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窑青瓷中秘色瓷的工艺特征和现代探索

2021-07-28 11:22李婼妍张琼
流行色 2021年5期
关键词:瓷土秘色越窑

李婼妍 张琼

海南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海南 海口 570228

一、越窑“秘色瓷”的背景

越窑青瓷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但仍受人们的喜爱,它有着精巧的工艺和华丽的外表。青瓷外表透绿明亮,精品能和玉相媲美,所以越窑青瓷也成为贡奉朝廷的贡品之一。瓷器的制作工艺在经济快速发展下加速了前进的脚步,越窑青瓷追求瓷器表面似玉的工艺技术,也使得制瓷工艺技术不断提高。而以釉取胜的越窑便成为朝廷的专用瓷器。其中唐代的秘色瓷造型拘谨典雅、釉色均匀,以至于到今天,“秘色瓷”(如图1)都被称为陶瓷史上的精品。

图1 秘色瓷

秘色瓷在唐朝便成为瓷器中的珍稀品种,到五代时期也依然如此,由于工艺精湛,釉色柔美,被堪称越窑青瓷中的上乘之作。秘色瓷中的小件器物常采用支烧法,这种技法可以减少烧制时的裸露面积加大成功机率。由于其独特的秘制工艺和配方,烧出来的成色接近如玉一般温润透亮,有些结合金属制品装饰成型,效果更佳。宋人之所以会将窑厂生产的青瓷称为“秘色”,是因为“秘色”一词最早出于晚唐诗人陆龟蒙写《秘色越器》。在百科资料中查阅到了有关于“秘色瓷”的解释,“秘”由禾字旁和必字旁构成,禾指的是五谷粮食,必指的是隐蔽,两个字合起来便表示国家粮食库存数量是机密的意思。色指的是引药的配方,所以秘色的意思指的就是“保密的釉料配方”,秘色瓷的烧制配方是秘密配方,秘色瓷能够烧的精美绝伦也是出于这个原因。但不知从何起,这种技艺和秘色瓷一起消失了,从此便成为了一种神秘的背景,人们只能通过古人诗词中对他的描述和千百年传承下来的珍贵精品中追溯到秘色瓷的痕迹。

二、越窑秘色瓷的工艺特征

(一)工艺制作流程

在《古瓷之谜》书中提到,“秘色就是神奇之色,而且秘不是禾字旁的秘,是布艺旁,将秘念称碧。”秘不能直接表示神奇之色,而是更多地将它与碧玉的碧联系起来,突出秘色瓷的成色碧玉透亮。但如何才能提炼出如此神奇的色彩和效果呢?便要从制作瓷器的工艺流程中发现其独特的奥秘之处。

1.胎泥细腻:经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发现,制作秘色瓷的胎泥所用瓷土选料都比较精细,灰白、细腻,肉眼能见到的颗粒都十分均匀,没有气泡和杂质,这证明其炼泥过程复杂,工序繁琐。得到符合制作秘色瓷的胎泥大致需要经过六道工作程序。第一,去除杂泥,将准备好的瓷土挖出后将多余的杂质除去,得到纯净的瓷土;第二,搅拌均匀,在瓷土中加水,使瓷泥能够和水相互交融使得瓷泥颗粒能够更加均匀和细腻;第三,陈腐,把之前处理好的瓷泥加水陈腐,使得瓷土中的有机物溶解,瓷土更加的细腻柔软;第四,水洗过滤,第三步中的瓷泥用较细的铜丝网过滤,将陈腐的物质过滤出去,瓷泥便更加的有韧性且细腻;第五,炼泥,通过人工或机器不断地锤炼,使瓷土更加纯净均匀,这个步骤可以大大增加黏性和瓷器的可塑性、延展性;第六,存储的重要性,把锤炼出来的瓷泥制成瓷砖的形式,再在容器中加水。加水是为了保持瓷土的干湿程度,太干燥或太湿润都会影响拉胚的效果。六个步骤中每一步都是胎泥是否能成型的关键,经过六步工艺的精准打磨才能得到符合制作秘色瓷的瓷土。

2.成型严谨:凡是制作成功的秘色瓷,成型上都讲究器物的线条美。线条美不仅表现的造型上还注重在细节部位上。每个瓶的每个角都修接平整、光滑,各个面对称平直,上小下大,收缩萧条流畅挺骨。每个过程都极为重要,若器表修饰不正,就会造成烧制过程开裂、断裂等现象。而且圈足的成型工艺也很讲究,大多的圈足是与器物本身分段制作后再粘上去的,然后再加工修饰,所以最后出来的效果是看不到接痕的,线条很流利。

3.施釉晶润:在晚唐时期挖掘出来的越窑器物,大多青釉,色泽青翠,釉面晶润,如冰如玉。在五代北宋时期,秘色瓷的釉色多偏青绿和湖绿色,而决定由秘色瓷釉色多样的因素主要是由于其含铁量的高低、烧成温度和烧成气氛、釉的厚度以及釉的熔融状态。研究表明,釉色好的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是和秘色瓷使用了瓷质匣钵装烧工艺有关。这种工艺使得秘色瓷能在密封条件下烧成,冷却时很好的隔绝了空气使得二次氧化产生不了的影响。这也是釉色清纯、光色润泽的秘密。细腻的瓷泥,专业的修坯技术,施釉匀和,在烧制中使用泥点增大受热面积,这些都是秘色瓷关键成型的重要过程。也是秘色瓷被称之为越窑青瓷中工艺技术较好的一部分精品瓷的重中之重。

