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金叶
摘 要 农村金融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服务在农村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发展农村金融不仅有利于减轻农民的负担,增加农民的收入,缩小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差距,而且对新农村建设具有指导性意义。基于此,以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岔河镇玉林村为例,分析其金融服务现状及存在问题,研究影响农村金融需求的内外因素,进而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 农村金融;金融需求;金融服务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09.078
随着脱贫攻坚战取得胜利后,国家于2021年发布中央一号文件,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三农”问题作为党和国家关注的重点,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农业作为第一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同时其发展也有赖于经济的引领和振兴。经济与金融互利共生,当前,带动农村经济发展,贯彻乡村振兴战略逐渐成为金融机构服务“三农”的重要使命。
如东县玉林村位于江苏省东南部、长江三角洲北翼,受诸多因素的制约,经济基础相对比较薄弱,是当地金融机构的重点关注对象。通过实地访谈和调研获得一手资料,分析玉林村居民(包含种植户、养殖户及小微企业)在金融产品、知识技能等方面的需求,研究当前农村金融服务发展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前农村金融服务创新模式,给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1 农村金融发展理论基础及现状
国内外学者对农村金融发展问题早已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先后提出了农村信贷补贴论、农村金融市场理论、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等理论内容。
20世纪80年代以前,农业信贷补贴理论在农村金融理论界一直处于主流地位。该理论认为,农业生产风险比较高,导致农民收入的变化幅度大;农业的生产周期很长,影响了金融机构的资金投入,因而强调政府在其中发挥作用。政府通过再分配将资金转移到农村农业上,旨在促进资源有效配置。但实践证明,低息贷款的主要受益人并不是真正需要金融资金支持的农村农户,极有可能是富有的农民。
20世纪80年代以后,信贷补贴论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逐渐被农村金融市场理论所取代。该理论依赖市场机制,排斥政府干预措施,与当代的金融主流需求相符,至今仍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为实现农村资金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平衡,政府必须减少对农村金融市场的干预,允许市场通过自身调节来控制农产品的价格波动,鼓励农村内部的金融中介来充当买方或卖方,以达到平衡资金供求和利率市场化的目的。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金融学者们开始意识到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市场是一个不完全竞争的市场,市场调节机制不是万能的,也会出现失灵的情形,继而提出了不完全竞争市场论。该观点认为,为了弥补市场的缺失部分,缓解信息不对称和降低交易成本,政府的干预也必不可少。
近年来,许多金融学者从金融服务需求角度开展了一系列研究与讨论。张杰提出构建农村金融内生体制来满足金融需求者的现实要求[1];王春辉认为,农户对金融问题的认识不足和对资金的有效需求不足影响了农村金融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2];袁小輝认为完善农村资本市场能有效提升农业主体直接融资比例[3]。
2 农村金融服务需求相关概念
2.1 农村金融服务需求的定义
农村金融服务需求是指农村用户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包括存款、贷款、汇兑、票据承兑、支付结算、抵押担保、信用评级、农产品期货、农业保险和支付清算等多种需求[4]。
2.2 农村金融服务需求的主要特征
