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本位在儿童文学翻译中的传承研究

2021-07-28 15:51:00刘湘宁
新课程·上旬 2021年47期
关键词:儿童本位传承

刘湘宁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儿童文学翻译作品的质量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翻译者在遵循儿童本位的原则上进行翻译,明确儿童文学的目标读者是儿童,因此需要切实把握儿童心理发展状态和认知特点,真正做到以儿童为中心,以儿童为出发点,创造出具有童年生活质感的儿童文学翻译佳作。并认识到作品的文学性,帮助儿童在阅读过程中丰富自身生活经验,提高认知能力。

关键词:儿童本位;儿童文学翻译;传承

儿童本位是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创造并提出的,是指以儿童为出发点,重视儿童的各项特点。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在大力倡导儿童本位论在儿童文学翻译中传承的同时,也要注重了解新时代、新儿童的特点并有所创新,以儿童为出发点。本文就儿童本位在儿童文学翻译中的传承展开研究。

一、儿童本位的意义

本位指核心和出发点,儿童本位论即以儿童为核心和出发点[1]。杜威认为,教育就是生活,教育的关键在于儿童通过学习积累实际经验和提高多方兴趣。教学应该从儿童的兴趣出发,由儿童自己来决定学习的内容和方式。这些学说的引入影响了中国教育理论,为儿童文学在中国语境下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新时代教育环境下,儿童教育事业受到社会各界重视,加上儿童本位论日渐成熟,儿童文学朝着文学性和儿童性的方向共同发展。通过结合儿童的心理发展状态和价值取向,借助滑稽夸张的故事效果,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创作优质的文学翻译作品。

二、新时代和新儿童的特点

新时代的儿童文学翻译作品随着国际文化交流和网络的发展进步,逐渐呈现多元化趋势,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扩展,且逐渐向新时代儿童的心理发展情况靠拢。随着时代信息技术发展,儿童获取信息和知识点的方式也在增加,且心理活动也随之变化,因此,当今的儿童文学作品也要有所变化,注重儿童本位。

三、儿童本位与儿童文学翻译

就目前来看,我国儿童文学创作大多数以教授儿童知识和充满教育性的主题为基础,忽略了儿童的纯真和天性,没有做到以儿童实际需求为出发点。这和我们长期的传统应试教育体制有关,这也暴露了人们常常以成人的角度来观察儿童,所以儿童文学翻译也受到极大影响。

中国儿童文学翻译作品始于19世纪末期《鲁滨逊漂流记》《伊索寓言》等大量西方著名文学作品被翻译成中文,并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2]。20世纪20年代左右,儿童本位论迎来了第一个高潮期,周作人首次提出重视儿童个性,重视儿童主体性,把儿童当成真正的儿童,真正的人的理念。这一概念的提出,指出了我国多年以来将儿童当作“小大人”的思想弊端。且儿童文学更应当以儿童为主要服务对象,认识到儿童文学翻译最主要的特征即儿童性和文学性。

(一)儿童文学翻译的儿童性

儿童本位倡议以儿童为出发点,并要求对儿童平等对待,给予其足够的尊重和权利。那么,译者在對儿童文学作品进行翻译过程中,就要照顾到儿童的独特视角,符合儿童的审美期待。

例如,著名文学作品《小王子》的译文中所用的语言简单且质朴,采用了儿童化的语言,使用更加生动形象的语言来满足儿童读者,让儿童可以自由地展开阅读活动。由于儿童审美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译者更应尽量用简单的表达方式来传递原文意思。比如,将文中描写大象相互叠加的状态用“叠罗汉”的方式展现出来,使儿童在阅读过程中借助自身想象力让文字更加具有画面感,且通俗的语言不至于让学生产生理解上的困难。

(二)儿童文学翻译的文学性

在儿童文学作品翻译的选择上,也要注重挑选更加具有教育意义,能够帮助儿童发展自身,且在观看书籍过程中学习到相关知识的具有文学意义的作品。新时代的儿童文学翻译更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关注儿童发展独立人格和其实际精神需求,因此翻译作品的文学性也更加受到重视。《哈利·波特》《罗尔德达尔作品典藏》等儿童文学翻译作品都受到中国孩子的喜爱。对于此类色彩丰富,且能够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得到体会的作品更加受到社会的关注。由此可见,遵循儿童本位的观点,并把握新时代儿童的特点,才能做到以儿童为出发点,推出高质量的儿童文学译作。

综上所述,在遵循儿童本位的原则上进行儿童文学翻译创作,应切实把握新时代、新儿童的认知特点,并正确看待儿童本位论,真正做到以儿童的审美和情感为出发点,用儿童的思维方式去看、去听、去探索和表达,实现儿童文学翻译中儿童本位的体现和结合。

参考文献:

[1]杨陇,张文倩.国外研究机构与中国当代文学的译介传播:以“利兹大学当代华语文学研究中心”为例[J].中国比较文学,2021(2):40-55.

[2]蒲海丰.比较儿童文学、世界文学与“普遍童年共和国”:埃莫·奥沙利文《比较儿童文学》介评[J].中国比较文学,2020(4):210-214.

猜你喜欢
儿童本位传承
呼唤和谐的儿童本位观
“好玩”的教育
浅论吕剧艺术的传承与传播
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7:25:42
江西武宁打鼓歌保护和传承的路径探讨
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7:15:56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软件工程(2016年8期)2016-10-25 15:58:54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出版广角(2016年15期)2016-10-18 00:07:49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6:28:51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人民论坛(2016年27期)2016-10-14 13:32:53
儿童本位,让儿童诗教学更高效
儿童本位,让语文课堂智趣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