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旅游有效供给因素对我国旅游产业效率的影响与区域差异

2021-07-27 07:43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优质变量维度

王 慧

(沈阳师范大学 旅游管理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一、 引 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1],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必然要求。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无疑需要全面提高自身发展质量水平,以更好地发挥多重产业功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旅游美好生活需要。优质旅游是由高质量发展引申而来,实质是旅游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内涵式发展,就是坚持质量第一、效率优先,通过为消费者提供与其购买力相符的优质且高性价比的产品及服务,满足市场有效需求的同时,实现产业自身高效益与可持续发展。优质旅游是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结果,也是丰富旅游者体验、提升旅游者满意度和国民幸福指数,实现供需有效对接的重要途径,因而成为旅游产业发展的目标。优质旅游有效供给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既包含产品的高质量,服务的高水准,也包含产业效率、效益的高水平及产业结构的优化,其内部各要素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作用机理较为复杂,但高品质与高效益无疑是其重要特征。

优质旅游有效供给受到供需系统及环境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影响,涉及资源要素、产品体系、供给主体,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制度供给等诸多方面。从长期看,基础支撑保障、规模效应、产业结构、品牌塑造、技术创新及消费需求等维度的持续优化将为其注入新的动力,因而上述相关维度可作为优质旅游有效供给实现程度的衡量标准。产业效率是投入产出的函数,优质与效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优质旅游有效供给对效率及其不同分解点的具体影响如何?同时,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区域之间经济社会及旅游产业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必然会影响优质旅游有效供给,而不同区域具体表现出哪些差异及成因?显然通过探究上述问题有助于深化对优质旅游有效供给评价机制、影响机理、实现路径等的认识,从而促进优质旅游的发展。然而,目前优质旅游相关研究明显不足,其理论体系、应用模式及路径对策等问题都有待于深入研究。因而探讨优质旅游有效供给的影响机理、对产业效率的具体影响、我国优质旅游有效供给实现程度及区域差异等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本文依据经济学理论,从优质旅游有效供给的内涵出发,依托三阶段DEA模型等研究方法,从基础支撑保障、产业发展水平及旅游需求维度确定优质旅游有效供给相关的环境变量,探究优质旅游有效供给因素对产业效率的影响与区域差异,并剖析其成因,进而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本文深化了优质旅游有效供给的作用机理、评价机制、实现路径的认识,建立判定优质旅游有效供给的实现程度等的标准,并通过比较区域差异性及影响,总结普遍规律,以明确区域优质旅游发展的突破方向,为实践提供一定参考。

二、 文献述评

目前本文研究所涉及的优质旅游、旅游有效供给、旅游效率等相关研究都有开展,并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

优质旅游广义上涵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产品服务质量及效益提升等方面。国外学者主要围绕产品质量等研究优质旅游。如Sharpley和Forster指出旅游企业和旅游目的地的质量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并分析其影响因素[2]。Neal等通过构建QOL模型来测量旅游服务质量对游客生活质量的影响程度[3]。Celia和Luis等基于西班牙优质旅游标准,构建了优质乡村旅游质量标准,通过享乐价格法进行评估表明,优质旅游对乡村旅游地的盈利能力具有正向影响作用[4]。Gheorghe对罗马尼亚的旅游交通指标进行了分析,以量化旅游服务的质量水平[5]。Bagur-Femenias等探究了服务质量对旅游业绩效的影响,同时以西班牙饭店和餐馆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实证分析[6]。在国内,一直不乏关于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产品服务质量提升等方面的研究。优质旅游作为一个明确的新概念被提出后,国内一些学者进行了专门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对优质旅游的内涵特征、重要意义、实现路径等进行了初步探讨[7-9]。随着研究的进展,一些学者们则开始研究乡村旅游、海岛旅游、温泉康养旅游等的优质发展。

