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传奇,熊 炀,胡小康,戴洪泉,王义平,胡丽平,曾美华
(赣南树木园,江西 赣州341212)
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Hope)又名松墨天牛、松天牛,是松属植物的主要蛀干害虫,也是松材线虫病的传播媒介昆虫[1-3]。松材线虫病入侵我国30多年来已经累计致死松树达数十亿株,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上千亿元,至2020年,已先后在我国18省(直辖市)发生。为及时掌握赣南地区松褐天牛危害程度,于2020年用APF-I持久型松褐天牛高效诱剂与F8增强型2种松褐天牛引诱剂,在赣南树木园进行不同引诱剂、悬挂位置、坡向等对比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宜的引诱剂类型及松褐天牛诱捕器最佳的悬挂方法,为监测赣南地区松褐天牛的发生规律与危害提供科学依据。
试验区设在江西省阳明湖国家森林公园核心区赣南树木园(25°50′-25°51′N,114°02′-114°04′E),东南面被湖水环绕,西北面以高山岭脊为界,总面积828.5 hm2,其中林地面积579.4 hm2。地势东南低,西北高。园内分布有12个大小不等的岛屿或半岛,属水库库滨的半岛和岛屿地貌。现存优势树种林分类型以阔叶、针阔、针叶混交林为主,其次为马尾松、杉木、油茶、阔叶纯林及毛竹林。其中松属植物主要是天然起源的马尾松,大部分马尾松与阔叶树、杉木混交,试验区内马尾松树龄15~45 a,胸径14~50 cm,平均树高12 m,郁闭度0.65~0.9,海拔198~633 m,坡度25°~40°。林下植被主要有芒萁(Dicranopteris pedata)、轮叶蒲桃(Syzygium grijsii)等。据调查,试验区从2015年开始出现松材线虫病导致马尾松枯死现象,每年冬季开展疫木清理工作。
本次试验选用2种引诱剂分别是福建辰康农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APF-1持久增强型引诱剂,与杭州费洛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F8增强型引诱剂。诱捕器使用福建辰康农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ZM-60型诱捕器。
利用无人机拍摄结合线路踏查的方法对全园马尾松林分发病情况进行摸底调查,根据疫情侵染路径及发生密度,选择试验林地。
2.2.1 不同引诱剂诱捕效果对比试验
设2个处理,即APF-1持久增强型引诱剂和F8增强型引诱剂,使用ZM-60型诱捕器,诱捕器悬挂地点相距150 m,悬挂高度(集虫桶离地面)为3~5 m,3月底前完成诱捕器悬挂工作,选择立地条件相对一致林地做20个重复。
2.2.2 不同海拔高度虫情发生情况监测
在试验林地海拔高度200~450 m,海拔高度每升高50 m做5个重复,共25个重复;引诱剂统一使用APF-1持久增强型,其他方法同上。
2.2.3 不同坡向诱捕松褐天牛效果对比
选择东坡、南坡、北坡等7个坡位,分别做5个重复,共35个重复;其他方法同上。
2.2.4 不同悬挂位置对松褐天牛诱捕效果对比
根据试验林地特征,选择防火线、水域周边、林缘、山脊4个有代表性的诱捕器悬挂位置,分别做5个重复,共20个重复;其他方法同上。
诱捕器观测从2020年4月9日至松褐天牛停止活动结束,观测间隔期为15 d左右,详细记录各个诱捕器引诱松褐天牛雌雄成虫、其它昆虫数量,清理诱捕器内杂物,50 d更换一次诱芯,同时做好诱捕器维护工作。
实验数据的整理和统计使用Excel 2019和SPSS 19.0进行。