(二)装饰纹饰特点

参考大量的文献和资料,发现秘色瓷几乎都是以表面釉色均匀温和的效果为主,虽以素面的瓶身居多,但也不缺乏精美的带有纹饰效果。刻花、印花、堆贴等都是为秘色瓷增添艺术效果的手法,其中大部分以描绘狮子、鹦鹉、飞雁等吉祥如意之物来凸显瓷器的威严庄重感,题材广泛且现实。这些题材也都反映出了五代时期文化艺术舞台百花齐放、欣欣向荣的局面。

(三)烧制工艺精湛

秘色瓷的烧制工艺相较于一般的青瓷有着属于自身的独特性。一般的青瓷可以使用叠烧和陶匣钵装烧,而作为考察样本的秘色瓷几乎都是使用匣钵装烧的,而且对于匣钵工艺要求较高。在瓷器烧制的底部放上泥点,使瓷器与烧制器物的匣钵分隔开,充分扩大接触面积,受热均匀,所以泥点这个不经意的痕迹为考古学家们考察鉴定器物类型提供了有力的线索。

三、现代探索

(一)茶文化背景下的秘色瓷

有关于秘色瓷的来源说要追溯到唐代时期的饮茶文化,由于茶文化的盛行,因此也间接地促进了瓷业的发展。在陆羽的《茶经》中,对当地瓷器作为茶具的评价,是“越州上”。可以看出在茶文化盛行的背景下,青瓷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借茶色凸显秘色瓷如冰丝玉的轻透釉色美。

从唐代追溯到如今的茶文化,时间、历史背景、茶具的样式都有所改变,而饮茶的文化和风俗习惯却并没有随着秘色瓷的没落而消失。秘色瓷的出现和茶文化的盛行在唐代时期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如今的消费时代,要在紧跟潮流发展的时代下提取出适合茶文化与传统陶瓷文化相结合的新媒体传播方式,可以利用图片和视频等交互形式将茶文化的历史和精髓以视觉形象展示给大众。

(二)自然与人工的巧妙结合

制作秘色瓷不仅仅在制作的材料上要提炼出合适的泥料,师傅们要炼就出如此巧妙精湛的工艺需要的是长期钻研和打磨技术,一件成功的秘色瓷一定是在一位熟练的工匠手中诞生的。笔者在研究秘色瓷的过程中便发现,秘色瓷在被称之为“千峰翠色”的背后,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和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奥秘,古人不断钻研出的丰硕成果,也代表着伟大的工匠精神。自然与人工的结合二者缺一不可,在自然中寻找艺术,在人工下锤炼技术。

(三)象征意境的融合与交流

在唐代,金银玉器作为进奉的重要物品和身份的象征。在唐代前期瓷器并没有受到重视,但是到了中晚唐时期,越窑的秘色瓷的出现使得诗人们赞美咏叹的对象便从金银、玛瑙等转变到了秘色瓷。到了晚唐时期,秘色瓷已经成为了皇室赏赐的珍贵物品,可见瓷器地位的变化可以从秘色瓷的出现得到了证明,其价值和象征意义都是不可估量的。由于秘色瓷制作上的精巧,加上稀有和划分了等级制度,使得秘色瓷有了自身的等级价值。如同虚拟商品——盲盒,当被赋予了某种价值后,受到人们的追捧,一定程度上也被划分了商品的等级,物以稀为贵也在这种商品的售卖形式上利用到了极致。文章借秘色瓷的发展情况,类比现代社会商品的售卖形式,可以促进社会商品销售的新形势的出现,也是作为本次文章重点表达的观点之一。

四、结语

秘色瓷在唐代出现后,不断外延扩大,逐渐成为了越窑青瓷的的代名词,虽然也出现了“高丽秘色”“龙泉秘色”等说法,但是秘色瓷的最真实的历史和痕迹依旧停留在唐代时期,也作为唐代发展的“见证者”。“秘色”一词不仅是词意表面的对秘色瓷的赞美,“秘色”也代表着这个瓷器本身的奥秘和对后来考古学家们对其奥秘的探索过程。

前有古人,后有来者。秘色瓷之所以能传承下来靠的是瓷器本身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也能证明是符合时代潮流发展的趋势走向,而这之后则需要的是继续继承先辈的精巧工艺并提取其中的价值造福于后代,应用于现代社会之中。

猜你喜欢
瓷土秘色越窑
介福水洗瓷土的开发与应用*
越窑青釉直颈瓶
利用花岗岩骨料制作瓷土的实验探索
1987年法门寺唐塔地宫出土秘色瓷清单
“揭秘”秘色瓷 从法门寺唐塔地宫出土秘色瓷说起
一种新的电锥加工线*
——连续式钢制电锥瓷土加工线
新时代背景下秘色瓷文化品牌打造对策研究
唐 越窑秘色瓷八棱瓶
浙江上虞禁山早期越窑遗址考古发掘 青瓷溯源
广东潮州捣毁2个非法瓷土开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