方聚类的核心组合(表9),网络展示图(图2);进一步聚类得到6 个新方组合(表10)、网络展示图(图3)。

图2 用于新方聚类的核心组合网络展示图

图3 新处方网络展示图

表8 基于复杂系统化熵聚类的核心组合

表9 用于新方聚类的核心组合

表10 基于熵层次聚类的新处方

3 讨论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为临床医案整理、名医经验总结、新药开发提供了有效工具[17]。本研究通过收集前人治疗眩晕的有效处方,采用平台挖掘其用药特点和组方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方法和思路。

药物频次分析得出中医药治疗眩晕以理气活血、燥湿化痰、平抑肝阳、补益气血为主,此结果正与眩晕的病因病机相吻合,虚实夹杂,实证多见,主要是肝阳、痰湿、瘀血[18]。其中,黄芪能补气升阳以止眩;现代研究证明,黄芪有扩张血管、增加脑部供血量、增强脑细胞耐缺血缺氧能力、调节血压等作用[19-20]。天麻能平肝潜阳,与钩藤配伍,治疗肝阳上亢之眩晕,如天麻钩藤饮;药理研究表明,天麻中的天麻素易通过血脑屏障到达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镇静镇痛、扩血管、降压等作用,通过抗5-羟色胺作用以缓解眩晕症状[21-22]。川芎为血中之气药,活血行气,走而不守,上行可达颠顶;丹参通行血脉,两药配伍,治疗瘀血阻窍之眩晕,研究发现川芎有增加脑动脉血流量、抑制血栓形成、降压等作用[23-24],而丹参能抗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度,改善心脑血液循环,从而改善头晕症状[25]。葛根能疏通经气、升举清阳,药理研究发现,葛根中的葛根素可改善微循环障碍,具有降血压、抗氧化等作用,而葛根总黄酮也有扩张脑血管的作用,两者均能显著降低血管紧张素和血浆肾素的活性,从而降低血压,改善头晕[26-27]。

基于关联规则得到12 组常用药物组合,涉及9 味中药,即白术、茯苓、天麻、陈皮、半夏、泽泻、生姜、川芎、甘草,故此为治疗眩晕的核心用药。而这9 味药恰为《医学心悟》记载的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川芎、泽泻而成,主治眩晕辨证属痰湿中阻、风痰上扰、痰蒙清窍者效佳,由此可见眩晕的病因以痰湿多见。临床实验研究证明,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能够改善脑部血流动力学水平,治疗眩晕效果显著[28-29]。

通过熵聚类方法提取出12 个用于新方聚类的核心组合,进一步聚类得到6 个新方组合。新方1 有健脾燥湿、行气温中的作用,用于痰湿中阻之眩晕;新方2有益肾养阴填精的作用,用于肾精不足之眩晕;新方3有健脾、消食和胃、补益气血的作用,用于气血两虚之眩晕;新方4 有燥湿化痰、补气健脾的作用,用于痰湿中阻之眩晕;新方5 有平抑肝阳的作用,用于肝阳上亢之眩晕;新方6 有祛风胜湿的作用,用于风痰上扰之眩晕。这些新方疗效有待临床进一步检验。

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挖掘近几年治疗眩晕用药规律。其中,药物频次、四气五味及归经、药物间的关联规则、新方分析均为临床用药提供了参考,也为新药研发提供了方法和思路。本研究是基于文献发表进行数据挖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研究结果也需要临床试验进一步验证。

猜你喜欢
新方川芎天麻
川芎茶调散治疗耳鼻喉科疾病举隅
你知道食天麻会引起“药驾”吗?
川芎外治 止痛功良
天麻无根无叶也能活
川芎总酚酸提取工艺的优化
HPLC-RID法同时测定天麻丸中3种成分
川芎土茯苓鱼汤缓解头痛
基于焦树德教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辨证分型的用药规律探讨
创制新方80首 治疗顽癣新突破
“新方”治“旧病”,让老年人摆脱难愈性创面病痛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