优质旅游有效供给是一个新命题。旅游有效供给指与市场需求相符的供给。国外关于旅游有效供给的研究成果主要散见于各种版本的旅游经济学教科书中,国外学者对旅游有效供给的定义包含了有效供给的一般性与旅游供给的特殊性,这与国内学者大同小异。但由于旅游业属于新兴产业,各国经济体制、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旅游有效供给作为宏观经济范畴,对其研究更多局限在本国范围内,尚未形成影响力较大的普适性、可推广的研究成果。在国内,由于过去几十年我国旅游业一直处于快速成长阶段,关于供给的研究主要围绕如何扩大供给规模、增加供给量而展开,而对有效供给、供给的结构性问题关注较少。赵立民等研究了旅游产品有效供给评价体系,提出从旅游产品成本差异的角度评价旅游产品有效供给[10]。王波以政府和市场供给景区的机制与制度为研究核心,论述了景区属性、供给制度安排与供给效率之间的作用关系[11]。戴斌阐述了旅游供给的公共决策与市场选择[12]。熊元斌认为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推动旅游供需在更高水平上平稳健康持续发展,改革重点应在产品、要素和产业方面[13]。徐金海等针对我国旅游产品供给结构性矛盾提出了以供给侧改革思维推进旅游产品体系建设的实现路径[14]。近两年,随着实践的进展,优质旅游有效供给相关研究也逐渐受到关注,如有学者探讨了辽宁优质乡村旅游有效供给能力提升路径等。

优质旅游与效率具有一定相关性。效率是经济学领域的重要价值判断标准,用以衡量投入与产出间的关系。国内外旅游效率研究经过多年发展,其研究层面涵盖旅游产业、旅游细分行业或企业、不同旅游业态及其它旅游相关内容等诸多领域,研究内容包括效率测算与评价、时空分异与演进模式、影响因素与驱动机制及提升对策建议等。如马晓龙、Víctor等分别对智利与中国主要城市旅游产业效率进行测度与时空分析[15-16]。Barros和 Matias、谢春山等分别以旅行社、酒店为研究主体对其效率加以评价[17-18]。郭岚等以旅游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因子分析与数据包络分析剖析其效率[19]。杨春梅等、龙祖坤等分别评价冰雪旅游产业和旅游扶贫效率[20-21]。近年来,随着旅游效率相关研究的丰富与完善,效率测度评价日趋科学合理,三阶段DEA模型等优化方法逐渐应用至研究之中,如金春雨等、王耀斌等运用该方法对旅游产业效率和文化旅游效率进行剖析,并通过研究发现影响效率的因素包括居民收入水平、出游便利程度、出游偏好、区位因素、景区等级等[22-23]。梁明珠等研究了基于DEA-MI模型的城市旅游效率演进模式等[24]。FDI与入境商务旅游之间存在较强的互动关系[25],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是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大趋势[26]。优质旅游是效率研究的一个新领域,涉及优质旅游全要素生产率测算、影响因素、提升路径、优质旅游与效率的关系等,目前还鲜有研究。

综上所述,目前国内外关于优质旅游、旅游有效供给、旅游效率等研究都有开展,其中,关于优质旅游的专门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研究明显不足;关于旅游有效供给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尚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关于旅游效率的研究相对较为成熟,但仍需要结合实践进一步深化,至于优质旅游有效供给研究属于新领域,而随着实践的进展,对于其内涵特征、作用机理、评价体系、实现路径、区域差异等都需要深入探讨,以尽快构建完善的理论体系,为实践提供理论支撑。

三、 研究设计

(一) 研究方法

数据包络分析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是Charnes等提出的系统性评价分析方法,其以相对效率为基础,利用线性规划模型评价同类型多输入、多输出决策单元(Decision Making Unit,DMU)的相对有效性,并以此形成CCR模型[27]。Banker等依托CCR模型提出规模报酬可变的BCC模型[28]。三阶段DEA模型即是Fried提出的模型,其关键在于第二阶段对环境因素和随机误差影响的剔除[29]。鉴于三阶段DEA模型兼具剖离环境因素和随机误差影响,并明确其内在影响机制的独特意义[30],故而本文选用三阶段DEA模型作为本研究所使用的评价方法,其主要原理及基本步骤如下。

第一阶段:基于传统DEA模型的效率测算。本研究具体选取基于投入导向的BCC模型作为初始效率的测算模型,可测得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其中纯技术效率指生产和经营管理等技术水平的发挥程度,规模效率指规模经济的实现程度。

