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省“打赌” 保护黄河

2021-07-28 20:34
华声文萃 2021年7期
关键词:断面流域补偿

近日,山东省政府与河南省政府签了个协议,这是一份黄河流域豫鲁段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是协议,但也像是两省打了个赌。不少网友把这份涉及真金白银的两省协议称为现实版“鲁豫有约”。

上下游“干架”为哪般

山东与河南是黄河流域相邻的两个省份,河南在相对上游,山东在相对下游。此前,为了黄河水,两省没少“打过架”。

20世纪90年代起,黄河流域水质不断恶化,主要支流几乎均遭严重污染,干流总体中度污染。作为相对下游省份,河南和山东深受其害。一方面,谁都不愿意喝别人的“洗脚水”;另一方面,两省自己也有排污需求。上游来水都是黑水、臭水了,如果下游再排,河水可真就没法用了。

为解决这种问题,在各省市区的重要河流交界断面上,国家设立了“在线水质监控系统”,对每个断面设定考核目标。其要求是,无论上一个断面的实际来水是什么状况,下一个断面的水质都得达到考核要求;省市区内部的小断面也执行这套考核方法,层层压实责任。

考核的好处是明确责任方。但在实际操作中,万一上游断面“不讲武德”,或一些自然因素导致上游来水超标,这时再让下游河段全部承担治理责任,对下游来说就真的有点委屈。

久而久之,上游觉得完成考核任务就是最大目标,缺乏额外动力提升水质。

生态保护 协议护航

在这样的情况下,“流域间生态补偿”的做法,逐渐受到各地认可和欢迎。

比如此次“鲁豫有约”。协议规定,如果两省交界的“刘庄园控断面”水质,能全年平均達到III类标准,两省互不补偿,这是国家规定的考核责任;如果水质在III类基础上每改善一个水质类别,比如河南给山东的水,若能从III类“能游泳的水”改善为II类“能喝的水”,山东要给河南6000万元补偿金;反之,若水质在III类基础上恶化一个水质类别,河南就要给山东6000万元补偿金。

协议的好处是,上下游同等责任,而且不能仅是及格。山东得了坏水,河南要做出经济补偿;河南给了好水,也会获得相应回报。这样双方都有动力提升水质。鲁豫虽订首约,倒也不是首创。

全国第一个省际流域生态补偿案例出现在2012年。水的味道“有点甜”的(下转第34页)(上接第32页)新安江发源于安徽黄山,流入浙江杭州千岛湖。为保护饮用水,浙江人想了很多办法,在千岛湖治理上做了很多文章。但上游来水水质不稳定,非常影响治理效果。

经多年协商,在有关部门支持和撮合下,浙江和安徽达成协议:2012年起,中央每年提供财政资金3亿元,帮安徽进行产业升级和污染治理;安徽和浙江各准备1亿元,安徽出水达标,钱是安徽的;出水不达标,浙江把钱拿走。

有了生态补偿资金支持,黄山市大刀阔斧进行产能升级改革,告别高污染产业,全力打造生态旅游品牌;完善污水处理管网设施,连偏远的小山村都逐步落实了配套设施。

到现在,黄山来水水质稳定,千岛湖水始终清甜,新安江上下游生态产业合作不断加深,游客登览黄山后可顺江而下,悦享一湖碧水。

此后,福建和广东的汀江—韩江流域、广西和广东的九洲江流域、江西和广东的东江流域,还有河北与北京的潮白河流域、重庆与湖南的酉水流域、云贵川三省的赤水河流域等,都相继签订了生态补偿协议,就断面水质打起了赌。

可以说,此次“鲁豫有约”,是河南山东两省就“黄河大治理”交上的答卷。协议首次针对大型河流干流断面做起文章,对黄河流域整体生态保护有重要意义。

在业内人士看来,尽管流域生态补偿在落实细节上仍有很多地方需完善,但确实是个明晰责任、压实任务的好办法。

经济激励是一方面,荣誉激励也很重要。有了协议,不仅负责相关工作的领导干部需要面对“达标不达标”的荣辱,而且知道了省际间协议的老百姓也多少会有一种“不能输给对方”的自觉。

(综合澎湃新闻、《河南日报》)

猜你喜欢
断面流域补偿
区域联动护流域
超大断面隧道初期支护承载力学特性及形变研究
茂名市开展全面攻坚劣Ⅴ类国考断面行动!
PWM的死区补偿技术
建构流域跨界水环境污染协作治理机制
称“子流域”,还是称“亚流域”?
基于电气分区的输电断面及其自动发现
无功补偿装置在10kV馈线中的应用与研究
农村土地征收删除补偿上限
我国行政补偿立法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