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良
摘要: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的方向,是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领路导航。中小学时期是人才培养的关键时期,学校及教师要在认真学习和深刻体会《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基础上,吸收传统教育评价的养分,以“改革学生评价”作为切入点,正确认识教育评价的作用,把教育评价渗透到教育活动中去,利用教育评价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新时代;教育评价;全面发展;中小学生
有教育,就有教育评价。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体系,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传统教育评价存在标准固化、方法单一、知识本位、注重结果、主体式微等问题,对评价的内涵、意蕴、过程、增值、综合性等挖掘不深、重视不够,与新时代教育现代化的要求不相适应。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明确提出了“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表明了国家坚持立德树人、推进教育评价改革的决心,为教育评价指明了方向。
中小学校教师要在认真学习和深刻体会《总体方案》方案的背景、目标、重点任务的基础上,吸收传统教育评价的养分,以“改革学生评价”作为切入点,利用教育评价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
一、认识教育评价的性质,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教育评价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何谓教育评价?教育评价是指为完成确定的教育目标,通过一定的程序、技术、方法等,对所实施的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满足社会与个体需要的程度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科学合理的教育评价对推动中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起到积极的、重要的、不可估量的作用。新时代现代化背景下的教育迫切需要用教育评价来为中小学生全面发展赋能。
(一)教育评价的性质
教育评价是教育活动中的重要一环,具有判断教育价值的功能。教育评价功能是运用一定的程序、技术、方法等,通过教育评价过程与结果,作用于学校、教师、学生而体现出来。一般说来,教育评价具有教育性、导向性、管理性。
1.教育性
教育性是指教育评价的内容和方式方法具有影响评价对象的思想、理念、品质、态度等的功能。这是因为教育评价体系本身体现着一定的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价值取向,通过采用自评和他评结合、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能够让评价对象在形成性评价过程中不断获得熏陶、做出判断,从而受到激励,或者找到差距,追求进步、提高、完善。比如,评价一堂课,既能让授课教师进行自我反思及判断、吸收他人评价的意见,也能让其他听课教师从教师专业的评价中获得启发,以便听完课后对课堂进行认真的思考和改进。
2.导向性
导向性是指教育评价具有引导评价对象去适应和遵守教育评价标准和达成教育目标的功能。这是因为教育评价是根据教育目标进行的价值判断活动,客观上教育目标对评价对象有引导作用。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评价对象在思想上会产生按照评价标准来要求自己的意识,在行动上会自觉地对标评价,并做出无限接近目标的努力。比如,在评职评先中,加大育人的分值权重,聚焦于教书育人的专业性、实践性、长期性,引导教师转变多年来存在的重文化、轻德育的倾向,更好地潜心育人。
3.管理性
管理性是指教育评价本身具有约束评价对象思想行为,并推动其按照评价标准去完成预定评价目标的功能。这是因为实施教育评价活动中,评价对象需要对照评价标准的要求,进行自我检测、自我调整、自我控制,做出评价目标达成度的判断,这样就约束了评价对象与评价标准不相适宜或背道而驰的思想行为,起到不断地推动评价对象朝着评价目标靠近的积极倾向,或者抑制评价对象消极倾向的作用。比如,学校开展“争做文明学生”评比活动,絕大多数学生能够自觉地做到遵守纪律、言行文明,树立正确、良好的观念,从而起到了很好的管理效果。
教育评价的功能是显而易见的,不过教育评价是把“双刃剑”,如果把教育评价当作手段,简单地用来鉴别学校、教师、学生发展的对错、好坏、高低,就会带有明显的功利性、盲目性、短期性、空想性倾向,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反之,如果学校、教师高度重视和正确认知教育评价,发挥好教育评价对学校、教师、学生活动的正向作用,就会让学生拥有一个全面发展的教育环境。
(二)教育评价改革具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
长期以来,中小学在“唯分数”“唯升学”的指挥棒下,围绕提升学生考试成绩和升学率运转,而忽视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这就严重影响学生的综合素质、创造能力的形成。针对教育评价存在的问题,国家出台了《总体方案》,对学校评价层面,提出了把落实立德树人作为根本标准;对教师评价层面,提出了把践行教书育人作为基本要求;对学生评价层面,提出了把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作为根本目标;对用人评价层面,提出了共同营造教育发展良好环境,把建立品德和能力作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作为人才使用机制,促进“人岗相适”。这里虽然只有对学生的评价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由对学校、教师、学生评价,以及用人评价组成的教育评价链,会整体和最终作用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1.学校的改变
对学校评价改革后,学校会多角度地评价教师的教育行为。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健全教师荣誉制度,发挥典型示范的引领作用;既重视教研又重视教学,而不会只盯着量化结果而忽视教师工作的过程;既重视教书又重视育人,把认真履行教育教学作为教师的基本要求。这就为引导教师教育理念转变和督促教师教育行为改变走好了第一步,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教师的改变
