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
◆摘 要: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基础教育阶段是落实这一根本任务的重要环节,如何将德育目标贯穿至教育教学全过程,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思考的问题。本文以“叙利亚难民危机”为素材,开展主题活动教学,培育学生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
◆关键词:德育渗透;高中地理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所关注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赋予了地理教学独特的教育功能和育人价值。
一、高中地理教学渗透德育的重要意义
高中地理课程蕴含着丰富的德育素材,如何在适当的课题中“润物细无声”的融入德育目标,是每位地理教师都应思考的问题。本文以叙利亚难民危机为例,开展主题活动教学,采用问题式教学法,以活动为载体,潜移默化的将德育渗透到地理教学中。
二、主题活动案例
(一)叙利亚的地理环境特征
【活动一】展示叙利亚小男孩沙滩溺亡照片,引导学生关注目前叙利亚难民危机。
设计意图:活动1中,教师通过一个国际社会话题——叙利亚难民危机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地理视角初步分析可能造成此次危机的原因,从而将学生的已有认知、学习兴趣和本节课教学目标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活动二】根据图文材料,描述叙利亚地理环境特征并从地理角度分析这种特征所带来的优势和劣势。
材料一:叙利亚人口稠密,地处中东的中心位置,幼发拉底河贯穿其东部国境,首都大马士革意為“浇灌的家园”;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丰富;农产品丰富,是中东重要的棉花、小麦出口国。伊拉克的基尔库克油田出海油管从叙利亚境内经过。
材料二:2011年-2017年,饱受内战摧残的叙利亚,有400多万人逃离家园,约占该国总人口的1/5,而战争是导致叙利亚难民出现的主要原因。
设计意图:活动2中,教师给出主要材料和核心问题,帮助学生搭建脚手架,引导学生分析叙利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既要思考所处区域位置条件在国际上的重要性,又要思考与重要资源分布和重要交通线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和综合思维。
(二)从不同尺度分析叙利亚难民危机的双重影响
【活动三】根据材料分析叙利亚难民危机对本国和欧洲带来的双重影响。
让学生假设自己是欧洲其他国家的普通民众,分成观点对立的两队进行头脑风暴并展开辩论。
材料一:叙利亚国内局势动荡,自2011年内战爆发以来,根据联合国统计数据表示,截至2018年,叙利亚境约有131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救助,其中包括600万儿童。庞大的人道救助需求、严重程度和复杂性已然超出叙利亚本国的应对能力。
材料二:由于欧洲邻近的地理位置以及发达的社会经济水平,使得叙利亚难民铤而走险寻找各种入欧路径,叙利亚难民的大量外流不仅对本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对周边邻国甚至是整个欧洲也造成了剧烈冲击,叙利亚难民危机已经成为了当今国际社会亟待解决的全球问题。
设计意图:教师给出相关文字和图示材料,引导学生从叙利亚本国和欧洲两个维度思考叙利亚难民外流所产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会用综合思维分析事物内在联系,从而建立起地理学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之间的关系。
(三)如何应对难民危机
【活动四】根据材料结合已有知识,在应对中东难民危机问题上,谈谈自己的见解。
材料一:全球化时代,国际社会中的每个成员,无论是国家行为体,还是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等非国家行为体,都负有一定的国际责任和义务。
材料二:由于难民没有签证,不能通过合法途径入欧,因此只能求助于国际人口走私组织,非法偷渡不仅使得难民损失了财产,而且造成了大量的伤亡。
材料三:根据约旦计划和国际合作部最新数据,截至2020年11月5日,约旦叙利亚难民危机的国家应对计划(JRP)获得了6.89亿的援款,占所需资金的30.6%。
设计意图:活动4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设计,教师给出相关材料帮助学生搭建脚手架,给学生思考留有余地同时又降低了难度。学生可以联系自己平时生活中所关注到的一些国际新闻热点,旨在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增强社会责任感。
(四)关注我国在叙利亚难民危机中所作贡献
三、结语
本节活动教学案例利用国际社会话题将课本知识与生活知识结合起来,围绕主题活动展开,采用问题式情境教学法,将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贯穿在整节课堂教学活动中,充分展现了地理学科的独特视角和育人价值。由于本次活动设计内容安排较多,对教师的课堂把控能力要求较高,建议教师在课前将相关材料发至学生,让学生可以提前预习,了解相关背景知识,有助于课堂活动的顺利推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去.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李璐.叙利亚难民危机的多维原因与国际法对策[D].吉林大学,2019.
[3]崔丽慧.德育融入高中地理课堂的实践教学研究——以“亚马孙热带雨林燃烧”为例[J].教育观察,2020,9(11):59-60.
[4]刘益梅.欧洲难民危机的影响及其解决路径[J].山东社会科学,2016(02):136-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