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小红 陈戈婷 谢国珍 杜惠娟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禅城医院供应室,广东 528061
妇科窥阴器械是主要应用于阴道、宫颈等部位妇科检查必备器械,在辅助妇科炎症性疾病、肿瘤、畸形等观察诊断、治疗中应用广泛[1]。妇科窥阴器械作为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之一,往往会直接接触患者阴道黏液、血液等,若不能彻底清洗干净则会影响灭菌质量,增加器械使用风险,不利于医院感染的控制[2-3]。妇科窥阴器械主要包括手柄、器械嘴两叶及连接两叶的螺钉,手柄、两叶清洗相对容易,螺钉处作为清洗死角极易发生污迹、血迹清洗不彻底的情况,是器械清洗工作中较突出的问题。品管圈活动是一种质量控制模式,可通过一定活动程序发现、解决工作方面的问题,提升工作质量[4-5]。基于此,本研究在妇科窥阴器械清洗工作中开展品管圈活动,旨在探讨其对器械清洗质量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7月至12月期间进行清洗的窥阴器械869件为对照组,另选择2019年1月至6月实施品管圈活动期间进行清洗的窥阴器械965件为观察组。开展活动前后原有工作人员未发生变动;所有进行清洗的器械均符合标准;参与研究的器械均为相同材质。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进行回收、分类、登记、冲洗、全自动清洗消毒器清洗、检查、包装、灭菌保存、核对派发等。研究组在此流程上增加器械的预处理,并在妇科窥阴器械清洗工作中开展品管圈活动。(1)组圈。以科内护士长为圈长,副主任护师为秘书,3名护师及2名专业工人为成员;圈长负责主题拟定、活动目标、计划等的制定及人员管理;秘书负责会议及相关资料数据记录,协助圈长完成工作;成员则负责资料收集,根据安排执行相关对策等。(2)选定活动主题。以护士重视度、急迫性、可行性、圈员能力等为标准确定活动主题,发现提高窥阴器械清洗合格率是目前最急需改进的项目。(3)现状调查。收集、整理2018年7月至12月器械清洗的合格数据,发现妇科窥阴清洗合格率最低,仅为90.91%,不合格的79件主要为螺钉、器械嘴部及手柄等处污迹、血迹、锈迹清洗不彻底,具有较高的质量管理需求。(4)设定目标值。目标值=现状值-(现状值×改善重点×圈员能力),最终得到改善目标为将器械清洗不合格降低至24件。(5)数据收集整理。针对圈会后数据收集情况进行检查、补充,采用柏拉图直观反映窥阴器清洗的不足(图1)。(6)分析原因。对器械清洗不合格原因进行调查,通过鱼骨图分析导致窥阴器清洗不彻底的真正原因(图2),发现洗涤区人员培训和监管不到位、人力不足、未执行器械最少化拆卸刷洗、洗涤区环境枯燥。(7)制定对策:①加强器械清洗培训;②调入洗涤区组长每日参与洗涤;③完善清洗流程,购进新的清洗工具;④了解工作需求,改善清洗区环境。(8)组织实施:①清洗组组长每天参与洗涤区工作,随时予以监管并指导、落实相关操作培训,提升清洗员的工作能力;②增加复用器械预处理流程:原流程为分类-初步冲洗-拆卸-全自动清洗消毒器清洗,改为分类-初步冲洗-拆卸-手工泡酶刷洗-全自动清洗消毒器清洗;③购买专用器械清洗刷,将百洁布刷洗更换为清洗刷刷洗,减少死角污物残留;④与该区工人沟通,了解其需求,予以每个月2 d休假;工作区域播放轻音乐,缓解其高强度工作导致的压力。(9)效果检查:清洗组组长每月进行清洗情况质控反馈,圈长抽查清洗流程落实情况;每日评估器械污染度,对不能除锈器械申请更换;定期了解清洗员对措施改善后的满意度。(10)资料总结:小组对评价反馈结果进行分析、讨论,总结各措施的优点,将其与实施管理活动前的器械清洗情况进行比较,器械清洗不合格件数降低至21件,明显提高窥阴器清洗质量,完成目标,但合格率未达到100%,临床计划进一步提高器械清洗质量,使工作流程更加合理化。
图1 品管圈管理前的柏拉图
图2 真因分析及真因确认鱼骨图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清洗操作情况及器械清洗合格率。(1)记录工作期间操作欠规范、未进行器械拆卸、未严格遵照操作流程的操作不当发生率。(2)器械清洗质量质控检查记录:①日常检查采用肉眼或放大镜观察法进行检查,器械表面、螺丝连接等处光洁,无污迹、血迹、锈迹等为合格;②应用低纤维絮白色巾擦拭窥阴器械各处,擦布粘有杂质或污物则为不合格,不变色为合格;③在窥阴器械螺钉衔接等关节处滴灭菌注射用水,在滴水10 s后应用试纸蘸取水滴,试纸为黄色则无血迹残留,为合格;④将棉签用专用增湿剂浸湿,在窥阴器械各处进行涂擦采样,完成后放入蛋白残留测试棒内振动,之后放入37℃培养器中进行培养;检查结果显示为绿色则表示无蛋白残留,清洗合格。
表1 两组窥阴器械清洗操作情况比较[件(%)]
表2 两组窥阴器械清洗情况比较[件(%)]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分析软件,以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窥阴器械清洗操作情况比较 观察组器械清洗操作不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138,P<0.001),见表1。
2.2 两组窥阴器械清洗情况比较 观察组器械清洗合格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408,P<0.001),见表2。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具有一套规范的工作流程,不同器械清洗均有对应要求,在保障可复用医疗器械安全使用中至关重要[6-8]。窥阴器械作为妇科常用器械,使用较为频繁,在实际清洗工作过程中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必须进行质量管理提升。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妇科窥阴器清洗操作不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清洗合格率高于对照组。表明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在提升妇科窥阴器械清洗质量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品管圈活动是以提升工作质量为目的的质量控制方法,根据具体的工作特点,将质量管理与人员管理、环节控制相结合,促使工作质量整体性提升[9-10]。本研究在妇科窥阴器械清洗工作中开展品管圈活动,通过现状调查发现器械清洗不合格与洗涤区人员培训和监管不到位、人力不足及器械预处理不足等有关,据此安排洗涤区组长每日参与洗涤区的工作,并随时予以监管及培训,改进清洗流程等措施,使复用器械清洗合格率得到全面提升。
品管圈活动在开展时需进行组圈,团队合理分工,完成数据资料收集、目标及策略制定、管理方案的实施等。在工作配合过程中,提升整个团队合作能力及问题解决能力。
综上所述,开展提高妇科窥阴器械清洗质量品管圈活动,能够提高器械清洗操作规范性,提升妇科窥阴器械清洗合格率,有利于保障器械的使用安全,同时全面提升团队合作及处理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