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学冰
摘 要 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必须重视林业的积极作用。森林系统可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对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有积极帮助。为了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需尽可能提高林木培育质量,保证林业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在此过程中,需对当前林业栽培技术进行分析,尽可能提高林业培育技术,同时要重视病虫害防治工作,这样才能促进林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基于此,主要探讨了林业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
关键词 林业;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763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09.039
1 林业栽培技术要点
为了提高我国林业建设水平,需要重视林业栽培技术的优化和改进,尽可能提高林木成活率,保证林木资源质量,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林业经济发展。
1.1 严格考察林木栽种地地理环境
为了尽可能提高树木成活率,在树木栽种前要做好有效的准备工作。栽种前,需要对当地的地理环境、土壤条件等进行综合分析,并选择与当地气候环境、地理环境、土壤条件等相适应的树木种类。树木栽种过程中需考虑树木的生长习性,不同树木对光照、土壤以及水源条件的要求均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栽种前必须做好有效的调研工作,了解当地的地理环境以及树木的生长习性,选择合适的树种,确定合适的树木数量,保证树木的生长状态良好,提高树木成活率。
1.2 开展有效的灌溉管理工作
树木栽种一般会选择春季,因为春季土壤相对干燥,树木根部水分较少,栽种过程中可有效避免出现树根腐烂的问题,有利于提高树木移植成活率。树木移植完成后可以浇适量的水,禁止浇水过多,否则树根易腐烂。浇水过程中,需对土壤湿润度进行观察,保证土壤湿润即可,且要查看土壤是否铺平压实,必须保证土壤与树根紧密接触,如此才能有效提升树木成活率。
1.3 开展有效的施肥管理
为了保证树木的生长状态良好,提高树木抵抗病虫害的能力,需要定期进行施肥,保证土壤肥力。树木栽种后,要根据树木的生长习性定期施肥,以便为树木的生长提供必需的养分。树木栽种前,利用有效的育苗技术进行集中培养,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树木成活率。集中培育,需保证种植密度的合理性,特别是在面积较小、幼苗较多的情况下,要防止密度过大或者过小而对育苗生长状态产生不利影响。在苗木培育区域,可利用系统化管理方式,保证肥料供应、水分供应等工作的合理性,通过统一供应确保林业苗木健康生长。除此之外,苗木移栽过程中,要尽可能确保培育环境与栽种环境的一致性,防止环境差异较大而导致苗木死亡。
1.4 培苗技术
培苗技术简单方便,且操作过程较易,在林业栽培过程中的应用较为广泛。但需要注意的是,該技术应用过程中户外性相对较强,必须对户外环境进行合理选择,选择优良的区域开展栽培。有利的自然环境可以帮助幼苗生长,且有利于改善幼苗的成活质量。此外,培苗技术属于露天作业,因此需对栽培时间进行科学确定,不同的树种及幼苗对土地的适应性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在培苗技术应用中必须对栽种时间进行充分考虑,以保证幼苗的生长状态及成活率[1]。
2 林业病虫害防治措施
2.1 构建病虫害预测体系
开展有效的病虫害预测工作是保证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质量的重要基础。在林业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必须重视病虫害监测工作,要对所有的林业资源进行全面调查,才能准确掌握林业病虫害的具体出现区域,并对病虫害区域进行专人调查,及时发现与确定病虫害种类,然后采取有效措施消除病虫害。在监测过程中,林业管理部门需要了解病虫害类型以及具体的危害,分析病虫害集中暴发的时期与区域,寻找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从而制定科学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方案。除此之外,还要构建病虫害防治监测平台,对林业区域进行监管,防止存在监管漏洞,提升林业病虫害防治水平;要促进林业病虫害防治体系的完善发展,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对防治经验进行总结和分析,利用科学合理的措施确保防治体系的全面性;要开展协调的监测、调查以及防治工作,做好病虫害防治宣传及人才培养工作,构建病虫害防治监测机制,确保林业病虫害防治体系能够充分发挥作用[2]。
2.2 有效应用先进病虫害防治技术
