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清平 潘慧媛
摘 要:依据影响学生综合思维表现的诸多因素,以及综合思维教学的科学性、有效性和系统性要求,并结合多年的教学积累,本文提出基于综合思维培养的高中地理复习教学的整体方案,该方案包括价值观教学策略、常规课堂复习教学策略和课后巩固拓展策略,并对其实施过程分别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高中地理;复习教学;综合思维;教学策略
综合思维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基于综合思维培养的高中地理复习教学需要考虑影响学生综合思维表现的诸多因素,这些因素包括但不限于学生身心状态、兴趣、逻辑思维水平、地理知识内化与记忆水平、过往地理问题的解题思路内化和熟悉程度、学生面对陌生情境建构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地理有效学习或有效训练时长、班级学习氛围、试题考核重要性、试题内容本身的差异性、教师主观评价的差异性等。上述因素综合影响学生的综合思维表现,对于不同的学生个体而言,其制约因素有一定的差异。
为了让学生在面对新情境中的地理问题时能有较好的综合思维表现,基于综合思维培养高中地理复习教学需要站在更高的视角来组织。其一,需要学生与教师在思想上达成共识,双方联动发力,教师要深入领悟提升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对学生成长和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深刻理解地理学科综合思维的内涵和表现,能够熟练开启综合思维解答地理问题的各种途径和关键环节,能够深入剖析影响综合思维水平的诸多因素及其相互作用,要掌握促进学生综合思维提升的相关方法和教学策略,能准确诊断学生综合思维表现出的问题,并且能及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等;同时,学生要理解地理学科综合思维的内涵和表现,认识到提升综合思维素养对其学习地理和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其二,教师需要制定循序渐进的、系统化的教学方案,及时发现学生地理综合思维表现中的问题,并调整教学策略,同时,学生需要按照教师的教学方案持续学习、训练、反思和再实践,从而实现自身地理学科综合思维水平的螺旋式上升。其三,需要充分利用课内外的时空和资源,把综合思维培养浸润在校内外的真实生活中。基于上述考虑,结合作者多年教学积累,思考提出基于综合思维的高中地理复习教学的整体方案,如图1所示。
一、价值观教学策略
1.引导学生明晰地理学科综合思维的内涵和表现
地理综合思维是指学生运用综合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方式和能力。调研地理环境中的地理事象、解释其成因、分析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分析区域地理环境或区域发展问题、提出区域发展措施等问题时,可以运用综合思维。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是一个综合体,在不同时空组合条件下,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综合决定着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发展。综合思维素养有助于学生从整体的角度,全面、系统、动态地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以及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综合思维具体表现有:①要素综合。能够从地理要素综合的角度认识地理事物的整体性,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②时空综合。能够从空间和时间综合的角度分析地理事象的发生、发展和演化。③地方综合。能够从地方或区域综合的角度分析自然和人文要素对区域特征形成的影响,以及区域人地关系问题[1]。
2.引导学生明确综合思维在高中地理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是地理学科的基本价值观念,是指人们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秉持的正确价值观[1]。在分析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时,会涉及人文要素和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需要全面、系统、动态地分析人地关系,领悟人地协调发展的本质内涵,这些都需要运用地理综合思维。