对教师评价改革后,教师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会注意尊重生命个性,因材施教、知行合一,切实引导学生树立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意志品质、增强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会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育人环境,改变相对固化的试题形式,增强试题的开放性,减少或放弃“机械刷题”“魔鬼训练”等教育行为;会想方设法为学生完善德育、强化体育、改进美育、加强劳动教育等创造条件、搭建平台。
3.学生的改变
对学生评价改革后,学生会获得一个适度宽松、自由的空间,学习的时间和内容有了一定的弹性,有时间涉猎更加广泛的知识,有机会接触学习更多的兴趣,视野会更加开阔。学生还会在教师、家长的帮助下,产生初步的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进而结合自身个体特征,主动寻求自我发展,进行自我规划,追求自我完善。
4.家长的改变
考试招生制度和用人评价改革后,家长会静下心来思考孩子的全面发展,主动注重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提升孩子的学习和创新能力,增长孩子的见识,带领孩子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锤炼孩子的坚强意志,培育孩子的心理素质,尊重孩子对音乐、美术、书法等艺术爱好,引导孩子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训练孩子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
《总体方案》对政府、社会评价学校和学校管理者评价一线教师有正导向作用,学校、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会更加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的成长规律,更加注重满足新时代对人才的需要,对扭转“唯分数”“唯升学”错误的评价观,驱动中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二、实施教育评价,保证学生全面发展
关于中小学生全面发展,党和国家一直非常重视。党的十八大以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劳动教育、美育等被提上重要日程。这次《总体方案》也提出改革学生评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那么,如何实施教育评价驱动中小学生全面发展呢?
(一) 教育评价要体现“生命意识”
教育的对象是人,是鲜活的生命。人是有个体差异的,社会也需要不同的人才;人是有情感的动物,人的情感状态影响自身发展;人是有人格的,需要得到尊重。无论是教育评价标准的制定,还是评价活动的开展,都要有“生命元素”的考量,只有这样的教育评价才能真正让学校、教师、学生、家长接受和支持,起到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
1.尊重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特殊的个体,他们既体现着发展的共性,又表现出发展的个性,而且他们发展中的表现形式又各不相同。比如,学生的体征、家境、性格、经历等不同,影响他们在发展中的思想、道德、习惯、意志、情感等方面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提倡全面发展既不等于个体学生德智体美劳平均发展,也不等于全班全年级学生一样地发展。每个学生发展轨迹和速率的差异性,决定了教育评价只有尊重这种发展差异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特征,才能建立激励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真实评价个体学生的发展进程和结果,让个体学生的优势方面得以最大化的发展,劣势方面也能得到最起码的发展;让个体学生既注重体验发展过程中的“酸甜苦辣”,又看到自己付出努力后所得到的收获。这样的评价,才能引导个体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调动学生全面而个性发展的积极性。
2.关照情感状态
人在追求发展过程中,总是受自己情感状态的影响。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离不开情感教育。正如教育专家朱永新教授所说:“情感态度和品质对人的精神成长非常重要,无论是知识的真正掌握,还是心灵的丰富,离开了情感都是不可能的。”
如何关照学生的情感状态,引导学生的情感优质发展呢?一是教师自身要有良好的情感态度和品格,既要积极热情,又要沉着冷静;二是教师要善于与学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亲师信道的氛围,增进师生情感沟通;三是教师要想方设法搭建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平台,多开展一些有益的活动,分散或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四是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绪表现,做出准确的情感评价,既要允许学生表现或宣泄内心的负性情感,又要对学生的负性情感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五是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评价时须“以生为本”,表现出真诚的态度、亲切的语气,以及有针对性、鼓励性的评价内容。只有当学生有了良好的情感状态,他们才可能对德、智、体、美、劳感兴趣。
3.尊重学生人格