由表1可知,2020年4-8月55套松褐天牛诱捕器共诱捕到4 446头虫体,其中松褐天牛2 434头占总数的55%,其它类昆虫2 012头占总数的45%,主要为叩头虫(Agriote lineatus)、蜂(Apoidea)、蝉(Cicadidae)等。此次监测试验共诱捕到松褐天牛2 434头,其中雌性成虫2 244头,占总量的92.2%,雄性成虫190头,占总数的7.8%[1-5]。试验地4月下旬-7月松褐天牛诱捕数量最多,为松褐天牛活动高峰期。监测试验结果表明:试验区内松褐天牛雌成虫比例较高,活动更密切[3-5]。
表1 诱捕松褐天牛情况一览表Tab.1 A list of trapping situation of Monochamus alternatus
由表2、表3可知,5月上旬和6月上旬松褐天牛虫口密度最大,活动最为频繁,各诱捕器诱捕的松褐天牛成虫数量最多,至8月份松褐天牛活动频率开始降低,8月5日观测到两种引诱剂对松褐天牛的诱捕数量出现滑坡式下降,8月下旬松褐天牛已停止活动[1-5]。APF-1型引诱剂诱捕数量高峰期为6月11日,诱捕松褐天牛数量达到了215头,平均每个诱捕器诱捕松褐天牛10.23头;F8增强型引诱剂诱捕数量高峰期为5月13日,诱捕松褐天牛数量达到了598头,平均每个诱捕器诱捕17.59头。实验结果表明,两种引诱剂对松褐天牛都有引诱效果,F8增强型引诱剂34套共捕1 749头,每套诱捕51.44头。APF-1型引诱剂21套共捕685头,每套诱捕32.61头。不同时间诱捕松褐天牛数量显著差异,可以说明试验区天牛羽化高峰期在5月上旬和6月上旬,两种引诱剂诱捕效果差异性不显著。
表2 两种引诱剂诱捕松褐天牛成虫平均数量/头Tab.2 Average number of adult M.alternatu s caught by two attractants in traps
表3 不同引诱剂诱捕效果分析Tab.3 Analysis of trapping effect of different attractants
由图1可知,两种引诱剂引诱雌性松褐天牛数量显著高于雄性松褐天牛,两种引诱剂共诱捕松褐天牛成虫2 434头,其中雌性2 244头,F8增强型诱捕1 643头,APF-1型诱捕601头。雄性190头,F8增强型诱捕106头,APF-1诱捕84头。两种引诱剂诱捕到的松褐天牛雌雄比差异明显,F8增强型的雌雄比为15.5(1643∶106),APF-1的雌雄比为7.15(601∶84)。
图1 不同引诱剂对松褐天牛雌雄比的影响Fig.1 The effect of two attractants on the male-to-female ratio of M.alternatus
由图2可知,两种引诱剂,在各自诱捕器中对叩头虫、蜂、蝉等其它昆虫,具有一定的引诱效果,但是效力很低,并且两种引诱剂对其它昆虫的引诱能力差异不明显。统计数据显示:在6月11日两种引诱剂对其它昆虫的平均引诱数量差异最大,APF-1为5.3头,F8增强型为2.6头,在8月5日2种引诱剂对其它昆虫的平均引诱数量差异最小,APF-1为2.9头,F8增强型为2.6头。
图2 两种引诱剂对其它昆虫引诱效果对比Fig.2 Comparison of attraction effect of two attractants on other insects
由图3可知,在本试验区内不同海拔对松褐天牛诱捕效果存在明显差异。在海拔高度为200~300 m诱捕松褐天牛数量最多。海拔高度为301~400 m松褐天牛诱捕数量明显下降;在海拔高度为401~450 m松褐天牛诱捕数量最少。试验结果表明:该试验区内海拔高度为200~300 m松褐天牛虫口密度最大,随着海拔的上升松褐天牛的诱捕数量开始逐渐减少,可能是低海拔生境更适宜松褐天牛进行各项生命活动[2-6]。
