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菊琴 林 文 涂幼梅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福建 福安355000)
心律失常属于妊娠期间比较常见的产科合并症,是引起产妇以及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因素[1]。处于妊娠期以及分娩期的孕妇因存在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增加了孕妇心脏功能负荷,容易引起心律失常,对于母体以及胎儿都会产生直接影响,导致不良妊娠结局发生[2]。在妊娠期间进行妊娠合并心律失常产妇的心脏功能改善在降低母婴不良妊娠结局的同时可以改善预后效果,有研究证实心脏保健按摩对于改善心脏功能具有重要意义[3]。为此本文展开对照研究,分析评估于妊娠合并心律失常护理期间应用心脏保健按摩操取得的效果,现将具体研究内容总结并报道如下。
本文所选取的研究对象为妊娠合并心律失常患者,选取例数为88例,于2020年1-10月接受治疗,选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纳选对象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分组以后两组患者所占比例分析,一般资料总结如下:对照组患者年龄跨度为21-39岁,平均年龄为(30.25±1.37)岁;孕周于12-41周,平均孕周为(26.58±1.65)周。于观察组中患者年龄跨度为20-39岁,平均年龄为(30.11±1.26)岁,孕周于13-41周,平均孕周为(26.77±1.79)周。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以后所得结果为P>0.05,具有研究可比性。
纳入标准:(1)临床资料齐全;(2)采取超声心动图进行检查确诊为心律失常;(3)依照国际心脏病学会分析心功能分级为Ⅰ-Ⅱ级;(4)对研究内容知情均已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伴有先天性心脏疾病;(2)伴有认知、沟通、精神障碍者;(3)伴有产科并发症,例如胎盘前置、子痫前期等;(4)研究中途退出者;(5)临床资料缺失者。
对照组选择产科常规对症治疗措施,合理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同时落实常规护理模式:(1)胎心监护:监听产妇胎心率,每天3-4次,同时观察心率变化,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2)饮食指导:指导患者合理进食,摄入维生素、蛋白质含量较为丰富的食物,在日常饮食中进行钠盐摄入量的有效控制。(3)体位、活动量干预:在产妇休息时告知其尽量调整为左侧卧位,于肩部以及颈部放置软垫,保证头部和肩部为高位,以免发生右旋等现象,减少心脏负荷。此外告知患者保证足够的休息时间,进行运动量的限制。(4)心理疏导:妊娠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发生负面情绪以及不良心理的概率比较高,例如焦虑、抑郁等,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和患者沟通交流,保证患者可积极面对疾病,缓解患者的心理负担[4]。
观察组患者以对照组常规护理为基础应用心脏保健按摩操,由责任护理人员进行指导,按摩时间控制为30min,直至分娩。(1)第一节:指导患者选择直立坐位、站位,将衣物去除右手全掌进行左前胸区按摩,在按摩过程中保证手掌和胸部皮肤紧密贴合,按摩方向为顺时针,控制按摩时间为30min左右。(2)第二节:指导患者采取直立坐位、站位,将衣物去除,选择屋翳穴、渊腋穴以及辄筋穴进行按揉,每个穴位按揉5min。(3)第三节:指导患者采取直立坐位或者站位,衣物去除以后在内关穴进行左右手掌交替按揉,按揉时间为5min。(4)第四节:指导患者取站立位,衣物除去,指导患者两手虎口叉腰,应用大拇指作圆周运动,进行肾俞穴的按揉,按揉时间控制于5-10min,直至患者出现酸麻胀热感[5]。
心功能指标:涉及指标包含每搏输出量(SV)、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左心室收缩压(LVPS)、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借助于动态心电图进行监测,监测后详细记录相关指标。
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概率:两组患者干预后进行随访,随访时间直至产妇分娩,记录两组患者是否出现新生儿窒息、早产以及产后出血、心力衰竭等不良妊娠结局。
负面情绪:应用SAS、SDS量表进行产妇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的综合评估,量表分界值分别为50分和53分,分值越高即产妇负面情绪越严重。