第二阶段:根据似SFA模型剔除环境因素和随机误差。Fried提出决策单元达到生产前沿面时的理想投入量和实际投入量的差额受管理无效率、环境因素和随机误差影响[29],而传统DEA模型将其全部归咎于管理无效率,因此要得到相对客观的测算结果,就应对三者进行分离,并对投入差额,即松弛变量进行剖离环境因素和随机误差影响后的修正,故而需构建似SFA模型以实现环境因素和随机误差的剔除。

第一阶段得到松弛变量Sni=Xni-Xnλ≥0,n=1,2,…,N;i=1,2,…,I,同时运用SFA模型对松弛变量进行分解,其形式为:

Sni=fn(zi;βn)+Vni+μni,n=1,2,…N;i=1,2,…I

(1)

本研究依据Fried在原文中所提及的Jondrow等的推导方法及罗登跃提出的三阶段DEA模型管理无效率估计公式得出Eμni|Vni+μni[31-32],进而求得随机误差估计值Vni,其形式如下:

EVni|Vni+μni=Sni-Ziβn-Eμni|Vni+μni,n=1,2,…,N;i=1,2,…,I

(2)

为剖离环境因素和随机误差的影响,需将所有决策单元置于相同外部环境和随机误差条件下,本研究以处于最差条件下的决策单元为基准,对其它决策单元投入量进行如下调整:

(3)

第三阶段:基于DEA模型及变量调整的效率测算。运用第二阶段调整得到的投入变量代替第一阶段所使用的投入变量再次进行效率测算,最后得到的即为剔除环境因素和随机误差影响后的效率值。通过将第三阶段效率值与第一阶段效率值比较,可进一步探究剖离优质旅游有效供给因素影响下的效率值,进而从效率变化角度考察优质旅游有效供给因素对产业效率的影响及区域差异。

(二) 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优质旅游是一个新概念,内涵丰富,从供给侧角度,其实质是旅游供给的优化。有效供给指与市场需求相符的供给。为科学测度优质旅游有效供给视阈下旅游产业效率,剖析优质旅游环境变量对效率的影响与优质旅游有效供给因素的区域差异,本文基于数据可得性与完整性考虑选取除了台湾省、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及西藏自治区之外的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别作为决策单元,并截取2011—2016年(1)因2018年后出版的《中国旅游统计年鉴》中缺乏企业相关统计指标,故2017年后的样本未在本研究的范围。作为研究时间区间,选取的变量主要涉及第一阶段所需的投入产出变量和第二阶段所需的环境变量。

1. 投入产出变量。基于DEA模型对旅游产业效率的相关研究中,宏观产业指标和行业企业指标是普遍被选取的两类指标,为获得更为准确和客观的测算结果,综合考虑,本文选取行业企业层面指标作为衡量旅游产业效率的指标,其中,旅游企业固定资产总值和从业人数分别作为资本要素和劳动要素投入变量,旅游企业营业收入作为产出变量,并将上述指标统一调整至2011年不变价格下的数值,以上指标及指数所涉数据来源于相关年份《中国旅游统计年鉴》(正副本)和《中国统计年鉴》。

2. 环境变量。三阶段DEA模型外部因素剔除的有效性直接取决于环境变量选取的合适与否。本研究选取凸显优质旅游有效供给的相关因素作为环境变量进行剖析,通过相关研究可进一步了解我国优质旅游有效供给的实现程度与区域差异,以及各维度优质旅游变量对产业效率的影响机理。就环境变量与相应测量指标的具体选取而言,主要基于优质旅游有效供给内涵、旅游产业特点、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现实情况及变量指标对投入松弛的影响等综合考虑,将优质旅游有效供给因素分解为三个维度的环境变量,分别为支撑要素水平、产业发展水平和旅游消费水平。

