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婷
现今,公众大都已经认识到母亲在怀孕期间和生产后期会有一定概率罹患抑郁,称为产前或产后抑郁,但对于父亲是否会患产前或产后抑郁知之甚少,尽管由于角色的转变,父亲也经常参与到育儿中。
事实上,并不是所有“新手”父亲都能适应为人父后的身心巨变,新爸爸也可能患上“产前或产后抑郁”。研究已经证实,与母亲一样,父亲也会患上产前或产后抑郁,但与母亲抑郁不同的是,父亲抑郁的持续时间甚至更长,恢复更慢。
近期,一项囊括了中西方针对父亲产前或产后抑郁的元分析发现,父亲产前抑郁的患病率在孕期约为9.76%,孕期前三个月为13.59%,孕期中三个月为11.31%,孕期后三个月为10.12%;父亲产后抑郁患病率为8.75%,产后1个月患病率为8.98%,1~3个月患病率为7.82%,3~6个月患病率为9.23%,6~12个月患病率为8.40%。
如果说母亲在怀孕期间和生产后罹患抑郁存在生理激素水平变化的原因,那么父亲患产前或产后抑郁的原因有哪些呢?父亲在产前或产后也会经历一些生理上的变化吗?
研究认为可能存在四个方面的原因:
1生理层面的变化。我们都知道母亲在产前和产后会经历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如催产素,但常常忽视的是,父亲在产前和产后同样会经历相似的变化。具体而言,產前期,父亲和母亲之间会存在同步的现象,即催产素水平的增高;而在产后,父亲体内会发生睾酮(促使雄性动物产生性欲的重要物质)的骤减,这些激素水平的变化可能会增加父亲在产前或产后罹患抑郁症的风险。
2父亲,尤其是“新手”父亲,通常会面临一些关于养育新生儿的挑战,例如哄睡、换尿布、喂食以及婴儿其他的需求,没有养育经验和技能的“新手”父亲难以处理和满足孩子的各项需求,这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父亲体验到角色挫败感,产生自我怀疑,从而引发抑郁症状。
3家庭中,母亲患有产前或产后抑郁,这可能会反过来影响父亲的心理健康。
4新生儿的到来意味着将有一大笔与之相关的费用支出,沉重的经济负担可能增加父亲的抑郁患病风险。
应对产前或产后抑郁的方法有很多。近期,一项研究发现父亲参与养育新生儿,会降低父亲在孩子出生后一年内出现抑郁症状的风险,这从父亲参与的角度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应对父亲产后抑郁的方法。
过去的几十年里,人们常从儿童发展的角度,强调父亲的参与有利于降低婴儿的死亡率、建立高水平的父子依恋关系、促进孩子的认知发展等。当下,越来越多的研究从父亲心理健康的角度出发,强调父亲参与养育孩子的重要性。如果父亲与新生儿的相处时间越长、父亲教养效能感越高、父亲给新生儿提供更的物质支持越多,那么父亲在孩子出生后一年里出现抑郁症状的概率更低。如果按照抑郁评估分数,划分为抑郁症状(没有达到抑郁症的水平,只是存在抑郁症状的表现)和临床抑郁症(达到抑郁症的水平),那么父亲的教养效能感越高,其罹患临床抑郁症状的风险越低。
在婴儿出生后,且不说父子互动质量如何,如果父亲能与孩子有更多的时间接触,包括照料孩子生活起居、陪孩子玩耍、监督孩子活动等,那么将有助于减少父亲抑郁症状。而不能花足够时间陪伴婴儿的父亲,在孩子生命的最初几年里可能会体验到更多的悲伤或不满情绪,尤其是在婴儿成长、变化很大的第一年。
对于第一次当父亲的人来说,较高水平的教养效能感对于减少抑郁症状、降低罹患抑郁症的风险尤其重要。而父亲在产前和产后的长时间参与过程中,能够学习育儿技能、积累养育经验,从而增加父亲的教养效能感,觉得自己有能力做个好爸爸,增强了对父亲角色的胜任感和满意度。
在婴儿出生后,父亲如能提供尿布、玩具、衣服和食物等更多的物质支持,其在孩子出生后一年内的抑郁症状则较轻。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将家庭经济的提供者作为父亲角色任务之一,如果能够较好地扮演这个提供者角色,会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父亲认同自己,也会促进母亲认同父亲。而与之相反,那些不能提供物质支持的父亲,可能会有糟糕的自我形象,从而导致抑郁情绪。
心理学家认为“表达即治疗”,面对较大的压力和不安的情绪,最好的方法之一当然是和家人积极沟通,特别是夫妻之间的沟通。孩子出生后,带来的不仅仅是家庭成员的增加,夫妻还要面对很多新的挑战,包括育儿、经济、家务、新的夫妻互动方式等。通过良性的沟通获得彼此的精神支持,一方面可以有效减少或缓解抑郁情绪,另一方面可以增进夫妻之间的情感联结,相应的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沟通并不是指刻意的表达(如:我们能聊聊吗?),而是自然的情感流露(如:老婆,养孩子好难哦,我总是应付不来)。高质量的沟通不需要很长的时间,五分钟足矣,两人轮流表露心声,理解对方的难处和痛苦,会让你感受到:啊!原来自己并不孤独,我并不是一个人在单打独斗,还有一个人在陪着我一起面对。总之,孩子的到来应当成为夫妻关系的催化剂,而不是绊脚石,如何把困难转换为温暖,是每一个“新手”爸妈都需要面对的课题。
目前,我国母亲的产假已经延长至三个月,晚婚晚育者可前后延长至四个月。但与此同时,如果能让父亲带薪陪产假,则可以在保证父亲没有太大经济压力的基础上,促使其更多地参与养育婴儿。这在一定程度上,不仅有利于母亲的心理健康、孩子的成长发展,也有利于父亲的心理健康,从而保证家庭功能的正常运转和生活的幸福。