一般情况下,林业病虫害防治过程中,病虫害预测工作的涉及范围较广,病虫害具有一定的突发性,因此需对病虫害进行长期监测,这样能够及时发现病虫害的扩散苗头,并有效遏制,防止病虫害大面积暴发而对更多的林木生长产生不利影响。林业管理部门需对病虫害的具体发展状态进行定期调查,利用林业资源以及气候条件等开展有效的预防工作;还要利用天敌与引诱剂等方式对病虫害进行有效控制,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病虫害防治过程中,还要尽可能提高防治技术的科技水平,可利用现代化科技对森林资源进行动态监控。在病虫害早期预防时,也可对先进技术进行充分应用,以保证病虫害防治工作能够落到实处。
2.3 重视病虫害预防宣传
为了提高林业发展过程中病虫害防治水平,需要开展有效的病虫害防治宣传教育工作。林业管理部门可以利用宣传车、电视、新媒体等方式宣传林业病虫害的具体危害,使人们能够认识到病虫害对阻碍林业发展的不利影响,使社会群众能够配合相关部门开展有效的病虫害防治工作。与此同时,要鼓励全民参与到林木病虫害防治工作中,特别要加强对林农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林农林木病虫害预防意识与能力。一旦发现病虫害,确保林农可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防止病虫害大范围扩散[3]。此外,各级领导要提高对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关注度,加大林业部门对病虫害防治的投入力度,从而营造良好的病虫害防治氛围,提升林木种植水平。
2.4 提高树木养护水平
林木生长状态一定程度上与病虫害的发生存在联系,生长状态较好的树木发生病虫害的概率较低。因此,需要重视对林木的养护管理工作,对生长速度较慢的树木需开展有效的水肥管理,做到及时松土、除草,以利于降低树木病虫害发生概率,提高树木抗病虫害能力。秋冬季节需根据树木实际情况修剪枝叶,及时去除染病树木枝条,确保树木能够均匀吸收养分,提高树木抵抗病虫害的能力,防止病虫害不断繁衍而增加其危害性[4]。
2.5 科学选择防治技术
林业病虫害防治过程中,需要对不同的病虫害防治措施进行科学应用。目前,比较常用的林业病虫害防治管理措施主要包括3种。
1)化学防治技术。在病虫害预防治理过程中,化学防治技术是比较常见的病虫害防治方法。种植人员可以对未感染或者已经感染的树木喷洒农药,消灭和预防病虫害。这种病虫害防治技术效果比较突出,且操作简单,可以在短期内生效。但并不适合长期应用,主要是因为化学药剂喷洒后会污染土壤环境。在树干表面涂抹农药虽然有利于减少土壤内部的药物残留,但人力资源投入成本较大,只适合在小范围林业种植过程中进行应用。一般情况下,在大范围且有严重病虫害灾害时,可对化学手段进行有效应用。
2)物理隔离技术。物理隔离技术是比较安全的病虫害防治技术,与化学防治技术相比,物理隔离技术的安全性更高,主要是因为化学药剂使用过程中会对植物的生长情况产生不利影响,且病虫害的免疫能力会不断增加。因此,种植人员需对物理隔离手段进行充分应用,开展病虫害预防工作。对已经出现虫害的树木,可以利用隔离措施防止病虫害成片蔓延,以免对其他林木造成严重破坏。除此之外,在物理隔离技术应用中可以利用生物多样性的方式提高森林抵抗病虫害的能力。在对林木进行种植时,可以将受外界影响較小、抵抗能力较强的树木种植在外侧,以有效降低病虫害的入侵风险。
3)可以利用天敌等生物防治措施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林区作为生态系统,其内部存在多种生物,可以利用不同物种之间的牵制效果达到病虫害防治的目的。技术人员选取病虫害样本后,可以研究物种天敌,在林区范围内投放物种天敌,在增加林区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同时,可利用生物链对虫害进行有效遏制[5]。
3 结语
在林业发展过程中,为了提升林业建设水平,必须重视林业种植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有效应用,要提升林业环境建设水平,优化生产环境,进而提升林业经济发展水平。林木种植时,需要对种植方法进行科学选择与合理利用,以确保林木栽培技术的有效性,充分发挥林木栽培技术的应用价值。与此同时,要确保林木能够健康生长,以提升我国林业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炜琨.林业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J].新农村(黑龙江),2018(08):180.
[2] 王莉.林业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管理措施[J].花卉,2020(02):262-263.
[3] 周春林.林业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管理措施[J].种子科技,2020,38(21):93-94.
[4] 谢中元.林业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探究[J].南方农业,2020,14(14):78.
[5] 何利红.林业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研究,2020,26(12):77-78.
(责任编辑:赵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