表1 三阶段DEA模型优质旅游有效供给环境变量指标体系

如表1所示,优质旅游环境变量中支撑要素水平反映支持综合性与关联性较强的旅游产业发展的相关条件及基础设施的基本情况,是优质旅游有效供给的外部条件,同时较高的支撑要素水平也将在一定程度优化旅游体验、提升旅游产品与服务质量,其中所涉及的内容包括经济社会环境、生态环境、教育科技水平及道路建设与公共交通情况等。产业发展水平是衡量旅游产业优质发展与否的关键维度,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行业规模与供给主体等级提升,规模经济、品牌效应及技术创新等带来的价值增值作为反映产业发展水平的核心要素均是达成优质旅游有效供给的的重要途径,其中所涉及的内容包括产业规模等级、产业结构、品牌塑造、技术创新等。旅游消费水平可表明旅游有效需求特征与有效供给的实现程度,对消费水平的关注有利于供需合理匹配、提高有效供给,降低无效供给,进而推动旅游产业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其中所涉及的内容包括消费能力与消费结构两个方面。在具体指标的选取上,主要基于对数据可得性、完整性、反映程度和统计口径等因素的综合考量及对相关研究内容的比照参考,如本文以A级景区数、星级饭店数来衡量旅游产业规模等级,因这两项指标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区域旅游产业的行业规模等级,同时具有时空演进的差异性及易于获取性;以A级旅游景区非门票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作为旅游产业结构的衡量指标,因旅游产业结构一般包括部门结构、产品结构等,A级旅游景区非门票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高说明旅游产品结构合理,反之则相反;以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中旅游类企业数量衡量品牌塑造,因500强企业都具有显著的品牌效应,跻身其中的旅游类企业无疑是行业优质品牌的代表;以入境过夜游客购物娱乐消费占总消费比重衡量消费结构,因购物娱乐消费作为非基本消费,其所占比重提高意味着旅游消费结构的优化,同时也考虑到该项指标的可得性,等等。

此外,本文依托不同维度内涵与主要内容赋予上述相应测量指标以反映该维度综合情况,并运用熵值法对各维度指标分别进行合成处理,既保证三阶段DEA模型的正常运行,也消除不同计量单位对测算产生的影响。鉴于熵值法已相对成熟且应用广泛,不再对其进行赘述。通过对优质旅游变量的熵值法处理可同时得出我国优质旅游发展不同维度的实现程度与区域差异。环境变量所涉及的价格指标数据均以2011年为基期运用相应价格指数进行平滑处理,单位为外币单位的数据以当年年末汇率进行调整。

四、 实证分析

本文运用三阶段DEA模型等对2011—2016年相关变量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构建时空分析框架通过对优质旅游有效供给因素影响下产业效率变化的分析,具体剖析优质旅游有效供给要素对旅游产业效率的影响,并探究优质旅游有效供给因素的区域差异。本文所选取的环境变量是反映我国优质旅游有效供给三大结果维度相对应的变量,通过对各维度变量相关指标数据的处理即可获知优质旅游有效供给因素对我国产业效率的影响及区域差异。

(一) 优质旅游有效供给因素影响下的旅游产业效率测度

1. 整体评价。通过对2011—2016年我国旅游产业投入产出变量相关数据的处理与测算得到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各年份相对效率值,如表2所示。

表2 我国旅游产业效率剔除环境因素与随机误差影响前后测度结果

从第一阶段效率值来看,2011—2016年我国旅游产业综合效率平均值为0.541,浮动区间为0.411-0.673,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平均值分别为0.680和0.795。从各年份效率值来看,综合效率变动表现为先升后降,而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变动方向始终如一。虽然各年份效率值变动幅度并未展现明显规律,但总体来说各项效率值变动幅度均有所增长。

从第三阶段效率值看,我国旅游产业2011—2016年综合效率平均值为0.479,比调整投入松弛变量前低0.062,且其变化区间为0.312-0.673,也较调整投入松弛变量前低,产业效率水平始终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其中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平均值分别为0.823和0.594,规模效率的相对大幅下降使得综合效率最终呈现下降状态,由效率分解项变动幅度差异同时可知优质旅游对规模效率的影响相对较大。就有效单元个数与效率值标准差而言,2011—2016年各年份综合效率有效决策单元个数为1-2个,所占比例较小,这一情况主要是由规模效率有效单元个数少而造成的,同时各年份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间的标准差分别为0.134、0.064和0.177,不同年份间规模效率浮动远超纯技术效率,旅游产业发展在实现最优规模方面仍需付出诸多努力。

鉴于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的效率变化主要源于环境因素驱动,因此由调整前后效率值变动情况可知,产业效率受到优质旅游有效供给环境变量的影响,且影响方向最终表现为正向,旅游产业优质发展的持续推进使得规模经济优势得以发挥,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到生产、经营和管理等技术水平的发挥,这一现象的产生可能与旅游产业发展现实情况尚无法和优质发展维度的快速推进完全匹配相关。