区域认知是指人们运用空间—区域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方式和能力[1]。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都有其整体性,在不同时空组合条件下,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综合决定区域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发展,区域之间相互关联影响,这需要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是指人们在考察、实验和調查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1]。学生在利用考察、实验、调查等方法研究地理问题时,往往需要考虑多种要素的综合影响,这也需要地理综合思维。地理综合思维对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能的培养起着重要的协同作用。
3.引导学生感悟地理综合思维在人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在社会生活和生产中,会遇到许多真实复杂的问题。这些问题与环境中的诸多要素有关联,多个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共同影响问题的发展方向,分析这些问题需要运用要素综合思维;多数复杂真实的问题,有其时空背景,需要运用时空综合思维;问题发生的区域不同,区域中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影响不同,影响权重不同,需要运用地方综合思维。地理综合思维水平越高,在解决真实复杂的社会问题时,越能接近理想答案。面对复杂真实的社会问题时,如果能够充分开启综合思维,站在人类发展的时空背景下思考问题,而不被一时的偶发表现所左右,就能全面地、动态地、系统地审视主要影响因素,把握主导影响因素,综合分析得出科学结论。站在具体的区域背景下思考问题,较容易进行换位思考,摆脱地域背景的定势约束,基于解决问题的本质思路,具体区域具体化综合分析得出结论,而不是以偏概全、一成不变。
二、课堂复习教学策略
1.“双基”结构化巩固教学策略
学生在解决地理问题时要表现出良好的综合思维水平,必须具备良好的基础储备,包括基础知识和基本考法的解题思路等储备。为此,建议开展“双基”结构化巩固教学,具体的教学策略如下。
(1)基础知识的模块化和结构化教学。①基础知识的模块化是基于课程标准内容要求,重新整合学习单元,根据学习内容的内在逻辑,把学习单元切分为若干个知识模块,知识模块之间关联起来形成一定的结构体系;②基础知识的结构化是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对知识点进行结构化的内化理解,形成模块知识体系。
(2)基本考法的结构化教学。①理清结构。基于知识模块的内部知识或基于知识模块之间关联知识,结合常见情境的地理问题,梳理基本考法,引导学生归纳基本考法的结构化解题思路。以“说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为例,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重点引导学生归纳该基本考法的结构化解题思路(图2)。②运用结构。提供基本考法的练习题,运用基本考法的结构化解题思路,解答练习题,起到巩固作用。
2.综合题解题策略
此处的综合题特指简答题和阐述题等主观表述题。在考查地理综合思维方面,与单选题相比,综合题能较全面地考核学生地理综合思维。以“与乙区相比,说明丙区农业生产的自然优势”为例总结解题策略如下。
(1)充分审题,把握方向。审题过程如下:①理解中心词“优势”,即解答最终的落脚点。该题要求回答“有利条件”。②理解限定词“丙区”“农业生产的”“自然的”,即限定了具体的时空和地理事象。该题限定了区域为“丙区”而不是其他区域、具体人类活动类型是“农业”而不是其他的类型、大维度是“自然的”而不是“人文的”。③理解行为动词“说明”,即要求解答的复杂程度,该题要求说明清楚丙区农业发展有利自然条件是什么,理由是什么。④理解限定语句“与乙区相比”,即限定答题的过程与方法是比较思考。按照以上审题语法阅读题干,就可以把握题目设问的内涵。
(2)抓准考点,明确思路。基于充分审题、理解设问内涵的基础上:①开启思维,把解答设问所需的知识点从记忆中迁移出来。②运用推理的方法,由原因、条件探寻结果或由结果追究原因、条件等思维模式,建构起多层次、多维度结构化的解题思路。
(3)回归图文,运用知识。基于建构的解题思路,回归图文材料,获取所需信息,包括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解读提炼信息的有效内容,组织和应用所学,达成综合性的信息解读。将所学知识与问题的形式和内容建立正确的联系,准确运用相关知识和所解读的信息,认识和解答问题。
(4)理清逻辑,规范表述。基于上述步骤,理清逻辑,用专业术语进行规范表述。
3.建构地理问题解题思路的教学策略