1)季节性和复杂性。农业生产受到了季节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产量和收入并不稳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自然环境因素具有偶然性,因此分析起来较为复杂,不稳定。
2)低收益和高风险。农业产品往往是技术含量不高的初级产品,产品所含附加价值极低,生产过程又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高风险,低收益。
3)差异性和层次性。受到不同地区自然资源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大不相同,因此农民的收入水平和收入来源渠道也有区别,这导致了金融需求的差异性和层次性。
3 玉林村金融服务需求分析
3.1 现状调查
3.1.1 当地经济和人口状况
玉林村全村共有12个村民小组,总农户823户,在册户籍人口2 405人。其中35.4%为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老龄化水平较高,并且人员大多通过农业生产与畜禽养殖获取生活来源,发展缺乏后劲。
作为经济薄弱村,村营收入主要来源渠道为鱼塘发包、企业土地流转服务费,近年村营收入基本保持在2.6万元左右,村营收入考核连续位于全镇落后位置。因加强新农村建设,做渠修路等,该村已负债40余万元。
村级基层设施建设方面,2020年县镇为村规划实施硬质水泥路2.55 km,预计投入50万元。村营收入方面,县镇将玉林村列入全县14家经济薄弱村之一,市县扶持300万元用于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将为村级增加村营收入15万元。项目建设方面,在发展规模农业方面,目前已流转土地46.67 hm2,预计年销售收入180万元的粮食烘干加工企业已建设运行,效益良好。下一步规划盘活村部附近公用荒地,建设公有厂房,以供租赁并吸引务工人员返乡,进一步加大土地流转和项目农业服务力度,力争用好用透土地资源,实实在在地增加村营收入,减轻农村劳动力负担。
3.1.2 当地产业发展情况和特色
玉林村基础产业薄弱,全村以传统农业和养殖业为主,工业经济十分薄弱,仅有3家小微企业(宏强包装、亚华玻纤、海欣纤锭),全村规模养鸡24户,规模养猪5家。玉林村仍属典型的小农经济,模式单一,盈利微薄,加之人口结构老龄化严重,且多外出务工,发展缺乏后劲。
3.1.3 政府治理和公共服务情况
由于地处偏僻,玉林村村民仍是小农经济的思维,村两委在带领、帮助群众致富上理念相对滞后,结构调整不快,致富项目不多。
3.1.4 信息化现状
玉林村的村民使用的通讯工具相对比较落后,由于老龄化现象加剧和村民生活水平低下,人们使用的是价格便宜的老人机或者是子女闲置的手机,大多都不具备上网功能,甚至村里还有一部分人根本没有手机。村民与网络之间的联系基本被切断,仅能通过电视、广播接触到外界。
3.2 玉林村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
3.2.1 信贷支持“三农”方面存在的问题
玉林村的种植户、养殖户经营规模偏小,经营模式不正规,缺乏必要的抵质押担保,还款能力不足,加之当地农村金融环境建设基础不牢、社会信用环境不理想,金融机构与种植户、养殖户之间难以搭建起行之有效的沟通桥梁和纽带,个人贷款存在违约率高、风险较大的明显特点。
金融机构目前的信贷政策主要还是基于“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这三个主基调确定的,贷款准入门槛相对较高,而且农业种植的利润较低,种植收益可能低于贷款利息,这导致了大部分有借贷款需求的村民或小微企业无法借到银行贷款,造成其“贷款难”与银行“难贷款”的尴尬局面,融资渠道日益变窄,融资困难。
3.2.2 个人金融基础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
玉林村的地理位置“四不靠”,位于如东县岔河镇、丰利镇、洋口镇、河口镇的交界处,距离上述四个镇区都有10 km以上的路程,当地常住人口中近一半为60周岁以上老年人和婴幼儿。调查得知,玉林村的个人金融基础服务的供求现状不乐观,距离玉林村最近的古坝农商银行路程6 km左右,玉林村当地又达不到银行布放ATM机的要求和条件,主要的个人金融服务需求就是存取款且金额较小,主要用于日常生活开支,导致金融机构提供的个人金融基础服务的覆盖度、广度、深度不够。
3.2.3 个人知识技能方面存在的问题
玉林村村民普遍文化程度不高且常住人口中老人、小孩居多,主动接受知识和技能的意识不强,因此大多数农民无法接触到最新的农业技术,依旧使用落后的工具,导致玉林村经济产业结构不合理。
3.3 玉林村金融服务需求
信贷支持方面,降低贷款准入门槛,放宽和增加担保方式,对贷款利率实行优惠,还款方式灵活。个人金融服务方面,设立村口银行,方便村民存取款;定期提供上门服务。个人知识技能方面,提供金融知识普及、实用农业种植技术培训。
4 玉林村金融发展的对策
4.1 政府加大资金和政策扶持