2. 区域及各省份评价。按照国家统计局对经济地带的划分将研究所选取的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进而依托分区对旅游产业效率进行区域比较与剖析,得出2011—2016年我国各省份及地区旅游产业剖离环境因素与随机误差影响前后的效率测度结果。

表3 各省份及地区旅游产业效率剔除环境因素与随机误差影响前后测度结果

如表3所示,在第一阶段,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旅游产业综合效率平均值分别为0.659、0.531、0.468、0.435,四个地区依次递减。从分解项看,东部地区的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据首位,中部地区规模效率排位第二,纯技术效率排位第三,西部地区纯技术效率排位第二,但规模效率则排在最末,东北地区规模效率超越西部地区,纯技术效率排位最末。

在第三阶段,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2011—2016年旅游产业综合效率平均值分别为0.641、0.463、0.378、0.344,其中各地区纯技术效率依次为0.838、0.786、0.833、0.813,规模效率依次为0.762、0.598、0.476、0.456,表明剔除环境因素与随机误差影响后,四个地区旅游产业各项效率平均值的变动方向与我国整体情况一致,综合效率水平仍旧呈现依次递减趋势,但纯技术效率由最初的东部>西部>中部>东北地区,变为东部>西部>东北>中部地区,规模效率由东部>中部>东北>西部地区,变为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表明各地区优质环境变量的不同推进程度对旅游产业效率的影响有所不同,进而改变各地区旅游产业效率分解项的位次。东部地区在旅游产业各效率维度均占据绝对优势,中部地区在生产与经营管理等技术水平发挥上应给予足够重视,同时区域间规模效率差异较纯技术效率而言相对较大,旅游产业效率区域差异主要源于地区间规模经济实现程度的差异,尤其是西部和东北地区应当在扩大旅游产业规模的同时优化资源利用配置水平、发挥协同效应与一体化发展优势以降低投入冗余、实现规模经济、促进旅游产业效率增长。

(二) 优质旅游有效供给因素对旅游产业效率的影响

本文以第一阶段所得到的投入松弛变量为被解释变量,将优质旅游有效供给各维度变量作为环境变量及解释变量,运用所构建的似SFA回归模型进行估计,以验证模型及相关变量选取的合理性。

表4 第二阶段SFA模型回归估计结果

如表4所示,相关模型LR单边似然比检验统计量均于1%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且各维度变量对被解释变量影响均在1%水平下显著,表明模型及相关变量选取基本合理。因此,由回归估计结果可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支撑要素水平对资本投入松弛变量与劳动投入松弛变量二者的回归系数皆为负值,说明优化支撑旅游产业发展的各项要素有利于降低资本和劳动投入冗余,从而推动旅游产业效率增长。其中,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为旅游业发展提供基础保障,助力我国逐渐迈入优质旅游时代;生态环境的改善提升旅游品质与旅游者体验,有助于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与构建全域旅游格局;教育科技水平的提升进一步丰富旅游产业的人才与智力储备,并为其注入新的活力以推进旅游科技信息化建设,真正实现智慧旅游;道路建设与公共交通运输水平的提升使得旅游目的地可进入性得以增强,一定程度上降低区位因素对旅游发展的影响。以上要素的优化均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基础支撑与环境保障,将进一步减轻旅游产业于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旅游内核与旅游者体验、旅游人力和智力、宣传与运营管理等方面的投入负担,进而降低资本和劳动投入冗余,最终表现为促进旅游产业效率提升。

其次,产业发展水平对资本投入松弛变量与劳动投入松弛变量的回归系数皆为正值,表明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提升增加了资本和劳动投入冗余,进而降低了旅游产业效率,这一现象的形成与我国旅游产业实际情况及现今所处的发展阶段相关。一般而言,旅游产业规模及企业等级的提升、产业结构的优化、品牌的塑造和技术创新等在需要增加资本和劳动投入的同时,也会带来更多的产出,进而提高旅游产业效率。而且目前全域旅游与旅游综合体建设、产业融合与旅游+、旅游产品优化升级、景区门票价格改革、旅游企业建设与旅游IP打造、旅游信息化建设与智慧旅游等均为我国旅游产业内涵式发展的着力点所在,但就现阶段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现实情况而言,直接展现于结果维度的产出尚无法与全部投入相匹配,即产出没有实现最大化,故而资本和劳动投入冗余增加,产业发展水平维度最终表现为抑制旅游产业效率增长。但随着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产业发展水平提升的隐性回报及各种红利将逐渐凸显,此时将会促进旅游产业效率的提升。