渴望得到尊重是每个人的内在要求。人总是竭力维护自己的尊严、名誉、价值,即人格。恰好教育评价是最容易触碰到学生的人格的。教师切忌不能简单地以“分数”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并以此来安排座位、布置班级清洁卫生任务等,或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在情感、态度上不平等对待。教师在教育评价时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认识到每个学生的人格是平等的。应给学生提供宽松的教育环境,在体现对学生人格尊重的基础上,通过综合、合理的评价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和优良品行。在日常评价中,教师既要引导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发现自己的潜能和特长等优势,又要肯定学生的努力过程,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发现自己的增值空间。当学生犯了错误时,教師要晓理动情,有适度宽容之心,让学生明白事情的是非曲直,不能滥用体罚或心罚。只有尊重学生人格的评价,才能激发学生对自身生命价值的追求,才有助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教育评价标准要有科学依据
既然教育评价是对教育活动和教育现象的作用、水平、发展等作出价值判断,那么教育评价的标准就至关重要。要发挥好评价标准的正向导向作用就需要遵守教育伦理准则,建立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处规律的标准体系;就需要对学生成长环境差异回应,建立客观的评价标准;就需要准备“几把尺子”,把教育认识变成相对科学的评价标准。这样的评价才有基础和依据。
1.遵守伦理准则
教育伦理是对教育思想行为、教育现象进行人文关照,以判断和规范教育的合理性及价值性。在制定和使用教育评价的标准时,要遵守教育伦理准则,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归宿。
具体讲要做到六点:一是要正当合法,并符合新时代社会、家庭的伦理标准;二是要观照到各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三是要调查不同学生的已有认知水平和发展状况;四是要构建学校、班级文化,营造自由宽松、公平公正、力争上游的教育环境;五是要培养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树立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六是要落实立德树人,发展素质教育。
需要指出的是,教育评价标准不能简单化、指标化,因为教育是兼具实践性、规律性和教育性的综合社会活动。如果简单用各种量化指标评价,特别是教学活动,往往关注了指标化就会偏离育人活动的丰富性。
2.考虑环境差异
教育环境是指直接或者间接影响人生存和发展的外部环境。就学生来说,指学生接受教育的学校环境、家庭环境、社会环境。教育评价要注重对学生成长环境的观察与研究,积累切实可行的评价标准,让评价标准尽可能做到准确、公正、科学,具有可操作性。比如,评价学生的行为习惯、思想品质时应与其家庭教育环境、社会环境结合。因为不同环境下成长的学生对接受学校教育是有差异的,同样的评价标准及方法、手段、程序会因人、因时、因地而产生不同的教育效度。只有尊重和参照学生成长环境的差异性,把影响学生的基本而重要的因素参考进来,才能制定让学生理解和乐意接受,且行之有效的教育评价标准,真正起到驱动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
3.准备“几把尺子”
教育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让学生生成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由于学生的成长环境、性格、体征等有差异,学校、教师就要针对不同学生制定适合他们的评价标准——准备“几把尺子”,进行多元化和个性化的评价。在日常评价中,教师要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运用多种方法综合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进步与变化。要体现对他们的尊重与爱护,关注他们的心理状态与现实需要,注重他们的发展和变化过程,力图保护每个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比如,对考试结果进行不同的处理,尽可能减轻考试分值的不理想对学生产生心理压力或使其丧失信心,而是促其产生奋发向上、锲而不舍的动力。只有这样的评价,才能避免评价标准的教条化和过程的程式化,避免拘泥于固定时空静态评价,才能有效地引导和激发学生全面而个性化的发展。
(三)教育评价要立足于学生全面发展
教育评价是一门科学。作为教育导向的教育评价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评价学校的根本标准,始终围绕学生全面发展这个目标着眼和立足。要做好增值发展评价,评价时要考虑和关注学生的努力程度和进步发展,努力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坚决改变用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做法,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办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1.做到客观公正
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是对教育评价的起码要求。无论是当地政府,还是学校、教师,首先要有正确的人才观,要把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作为评价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生的发展有多种可能,有时很难预测和把握,所以要在深入了解学生个性的基础上做出客观公正、合情合理的评价。要做好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通过测试和问卷调查等方法进行评价,辅之以必要的现场观察、个别访谈、资料查阅等。对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出格”“反常”的表现,要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全面了解,细心分析,把握住事情的是与非。要防止经验主义、主观主义的干扰,既不能主观臆断,随意肯定或否定,也不能带着偏见或成见评价学生。避免因评价的失准、失误,引起学生不在乎甚至反感,丧失评价的权威性和严肃性,进而影响学生全面发展。
2.强化过程服务