根据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政府可以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来促进农村金融的健康发展。各地区应当结合实际情况设立相应的产业扶持基金和风险补偿基金,尽可能量化财政补贴资金,鼓励农户以入股的方式参与到农村生产经营活动中,从而获得更多收益,减轻资金压力。例如,政府可以引入龙头企业,与地区农民合作社合作,将农村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作为培育对象,形成农业联合体,确保广大农民真正共享农业产业一体化的增值效益。
4.2 推进农村金融服务机构多元化发展
建立商业性金融机构、合作性金融机构、政策性金融机构和其他金融机构之间合作互补的创新型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推动农村金融广覆盖、多层次、可持续发展。农村信贷客户收入缺乏稳定性,抗风险能力弱,完善存款保障制度,更有利于提高商业银行在广大农户心中的信誉,增强存款人与银行之间的黏性。
4.3 建立特殊的风险管理机制和灵活的利率定价机制
服务于农村和农户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要具备其特殊的风险管理和利率定价机制。采取激励机制,对信用度高的借款人提供更多的借款优惠。农业农村贷款多数为小额信贷,由于交易成本较高,其风险往往也比较高,利率水平也居高不下,合理的利率是决定农村金融能否长远发展的关键。因而,小额贷款组织决定是否放贷和贷款的可发放程度需依据借款人的履约情况和償债能力。
5 金融机构在玉林村的具体实践措施
5.1 提供信贷支持,加大利率优惠力度
充分发挥银行小微快贷、个人贷款的产品优势。建议引入政府增信机制,采用银行帮扶与政府支持两结合的模式,来缓解村民与小微企业抵押难、担保难的问题,同时发挥村委的领导和组织作用,让其参与银行的贷款调查与监督作用,解决农村地区获取信息不及时、不充分的难题。这种操作模式保证了农业生产者在融资途中的可持续性,同时加大了利率的优惠力度,尝试让农村新用户进行小额贷款,增加灵活性的同时也发挥了金融在帮扶工作中的杠杆效用。这不仅提高了对玉林村村民们的服务水平与质量,还能够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带来规模收益[5]。
5.2 运用金融科技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玉林村存在生产规模小、经营不规范、资金需求大、缺乏抵质押物等问题,而玉林村又地处偏僻,银行金融服务风险大、成本高,给银行带来了诸多困难和挑战。而通过技术创新的方法有助于解决以上问题,商业银行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减少服务成本,缩短服务流程,实现了金融资源的可持续发展[6]。1)便利服务渠道,加大对裕农通驻村服务点的支持和保障,为村民提供优质、便捷的个人金融基础服务。2)简化贷款作业流程,借助村两委的信息资源,引入数字技术,推行移动展业,大大提高办理业务的效率,防止资源浪费。
5.3 普及金融知识,提供农业种植技术培训
金融机构的专业人员组成讲师团为玉林村民提供多层次、多形式金融知识普及和实用知识培训,重点加强对玉林村村干部及种植户、养殖户的培训力度。组织部门内涉及农、林、畜牧、渔、水利等专业的员工,运用社会关系和资源,邀请相关职能部门的专业人员组成公益活动志愿服务队,提供专业知识和技术上门服务,进行专门培训和技术指导。采用“银行+能人带动+产业引领”的模式,发掘和培养人才,鼓励村干部、党员、种植大户成为致富之路的领头人。通过创办合作组织、专业协会的方法,为村民提供优良品种、种植技术与市场销售指导等一系列服务。
6 结语
通过对玉林村的调查研究发现,当前农村金融在信贷支持、个人金融基础服务和个人知识技能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国家应大力推进农村金融服务机构多元化发展,完善存款保护制度;政府应通过提供资金和政策扶持,推进农业产业一体化;金融机构也应建立起特殊的风险管理机制和灵活的利率定价机制。长此以往,必将推动农业农村实现跨越发展,最终达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张杰.中国农村金融制度:结构、变迁与政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22.
[2] 王春辉.农村金融服务模式创新发展策略研究[J].农业经济,2019(11):106-107.
[3] 袁小辉.基于金融需求视角分析农业贷款的常见问题和改进措施[J].商讯,2021(12):79-80.
[4] 陈宬旭.农村金融创新服务乡村振兴的路径及对策[J].普洱学院学报,2020,36(05):15-17.
[5] 卢钦.中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重构[D].保定:河北大学,2010.
[6] 李晓辉.互联网金融视角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模式创新[J].农业与技术,2021,41(03):156-158.
(责任编辑:刘 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