最后,旅游消费水平维度对于资本投入松弛变量和劳动投入松弛变量二者的回归系数皆为负值,表明旅游消费水平的提升减少了资本和劳动投入冗余,对旅游产业效率的增长起到了正向作用。旅游消费能力的提高与消费结构的优化提高了旅游有效需求,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旅游有效供给,由于生产规模的扩大降低了各种成本,产品的创新推动了技术进步,提升了规模化水平,取得了规模经济效应,进而使资本和劳动投入冗余降低,旅游消费水平维度最终表现为促进旅游产业效率增长。从实际情况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基本属于需求拉动型,在市场旺盛的需求带动下,我国在较短的时间一跃成为位居世界前列的旅游大国,如今正向旅游强国迈进,显然,在这一过程中,除了需要提高有效供给能力,也依然离不开有效需求的促动。

(三) 优质旅游有效供给的区域差异

通过将处理后的各维度变量平均值按照区域进行排序,可知我国优质旅游环境要素水平的区域差异。

表5 2011—2016年我国各地区优质旅游有效供给环境要素各构成维度排序

如表5所示,将处理后的各维度变量取2011—2016年平均值按照区域进行排序,东部地区在优质旅游环境要素三大维度均处首位,而东北地区均居于第二位,中部地区在产业发展和旅游消费水平维度相对领先于西部地区,但在支撑要素水平维度落后于西部地区,而西部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水平、旅游消费水平都居于第四位。同样运用熵值法对环境变量三大维度赋予权重进行归一处理,东部地区占据绝对领先地位,东北、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居于第二、三、四位,且三个区域间的差距相对较小。

从各省份具体分析我国优质旅游环境要素发展的省域差异,并进一步探究区域间优质旅游位次格局的形成原因。将研究所选取的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按照优质旅游环境要素的程度序列等分为三个梯队。

表6 2011-2016年我国各省份优质旅游有效供给环境要素水平程度分组及所属地区

如表6所示,东部地区各省份主要集中于第一梯队,故而其优质旅游环境要素水平远超其它三个地区,东北地区涉及省份较少,分布于第一和第二梯队,因此优质旅游环境要素的程度相对领先于中西部地区,中部地区省份均处于第二、三梯队,而西部地区省份分布于各梯队之内,但相对集中于第三梯队,因此西部地区优质旅游环境要素水平落后于其它地区,这一区域排列格局与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现实情况基本相符。

就各省份优质旅游三大维度情况具体而言,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处于领先地位,超越全国平均水平,陕西于支撑要素和产业发展水平维度领先,山东于支撑要素和旅游消费水平维度领先,辽宁、安徽和福建于产业发展和旅游消费水平维度领先,其中安徽由于支撑要素水平的相对劣势而掉入优质旅游实现程度第二梯队,而位于第一梯队的四川则仅于产业发展水平维度超越全国平均水平。与此同时,湖北和内蒙古在支撑要素水平维度超越全国平均水平,江西、海南和吉林在产业发展水平维度占据领先地位,重庆和天津在旅游消费水平维度占据领先地位。而以上省份于未超越全国平均水平的维度、其余未涉及省份于各个维度均需付出诸多努力以实现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从而进一步缩小省际差异、促进区域均衡协调发展。