为了提升学生面对陌生情境建构解决地理问题思路的能力,需要加强建构地理问题解题思路的教学策略。在建构地理问题解题思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小组合作互动生成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建构地理问题解题思路。除此之外,还需进一步采取系统化的教学策略。①收集和创设多种多样的新情境,作为建构地理问题解题思路教学的资源。相比常见的地理问题,新情境问题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建构地理问题解题思路的能力;②传授建构地理问题解题思路的有效方法,提升学生独立建构地理问题解题思路的能力,促进学生地理综合思维发展。
(1)收集和创设多种多样的新情境问题。①通过电视、网络资源平台等渠道,广泛收集新情境问题,根据情境特点或学习内容,进行归类。②关注时事、学术研究等,关联地理内容创设新情境问题。
(2)传授建构地理问题解题思路的方法。一是化归法[2]。化归法的核心思想是化繁为简。化归法整体流程是总→分→总。化归法的具体实施步骤如下:第一步,根据上述审题方法,依次对中心词、限定词、行为动词、限定语句进行剖析解读,准确把握设问的内涵,抓住所考查的知识点。第二步,聚焦设问的内涵本质,化繁为简,迁移所学知识,找到解答问题的第一层次所包括的维度,理清各维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各维度与问题之间的关系。第三步,聚焦第一层次的每一个维度,迁移所学知识,确定与该维度关联的所有维度,即第二层次的维度,理清第二层次内维度之间的关系,以及第二层次各维度与第一层次维度之间的关系。如果还能纵深分析,类似地可以进行第四步分析。最后,建构出多层次、多维度、结构化的解题思路。例如,分析荆江沿岸地区易发洪灾的原因。利用化归法,可以建构出该地理问题的解题思路(图3),从左至右为该问题化繁为简的方向,从右向左为该问题的解题思路方向。
二是图解法。现实世界中的地理事物,具有一定的位置、大小、形态等特征,处于区域之中,与周围地理环境紧密关联。在室外研究地理问题时经常通过观察地理事物直观地获取重要地理信息,解决地理问题提供第一手資料问题。通过观察地理事物,可以调动感知器官,多维度的感知刺激,可以引发多维度的综合思维,感知后会立即激发形象思维,形象思维会进一步有效激发抽象理性思维,从而促进问题分析的推理关联,更容易直达地理问题的本质,从而促进建构多层次、多维度的结构化的解题思路,这对解决地理问题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面对某些书面地理问题,要求在室内进行书面解答时,如果把问题中主要地理事物用图形的方式展现出来,通过图形刺激视觉感官,再刺激学生进行综合关联思考,可以更加全面、快捷地建构出地理问题的结构化解题思路。这一点已经在之前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印证。例如,分析死海南部成为盐滩的原因。死海是世界上最低的湖泊,湖面海拔负422米,约旦河是其主要水源;死海中含有高浓度的盐分,为一般海水的8.6倍;近年来死海分裂成南北两片,南片已基本成为盐滩,图4为死海及其周边地区年降水量分布。
用图解法建构本题的解题思路:第一步,通过充分审题,可知死海南部是由过去的湖泊演化为当下的盐滩的,该设问的本质是分析死海南部由湖泊演变成盐滩的原因,需要运用时空综合思维、区域综合思维以及要素综合思维。第二步,通过画图,可视化表达盐滩形成之前的死海平面图与现在死海南部形成盐滩后的平面图,对比分析两幅图前后的变化,得出湖泊面积减小,其直接原因是湖泊水位下降,湖泊水位下降的原因既可能有自然原因,也可能有人为原因。从要素综合角度,分析其来水少的要素,排水多的要素,有降水补给、上游河流补给、气温蒸发排水、上游河流人为取水等要素,从区域综合角度,分析这些要素的特征及其综合影响。第三步,通过画图,可视化表达盐滩形成之前的死海纵剖面图与现在死海南部形成盐滩后的纵剖面图,对比分析两幅图前后的变化,即湖泊水位下降,北部水位下降并没有形成盐滩,而南部水位下降形成了盐滩,读剖面图,可以判断其形成原因是死海南部湖底海拔较高,当水位下降时,南部湖底率先裸露成为盐滩。由此,可以得出南部出现盐滩是受其海拔因素的影响。用图解法建构该题的解题思路如图5所示。最后,根据上述解题思路,可以分析出死海南部成为盐滩的原因:死海所处地区降水少;所处纬度较低,气温高,蒸发旺盛;受人类活动影响,注入死海的河水不断减少,因此湖面不断下降;死海南部地势较高,湖面下降使南部部分湖底裸露成为盐滩。
三是拆解发散关联法。在分析与复杂的地理事物相关问题时,由地理事物的复杂性入手,按照某种方式对其进行拆解,进而分别结合被拆解的部分进行发散关联分析。例如,分析大力发展汽车产业对城市产业发展的影响。就可以运用拆解发散关联法,由汽车产业入手,按照汽车投资、研发或引进、生产、销售等对汽车产业进行拆解,分别结合汽车研发或引进、生产、销售等所需,发散关联分析与其紧密关联的产业受汽车产业的影响。
4.基于不同设问类型的综合思维教学策略