教育的价值孕育在教育过程之中,只有关注和重视教育的过程,才能获得理想的教育结果。教育评价不能游离在教育过程之外而独立存在,而应渗透到教育活动全过程中去,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注重考查学生进步的程度和学校的努力程度,改变单纯强调结果不关注发展变化的做法,做到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有机统一。
教育评价不能为了评价而评价,一要考虑到教育过程的情景和学生个体的差异,采用多元化和多样性的评价标准、内容和方式,因景施评、因材施评,达成不同的教育目标;二要关注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细微的变化,通过教育评价及时发现并强化学生优秀的品质、习惯、情感等;三要考虑到学生原有的基础和客观条件,只要学生有进步、有亮点,就可给予肯定性的评价。这样的评价是科学有效的,能够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鼓励他们的上进心和进取心,驱动其全面发展。
3.探索增值发展
增值发展评价是指将学生通过一段时间努力后,德、智、体、美、劳在原有基础上的进步程度作为评价。之所以要探索和采用增值发展评价学生,是因为学生是有个体差异的。教育增值发展评价就是要尊重这种差异性,以学生原有的基础为参照,以学生进步为核心,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关注他们的思想品德、学业成绩、身心健康、情感态度、行为习惯、劳动态度等变化。在对学生增值发展评价时,学校和教师要科学地使用评价标准、程序、方法和规则。一方面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发现,把有关情况记录下来;另一方面要通过测试,并运用相关信息技术分析测试结果,把一项或多项变化状态和发展程度进行综合性地比较评价。增值發展评价既让学校和教师了解到对学生教育的影响程度,也让学生看到通过自身努力所发生的变化,从而增强自信心。增值发展评价的一大好处在于能让每一个学生体验进步和成功的快乐,这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完全契合。
三、注重教育评价方法,创造学生全面发展的条件
教育评价需要有很强的艺术性。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有着无限的发展前景。对学生的评价应该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作为指导思想,通过激励性的语言,用前瞻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发展,以良好的情感、真诚的态度去评价学生,让学生接受评价,进而起到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激发学生生成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
(一)要有可接受性
让学生接受评价,这是艺术性评价的基本要求。如果学生对评价满不在乎、反感抵触,评价不但没有价值,有时还会产生负面作用。所以,评价学生时要有艺术性:一是要掌控好评价的分寸。表扬要以事实为依据,让学生感受到信任与期待,发自内心认同;批评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注意分寸,说话留有余地。二是要有评价的差异性。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具体的情景,灵活机智地采用多元化、差别化的评价。三是要有好的评价方式。要抱以诚恳的情感态度,实事求是,公平合理,让学生从评价中感受到温暖、亲切,感受到有帮助、有价值。这样的评价才能便于学生接受,评价也才具备应有的教育价值。
(二)要有激励性
教育评价既是一种评估,也是一种激励。激励评价能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动力,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就有了推动作用。进行激励性评价既要注意对学生的历史情况、特定时空范围内的现实状况、发展水平及发展趋势进行评价,又要研究学生身上发生的变化而动态生成,以及对周围的敏感度和响应力。在日常的评价中,教师要采用激励的话语感染学生,引发学生思考,认识自我,增强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激发学生的潜能和自觉性,力争让学生产生向上的欲望和动力。比如,在学生的作业本上写下激励的文字。
一般说来,激励性评价要注意三点:一是要用放大镜去找寻学生的优点、闪光点,及时地给予肯定性的评价,不过这样的评价要注意数量和频次;二是要适度地高于学生的实际水平,要带着教师的期望,让学生改变自我认知的倾向性和自我调控能力;三是在学生遇到困难时,除了给予鼓励,还要给予具体的指导或帮助,培养学生面对和战胜挫折的能力。
(三)要有前瞻性
教育是为未来育人。教育要适应社会发展趋势,具有前瞻性;同样,教育评价也要有前瞻性,着眼未来。作为学校要在立足现实,深入研究校情、師情、学情等因素的基础之上,用前瞻性、规律性的教育评价来寻找学校发展之路,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纵向评价各年级学生学习情况,横向评价德智体美劳全要素。作为教师要以前瞻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发展,挖掘学生的潜力,并适时给予鼓励和关怀的评价,激发学生生活的热情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比如,给学生写操行评语,除了要对学生在一段时期内的学业、品行等方面进行回顾、总结外,还要通过教师的评判、引导来引发学生对未来的憧憬与展望,启迪学生对未来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用教育评价教育、导向、管理学生,驱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本身就是面向未来,是具有前瞻性的思想行为。
参考文献:
[1]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EB/OL].http://www.gov.cn/zhengce/2020-10/13/content_5551032.htm.
[2]朱小蔓,朱永新.中国教育:情感缺失[J].读书,2012(1).
[3]王彬武.教育评价改革是一场真正意义的教育变革[N].中国教师报,2020-12-09(07).
[4]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s7054/201306/t20130608_153185.html.
[5]黄立平.谈操行评语应具有的前瞻性[J].天津教育,2006(9).
(责任编辑:赵昆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