研究期间所涉及指标数值均应用SPSS 22.0软件分析处理,研究期间所涉及的计量资料(心功能、负面情绪)表示形式为均数±标准差,应用t检验方式;计数资料(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则以n(%)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研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新生儿窒息、早产以及产后出血、心力衰竭等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概率远远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概率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心功能等指标数值具有明显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心功能指标比较分析(±s)
表2 两组心功能指标比较分析(±s)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t值P值例数(n)4444 SV(ml)62.67±4.3870.43±3.679.0080.000 SDNN(%)107.89±4.27123.48±4.3816.9060.000 LVPS(%)78.19±5.4286.16±5.316.9680.000 LVEF(%)60.74±4.2471.43±4.6611.2550.000
观察组负面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负面情绪比较分析(±s,分)
表3 两组负面情绪比较分析(±s,分)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t值P值例数(n)4444焦虑18.46±3.2913.82±3.466.4460.000抑郁19.67±3.4113.48±3.528.3780.000
心律失常属于产科中比较常见的并发症,因患者母体心功能下降,导致胎儿血供减少,会引起母体以及胎儿心力衰竭,属于长期引起母婴死亡的重要影响因素。从中医角度来讲,心律失常属于“心悸”、“虚劳”的范畴,和血瘀不畅、阴阳失调有密切联系,需要通过促进血气运行、调节肺气机进行机体症状改善[6]。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资料表示在妊娠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中应用中医辨证施护,证实此干预措施对改善心功能、预后效果具有积极意义。
此次研究结果表示,观察组心功能指标和对照组进行比较具有明显优势(P<0.05);对比分析负面情绪评分,观察组所得数值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概率远远低于对照组(P<0.05),分析原因如下:越来越多的研究资料证实中医辨证施护在心律失常患者心功能改善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中医研究中指出心律失常的发生和气血阴阳、全身肺腑失衡具有密切关系。按摩属于中医辩证施护的一种,在应用期间可以起到疏通经络以及调节阴阳的作用。按摩作为一种物理性治疗措施,采取穴位按揉措施对于促进机体血液循环具有积极意义,可以提高心肌无氧代谢能力,对于增强心肌缺血缺氧耐受性以及心肌收缩力发挥了理想效果,从而改善心肌功能[7]。在本次研究中所应用的心脏保健按摩操共计四节,在第一节中右手全掌进行左前胸区的按摩,涉及穴位包含玉堂、中庭、檀中等,进行上述穴位的按摩具有活血通络、宽胸理气以及清肺止喘的效果;第二节中进行屋翳穴按揉可促进气血循环;辄筋穴按揉对于缓解患者胸闷、喘息等症状具有理想效果;渊腋穴按揉的价值主要体现为消肿痛经、清热降逆、宽胸止痛;第三节心脏保健按摩操中对内关穴进行按摩对于失眠具有理想的治疗效果,可以缓解患者存在的心理压力,改善胸闷等相关症状;在第四节中进行肾俞穴展开按摩可以宽心顺气、疏通经脉[8]。由此可见将心脏保健按摩操应用于妊娠合并心律失常中可发挥通达气血、调整阴阳以及疏通经络的功效,可以有效改善心脏功能和母体、胎儿血供情况,避免发生胎儿宫内缺血以及新生儿窒息等不良妊娠结局[9]。现代医学也表示按摩作为物理性治疗措施的一种,进行相关穴位的按摩可促进机体血液循环,进而提高心肌无氧代谢能力,对于增强心肌收缩能力以及心肌缺血、缺氧耐受性具有重要意义,在改善心肌功能方面具有理想效果。此次研究结果可充分证实上述言论,在妊娠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中应用心脏保健按摩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减少不良妊娠结局以及改善心功能指标,主要原因在于心脏保健操对于改善心功能以及母体、胎儿血供具有重要意义,可规避胎儿宫内缺氧以及新生儿窒息等相关情况的发生,在改善心脏功能的同时可以避免发生心力衰竭[10]。
综上所述,给予妊娠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心脏保健按摩操对于改善心功能具有确切效果,有利于改善妊娠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