五、 结论与建议

(一) 研究结论

本文在优质旅游有效供给视域下,运用三阶段DEA模型等方法,从支撑因素、产业发展及需求三个维度确定优质旅游有效供给的环境变量,构建时空分析框架,对我国旅游产业效率进行测度,通过将第三阶段效率值与第一阶段效率值比较,并从三个维度分析优质旅游有效供给因素对效率的影响与优质旅游有效供给的区域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优质旅游有效供给环境变量影响产业效率,且影响方向最终表现为正向,具体而言,剔除优质旅游环境因素与随机误差影响后,我国旅游产业效率发生明显变动,优质旅游环境三大维度变量通过对资本和劳动投入松弛变量的作用进而对产业效率产生显著影响,其中支撑要素水平和旅游消费维度促进效率提升,产业发展维度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效率增长。(2)目前我国优质旅游有效供给整体水平不高,且在区域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就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各区域具体情况而言,东部地区在优质旅游环境因素三个维度发展程度上均占据绝对领先地位,东北、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居于第二、三、四位,且三个区域间的差距相对较小。从各省份具体情况来看,上海、广东、北京、福建综合效率水平较高,优质旅游环境因素水平及三大分解维度也领先于其他省份。通过本文研究,明确了优质旅游有效供给因素对效率的影响、不同维度各要素的作用、我国优质旅游有效供给水平的区域差异等,为分析判定优质旅游有效供给的影响因素、评价基准、实现程度及突破方向等提供了新思路。优质旅游有效供给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本文只是做了初步探讨,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

(二) 政策建议

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应紧密围绕我国实际,采取积极有效对策加大政策供给,逐步消除区域差距,提升优质旅游有效供给总体水平。

首先,应进一步优化支撑要素水平。教育科技水平、道路建设与公共交通情况等支撑要素水平反映支持旅游产业发展的相关条件及基础设施的基本情况,是优质旅游有效供给的外部条件,对优化旅游体验、提升旅游产品与服务质量具有直接影响。近年来,我国旅游支撑要素水平显著改善,成为优质旅游有效供给的动力之一。应在现有基础上,继续优化支撑要素水平,尤其发挥技术进步对于产品服务质量、产业效率提升的重要推动作用,将互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高新技术引入旅游产业管理、旅游资源开发、旅游设施建设等领域,进而达成旅游经济增长的要素与技术创新双驱动,促进产业效率提升,加快优质旅游发展。

其次,建立旅游投资总量调控及质量监督机制,提高产出效益。研究显示,目前我国旅游产出尚无法与资本与劳动的投入相匹配,即产出没有实现最大化。一是由于粗放的增长模式,造成资源配置效率及产业效益不高,二是由于产业规模结构效率低,制约旅游产业效率提升。因此要坚持高质量发展、科学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模式,科学制定旅游产业发展规划,通过政策引导及法律规范,避免盲目投资和无序竞争,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及劳动生产率,减少资本和劳动投入冗余,促进产出效益质的提升。同时应积极推动旅游与文化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和渗透,全面开拓和开放,以推动旅游企业集团化发展,提高产业规模结构效率,进而获取规模经济效应。

再次,缩小区域差距,实现优质旅游的区域协调发展。针对我国优质旅游要素的区域不平衡,东部地区应通过内涵式发展,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并对其他地区起到一定的辐射带动作用。中部地区要强化支撑要素水平,并有效承接东部省份的市场需求外溢,实现产业转型升级。西部地区具有旅游资源禀赋、扶贫开发政策等优势,近年来旅游支撑要素水平显著提升,但依然处于相对劣势,要从根本上改变资源依赖型发展模式,特别是利用“一带一路”建设的契机,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大力提升旅游产业发展水平、旅游消费水平,不断缩小与其它地区的差距。至于省级层面,则需要根据各地区具体所处发展水平、现实情况及制约因素等因地制宜、因时而异地进行对口提升,逐步缩小区域差异,实现区域优质旅游有效供给的协调发展。

最后,制定积极的消费引导政策,通过需求拉动优质旅游供给。优质旅游有效供给需要供需匹配,消费对其具有显著刺激作用。应通过推进带薪休假等政策的落实实施,加大旅游消费补贴力度及消费信贷支持,做好旅游旺季、节假日的游客分流,积极引导和开拓养老旅游、研学旅游、免税购物旅游、康养旅游等市场,挖掘农村地区的旅游消费潜力,以及培育和壮大自驾游、自助游等旅游消费新形式等,多角度、多途径促进旅游消费增长,刺激优质旅游有效供给规模的扩大。

猜你喜欢
优质变量维度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优质父母”不能靠培训速成
抓住不变量解题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优质冬枣周年管理工作历
分离变量法:常见的通性通法
人生三维度
不可忽视变量的离散与连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