依据设问对思维和内容的要求特点,综合题可以划分为七大类,列举类、地理事象分布特征类、地理事象属性特征类、成因分析类、评价分析类、比较分析类、辩证类[3]。地理复习教学过程中,针对以上常见类型的设问,可以分别采取“列举类设问的综合思维教学策略、地理事象分布特征类设问的综合思维教学策略、地理事象属性特征类设问的综合思维教学策略、成因分析类设问的综合思维教学策略、评价分析类设问的综合思维教学策略、比较分析类设问的综合思维教学策略、辩证类设问的综合思维教学策略”[3],引领学生建构解题思路,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
5.综合思维教学诊断策略
学生在开启综合思维时,可能会出现一些隐性问题,难以从书面表达中发现。因此,利用课堂教学帮助学生诊断综合思维表現中的问题,很有必要[4]。综合思维教学诊断策略具体如下:①充分调研学生情况,尤其是目前在综合思维表现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②明确综合思维教学诊断的目的,力求通过课堂思维可视化教学,找到综合思维表现的具体问题,指明提升运用综合思维解决地理问题的路径。③明确教学诊断的主体。学生既是综合思维诊断的客体,也是教学诊断的主体之一。教师要全面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去完成各项诊断任务,找出综合思维表现中的细节问题。④教学诊断过程大致如下:其一,学生呈现审题、确定解题思路和迁移运用等思维过程,实现综合思维表现的可视化。其二,教师进行点评补充完善可视化的思维过程。其三,学生对照正确的审题、解题思路确定、迁移运用等过程进行综合思维表现诊断,找出问题所在。其四,教师针对综合思维表现的问题,提出应对方案和措施。
三、课后巩固拓展策略
1.分类作业训练策略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理论, 记忆会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通常间隔越长,遗忘越多。该理论研究发现: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两周以后的学习内容平均留存率是不同的,即不同类型的学习方式对学习者学习效果的影响程度不同,如图6所示。学习金字塔理论以引导被教育者主动学习为特点,强调合作学习、参与式学习以及在实践中学习,同时注重学习者进行知识的复制传承[5] 。
图6 学习金字塔]鉴于以上观点,结合综合思维提升的需求,设置课后的分类作业。第一类是双基巩固讲授作业。作业要求如下:①学生在课后理解内化双基作业,主要包括结构化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考法结构化的解题思路两部分。②基于自己的理解内化之后,晚上自习时间学生通过语音软件给教师讲授双基。③教师对学生的讲授进行反馈,学生根据反馈进行修正。第二类是建构思路巩固提升作业。学生在课后解答新情境地理问题时,作业要求如下:①要求可视化综合思维过程,写出解答问题的结构化思路。②进行书面解答,规范表述。③对照教师批改,再次进行订正。
2.课后拓展运用综合思维策略
在快速变化的时空环境背景下,社会上出现了很多新的地理事象,这些地理事象蕴藏了诸多地理问题,这些地理问题发生在真实的复杂世界当中,会涉及诸多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会涉及不同的区域,不同的领域。过去所发生的技术进步所带来的社会变化之大、之快,在现有时空背景下,新技术不断飞跃,应如何看待真实世界中地理问题?这恰恰需要运用地理综合思维把要素综合、地方综合和时空综合的思维融合起来分析身边的地理问题。
当下媒体资讯发达,有很多热点的地理问题,这些问题本身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开启综合思维,经过严格挑选之后,这些话题或者文章可以作为学生课外拓展运用综合思维的素材。
*资助项目: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第一批立项课题“基于高中地理复习的地理核心素养之综合思维评价及其教学策略研究”(YB1351053)。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 刘筱清.提升高三学生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的教学策略[J].地理教学,2016(21):11-15(10).
[3] 汪清平,党为民,潘慧媛,等.高考地理常见题型及其解题策略[J].地理教学,2016(15):52-60.
[4] 汪清平,叶莉萍,潘慧媛,等.高中地理概念性知识复习的自我诊断方法及其有效性评价研究[J].地理教学,2017(08):27-29(36).
[5] 富川华.基于学习金字塔理论的逆向多维法在临床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全科护理,2020,18(32):4536-4537(4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