图3 不同海拔松褐天牛虫情发生情况Fig.3 Comparison of the effect of trapping M.alternatus at different altitudes
由图4可知,不同坡位松褐天牛及其它昆虫诱捕数量差异显著[3-10]。西南坡诱捕松褐天牛数量最多,东坡、北坡松褐天牛诱捕数量最少仅2头,占松褐天牛总诱捕数量(2 434头)的0.08%;南坡、东南坡、西南坡松褐天牛诱捕数量为2 149头诱捕效果最佳,占松褐天牛诱捕数量(2 434头)的89.5%;东北坡松褐天牛诱捕数量为135头,占松褐天牛诱捕数量(2 434头)的5.5%;全坡位松褐天牛诱捕数量为148头,占松褐天牛诱捕数量(2 434头)的6.1%。试验结果表明:坡向直接影响诱捕器的诱虫量,南坡与北坡差异显著,这可能与松褐天牛生活习性、不同坡向的活动及林间的分布有关。
图4 不同坡向诱捕松褐天牛对比Fig.4 Comparison of trapping M.alternatus in different slope directions
由图5可知,松褐天牛诱捕器在不同悬挂位置对松褐天牛诱捕效果存在显著差异[8-12]。山脊沿线挂设诱捕器引诱效果最佳,诱捕松褐天牛数量为1 152头,防火线挂设诱捕器引诱松褐天牛数量略低于山脊挂设诱捕器诱捕数量,诱捕松褐天牛数量为1 004头,林缘挂设诱捕器诱捕松褐天牛数量比山脊、防火线挂设诱捕器诱捕松褐天牛数量少,诱捕松褐天牛数量为262头,水域周边岛屿挂设诱捕器诱捕效果最差,诱捕松褐天牛数量为14头。
图5 不同悬挂位置对松褐天牛诱捕效果对比Fig.5 Different suspended position of M.alternatus trapping effect comparison chart
从松林发病规律和松褐天牛诱捕器监测情况可清晰的看出,试验区松材线虫病主要侵染路径方向是沿S548省道自东向西分布,沿赣南树木园东大门至柳坑子船舶航道由东北向西南。本试验结果表明:试验地2020年5月上旬和6月上旬松褐天牛诱捕数量最多,8月上旬出现滑坡式下降,8月下旬松褐天牛已停止活动。此次监测试验共诱捕到4 446头虫体,其中松褐天牛2 434头占总数的55%,其它类昆虫2 012头占总数的45%,主要为叩头虫、蜂、蝉等。此次监测试验共诱捕到松褐天牛2 434头,其中雌性成虫2 244头,占总量的92.2%,雄性成虫190头,占总数的7.8%,可以看出雌性松褐天牛数量显著高于雄性松褐天牛,可能是试验区内雌性松褐天牛密度更大,活动更为密切,结果与王宏勋、王军辉等在云南玉溪进行松褐天牛防治试验结果一致,试验区内松褐天牛雌天牛成虫比例较高,松褐天牛种群数量具有扩大的可能[2-5]。通过不同坡向和不同位置的结果,可以发现南坡、东南坡以及西南坡诱捕器诱捕数量较大,防火线和山脊的天牛也多,这一结果与李详康等2009年在广东黄埔使用“A-3型松褐天牛引诱剂”取得结果相似[3]。南坡和山脊温度都较高,所以很有可能是天牛喜欢高温。通过不同海拔虫情监测数据可知,当海拔高度为200~300 m松褐天牛虫口密度最大,随着海拔的上升松褐天牛的诱捕数量开始逐渐减少,可能是低海拔生境更适宜松褐天牛进行各项生命活动,该结果与张通权在云南昆明开展无公害防治技术研究结果相似[7]。
松褐天牛诱捕数量往往与引诱剂、诱捕器悬挂位置、海拔、坡向等因素有关[6-12]。为提升松褐天牛诱捕数量与监测效果,在确保诱捕器均匀布设的前提下,诱捕器悬挂应注意以下关键技术,一是诱捕器悬挂应选择松林的南坡、东南坡、西南坡等向阳面悬挂诱捕效果最佳,二是悬挂位置应选择林间空地和通风处,如山脊防火林带、山顶、林缘悬挂[3-9]。科学合理的悬挂诱捕器才能良好监测林间松褐天牛种群密集及活动规律也能降低松褐天牛种群密度[10-16]。后期可进一步研究悬挂诱捕器后松树松材线虫病的得病率缓解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